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鏟屎官都會有些疑問,就是如何給貓咪驅蟲?為什麼要貓咪驅蟲?到底什麼是內驅外驅?各種不同品牌的驅蟲藥到底有什麼不同?驅蟲藥要怎麼選?多久用一次?可以自己在家裡給貓驅蟲嗎?
久生寵物為各位鏟屎官搜羅了一些關於貓咪驅蟲的資料,貓咪驅蟲看這一篇就夠啦
首先給各位鏟屎官盤點一下,給貓咪驅蟲的四大誤區。
誤區一:很多鏟屎官認為,我給我家貓咪打過疫苗了,就不用驅蟲了,這絕對是錯誤的認知。
疫苗主要是為了防止狂犬病病毒、貓瘟病毒、貓皰疹病毒、貓傳染貓嵌杯狀病毒等病毒導致的傳染病, 而非寄生蟲,所以打過疫苗的貓咪也是需要每個月按時驅蟲的。
誤區二:有的鏟屎官靠觀察貓咪身上有沒有蟲子來判斷貓咪需不需要驅蟲,大家可千萬別這樣做!寄生蟲都是非常小的,很多寄生蟲肉眼是看不見的。等我們真正看見貓咪身上有蟲子之後,大多都是跳蚤,而我們看見的,還只是5%的跳蚤數量。另外95%的跳蚤,早已隱藏到家裡的沙發、床墊、地毯、窗簾等環境中去了。所以光靠肉眼判斷貓咪身上有沒有蟲子來決定要不要給貓咪驅蟲,絕對是不可行的。
誤區三:有的鏟屎官認為,自己常搞衛生,不需要給貓咪驅那麼勤快,所以幾個月才給貓咪驅蟲一次。
誤區四:我家貓咪一個星期洗一次澡,乾淨得很,不需要再驅蟲了。
貓咪感染寄生蟲的症狀
貓咪感染了寄生蟲,會變的日漸消瘦,還可能伴有嘔吐、便秘、拉肚子等腸胃不適症狀。有些寄生蟲可能會導致發熱、咳嗽、皮膚瘙癢以及毛髮無光澤等現象。
貓咪身上的寄生蟲一般分為兩大類:
體內寄生蟲:顧名思義在貓咪體內,常見的有寄生在貓咪腸道中的蛔蟲、絛蟲、球蟲、鉤蟲、毛滴蟲、梨形鞭毛蟲等。還有寄生在血液及心臟中的絲心蟲。
感染途徑:
1.大多經口入而感染(蛔蟲,絛蟲,球蟲,鞭毛蟲),例如接觸到被寄生蟲感染的食物和水,或是汙染的糞便;也有經跳蚤感染,比如貓咪在舔毛的過程中將跳蚤食入,造成感染絛蟲;
2.由貓媽媽經胎盤或者乳汁感染(主要是蛔蟲),導致幼貓一出生腸道內就會攜帶有寄生蟲。
感染後症狀:
1.感染絛蟲,會造成貓咪消瘦、腹瀉不止,嚴重時會脫水,電解質失衡。
2.感染蛔蟲,病貓會逐漸消瘦,腹圍增大,發育遲緩,嘔吐,嚴重時還會有腸穿孔、咳嗽,呼吸困難等症狀。
3.感染鉤蟲病,以貧血、消化紊亂及營養不良為主要特徵。
體外寄生蟲:寄生在體外皮膚毛髮間如 跳蚤、蝨子、蜱蟲、疥癬蟲等。
跳蚤、蝨子和蜱蟲感染最常發生在夏季,即使貓咪不出門,人類也可能將跳蚤、蝨子或蜱蟲帶回家。
感染後症狀
1.這些寄生蟲的叮咬會引發貓咪與人類的皮膚炎症,造成貓咪瘙癢、脫毛,誘發過敏性皮炎,嚴重時會造成小貓貧血。
2.蚊子和跳蚤可以通過吸血傳染心絲蟲,造成貓咪咳嗽,消瘦,呼吸困難,突然死亡;
3.蜱蟲通過吸血來傳染焦蟲,造成貓咪咳嗽,貧血,黃疸,食欲不振,精神萎靡。
4.疥蟎感染主要發生在貓的耳、面部、眼瞼和頸部等。感染時患部劇烈瘙癢,脫毛,皮膚發紅,有疹狀小結,表面有黃色痂皮,嚴重時皮膚增厚,龜裂。有時病變部位繼發細菌感染而化膿,耳朵會產生黑色的耳道分泌物。
那麼貓咪多大可以驅蟲呢?
體內驅蟲:在貓咪六月齡之前每月進行一次,六月齡之後可三個月驅蟲一次。
體外驅蟲:建議夏季每月一次,冬季每三個月一次。
另外,懷孕母貓不建議吃驅蟲藥。如有需要,分娩前10天吃一次,哺乳結束後2周,4周各吃一次。
貓咪驅蟲的注意事項
1.驅蟲藥是有毒性的,所以一定要按照說明書上的要求進行餵食,尤其是國產驅蟲藥,用藥之前一定要稱好貓咪的體重,按照體重來計算應該食用的劑量。有的時候會剩下很多藥,如果覺得浪費可以餵給流浪貓。
2.貓咪進行體外驅蟲前要先洗澡,完全晾乾後再把驅蟲藥點在貓咪的脖子後面舔不到的地方,在驅蟲藥是失效前不要再給貓咪洗澡。貓咪進行體內驅蟲要在貓咪吃完食物3~4個小時後,餵完驅蟲藥後禁食5、6個小時,以保證藥效的發揮。
3.體外驅蟲也不要使用除蚤項圈,除蚤項圈大多數是用敵敵畏製成,毒性較強,對貓咪危害很大。
4.驅蟲後幾天,一般會有死掉的寄生蟲和蟲卵隨著大便排出,如果出現拉稀症狀最好還是去諮詢一下醫生。
5.驅蟲後,有的腸胃較弱、體質較差的貓咪會出現嘔吐、精神不振甚至發燒等症狀,一般這種症狀1~2天就可好轉,如果持續幾天出現這種情況,最好去諮詢醫生。
貓咪驅蟲是保障貓咪身體健康的一個重要的環節,鏟屎官們一定要給貓咪驅蟲哦~
鏟屎官們還有什麼關於貓咪驅蟲的疑問,可以在評論區問我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