教育孩子懂得「三不慣兩管」,孩子能少走很多彎路,將來會感謝你

2020-12-15 騰訊網

文丨飯飯媽

寶媽A:現在教育孩子肯定得遵從,富養女孩,窮養男孩的原則。

但是男孩子和女孩子之間的教育差距非常大,特別是在教育女孩子的時候,我們也需要考慮清楚她們的敏感心理。

而在教育男孩子的時候,也需要思考讓他們有所擔當,展現出來男子漢大丈夫的氣概。總之,女孩子和男孩子的教育差距很大,父母千萬不能搞混。

寶媽B:別說什麼窮養富養,教養最重要。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之中,我們一定要讓他們養成比較良好的品質特徵,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不僅僅只是所謂的富養窮養所帶來的,現在很多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贏在起跑線上,而並不是所謂的富養,就可以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優秀。

寶媽C:才藝的學習最重要,想讓自己的孩子表現出來獨特的品質,肯定是他們具有特殊的氣質,尤其對於女孩子來說,培養才藝是很有必要的,可以顯得端莊有氣質。

前段時間,在寶媽群裡面有人詢問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到底應該怎麼教?

很多人就在群裡討論,而上面所說的幾句話就是大部分家長內心真實的想法,在這之中我們可以發現。

1、窮養男孩子富養女孩子

2、培養才藝

3、窮養富養不如教養

這幾點是大家較為贊成的教育方式,甚至認為可以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優秀,不管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

如果遵照上面所說的幾點,他們身上就會存在其他人所不具有的潛質,使之更加具有人格魅力,同時在其他方面變得更加優秀。

可是事實情況到底是這樣嗎?或許並不像我們所想的那樣簡單。

我們也可以發現,那些被窮養的孩子他們會表現得極其自卑之後,走向極其平凡的人生。

而那些被富養的孩子,長大之後也有可能成為一個拜金女,不是朝著爸爸媽媽所想的方向發展。

除此之,表現出來特別有教養的孩子,或許有一天會發洩自己內心的憤怒,成為一個和之前狀態完全不同的人。

而全身才藝的人,如果身上不具備謙遜的品質,自然而然也會留下詬病,不被人喜歡。

所以,我們應該清楚的是,孩子本身的教育,並不僅僅只是一種規則原則,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了解孩子所需,以及父母想要讓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很多父母總是羨慕別人家的孩子特別優秀,實際上我們也要清楚,孩子表現出來差勁的狀態,或許是父母本身的教育出現了問題。

正所謂「子不教父之過」,天下沒有成不了氣的孩子,只有不會教孩子的父母。

畢竟孩子生下來之後就是一張白紙,如何描繪?顯現怎樣的色彩?一開始還是由父母來決定的。

根據一些兒童教育專家的研究,他們認為在孩子三歲之前,父母也應該抓住孩子成長重要的階段,對他們進行一定的教育引導,而在這之中,最為重要的就是「三不慣兩管」。

什麼是「三不慣」?

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總是認為自家的孩子就是一個寶貝,加上優生優育的想法,獨生子女家庭越來越多,孩子生下來之後就要享受六個人的寵愛,自然而然就會被嬌慣。

可是聰明的家長,他們明白孩子其實是不能慣著的,越慣越不能成大器,而且身上所有的特點都會被磨滅。

◆盲目攀比不嬌慣

「媽媽,我要明明買的那個玩具手槍特別好看,我想要,明明他媽媽都給買了,為什麼你不給我買?明明有的我都要。」

「他們所有人穿的都是名牌,就你給我穿這些破破爛爛的衣服,還是姐姐留下來,我都沒臉去上學了。」

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話,其實在孩子三歲之後,他們就已經存在明顯的競爭意識。

特別是孩子進入到幼兒園之後,其他孩子身上所表現出來的特徵,也會刺痛孩子。

當我們的家庭條件不好時,將所有最好的東西都給予孩子,孩子卻還是不滿足,表現出來過分攀比的心理。

有一部分父母在這個過程之中還是會試圖去滿足孩子,但這其實就是在縱容孩子的虛偽。

我們一定要清楚,過分盲從、過分攀比的孩子絕對不嬌慣。

在孩子小的時候,他們想要的是一個書包、一個文具盒,慢慢長大之後攀比的東西,我們又如何去給予孩子呢?

◆目中無人不嬌慣

「去,幫我倒杯水吧,爺爺!你在看電視,你為什麼不幫我倒水呢?我剛已經說了一遍了。」

「你個老不死的,怎麼還在我家?」

「我為什麼不能罵你?你算老幾?」

有一部分孩子在和別人相處的過程中,會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的狀態。

特別是在和家裡老人相處的時候,因為他們對於自己的寵愛,甚至變得較為放肆目中無人。

等到進入其他群體之中,又表現出來不把別人放在眼裡的狀況,說出的話都在侮辱別人,這樣的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優秀嗎?

如果連尊重別人都做不到,自然而然也不會獲得別人的尊重。

當我們的孩子在生活之中總是使喚家裡面的老人,或者比他們大的人甚至不願意表現出來孝順的狀態,爸爸媽媽就要進行一定的管教。

尊老愛幼與他人和諧相處,這是父母應該教會孩子的相處之道。讓他們認識到和別人的交流過程應該是平等的,一味的以這種高人一等的狀態,只會得到別人的諷刺嘲笑。

父母在寵愛孩子的過程之中,也應該適度地考量,得知孩子本身的成長狀態。

◆過度叛逆不嬌慣

「我說了今天你們要是不給我買新款的手機,我絕對會離家出走。」

「給我錢,不給我錢,今天你們就別想出去。」

相信《變形記》裡面所有的城市主人公大家都曾了解過幾個,他們所表現出來的狀態令人唏噓不已。

特別是在面對父母時,這種叛逆的態度已經讓人無法忍受。可是在電視之中,不管是砸桌子扔東西,爸爸媽媽還是表現出來寵愛的狀態,這是對孩子好嗎?並不是。

我們應該明白的是,在孩子慢慢進入青春期之後,他們會出現叛逆的心理行為,但是也應該考慮適度而為之。

如果孩子過度的叛逆,甚至以生命以其他的行為來威脅父母,我們還要嬌慣嗎?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又有什麼用處呢?

如果不讓他們及時改正,這樣的孩子長大就可能是一個「廢物」。

什麼是「兩管」?

當然,我們上面所說的幾點問題,確實在很多孩子身上都可能出現,父母也一定要避免寵愛的心理。

除了上面所說的三不管之外,其實還有兩管。父母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之中,一定要不要忽視。

◆孩子的生命安全要管

現在有一部分孩子特別輕視自己的生命,加之進入青春期之後,孩子的心理更加敏感。

情緒不受控制,有一部分孩子也有可能出現抑鬱情況,甚至出現輕生的情形。

當我們發現孩子不敬畏生命之時,一定要進行相應的引導。讓孩子認識的生命誠可貴,生命只有一次。

不管是在孩子小時候,還是長大了,父母也應該給孩子提供一個較為安全的環境。教會孩子保護好自己,讓他們懂得生命的重要性。

◆孩子的道德品質要管

現在的孩子在高等教育的父母引導之下,他們大多會表現出來越來越文明、有素質,可是實際情況並不像我們所想的那樣。

有一部分孩子張口說髒話、目中無人、不願意尊敬老人。

除此之外,偷盜的情形傷害他人的行為也有可能出現。

當孩子本身的行為已經影響到他人的生命健康,並且對其他人進行言語攻擊,爸爸媽媽就要管教孩子了,避免孩子的惡行影響一生。

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之中,爸爸媽媽對於孩子是較為了解的。父母一旦發現孩子內心展現出來這種惡人的狀況,及時的制止較為重要。

現在有一部分家暴的情況也逐漸展現,這些人或許從小就這種暴力情況的出現。

所以,父母也應該明白自己孩子在和別人相處之時的態度,必要時,進行一定的引導才能保證他人的安全,同時讓自己的孩子處於正常的狀態。

綜上所述,上面所說的「兩管三不管」爸爸媽媽一定要了解清楚,並且在生活之中實踐,避免過分的嬌生慣養、管教孩子讓他們敬畏生命、懂得道德倫理,一定會讓孩子越來越好。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養孩子要做到「兩不管,三不慣」,娃將來更能有出息,家長也省心
    養孩子要做到"兩不管,三不慣",娃將來更能有出息,家長也省心文藝復興時期著名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贈曾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
  • 教育孩子要「三不慣,兩不管」,父母可以更省心,孩子也能成大器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很多的關鍵時期,在這些關鍵期父母用正確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向,對孩子進行科學、有效的教育,定能幫助孩子成大器。在談到一些父母教育孩子的弊端時,李玫瑾教授曾在《圓桌派》中說:「有些家長他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開始管。」
  • 李玫瑾:對孩子要做到「三不慣兩不管」,這樣將來才能少走彎路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有些家長經常會在教育孩子時,陷入一個誤區,就是他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他開始管」。李玫瑾教授畢業於中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專業,主要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學,由於工作的關係,李玫瑾教授常年接觸青少年兒童,對於孩子的心理狀態,了解的較為透徹,有著自己獨到的育兒理念,也受到了很多家長的肯定和借鑑。
  • 不放手孩子怎麼成才?父母要做好「兩不管」和「三不慣」
    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李玫瑾在談及教育孩子的弊端時,曾說了這樣一句話: 「有些家長往往在該管孩子的時候不作為,而在不該管的時候卻常常施加幹預。」 管教孩子是一門藝術,多一分,少一分,都是截然不同的結果。
  • 育兒專家:要孩子以後獲得成功,家長要記住「三不慣三不管」
    現在很多家庭當中都只有一個孩子,所以對孩子教育方面越發的嬌慣,什麼苦都不願意讓孩子吃,什麼事情都想要替孩子安排好。這也導致了很多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受到了一些挫折,就會覺得受不了,想要回到家長的庇護之下。育兒專家表示:家長們如果想要孩子出息,獲得成功,一定要記住「三不慣三不管」,這樣才能夠更加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 李玫瑾:要想孩子成大器,只需做到「兩不管三不慣」,父母很省心
    而在學校之外,也是經常開講座,當然也是會接受採訪,在一次問答中,她是說了,如今的家長是在該管的地方不管,不該管的地方管。雖然是一個大學的教授,但是專業是一個犯罪心理學,這和孩子難道有什麼很大的關係嗎?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惑。
  • 李玫瑾:想要孩子有用,就不能對他愛得太滿,牢記三不慣兩不管
    李玫瑾:想要孩子有用,就不能對他愛得太滿,牢記三不慣兩不管每一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為有用之才,從孩子出生之後,大多數父母就會用儘自己的全力去培養孩子,這不僅僅是在孩子的的教育上要付出很多精力和時間,對孩子生活中的需求父母也是盡力去滿足
  • 如果你有個兒子,這幾種教育不能少,將來孩子會很優秀!
    現在家長們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如果家裡有個兒子,那麼這幾種教育一定不能缺失,未來孩子會很優秀。01、責任教育以前看到過一句話,一個女孩兒的寶媽說:我曾無數次教育我的女兒要保護好自己,而你們卻從來沒曾對兒子說要懂得尊重女性,承擔責任。
  • 李玫瑾教授:對孩子要做到「三不慣兩不管」,這樣未來才少走彎路
    很多時候家長雖然都是出於好心,想要教育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可總是陷入一個誤區,中國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就說過:「有些家長他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開始管。」古話說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李玫瑾見過許多走到彎路上的人,所以她的理念,能夠反映大部分中國家長教育孩子的一些問題。
  • 娃該走的彎路一個也不會少,父母懂得吃苦教育,娃長大後更易成才
    該幹的一點也不能少,每天回到家裡都要做家務,要是現在這麼嬌慣孩子,等到老了他還能照顧你嗎?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還是得狠下心來。前段時間群裡有一位寶媽分享了農村孩子幫媽媽耕地的視頻。在這個視頻之中,其實還有對比表現出來了城市中的孩子生活的狀態。群裡一些寶媽就開始了上面的討論,她們認為城市中的孩子,現在確實生活得非常舒適。
  • 有大格局的父親,通常會對孩子說這幾句話,娃將來能少走許多彎路
    3 「爸爸愛你,天大的事,記得跟爸說」生活步步是坎坷,誰也不敢保證,誰的人生會一帆風順。在孩子最難過的時候,如果爸爸有格局,不是一個劈頭蓋臉只知道罵孩子的人,那孩子就會有種「爸爸在,人生尚有歸途」的感覺。
  • 這種夫妻關係培養出的孩子,性格容易有問題,將來要走不少彎路!
    爸爸、媽媽和孩子的關係,就像一個等邊三角形。夫妻關係好不好,容易讓孩子性格出現問題,將來的人生要走不少彎路:1、夫妻離異,孩子容易缺乏安全感。離婚對於婚姻不幸的爸爸媽媽來說,大概是最好的解脫。有些人,總是會持續用異樣的眼光,來看待單親家庭的孩子。這種長期的「被關注」,對孩子的心理是一種持續的傷害。所以,很多單親家庭的孩子,他們很難信任別人。他們多疑、沒有安全感,總喜歡把自己封閉起來。2、父母爭吵、打架,孩子敏感暴躁,娃將來難有作為。
  • 和孩子交流越多越好?懂得用「留白」教育,有助孩子的思維發展
    美國幼兒教育家莉蓮凱茨研究發現,很多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會因為某些原因逐漸產生對學習的無能感,並因此喪失信心。雖然這些孩子上過很多補習班,但就是學不好。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說,適當"放養"的孩子很優秀,而"圈養"的孩子成績越學越不理想。因此,"三米之外"的意思就是說,家長要與孩子保持適當的距離。
  • 一流的教養這樣教孩子 將來他會感謝你
    ■採用這55個教養法,你的小孩長大後會深深感恩!■歸納200多位優秀青年的家庭中,獨特卻又共通的教育法■教授盛讚:難得一見的優良父母教科書!■養育個優秀兒女的金女士,以自身經驗,告訴你如何觀察孩子的個性,採用不同的教養方式,印了「那些孩子會感謝父母的事」。你想讓孩子當人生勝利組嗎?你為孩子鋪好的路,真的是他想要的嗎?
  • 想要教育出健康快樂、懂得「感恩」的孩子,父母就要學會尊重孩子
    誠然,通過中考和高考的兩座「獨木橋」,孩子的人生之路會走得平坦一些。而且每個孩子從小學、初中到高中,隨時隨地都在伴隨著考試成績的評判與考核。但是正因為如此,當孩子回歸家庭,父母就不能盲目而任性地,拿著考試成績來作為批評或獎賞孩子的依據。因為父母教育孩子,重要的不是優勝和劣汰,而是溫情與關懷。
  • 李玫瑾教授:好孩子是管出來的!6歲以前狠心管,將來更懂事
    長期研究青少年心理學的李玫瑾教授就說過:「未成年人的問題都是滯後的,當你發現孩子很難管的時候,其實問題早就出現了。」所以,李玫瑾教授一直有一個理念:好孩子是管出來的!尤其是6歲前。那麼,6歲前該管什麼?怎麼管呢?
  • 孩子,媽媽為什麼要讓你努力讀書?
    孩子經常問你:「我為什麼要讀書?」你是如何回答的?為了考一個好大學?為了找一份好工作?為了賺更多錢?為了將來有一天能出人頭地? 該怎麼面對孩子要讀書的疑問,今天分享一位母親寫給自己孩子的信,句句珠璣。
  • 教育之路「管」與「不管」——家長才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導師
    我上高中時隔壁宿舍也有同樣情況的,校長直接叫了好幾個老師主任,把門窗看死,通知宿舍所有人家長,直接堵在宿舍,讓她爸媽進去看著,然後帶到辦公室,要麼開除要麼自己退學,其他人記過處分,女孩爸媽蔫蔫把孩子領回去退了學屁都沒有放一個。我支持校長的做法,你自己的孩子做了不雅之事自己不教育校長替你教育了,你應該感謝校長負責任,你作為家長不感謝還向校長索賠,難道你是拿你閨女專門用這個做法掙錢的嗎?
  • 孩子「自來熟」好不好?容易被人騙走,父母要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想必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外向、活潑,見到人會主動打招呼,不害羞。通常這樣的孩子很招人喜歡,但是孩子也可能因為「自來熟」,不害怕陌生人,容易被壞人拐騙走。對此,李玫瑾教授認為:「有些家庭給孩子的教育是文明、禮貌、克制和自律的,就像大家閨秀一般,可是如果當她長大了,遇到粗暴、野蠻的人,一點自我保護能力都沒有。」因此,父母除了要保證家庭內部是溫暖、和諧的,還要考慮到孩子將來離開家、走出去。因為社會上什麼人都有,所以在孩子走進社會的過程中,父母教育孩子對人友善,不傷害別人的同時,也要讓孩子懂得如何應付壞人,保護好自己。
  • 李玫瑾教授:教育孩子最大的問題,是該管時不管,不該管時瞎管!
    曾看過這樣一句話:「每個人都能成為父母,但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勝任這一職位。」為人父母,總期望給孩子最好的的教育;可往往,不知道該怎麼管?什麼時候該管?如何鬥智鬥勇?02小時候放養,長大了想管也管不了「孩子長大了,翅膀硬了,管不了了!」前些天,表姐來和我訴苦——為了掙錢,表姐夫妻兩,把孩子放在老家,他們在外地打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