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正常的心率範圍是每分鐘60~100次,即靜息狀態下的心率。當心率大於100次/分,稱為心動過速;小於60次/分,稱為心動過緩。不同的年齡,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狀態下,心率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白天的心率偏快,夜間睡眠狀態下心率偏慢;年輕人的心律偏快,老年人的心率偏慢。雖然靜息時不超過100次/分則為正常心率,但是最佳心率範圍是不超過90次/分。尤其對於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來說,靜息狀態下,心率最好控制在每分鐘70次/分以內。
心率加快會導致收縮壓和舒張壓顯著升高,增加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的風險;特別是高血壓患者,心率加快心血管事件風險更是顯著升高。通過控制心率,可以產生較好的降壓效果;有心臟病歷史的人,通過控制心率,也能夠起到保護心臟的作用。
所以,高血壓患者和心臟疾病患者,控制心率尤為重要。高血壓患者靜息心率理想值在60~65之間,一般要控制在控制在75以下。心臟疾病的人群,靜息心率理想值在55~60之間。高血壓合併心臟病患者,心率超過70次/分就應進行幹預。
靜息心率也不是越慢越好,正常人群(非運動員)如果靜息心率低於50次,會感覺乏力、活動耐力差,有些甚至出現頭暈、頭痛、胸痛、呼吸急促等。心跳過緩也可能導致胃腸道供血不足,出現食慾差、腸胃吸收差、身體消瘦等症狀。
怎麼降低靜息心率呢?
1、心率慢:靜息心率55-60次/分最長壽
心血管科醫生經常告訴你心率最好慢一點,說的是早上醒來還躺在床上時,測得的心率慢一些好,也就是在靜息狀態下,心率維持在55-60次/分。
有科學家研究了老年人心率和壽命的關係,研究結果顯示,比起靜息心率小於60次/分的男性,靜息心率超過80次/分的男性活到85歲的比例下降了50%。
可以看出,靜息心率快的人,患心血管病的機率會增加,死亡率也高。
◆專家支招:
如何控制靜息心率在55-60次/分?專家推薦了三種方法:
一是合理膳食。限鹽少油,戒菸限酒,少吃快餐,避免過飽。少喝濃茶、咖啡。控制體重,肥胖會使心臟負擔加重,讓心率加快,戒菸限酒,因為吸菸與飲酒均可使靜息心率加快。
二是堅持鍛鍊。常運動,使心臟功能得到鍛鍊,騎行、快走、慢跑、遊泳都是很好的運動。至少堅持3個月,每周至少5次,每次3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運動比較合適。老年人要避免爆發力的劇烈運動,如短跑、各種強對抗的球類運動等。
三是日常要保持情緒平穩,減少壓力和心理應激。晚上保證充分睡眠。
2、握力大:力量大小跟心臟功能成比例
一般來說,握力常隨身體機能的衰老而減弱。
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研究人員發現,握力強的人一般比握力弱的人更長壽。
握力除了反映肌肉力量外,跟我們的心臟功能是成比例的。
《柳葉刀》雜誌曾刊登加拿大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握力下降提示患上心臟病、中風等重大疾病的機率會更大,而壽命很可能因此不斷縮短。
◆專家支招:
提高握力的方法有很多,也比較簡單,像握力器就可以隨身攜帶隨時練習。
另外,平時做公車不妨伸出手,抓住頭頂橫杆,並左右交替,也能練習握力。
3、肺活量大:肺活量大機體能力好
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專家在經過長達三十年的研究後發現,肺活量能夠預測人的壽命。
研究顯示,肺活量大小與身體各系統機能、新陳代謝能力等聯繫密切。
肺活量下降,內部機體能力也隨之下降。
肺活量指的是,一次盡力吸氣後,再盡力呼出的氣體總量。
隨著年紀增加,很多人的肺活量會不如年輕時,而大部分長壽老人的肺活量並沒有明顯下降。
◆專家支招:
提高肺活量主要靠堅持運動,像遊泳、慢跑、騎車等運動都可以。
當你處於安靜狀態下,有一些運動也能幫助鍛鍊到肺活量,如打太極拳、做呼吸操等。甚至吹蠟燭、吹氣球等也可以有效提高肺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