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該走的彎路一個也不會少,父母懂得吃苦教育,娃長大後更易成才

2020-12-26 圖圖爸爸

文丨圖圖爸爸

小麗:現在的孩子都是寶貝,要是讓他們幹一點重活,嘴上都是支支吾吾的在拒絕。

想一想我們小的時候,餵豬、做飯,哪一件沒做過?你看他們現在的條件越來越好,爸爸媽媽也是比較寵溺孩子,真的是一件重活、累活都沒有幹過。

文文:對呀,現在的孩子真的太幸福了,不過,也是父母不太願意讓孩子辛苦。前段時間去超市的時候,看到一個孩子想要幫她父母提東西,她父母愣是沒同意,還說孩子太小了等長大再幫忙。他們從小的生活環境都是這樣,和我們那時候不能比。

杏子:我到時候要是生了孩子,哪能像你們說的這麼舒坦?該幹的一點也不能少,每天回到家裡都要做家務,要是現在這麼嬌慣孩子,等到老了他還能照顧你嗎?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還是得狠下心來。

前段時間群裡有一位寶媽分享了農村孩子幫媽媽耕地的視頻。在這個視頻之中,其實還有對比表現出來了城市中的孩子生活的狀態。

群裡一些寶媽就開始了上面的討論,她們認為城市中的孩子,現在確實生活得非常舒適。

平時爸爸媽媽會替他們安排好所有的事務,自然而然孩子也不會有吃苦的情況。

相信《變形計》這檔綜藝大家都看過,裡面不同家庭不同孩子的境遇,也令人唏噓不已。

確實好像農村家庭的孩子每天都在吃苦,而且上學時間長達三四個小時,每天回到家還要餵豬、種菜、洗碗、做飯、洗衣服,年紀大的還要照顧年紀小的,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小保姆一樣。

正所謂「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用在這裡也是非常適合的。可是反觀那些城市裡面的孩子,他們每天爸爸媽媽會將所有的衣物事情全部準備好。

可是還是不能滿足這些孩子,甚至會對父母大吵大鬧,也難怪上面一些父母表現出來不滿的情緒。

當然出現不同的情況,其實是因為本身家庭的環境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可是現在城市家庭之中,孩子所表現出來被嬌慣的狀態真的值得提倡嗎?如果不給予孩子挫折教育,其實對於他們的影響也是較為明顯的。

正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我們也會發現那些城市中出來的孩子,他們身上所表現出來的毅力,和農村孩子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沒有吃過苦的孩子,他們更有可能出現這些問題

記得之前有一次我家孩子班級組織了一次春遊活動,大概走5公裡左右。

沒想到回到家之後孩子就吐槽說:「班上的那些孩子真的太嬌生慣養了,還沒走1千米,他們就吱吱嗚嗚的說不想去了,當時老師還發氣了」。

我當時就問他:「你感覺怎麼樣呢?」,沒想到他表示「:小時候我啥事沒幹過?那對我來說都是小意思!"。

確實孩子在小的時候被送到過姥姥家裡,在農村他的活動量也比較大,有些時候還會爬山,所以,5公裡對於他來說確實不算什麼。

但是對於這些長時間生活在城市之中的孩子來說,從來沒有做過什麼苦活、累活,自然而然會覺得走5公裡就是一件比較痛苦的事情。

我們也會發現孩子從來沒有吃過苦,他們確實會出現這些問題

喜歡抱怨

對於那些從來沒有吃過苦的孩子來說,他們一想到自己有可能風吹日曬就會異常的痛苦,甚至對比於自己之前的生活,自然而然也就表現出來消極的情緒,這其實就像是變形記中的城市主人公剛到農村之後表現出來的狀態。

每天都在抱怨自己所處的環境,抱怨現在的狀況如何?試想一下,長期的抱怨會對孩子有好處嗎?

不願意直面困難

對於現在一些嬌生慣養的孩子來說,他們身上所存在的最為明顯的問題,可能就是」玻璃心「。

不管遇到什麼樣的事情,總是不會從一定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解決?而是一直哭鬧不止,甚至直接選擇放棄。

對於這些孩子來說,他們是畏懼困難的,不願意直面困難,出現一點小事,他們就會叫苦連天,表現出來自己所付出的有多麼多。

喜歡投機取巧

當然,有一些苦難是孩子不得不去面對的,可是對於從來沒有吃過苦的孩子來說,他們就會想到一些投機取巧的行為,避免讓自己過分的勞累,也就展現出來不腳踏實地的情況。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之中,我們一定要清楚所謂的」吃苦教育「」挫折教育「對於孩子來說是較為重要的。

如果孩子一直生活在較為安全的地帶,作為父母又如何去保證他們永遠不會處於這樣的情況呢?

任何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可能見到的困難一個也不會少,所以父母也應該讓孩子懂得適度的吃苦,讓他們認識的苦難,同時了解到如何去解決問題。

孩子該走的彎路一個也不會少,父母懂得」吃苦教育「

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孩子如果缺乏對於苦難的理解,自然而然也會影響到他們未來的成長。

相信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越來越優秀,所以,一定要避免在生活之中給他們清除路上所有的障礙,而是慢慢的讓孩子直面苦難。

當然,現在孩子所可能面臨的苦難,也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困難,但是根據過來人的一些經驗我們可以得知,在生活之中一定要及早吃這幾種苦。

◆孩子得懂吃失敗的苦,避免過分的焦躁

很多孩子現在對於自己總是盲目自信,在父母的誇讚之下,他們會認為自己是最優秀的。

除此之外,周圍人對於自己的寵愛,也使得他們成為一家人的中心,看似讓孩子獲得了幸福感,安全感,但是卻讓孩子在面對失敗的時候較為痛苦,甚至認為自己怎麼這麼沒用。

這樣的打擊對孩子也有可能是持續性的,所以,父母應該考慮的是讓孩子提前感知失敗,在這個過程之中了解清楚失敗給自己帶來的影響。

如果長期沉浸在自己做所有事情,都能夠成功的想法之中,自然而然就會使得孩子無法面對失敗。

2019年的時候,一名17歲的男孩跳橋的事情引發了很多人的關注,有一部分人認為現在的孩子內心較為脆弱,面對任何失敗的情況都有可能選擇悲劇的方式。

實際上這也有可能是父母在教育過程之中,所出現的披露,他們總是誇讚自己的孩子,卻從來沒有讓他們面對失敗,孩子又如何去面對自己所不能控制的事情呢?

◆接受批評教育,讓孩子更」完整「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這是我們從小都明白的道理。可是現在一些小霸王、小王爺、小祖宗在父母的嬌慣下不太願意讓別人說他的壞話。

特別是慢慢長大之後,很有可能別人說一句他的不好,就有可能阻止他的訓斥打罵。

試想一下,如果自家孩子一直秉持著這樣的想法,他還能夠成功嗎?

雖然在接受批評教育的過程之中,人的心理是難以承受的,但是這種苦爸爸媽媽必須讓孩子吃。

對於孩子來說,如果能夠接受別人的批評教育,逐漸去改正自己身上所存在的問題,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完美。

當然,在這個過程之中,孩子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個體—接受批評—改正問題—重塑批評其實就是一個完整的流程。

◆吃虧是福,避免過度佔便宜

很多孩子在某件事情上吃虧,就感到十分的生氣憤怒,但是爸爸媽媽也應該讓孩子懂得」吃虧是福「的道理。

雖然在吃虧的時候,孩子確實情緒,以及身體上都會有明顯的波動,但是在父母的講解之下,相信他們也能夠理解」吃虧的對面就是佔便宜「,大家也應該了解清楚」佔小便宜吃大虧「的道理。

比如孩子在和別人交流的過程之中,被別人謾罵了幾句,一定要直接還手嗎?

如果別人表現出來更加強勁的力量,是不是孩子就會受傷呢?在這個過程之中,或許懂得忍耐懂得吃虧,才是保障自己的最好方式。

在孩子成長過程之中,他們所能遇到的問題父母也應該提前的預知。

如果長期以一種避免孩子吃苦的狀態,和孩子交流溝通,實際上並不會對孩子產生積極的正面影響。

上面所說的吃虧、批評教育、失敗其實是現在能夠想到的,大部分孩子都有可能面臨的困難以及需要跨越的障礙。

生活之中的任何小事都能夠成為孩子情緒的表徵,我們也應該注意觀察自家孩子身上所存在的問題。

如果發現他們有不懂得吃苦,不願意吃虧的情況,一定要積極的教育,讓孩子正確認識吃苦給自己帶來的影響,這對於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長大不孝順的娃,從小就愛把這3句話掛嘴邊,父母該教育時別客氣
    而從小就愛把這3句話掛嘴邊的娃,長大後卻多半不孝順,面對這樣的孩子,父母們該教育時可千萬別客氣,現在開始糾正還不晚。 但與此同時,爺爺奶奶也養成了孩子跋扈的性格,一點也不懂得感恩,反而還對爺爺奶奶很不尊敬。 這天,爺爺奶奶晚上帶亮亮去逛超市的時候,孩子看上了一個一千多塊錢的玩具車非要買,但是老兩口沒帶那麼多錢 就商量孩子說下次行不行。
  • 養娃導致家庭矛盾,年輕父母為何走不出困局?
    很多年輕父母都十分感慨:生娃前家庭關係一片和諧,大家相敬如賓感情不錯;卻不曾想生娃後矛盾不斷出現,家庭關係出現明顯裂痕。只是因為多了一個孩子,家人的感情基礎就如此不堪一擊嗎?生活有了共同的焦點和重點,為什麼不是心往一處使呢?……很多年家長都想不明白的問題,今天咱們就一起來理一理,聊一聊。
  • 從小有3種表現的娃,長大後多半孝順,父母不用多費心,晚年享福
    從小有3種表現的娃,長大後多半孝順,父母不用多費心,晚年享福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做父母的都擔心養出娃變成「白眼狼」,其實不需要很長時間,從孩子小的時候基本上就可以看出將來是否孝順,如果孩子經常有這幾種表現,長大了往往非常孝順的。家長們別到老了才明白。
  • 網友爆笑演繹,曾經的娃當了媽,和之前父母的帶娃方式有什麼區別
    時代和教育背景的不同,造就出來的孩子的性格也是不同的。但是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小時候那批「自由不羈」的孩子,成了父母以後,依舊再育兒路上「放飛自我」。這樣的「另類」的帶娃方式,既滿足了娃的需求,又讓爸媽能放鬆一會兒,不少的90後,都在硬核養娃。這樣「散養」下長大的孩子,和在呵護下長大的孩子,各有各的好處。
  • 造火箭VS帶娃,哪個更難?
    如果我們把造火箭的過程和帶娃的過程,都看作一門學問,那麼造火箭更難還是帶娃更難呢?咱們來分析一下。火箭是一個機械體,雖然有很多的部分和步驟,但是每個步驟和部分因果關係清晰,可追溯,雖然複雜但卻屬於簡單的科學;而孩子,是生命體,因果不明確,無法切割成部分,所以,育兒屬於複雜的科學。
  • 心理學家:長大自卑的孩子,童年往往有過3種經歷,你娃有嗎
    哭泣其實就是孩子引起大人注意自己訴求的一種辦法,但通常大多數爸媽會因為孩子年紀小,覺得他們不會在意,其實孩子的心已經受到傷害。漸漸地孩子就會變得畏畏縮縮,不敢向家人提要求,到了社會上即使自己的利益被侵犯也不敢維護。
  • ​多少人以為自己生了一個「牛娃」,娃上小學後開始被啪啪打臉……
    為此,大過年的,爺爺和爸爸拎著禮物,拿著菸酒,跑到一個對易經頗有研究的老師那裡。老師詢問完娃的生辰八字,又詢問了我和娃他爸的,大手一揮,在一張紙上寫了一些生僻又難懂的字,畫了張奇形怪狀的圖,驚呼道:「此子出生之時,文曲吉星高照,長大必是才子一個!」爺爺和爸爸聽罷,眉笑眼開,合不攏嘴,千恩萬謝,轉述給我時,那一個個的表情,用「眉飛色舞」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 90後當了爸媽後,和娃相處的瞬間,還能不能好好帶娃了?
    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著各自鮮明的特徵,在育兒、帶娃上也有著很大的不同。如今已步入而立之年的90後曾有著"非主流、另類"的標籤,現在他們帶娃的方式同樣扎眼。在90後眼裡,孩子的存在是為了讓自己玩得更開心,否則生孩子將毫無意義。
  • 90後父母「冷漠式帶娃」火了,娃趴著大哭,父母:哄你算我們輸!
    三天前,四川成都一段「90後父母帶娃太隨意」的視頻在網上引起熱議。視頻中,只見一個3歲大小的孩子,穿著厚厚的棉服,臉朝地趴在書店門口冰冷的水泥地上,視頻中我們可以清晰的聽到孩子一直在大聲的痛哭,而且這個季節,哪怕是在四川成都,天氣也是很冷的。可是孩子的父母卻非常的淡定。
  • 雙商高的兒媳,在婆婆幫忙帶娃時懂得「三不言」,帶娃自然賣力
    不時總會收到寶媽的留言,說婆婆沒有過來幫忙帶孩子,婆媳矛盾什麼的根本不存在,可自從婆婆來家幫忙帶娃後,問題也隨之接踵而至。很多寶媽甚至表示,早知道是這樣,當初就該狠心,即使是在工作的時候帶娃再苦再難都要一個人帶娃,現在就是這樣了,自己挖坑自己跳。
  • 給自家娃取名的時候,這幾個字最好不用,對娃沒有好處
    給娃取名字,是讓很多父母都比較發愁的一件事,尤其是一些比較講究的父母,都希望自家孩子的名字更出彩一些,不過父母給娃起名的時候,也要多考慮,多徵求家人的意見,集思廣益這樣的話,也能少走很多的彎路。一:超超這個字其實非常常見,尤其是父母的那個時代,經常會有一個孩子的名字中帶超字了,不過細心的父母其實也可以發現,這個超字其實也不算特別好,超字拆分的話,其實就是走刀口的寓意,所以如果父母對孩子期望比較簡單,又對孩子的名字非常考究的話,其實可以不用超這個字給娃取名
  • 「婆婆不幫帶娃,以後該不該給她養老?」這是我見過最合理的解釋
    這段時間,關於「婆婆要不要幫帶娃」和「婆婆不幫帶娃,我要不要給她養老」的討論越來越多,不少網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而接下來這位寶媽給出的回答,是我見過最合理的解釋。小楊生孩子的時候,由於沒有經驗,很是手忙腳亂,產後心情也很不好,常常被夜醒哭鬧的孩子弄得近乎崩潰。家裡經濟條件不算很好,沒有請月嫂,小楊就想請在鄉下的婆婆來幫忙帶一下娃。
  • 娃在地上拍球,樓下老人交涉未果,使出「神器」:我替你教育孩子
    老人多次上樓敲門,與恆恆父母進行交涉,但是恆恆父母卻說孩子還小,正是釋放天性的年齡,不予理睬。樓下老人多次交涉無果,一怒之下,在網上購買了傳說中的「震樓神器」,要給樓上的孩子和父母一個教訓。「震樓神器」一開啟,馬上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恆恆一家感覺到了地板的震動和聲音,還以為發生了地震。
  • 從小就給孩子灌輸這些思想的父母,才是有遠見的人,娃會受益終生
    文|啞鈴媽媽很多沒遠見的年輕父母,拼命託舉孩子,到頭來卻發現,追求成功的梯子搭錯了牆。養育孩子這件事,薑還是老的辣。那些有遠見的父母,早在孩子小時候,就灌輸給孩子這4句話,娃會少走許多彎路。小潘很幸運,意外失去父母后,被韓紅領養了。爸媽用盡全力,託舉出一個奇蹟,永遠的離開了。生命無常,爸媽再愛子女,也無法保證這一生中,都會守護在孩子的身邊。有遠見的爸媽,很早就會告訴孩子,「爸媽愛你,但你要保護好自己。
  • 撒貝寧吐槽「洋媳婦」帶娃粗枝大葉,終於知道中國父母為啥這麼累
    在育兒帶娃這件大事上,外國父母和中國父母也是大相逕庭的。我們經常看到,國外的家庭通常有好幾個孩子,媽媽一個人帶著兩個三個都不成問題,一副歲月靜好的畫面。可放在中國,一個全職媽媽帶一個娃,就已經「雞飛狗跳」了。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其實帶娃這條路上,本就沒有輕鬆可言。
  • 57歲老人公園抱頭痛哭:「娃我帶、飯我做,為啥兒媳還要趕我走」
    而溺愛會讓孩子變得肆無忌怛,也會讓孩子不知感恩不懂孝順,長大後連照顧自己的能力都沒有,反而性格任性叛逆,所以,溺愛是萬萬要不得的。    3、多鼓勵多支持  現在很多孩子要麼自己什麼都不做,要麼做了失敗後就再也不努力了,如果父母不加以教育,那麼這樣的孩子可能很難真的長大。
  • 新型啃老遇見對手,70後父母達成共識:不帶娃不出錢也不用你養老
    不過,久而久之,這也滋生了一些子女「理所應當」的心理,於是依靠父母帶娃的「新型啃老」蔚然成風。新型啃老遇見對手,70後父母達成共識:不帶娃不出錢也不用你養老糰子前段時間給寶寶斷奶了,想著寶寶沒有以前那麼黏著自己,糰子便有了想要外出上班的想法。
  • 打小愛說這3類話的娃,長大多是忘恩的「白眼狼」,家長趕緊糾正
    家長們好不容易把孩子撫養長大,自然希望他們有出息後可以光宗耀祖。而且人多少都會有些私心,孩子長大父母年紀也大了,會渴望子女陪伴,也希望兒女可以承擔贍養義務,安度晚年。羅大爺小孫子今年8歲了,是小區裡出了名的「淘氣包」。
  • 宅家帶娃:疫情當前,做智慧型父母,用這五種方式,給娃高效陪伴
    心理學專家表示:「面對疫情,父母首先要做好個人防護,並指導和幫助孩子做好防護,然後在一個相對安全的家庭環境、難得充裕的共同時間裡利用危機事件對孩子做好啟發、引導和教育。」那麼,面對疫情,作為作為「宅家帶娃」的父母,我們應該如何做智慧型父母,怎樣面對自己和孩子心理上出現的問題?
  • 孩子開始莫名其妙發脾氣,李玫瑾:學會說這3句話,娃長大更優秀
    為了更好地幫助新手爸媽「渡過」孩子莫名其妙亂發脾氣的難關,總結出了下面3句話,家長可以在孩子下次莫名其妙發脾氣的時候說出來,孩子不僅減緩脾氣,長大後會更優秀。孩子開始莫名其妙發脾氣,李玫瑾:學會說這3句話,娃長大更優秀1.「寶貝,我知道你的想法。」這句話起到的作用是肯定孩子的情緒,讓孩子知道家長是跟他站在統一戰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