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在線訊(盧鈺 記者 李京鵬)受近期強降雨影響,廬江縣遭遇了歷史罕見的洪澇災害。面對嚴峻的防汛形勢,廬江縣迅速組織對同大、白山、盛橋等鎮高風險圩區群眾實行緊急撤離。為進一步豐富安置點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廬江縣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伍積極行動起來,奔赴全縣各安置點,服務安置點群眾,成為了安置點裡一道暖心的風景線。
一把剪刀,剪開心中心結
7月26日上午9點半,湯池中學安置點內,一棵青蔥茂盛的大樹下,兩張桌子,四五條板凳,身穿紅色馬甲,帶著醫用口罩的志願者正在給老人們理髮。
現場有志願者專門負責分發號碼紙條,根據數字大小排隊,按順序依次理髮。安置點一樓的儀表鏡旁,理完髮的老人們正一邊照鏡子,一邊稱讚理髮師的手藝好。
這些志願者來自於廬江縣「陽光公益」協會,自汛期以來,湯池中學安置點是協會開展義剪送愛心活動的第六站。他們安排6名專業理髮師,為受災群眾義務理髮。同時,將社會各界人士捐贈的物資送至安置點,為受災群眾奉獻一份愛心,包括摺疊床120張,睡袋120個,大豆油68桶,大米68袋等。
愛心義剪、物資捐贈,只是安置點生活的一個縮影。現年65歲的吳祥清是同大鎮轉移到該安置點的受災群眾,他告訴記者:「這裡吃住條件好、衛生環境好、物資補充到位,還可以淋浴,閒暇時會去娛樂室打牌、下象棋,經常還有人給我們放電影、送演出,有志願者們的陪伴,我在這裡過得很安心。」
一支畫筆,繪出彩色未來
湯池中學安置點累計接收受災群眾500多人,共設置26個房間,是全縣目前最大的安置點。安置點內除了400多個老人之外,還有40多名學生。安置點給孩子們安排了專門的讀書活動場所,廬江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文化旅遊志願服務大隊來到這裡,給孩子們送去了嶄新的畫筆和素描紙,開展唱歌、跳舞、繪畫等多種形式的文化教學活動。
12歲的茹茹(化名),是同大鎮中心小學四年級的學生,跟隨父母轉移過來。她對畫畫很感興趣,在志願者老師的指導下,用畫筆完成了名為「以筆為援,童心抗『疫』」的作品。當問到她對這幅畫的理解時,她乖巧地說道:「這幅畫是一個醫生對抗病毒,國旗是紅色加上黃色的,象徵著中國會取得勝利;愛心是大紅色的,象徵了我們對醫生的感謝。」
汛情讓這些孩子被迫離開家園,來到陌生的場所,剛開始難免會感到失落。但這些愛心人士的捐助,志願者老師的無私奉獻,讓他們在陌生的環境中,感受到陽光與美好,拿起畫筆,繪出心中所想,表達內心深處的愛。
一間小屋,撒入心靈陽光
在湯池中學綜合樓四樓,有一間小屋,7月26日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小客人」——九歲的小敏(化名),她嘟著個小嘴、紅著眼,畏畏縮縮走進心理諮詢室。她是第一天來到安置點,因為性格內向,膽子小,怕生,所以一時間難以接受外部環境的變化。
專業心理諮詢師孫建微笑地迎了過去,帶領小女孩走到沙盤面前,讓她把手放進沙盤,帶領孩子做沙盤遊戲,與孩子談心交流。不一小會,小敏便開心地笑了。孫建分析道:「個別群眾會情緒不太穩定,這時以安撫為主,陪伴傾訴。說出來是第一步,再觀察情緒動態。情緒問題具有時限性,平復心情後會慢慢自動消解」。
根據對安置點居民心理波動變化的摸排情況,廬江心理諮詢師協會抽調諮詢師6人,根據實際情況,針對性、及時性、有成效地開展心理諮詢輔導,時刻關注轉移群眾的精神狀態,營造健康安全和諧的生活氛圍。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這些默默無聞的文明實踐志願者用行動踐行奉獻精神,用愛溫暖受災群眾的心。志願者們用他們的雙手在安置點為受災群眾繪出一幅「美好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