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信息劉偉剛:高質量發展需以人才支撐研發創新

2020-12-14 時代周報

時代商學院 孫佳雯

2020年10月,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要求加強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建設。在註冊制即將全面推行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的高質量發展再度引發市場關注。

上市公司是實體經濟的基本盤,是中國經濟的支柱力量。金融科技公司如何在數字經濟時代下高質量發展?人才、研發和創新對金融科技上市公司來說意味著什麼?

11月22日,時代傳媒集團和寶鼎資本聯合主辦的「併購影響力·時代中國行——2020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巡迴沙龍(研討會)」第三站在北京順利舉辦。活動前夕,時代商學院就相關話題專訪了神州數碼信息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神州信息」)董事會秘書劉偉剛,以下為訪談精要。

時代商學院:你覺得當前國家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背景和意義在哪裡?

劉偉剛:當前,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的基本特徵是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國家把推動高質量發展作為當前和今後時期的經濟發展思路,並據此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以推動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十四五」規劃提出,加快數位化發展,要發揮大企業引領支撐作用。上市公司作為我國「大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資本市場的基石和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礎,上市公司的高質量發展不僅影響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也深刻影響著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從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可以看出,當前資本市場建設的首要任務和根本目的都在於多措並舉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促進實體經濟穩健發展,促進新經濟優質増長。

時代商學院:研發與創新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你所在的上市公司在這方面有無一些舉措、成績?

劉偉剛:神州信息作為領先的金融科技公司,一直走自主研發、自主可控的道路。過去三十年,我們以信息化技術推動兩化融合,是國內信息化產業領導者,在金融、電信、政府、農業、稅務等行業IT服務市場佔有率名列前茅。我司自1987年進入金融信息化服務領域,非常注重並不斷加強專業技術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構建了較為完善的研發和產品體系。

我司設有專注於負責通用產品和技術平臺研發工作的工程院,和針對金融行業各類應用進行研發的軟體產品中心,兼顧金融行業應用特殊性的同時,確保產品的先進性和通用性。目前,我司在西安、北京、廣州等地設立了多個研發中心,針對各類新技術及業務前瞻性研究設立了金融研究院,形成了產、學、研一體化研究與轉化體系。

2018年以來,神州信息聚焦金融科技戰略,以金融科技為抓手,以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量子通信等關鍵數位化技術的創新為驅動,賦能行業數位化轉型,打造產業融合新生態。目前,神州信息軟體著作權及專利累計達1132項,以700多個前沿技術為驅動,研發了180多個活躍金融科技產品,服務800多家金融機構,善於融合新技術與業務,並快速實現應用落地。比如在量子金融場景金融實踐方面,我司2012年進入量子通信產業,8年來,通過「產學研用」合作,從量子通信網絡建設、產品研發到行業應用等全面推進量子通信產業化。在金融領域,將量子密鑰關鍵技術與金融場景深度融合,累計服務人行清算中心、交通銀行、光大銀行、上海銀行和上海農商銀行等20多家金融機構。自主研發區塊鏈技術平臺Sm@rtGAS開箱即用,幫助行業客戶輕鬆建鏈,包括金融鏈、農業鏈、城市鏈、產業鏈等,有力支持場景開發、生態構建、產業升級的發展。同時,基於區塊鏈技術,完成了數字錢包系統的研發工作。

時代商學院:你如何看待人才與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關係?

劉偉剛:人才強國戰略是國家的重大戰略。「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造就更多國際一流的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後備軍。神州信息作為領先的金融科技公司,三十年持續自主創新,一直注重並不斷加強專業技術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以人才為關鍵支撐進行研發和創新,構建核心競爭力、驅動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同時,神州信息也願意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發展機會和價值創造的平臺。

時代商學院:你覺得有哪些措施可以吸引高端人才、優化人才資源?

劉偉剛:目前,面對日益激烈的信息技術人才競爭和人力資源成本上升壓力,神州信息全面啟動了關鍵人才培養計劃,通過人才和公司的雙贏,為持續健康發展儲備後續力量。

比如服務於公司金融科技戰略發展需要,人力資源部門從管理能力、專業能力、通用能力和企業文化四個維度持續推動人才發展戰略,持續推動百人培養計劃、培養項目等在全國落地。通過搭建實驗環境、內部培訓溝通、外部參訪交流等多種方式關注專業型人才的成長和提升。通過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福利,建立公平的晉升機制,創造開放、協作的工作環境和企業文化氛圍,努力吸引人才、培養人才和保留人才。通過股權激勵計劃的方式,提升核心技術人員的忠誠度、有效保留和吸引人才。

此外,不斷完善包括薪酬體系、激勵機制等在內的用人制度,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多維度增進員工的感情與公司團隊的凝聚力,注重構建人才與公司共同提升進步的雙贏關係。

董秘簡介:劉偉剛,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現任神州信息(000555.SZ)董事會秘書、戰略發展部總經理,亦擔任中國青年投資家俱樂部全國理事,並在多家機構擔任產業投併購相關講師。曾主導或參與投併購項目累計數十起,有項目入選中國證監會主編的《中國上市公司年鑑》及《上市公司併購重組流程及案例解析》。亦獲新財富金牌董秘、天馬獎最佳董秘、金勳章獎、金桔獎、金獅獎、中國青年投資100人等稱號。

相關焦點

  • 以科技創新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
    進入新發展階段,要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加強科技創新基礎研究,著力以改革激發創新創造活力,著力推動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促進科技實力大幅躍升,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充分發揮我國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完善供給側和需求側間的人才鏈、資金鍊、供應鏈、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完善以自主研發為主、國際引進為輔的技術體系,確保科技創新資源要素在各鏈條上的安全可控。科技創新必須融入國際大循環驅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開展國際科技合作,提高科技創新國際化水平。
  • 蘇州工業園區:科技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
    產業地標、完善要素保障,驅動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高質量發展「提速增效」。  「新發展理念與新發展格局之下,科技創新將在引領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更強的支撐和引領作用。」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倪乾說。
  • 瑞昌以人才資源為支撐加快創新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姜會林將聯合該公司進行科研攻關,在破解企業發展中遇到技術難題的同時,謀求在網絡空間、軍民融合等方面創新突破。這是該市以人才資源為支撐,加快創新發展的一個縮影。    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近年來,瑞昌市以人才資源為支撐,在引進高端人才、搭建科研平臺的同時,努力把鄉土人才培養成技術人才,構築「塔尖閃亮、塔身強壯、塔基牢固」的人才「金字塔」,加快創新發展。
  • 厚植高質量發展強大人才支撐
    今日社評本報特約評論員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高技能人才在深化供給側改革、加快產業優化升級、推動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勞動者素質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至關重要,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隨著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調整、技術革新步伐和城鎮化進程加快,勞動者技能水平與崗位需求不匹配的就業結構性矛盾越來越突出。
  • 長沙望城區:打造創新創業人才高地 助推高質量發展
    2020年11月9日—11日,長沙市望城區委黨校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學員,這些學員有望城各行各業的高層次人才代表,也有經濟職能部門和產業鏈辦公室負責人,他們心懷責任,肩扛使命,在這裡進行為期3天的理論學習、交流研討,為自身和企業發展充電蓄能,為望城高質量發展貢獻智庫力量。
  • 蘇州工業園區人才「引擎」驅動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蘇州工業園區人才「引擎」驅動高質量發展   歷經十四屆,累計評出科技領軍人才項目超1900個;20多家科技領軍人才
  • 陳豪: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 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原標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 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本報訊(記者 楊猛 瞿姝寧) 10月16日,省委書記陳豪主持召開專家學者座談會,聽取對我省「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建議。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和規劃編制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開門問策、集思廣益,科學謀劃好「十四五」時期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為雲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 建設創新型城市 推動高質量發展
    創新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動力,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緊扣重要戰略機遇新內涵,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提升科技創新能力。2019年天津市《政府工作報告》將持續用力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列為2019年重要工作任務。在全球經濟、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創新型城市對於區域乃至國家高質量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 人才「引擎」驅動 蘇州工業園區新一輪高質量發展
    十年磨一劍,從工廠化到創新化,從工業園區「到「非凡之城」,科技領軍人才工程在園區聚力創新的過程中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當下的園區,正以人才「引擎」驅動科技創新和產業聚變,吹響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衝鋒號」。
  • 坪地企業以「人才+創新」護航高質量發展|樹立新發展理念
    日前,筆者從深圳市龍崗區坪地街道獲悉,該街道貫徹新發展理念和實施創新發展戰略,全力以赴為轄區企業提供服務、做好保障,和企業一起做好人才和創新工作,加大人才隊伍與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建設力度,拓寬成果應用通道,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產業化、市場化的技術和產品,持續增強企業競爭力和創新力。
  • 【地評線】京彩好評:厚植高質量發展強大人才支撐
    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高技能人才在深化供給側改革、加快產業優化升級、推動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勞動者素質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至關重要,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隨著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調整、技術革新步伐和城鎮化進程加快,勞動者技能水平與崗位需求不匹配的就業結構性矛盾越來越突出。
  • 神州泰嶽:一路創新 一路蝶變
    上市後有了財力保障的泰嶽,首先想到的就是投入更多資源用於創新,至今創新仍是泰嶽不變的主旋律。  堅定研發初心  加強研發能力建設說起來容易,但真正做起來會遭遇各種超乎想像的困難,但這些困難沒有絆住泰嶽創新的腳步。
  • 拓寬國際視野 創新辦學理念 為黑河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強調,學院的建設和發展,要拓寬國際視野,創新辦學理念,做大規模、做優專業、做出品牌、做強特色,力爭早日建成高水平國際化技師學院,為黑河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馬裡一行調研了黑河技師學院項目建設選址、用地、規劃和教育資源整合等情況,並召開座談會,聽取學院工作情況匯報和有關市領導及相關部門負責人發言。
  • 堅持新發展理念 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發展需以科技創新為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佔領先機、贏得優勢。」「十四五」時期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加速孕育的重要時期,能否抓住機遇,在關係核心競爭力的領域創新突破,對於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優勢和掌握髮展主導權顯得尤為重要。
  • 科技創新賦能龍華高質量發展
    擁有24個省市創新創業團隊,高層次創業人才超300人;國高企業總數超過2730家,穩居全市第三;擁有國家、省、市、區創新載體185家,創新氛圍令人欽羨不已……數據的背後,是龍華區鼓勵創新的氣氛、崇尚創新的氣魄、競相創新的氣象。  科技創新,激起滿池春水,激發龍華區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 魯昕:高質量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為強國建設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十四五時期職教改革創新《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要「加大人力資本投入,增強職業技術教育適應性,深化職普融通、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國特色學徒制,大力培養技術技能人才」。「十四五」時期,現代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要從以下四個方面著力。第一,加強體系建設,為高質量教育體系構建提供類型支撐。
  • 義翹神州聯合上海交通大學,正式設立「義翹神州獎學金」
    北京義翹神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義翹神州」)總經理張杰博士、上海交通大學發展聯絡處處長程驕傑、項目管理部主任于洋、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嵇紹嶺、常務副院長馮雁、黨委副書記李文純等出席了會議。「義翹神州獎學金」旨在推動上海交通大學教育事業發展,促進生命科學學院的人才培養。
  • 曹坤華:下真功夫發揮創新對廣西高質量發展引領作用
    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必須堅持「四個面向」,緊貼廣西經濟社會發展關鍵需求,聚焦制約科技創新的重點難點,下真功夫做準做精科技創新大文章,推動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發揮好科技創新對廣西高質量發展的引領作用。一、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在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上下真功夫。
  • 龍海波:以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
    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三個第一」的重要論斷深化了對創新驅動發展的認識,也是當前推進高質量發展的三個關鍵點。眾所周知,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創新的有力驅動,創新的最終目的是引領發展,而人才是創新驅動的原動力,也是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由此可見,「發展」「人才」「創新」三要素是高度統一的集合體,沒有創新驅動的發展就談不上高質量發展,沒有人才支撐的發展也不會是高質量發展。創新發展事關國家現代化建設全局現代國家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而歸根到底是科技的競爭。
  • 神州信息自動化運維機器人 證券行業的運維「管家」
    作為產業網際網路生態的參與者、建設者,神州信息自主創新的自動化運維工具ServiceJet iAuto深受客戶信賴。該產品發展至今已經過4代更迭,其不僅包含了神州信息對當前IT運維的深刻理解,更反映了IT服務智能化、自動化發展趨勢,目前該產品已佔領了我國證券行業自動化運維市場的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