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隨著可穿戴智能設備的問世, 我們也能夠更加直觀方便地了解自己的靜息心率。它不僅能夠給我們一些健康方面的提示信號,更重要的是,它可能還與你的壽命有關。這篇文章,原標題是What Your Resting Heart Rate Says About You,作者Mariana Lenharo在文章中引述了多個科學研究,並針對靜息心率與壽命之間的關係展開了討論。
圖片來源:KATERYNA KON/SCIENCE PHOTO LIBRARY/Getty Images
人類是否可以通過減緩心跳速度的方式來延長壽命?
這是美國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醫學院榮譽教授、著名心臟病專家赫伯特·J·萊文(Herbert J. Levine)博士於1997年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JACC)上發表的一篇題為《靜息心率與壽命》(Rest Heart Rate and Life Expectancy)的論文中提出的問題。
在萊文博士的這篇論文中,他通過實驗發現,相比於心率較慢的哺乳動物,心率較快的哺乳動物其壽命往往更短。
時至今日,萊文博士當年提出的問題仍未得到完全解答。但最新的幾項研究發現,較慢心率與壽命較長之間存在重要關聯,這就將靜息心率提升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健康指標層面。
隨著智能手錶和其它追蹤設備的日益普及,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關注自己的靜息心率。通過這些智能設備,根據穿戴者在清醒、不活動的安靜狀態下(比如坐著、躺著或者在運動後兩小時等狀態下)每分鐘心跳次數就可以得出靜息心率。
然而,我們究竟該如何解釋這個數字,又該如何對待它,可能就沒那麼清楚了。
根據《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期刊今年年初的一篇研究報告,更複雜的是,不同的人靜息心率可能還相差很大,這個差距最大甚至超過了每分鐘70次。
目前,關於靜息心率最公認的事實是,它與一個人的身體健康水平成反比。換言之,你的身體越健康,你的靜息心率就越低。比如,專業運動員的靜息心率普遍都低得出奇。
這主要是因為,當他們在運動時,其心肌收縮能力會更強,每搏量更多(即心臟每次搏動由一側心室射入主動脈的血量更多)。因此,在每分鐘心輸出量(即左或者右心室每分鐘泵出的血液量)一定的情況下,心率自然就更低。
在試圖發現為什麼靜息心率較低的人似乎更長壽的原因時,研究人員預先假設兩者之間並沒有直接的因果聯繫。科學家們的核心假設是,靜息心率較低者,只不過恰好更健康,而身體健康則是他們更長壽的原因。
哥本哈根大學(Copenhagen University)心臟醫學系系主任馬格努斯·T·詹森(Magnus T. Jensen)博士領導的一項研究,針對前述核心假設進行了測試。他的團隊追蹤分析了哥本哈根地區近2800名中年男性連續16年來的相關數據,並將研究結果以論文的形式發表在《心臟》(Heart)期刊上。
「我們對每一位研究對象都做過最大攝氧量的評估,這是衡量健康水平的標準之一。」詹森說。根據實驗測試收集的數據,其團隊發現,在不考慮研究對象身體狀況的情況下,較低靜息心率與較低的死亡風險之間實際上存在直接的關聯。
「一般來說,當我們在談論靜息心率時,基本上相關的證據都表明,靜息心率越低越好。」健康關愛機構Beaumont Health預防心臟病和心臟康復中心主任巴裡·富蘭克林(Barry A. Franklin)博士說。
那麼,如何判斷靜息心率的「正常」範圍呢?
根據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正常靜息心率範圍大概是每分鐘60至100次。大多數專家都同意這種說法,儘管這不是絕對的共識。存在異議的方面,則在於該範圍的最高值每分鐘100次。
「我不認為靜息心率每分鐘95至100次屬於正常範圍。」富蘭克林說。他還稱,如果靜息心率在這個範圍的話,可能預期壽命會相對較短。
根據非營利性生物醫學機構斯克利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前不久發布在《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期刊上的一篇研究報告,對一個人而言的「正常」靜息心率範圍,可能對另一個人而言,則是不正常的。
該研究的數據來自於超過9.2萬人佩戴的可穿戴設備,並且持續追蹤超過了320天。研究發現,實驗對象的平均靜息心率最低至每分鐘40次,最高至每分鐘110次。
此外,還研究還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人的靜息心率整體波動幅度偏小,趨於穩定,因此,如果突然出現與平時靜息心率極度不符的情況,可能是非常重要的信號,說明某個方面可能出了問題。
「靜息心率的變化,可能會提供額外的信息。它不僅能提示心血管方面的健康問題,而且對肺部狀態、傳染病檢測、生殖健康等多方面的健康問題都有幫助。」該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吉奧吉奧·奎爾(Giorgio Quer)稱。
不過,該項研究的局限因素之一,是它只追蹤了解了研究對象的「正常」心率,並沒有參考其真實健康狀況。奎爾補充說,「我們並不掌握研究對象的真實健康狀況,因此,我們也無法將正常與健康劃等號。」
對於自己的靜息心率,實際上你可以通過一些方式來人為地將它降低至更健康的範圍內。其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就是定期鍛鍊。「哪怕是每天堅持快走,都能夠有效地控制並降低靜息心率,長期堅持下去能夠降低大概每分鐘10至12次。」富蘭克林說。
雖然乙型阻斷劑等藥物能夠對降低靜息心率起到促進作用,但對於一個身體健康的人而言,如果他靜息心率較高,但不存在呼吸急促或者胸痛等實際症狀的話,那就不應該服用這些藥物,但有醫生醫囑的情況除外。
「我們不知道通過藥物來幹預靜息心率,是否能延長壽命。然而,我們卻有大量證據表面,通過減肥、健身以及降低血壓等針對生活方式的幹預,與較低靜息心率和長壽都有關聯。」詹森說。
美國心臟病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體育及運動心臟病學部門負責人馬修·馬丁內斯(Matthew Martinez)博士表示,如果你的靜息心率總是保持在每分鐘100次以上,不管你是否存在呼吸急促、胸痛或頭暈等症狀,你都應該及時地去看醫生。
此外,你還應該關注靜息心率的突然變化。「人的靜息心率在一天中的不同時刻會有變化,比如在攝入咖啡因後、緊張時,甚至走路過後。」馬丁內斯博士說,「但是,一旦出現心率快速變化的情況,比如在休息時每分鐘的靜息心率增加了20次以上的,那你就應該儘早去看醫生。」
另外,馬丁內斯還提到,雖然普遍都認為較低的靜息心率是件好事,但也有少數例外。
如果你既不是專業運動員,也不是經常鍛鍊的人,而你的靜息心率卻低於每分鐘60次(「心動過緩」)的話,那就可能是因為甲狀腺疾病等疾病的跡象,或者是心臟電傳導系統異常引起的問題,特別是如果出現眩暈或者頭重腳輕等症狀的話。
專家發現,如果人們更熟悉自身心率的話,這是有好處的。對此,約翰斯霍普金斯醫院(Johns Hopkins Medicine)心臟病預防中心塞思·S·馬丁(Seth S. Martin)稱,「這即意味著,人們在更多地關注其健康。通過更好地了解自身健康,並且更加主動積極地應對,他們可以有效預防相關問題。」
據馬丁的同事、臨床心臟病醫生尼諾·伊莎卡澤(Dr. Nino Isakadze)稱,追蹤靜息心率也有助於檢測某些心律失常等情況,比如心房纖顫,而它可能沒有任何症狀。
據一項由蘋果資助的發表在《蘋果心臟研究》(Apple Heart Study)的報告顯示,Apple Watch應用能夠識別心房纖顫,準確率為84%。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也不能過度關注這些設備。「其存在信息過載的風險。」馬丁內斯說,「我經常都建議患者多關注這些信息可能帶來的焦慮症狀,以及如何應對這些數據。它的確是一個重要指標,但有時一味地關注這些數字,也是有害的。」
馬丁內斯還建議他的患者,每周檢查靜息心率的次數最多不超過四次,每次一定要選擇不同的時間,而且不能在運動後兩小時和攝入咖啡因後一小時內檢查。
包括Apple Watch在內的許多可穿戴心率追蹤設備都會統計並生成每日的平均靜息心率,這比在一天中任何時刻檢查心率提供了更可靠的心率變化圖像。
「毋庸置疑的是,追蹤自己的心率變化的確會造成焦慮症狀,這反而會引起心率升高和其它不必要的入院就診和測試等麻煩。」伊莎卡澤說。
當然,解讀數據可能也是一個挑戰。「無論是心動過速還是心動過緩等異常問題,實際上都有可能存在各種原因。這些可穿戴心率追蹤設備的確能夠識別異常情況,但其準確性和實用性仍然有待考量。在不了解如何解讀這些數據的前提下,貿然去做這件事,可能會帶來潛在的危害。」馬丁內斯說。
對此,詹森分享了一則軼事,講述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有效利用這些信息的。當他在倫敦搭乘Uber時,他問Uber司機,是否喜歡其Apple Watch的心率功能。
司機告訴詹森說,當他在開始工作並且處於高度壓力狀況下時,他留意到自己的心率加快了。為了自己的健康著想,他就因此停了幾天工。
如果真的像已故的原塔夫茨大學心臟病學教授赫伯特·萊文(Herbert Levine)喜歡說的那樣,「上天只給了我們每個人那麼多的心跳次數」,那麼,心率越慢,那我們的壽命可能就越長。
譯者: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