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江縣安置點裡膽小怕生的孩子開心起來了

2020-12-16 合肥在線

 合肥在線訊(盧鈺 記者 李京鵬)受近期強降雨影響,廬江縣遭遇了歷史罕見的洪澇災害。面對嚴峻的防汛形勢,廬江縣迅速組織對同大、白山、盛橋等鎮高風險圩區群眾實行緊急撤離。為進一步豐富安置點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廬江縣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伍積極行動起來,奔赴全縣各安置點,服務安置點群眾,成為了安置點裡一道暖心的風景線。

一把剪刀,剪開心中心結

 

7月26日上午9點半,湯池中學安置點內,一棵青蔥茂盛的大樹下,兩張桌子,四五條板凳,身穿紅色馬甲,帶著醫用口罩的志願者正在給老人們理髮。

現場有志願者專門負責分發號碼紙條,根據數字大小排隊,按順序依次理髮。安置點一樓的儀表鏡旁,理完髮的老人們正一邊照鏡子,一邊稱讚理髮師的手藝好。

這些志願者來自於廬江縣「陽光公益」協會,自汛期以來,湯池中學安置點是協會開展義剪送愛心活動的第六站。他們安排6名專業理髮師,為受災群眾義務理髮。同時,將社會各界人士捐贈的物資送至安置點,為受災群眾奉獻一份愛心,包括摺疊床120張,睡袋120個,大豆油68桶,大米68袋等。

愛心義剪、物資捐贈,只是安置點生活的一個縮影。現年65歲的吳祥清是同大鎮轉移到該安置點的受災群眾,他告訴記者:「這裡吃住條件好、衛生環境好、物資補充到位,還可以淋浴,閒暇時會去娛樂室打牌、下象棋,經常還有人給我們放電影、送演出,有志願者們的陪伴,我在這裡過得很安心。」

一支畫筆,繪出彩色未來

 

湯池中學安置點累計接收受災群眾500多人,共設置26個房間,是全縣目前最大的安置點。安置點內除了400多個老人之外,還有40多名學生。安置點給孩子們安排了專門的讀書活動場所,廬江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文化旅遊志願服務大隊來到這裡,給孩子們送去了嶄新的畫筆和素描紙,開展唱歌、跳舞、繪畫等多種形式的文化教學活動。

12歲的茹茹(化名),是同大鎮中心小學四年級的學生,跟隨父母轉移過來。她對畫畫很感興趣,在志願者老師的指導下,用畫筆完成了名為「以筆為援,童心抗『疫』」的作品。當問到她對這幅畫的理解時,她乖巧地說道:「這幅畫是一個醫生對抗病毒,國旗是紅色加上黃色的,象徵著中國會取得勝利;愛心是大紅色的,象徵了我們對醫生的感謝。」

汛情讓這些孩子被迫離開家園,來到陌生的場所,剛開始難免會感到失落。但這些愛心人士的捐助,志願者老師的無私奉獻,讓他們在陌生的環境中,感受到陽光與美好,拿起畫筆,繪出心中所想,表達內心深處的愛。

一間小屋,撒入心靈陽光

 

在湯池中學綜合樓四樓,有一間小屋,7月26日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小客人」——九歲的小敏(化名),她嘟著個小嘴、紅著眼,畏畏縮縮走進心理諮詢室。她是第一天來到安置點,因為性格內向,膽子小,怕生,所以一時間難以接受外部環境的變化。

專業心理諮詢師孫建微笑地迎了過去,帶領小女孩走到沙盤面前,讓她把手放進沙盤,帶領孩子做沙盤遊戲,與孩子談心交流。不一小會,小敏便開心地笑了。孫建分析道:「個別群眾會情緒不太穩定,這時以安撫為主,陪伴傾訴。說出來是第一步,再觀察情緒動態。情緒問題具有時限性,平復心情後會慢慢自動消解」。

根據對安置點居民心理波動變化的摸排情況,廬江心理諮詢師協會抽調諮詢師6人,根據實際情況,針對性、及時性、有成效地開展心理諮詢輔導,時刻關注轉移群眾的精神狀態,營造健康安全和諧的生活氛圍。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這些默默無聞的文明實踐志願者用行動踐行奉獻精神,用愛溫暖受災群眾的心。志願者們用他們的雙手在安置點為受災群眾繪出一幅「美好人間」。

相關焦點

  • 受災群眾安置點裡什麼樣?
    7月29日我們來到了安徽合肥廬江縣探訪安置點內受災群眾的生活狀況影想看電影?安排!有人另闢蹊徑2020年7月29日晚,湯池鎮湯池中學安置點內,在走廊裡看電影的人們。樓上的走廊裡村民們坐在桌子上院子裡的位置不夠這裡也不失為一個好位置2020年7月29日晚,湯池鎮湯池中學安置點內,在走廊裡看電影的人們。
  • 廬江縣五裡北路工程(廬城鎮)房屋拆遷認證公示(三榜變更)
    廬江縣五裡北路工程(廬城鎮)房屋拆遷認證公示(三榜變更) 發布時間:2020-09-25 14:25信息來源: 廬江縣房屋拆遷認證辦公室
  • 廬江縣舉辦抗洪救災居民心理輔導公益活動
    入梅以來,連續不斷的降雨給全省多個地方帶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廬江縣部分地區受災嚴重,為保障人民群眾的正常生活,在當地政府的統一安排下,部分受災群眾轉移至安全地區安置。安徽省心理危機幹預學會受廬江縣心理諮詢師協會的邀請,共同為廬江縣安置地居民開展一場心理輔導公益活動。
  • 探訪郎溪縣轉移安置人員集中安置點
    為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緊急轉移圩區低洼處村民並及時做好集中安置工作。7月19日,筆者實地探訪了該縣轉移人員集中安置點。住得舒心「鎮裡提前為我們準備住宿地點,還採購了生活用品,我們住得很舒心。」7月19日上午,見到飛鯉鎮振興村窪裡組村民柯小花時,她正在安置點就餐。她告訴筆者,這幾天都有專門工作人員諮詢大家的需求,還有志願者們集中做好服務保障。
  • 廬江縣張葛路工程(泥河鎮)房屋拆遷認證公示(三榜)
    廬江縣張葛路工程(泥河鎮)房屋拆遷認證公示(三榜) 發布時間:2020-12-09 14:48信息來源: 廬江縣房屋拆遷認證辦公室
  • 廬江縣引江濟淮工程(同大鎮)房屋拆遷認證公示(三榜)
    廬江縣引江濟淮工程(同大鎮)房屋拆遷認證公示(三榜) 發布時間:2020-12-10 09:30信息來源: 廬江縣房屋拆遷認證辦公室
  • 廬江縣世紀大道西延工程(廬城鎮)房屋拆遷認證公示(三榜)
    廬江縣世紀大道西延工程(廬城鎮)房屋拆遷認證公示(三榜) 發布時間:2020-08-31 10:13信息來源: 廬江縣房屋拆遷認證辦公室
  • 廬江縣嶽武高速、合安高鐵等工程(萬山鎮)房屋拆遷認證公示(三榜)
    廬江縣嶽武高速、合安高鐵等工程(萬山鎮)房屋拆遷認證公示(三榜) 發布時間:2020-10-28 09:06信息來源: 廬江縣房屋拆遷認證辦公室
  • 廬江縣廬城110KV輸變電工程(廬城鎮)房屋拆遷認證公示(三榜)
    廬江縣廬城110KV輸變電工程(廬城鎮)房屋拆遷認證公示(三榜) 發布時間:2020-07-10 16:27信息來源: 廬江縣房屋拆遷認證辦公室
  • 廬江縣中醫院工程(廬城鎮)房屋拆遷認證公示(三榜)
    廬江縣中醫院工程(廬城鎮)房屋拆遷認證公示(三榜) 發布時間:2020-11-06 16:42信息來源: 廬江縣房產管理中心
  • 孩子靦腆怕生,經常陷入社交風暴,父母應該如何解救孩子呢?
    在老家裡很多親戚,第1次見到歡歡都非常開心,大家圍在一起,主想讓歡歡唱個歌或者是表演一個節目助助興,在大庭廣眾下歡歡覺得非常不好意思。 而且親戚也沒有逼迫歡歡,又跟歡歡說,如果不想表演的話就算了,沒想到說完之後歡歡竟然捂著眼睛哭了起來,這讓小王覺得非常尷尬。
  • 廬江縣土地整治、金泉大道項目(湯池鎮)房屋拆遷認證公示(三榜及三...
    廬江縣土地整治、金泉大道項目(湯池鎮)房屋拆遷認證公示(三榜及三榜變更) 發布時間:2020-09-04 16:01信息來源: 廬江縣房屋拆遷認證辦公室
  • 九十六小時 奮戰在抗洪一線——追記廬江縣消防救援大隊政治教導員...
    在7月22日的洪災中,為營救被困群眾,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消防救援大隊黨委書記、政治教導員陳陸被洪水捲走,不幸犧牲。他以生命為代價,踐行了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對黨忠誠、紀律嚴明、赴湯蹈火、竭誠為民」的錚錚誓言。
  • 廬江縣打響同大圩保衛戰:十幾個村莊撤空,連河村一片汪洋
    來源:華夏時報華夏時報記者 崔笑天 劉詩萌 廬江攝影報導同大鎮地圖,以中間小南河為分界,上部分邊界屬於同大圩,下部分邊界屬於石大圩因為洪水,安徽省廬江縣的同大鎮,籠罩在一片寂靜裡。這並不尋常。因為每年的這個時候,正是同大鎮的熱鬧時節,也是鎮裡的農業支柱產業——葡萄的成熟季節。但如今,累累葡萄垂在架子上無人採摘,葡萄藤葉子開始發黃。
  • 打著腰鼓舞起來!安置房小區裡幸福年味足
    杭州日報訊 這幾日,拱墅區祥符街道花園崗社區的和苑小區裡年味兒漸濃,喜慶的紅燈籠高高掛起,社工們正在忙著籌備猜燈謎的活動,抬頭往新房子望去,窗戶上的「喜」字映襯出喬遷新居的新氣象,時不時還能看見採辦年貨的居民興高採烈地往家裡趕。
  • 新家園裡的「五心」幸福生活——鐘山區水月園區易扶搬遷安置點見聞
    5月6日,記者與市易扶辦工作人員來到鐘山區水月園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看到鐘山區貧困五鄉鎮金盆鄉村民楊忠英正在苗族文化傳承工作室製作苗族服飾。  「工作室裡的每件苗族服裝,都是她們自己設計、自己製作的,用料特別考究,染料也是她們從山林裡取來的植物熬製的。手繡配合縫紉機,一件衣服要5到10天才能夠做好。在這裡,我們能夠真正看到苗族文化得以傳承。」
  • 中共廬江縣委關於授予王松同志「廬江縣優秀共產黨員」稱號的決定
    2020年8月6日)王松,男,漢族,廬江縣同大鎮人,1982年2月出生,1999年12月應徵入伍,2001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12年4月轉業回鄉,2018年12月在同大鎮環保辦專項崗工作,2020年3月任廬江縣同大鎮連河村黨委副書記。
  • 肥西縣銘傳高中安置點開放「臨時圖書室」
    在「臨時圖書室」裡,孩子們面對100多本圖書可供選擇閱讀時,孩子們笑了。他們認真挑選出自己喜歡的圖書,並向同伴小聲地分享自己選書的喜悅。「這裡的書很好看,很喜歡來這裡看書。以後回家了,還可以來這裡看書嗎?」家住三河的三年級學生董惠如的問題引得在場的孩子哈哈大笑。
  • 「避風港」裡睡得香——探訪郎溪縣轉移人員集中安置點
    同時做實集中安置工作,為受災群眾打造溫暖「避風港」。7月19日,記者來到畢橋鎮十井村安置點時,安置點的工作人員與志願者正在給安置進來的群眾包餃子,大家一起忙活著,傳來陣陣笑聲。一盤盤熱氣騰騰的餃子出鍋,不僅溫暖了身體,也溫暖了人心。「我們吃得好住得好,一起包餃子跟家裡一樣。」安置點群眾崔木英說。
  • 探訪安徽肥西銘傳中學安置點
    7月25日,安徽肥西銘傳中學安置點的民眾正在吃午飯。肥西銘傳中學臨時安置點目前安置了三河古鎮村莊的300餘名村民。安置點為村民們準備了床上用品和生活日用品,並啟用學校食堂免費提供早中晚三餐。中新社記者 韓蘇原 攝在安徽肥西銘傳中學安置點,小朋友在安置點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