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挺共有九個子女,三個和父母一起遇難,剩餘六人如今生活如何?

2021-01-08 杯中窺史

葉挺與夫人李秀文共育有九個子女,其中第三個兒子夭折,五女葉揚眉和出生後尚未來得及取名的九子,於1946年和父母一同在回延安的飛機上遇難身亡。剩餘六個子女分別為:長子葉正大、次子葉正明、四子葉華明、次女葉劍眉、五子葉正光、六子葉啟光。

一、長子葉正大

葉正大生於1927年,是葉挺將軍和夫人李秀文的長子,在父母遇難身亡時,年僅19歲。1945年在組織的幫助下安全到達延安。1947年,20歲的葉正大進入東北民主聯軍俄文學校學習俄文,次年在組織的關懷下,葉正大與李鵬、鄒家華等20多名烈士遺孤前往蘇聯莫斯科學習,其中葉正大進入莫斯科航空學院飛機設計與製造專業學習。1955年,葉正大在莫斯科完成學業並回國,成為我國第一批航空專家。此後,葉正大參與了多種型號飛機的設計和研製工作,在我國主力戰機的研製工作中貢獻卓越。1988年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將軍銜。2017年12月14日晚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0歲。

二、次子葉正明

葉正明生於1931,比哥哥葉正大小4歲,是葉挺將軍和夫人李秀文的第二個孩子,是兄弟之中跟隨父親時間最長的一個,在父母遇難身亡時,年僅15歲。1945年,在組織的幫助下安全到達延安,並在延安中學讀書。建國初期也在組織的關懷下前往蘇聯莫斯科留學,回國後在七機部從事航天技術工作,是我國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2003年逝世,享年72歲。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內地男導演、編劇葉大鷹是葉正明的兒子。

三、四子葉華明

葉華明生於1935年,是葉挺將軍和夫人李秀文的第四個孩子,1945年在組織的幫助下安全到達延安,在父母遇難身亡時,年僅11歲。1953年,葉華明從北京101中學畢業後,打算報名參加空軍,當一名飛行員。當時葉華明住在聶榮臻元帥家中,聶榮臻元帥堅決不同意他的這一打算,因為他們一家已經有4人死於空難,於是在聶榮臻元帥的建議下去哈軍工學習航空發動機專業。不久,葉華明被學校選派到蘇聯莫斯科留學,完成學業後回到國內,在錢學森所在的第五研究院工作,成為我國第一批地空飛彈專家。2015年11月29日,在深圳因病逝世,享年80歲。

四、次女葉劍眉

葉劍眉生於1937年,是葉挺將軍和夫人李秀文的第六個孩子,也是葉挺將軍和夫人李秀文的次女,1945年在組織的幫助下安全到達延安,在父母遇難身亡時,年僅9歲。長大後曾擔任原《深圳特區報》主編,1993年病逝。

五、五子葉正光

葉正光生於1939年,是葉挺將軍和夫人李秀文的第七個孩子,也是葉挺將軍和夫人李秀文的五子,在父母遇難身亡時,年僅7歲。在父母飛機失事遇難後,在組織的關懷下在華北軍區第一小學讀書,後來進入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學習,此後又在中國科技大學近代物理系學習,畢業後在七機部工作。此後創辦高新技術企業中節能六合天融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並擔任副董事長。

六、六子葉啟光

葉啟光生於1942年,是葉挺將軍和夫人李秀文的第八個孩子,也是葉挺將軍和夫人李秀文的六子,在父母遇難身亡時,年僅4歲。葉啟光畢業於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之後在七機部二院二十五所工作,後來後任深圳賽格集團整機部經理,2002年去世。

相關焦點

  • 葉挺50歲飛機失事遇難,9個兒女今何在?現在他們過得怎麼樣了?
    1946年4月8日,葉挺將軍和他的妻子以及兩個孩子還有同機的其他人員在「四八空難」中全部喪生。葉挺將軍夫婦犧牲以後,留下了6個子女,最大的孩子19歲,最小的只有4歲。對於一個四歲的孩子而言,還不知道父母的去世意味著什麼,但是對於他已經15歲的二哥葉正明而言,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沒有了父母他們幾個就是孤兒了。一周以後,葉正明寫了一篇悼文,文中提到了父親關心和未完成的事業。葉挺將軍在犧牲之前度過了幾年被國民黨監視的日子,葉正明一直陪在父親身邊,受父親的薰陶和影響最深。
  • 葉挺50歲飛機失事遇難,9個兒女今何在?能活下來的都是頂尖人才
    但葉挺,卻很淡然。大概他也明白,這就是民族之痛吧。在扣押期間,國民政府對其威逼利誘,只換來他的嚴詞拒絕,怒目相對。然而事實證明,金剛怒目尚且不能嚇殺天下魑魅魍魎。他一介布衣,又如何能讓沉醉於謀權爭利的敵人驚醒呢?這一關,就是五年。
  • 1946年,與葉挺一同遇難的,還有三位重要領導人,他們都是誰?
    北伐時期,葉挺的第四軍獨立團和張發奎的第12師,擔任第四軍的前鋒,兩人共事多年,合作默契,先後取得汀泗橋、賀勝橋等戰役的勝利,也使第四軍榮獲「鐵軍」的稱號。
  • 葉挺後代:長子成為中將,四子想做飛行員,但為何遭到聶帥阻攔?
    我渴望著自由,但也深知道,人的軀體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我只能期待著,那一天,地下的火衝騰,把這活棺材和我一齊燒掉,我應該在烈火和熱血中,得到永生。這是新四軍的軍長葉挺在1942年創作的《囚歌》,當時的葉挺已被關押在國民黨監獄之中;而在監獄之外,日寇的鐵蹄卻踏遍了大半個中國,這位曾經的北伐名將,本可率新四軍消滅日寇,但卻在關鍵時刻,被國民黨反動派扣押,這首《囚歌》,正是葉挺將軍當時的真實寫照。
  • 他是工人運動著名領袖,擔任過香港市委書記,和葉挺等人一起遇難
    他叫鄧發,是中國工人運動的早期領導人,參加過省港大罷工和廣州起義,擔任過香港市委書記、廣州市委書記、中央黨校校長,後來和葉挺等人一起因飛機失事不幸遇難。鄧發出生於1906年3月,廣東雲浮人。起義失敗後,鄧發輾轉廣州、香港、上海等地從事工人運動和武裝鬥爭,任香港市委書記、廣州市委書記、閩粵贛邊特委書記兼軍委會主席等職。 1931年7月,鄧發到中央蘇區,任紅軍總司令部政治保衛處處長、國家政治保衛局局長,領導中央紅軍中的政治保衛工作。1934年10月,鄧發參加長徵,任中央紅軍軍委第二縱隊副司令員兼副政委。
  • 17歲與葉挺一見鍾情,生下9個子女的她,39歲時跟丈夫一同犧牲
    而有一位出身優渥的千金小姐,卻為了丈夫,為了自己心中一顆憂國憂民心,毅然接受了這樣困厄的生活條件,她的人生,是如此的慷慨激昂,雖然她沒能享受到苦盡甘來的那一刻,就已然犧牲長眠,但她的事跡會被人永遠銘記在心。
  • 梁啓超共有九個子女,每個都很優秀,都是不同領域的專家
    他是我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資產階級宣傳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曾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其著作合編為《飲冰室合集》。他不僅在近代史上影響很大,在教育子女方面也很有方法。他一生一共有九個子女,號稱「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 葉挺遇空難,同機另有大人物:是天氣惡劣,還是特務動手腳
    一、葉挺一家四口遇難黑茶山在延安軍民等待的那天下午,山西興縣東部的黑茶山附近,天上明明沒下雨,當地農民卻聽到一聲奇怪的「打雷聲」——事後才知道,那是飛機撞到了黑茶山。晉綏分局得到消息,立刻派出人員搜索,六七天後找到烈士遺體、遺物和一些文件。葉挺一家四口遇難:葉挺50歲,夫人李秀文39歲,女兒葉揚眉11歲,小兒子阿九3歲。
  • 為啥十個女人離婚,九個會爭撫養權?有個理由,實在是用心良苦
    觀察這些離婚的人群我們可以發現,離婚後十個女性,九個都會爭取撫養權,且孩子最終也跟著她們。那麼為什么女人離婚時都會爭取撫養權呢?2、可以獲得一筆撫養費對於一些比較冷情和理性的女性來說,選擇撫養孩子可能也是為了獲得那一筆撫養費,以及為了雙方共有的房產。
  • 1988年,葉挺長子獲授中將銜,14年後他才知道父親空難的真相
    ——周恩來回顧歷史,我們就會發現有很多名將對於自己的國家做出了特別大的貢獻,這些人成為後人的榜樣。我們所熟悉的葉挺就是這樣一位名將,後來我們國家非常多的高級將領也是出自於他的麾下。正是由於他為自己的國家做出了如此多的功勞,所以後來獨立團被稱之為「鐵軍」。葉挺將軍經歷了南昌起義以及廣州起義,並且在抗戰的時候受邀請擔任了軍長,協助新四軍整編。
  • 孫立人將軍一共有幾個子女,如今現狀如何?
    然而,像這樣的一位優秀將領,在雖國軍撤往臺灣時,卻因為被人誣陷,並且最後還遭到了軟禁。之後,便過上了與妻子兒女艱苦樸素的生活。那麼,身為抗日名將的孫立人一共有幾個子女,如今現狀如何呢?而在離開了戰場之後,孫立人便過上了平淡的家庭生活。他一生中共有過三位妻子,而第一位妻子還沒來得及生下孩子便早早離世了。第二位妻子名叫張晶英,兩人於1930年的時候正式結婚。
  • 不管生多少子女,老年最吃香的父母往往有3個特徵,希望你在其中
    原本以為自己的兒子是能夠讓自己依靠的,誰知道在李爺爺歲數大了,需要人贍養的時候,兒子卻拒絕了父親的要求;而當李爺爺請求和女兒住在一起的時候,女兒也拒絕了他的請求,並表示自己可以拿生活費給他,但絕不會跟他住在一起。在經歷這樣的遭遇後,李爺爺對自己年輕時的行為很是後悔。最終,李爺爺也只能無奈地住進了養老院。
  • 南昌起義的三個軍,軍長都是誰,有一位很可惜
    參加南昌起義的部隊共有三個軍,那麼,這三個軍的軍長都是誰?後來成就如何呢?先說第二十軍,這是南昌起義的主力部隊,軍長就是賀老總。賀老總同時也是南昌起義的總指揮。第二十軍本來是國民革命軍的番號,但是在賀老總的率領下,這支部隊卻成為黨領導和掌握的部隊。賀老總後來成為元帥,而且是排名第五的元帥。
  • 關於財富的三個成語,分別是「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
    「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 《易經》中有關於財富的三個成語,分別是「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過了這麼久,還是對現實有著觀照作用,不可謂不經典!那麼它們具體是什麼意思呢?
  • 郭沫若過生日時葉挺在獄中為他寫壽聯,十個字讓他湧出熱淚
    當葉挺即將率領新四軍開赴抗日前線時,葉軍長特請他的知心摯友郭沫若,將《論語》裡的名句:「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書寫成條幅,懸掛於居室中堂,永為自勉。1941年1月6日,「皖南事變」發生後,葉挺被扣押,於1月14日被押送到上饒集中營。郭沫若得悉消息,即以悲憤之情,題寫兩語:「風雨今宵添熱淚」;「悵望江南餘隱痛」。
  • 沒本事的子女,都喜歡在這三件事上斤斤計較,是父母和家庭的悲哀
    現如今,很多年輕人與父母之間的關係非常的緊張,在方方面面都有表現。比如有很多子女經常與老人斤斤計較,不僅不孝順反而表現得有些過分。原因是這些子女一般都是家裡被偏愛的那個孩子,這些孩其實在很多方面都表現得不夠好,比如下面這些事情,讓我們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 •特稿】周根保 ‖ 八一槍聲的迴蕩之六:葉挺發揮了不可代替...
    葉挺的部隊不僅是南昌起義的主力,特別是他本人毅然拋棄優裕的生活,拋棄各利,面對國民黨方面的利誘,毫不動心,以一個共產黨員的黨性,義無反顧投身起義之中,更是難能可貴。葉挺(圖片來自網絡) 據聶榮臻回憶:七月中旬中央在武漢開會決定南昌起義後,當晚,周恩來匆匆趕到軍委傳達,指定聶榮臻等三人為前敵軍委,聶榮臻為書記。
  • 當我們老了,你會選擇和子女,一起生活嗎
    對於養老問題,大家說法不一;社會調查中得知;有的人說;養老還得靠我們的子女,有的人說;養老還是靠自己,在自己能動的時候,攢錢,攢健康。在自己不能動的時候,就進住進養老院,那麼;我想弱弱的問一句,進養老院就能解決所有問題嗎?例如;與子女的溝通交流,兒孫的承歡膝下,以及子孫的繞膝之樂,難道這些不是自己,這一生所嚮往,想要的幸福生活嗎?
  • 父母老了,子女最擔心的是什麼?這5種答案,讓人深思
    我是話話,分享情感故事,換個角度看生活。 點擊上方「關注」,你就是我的了。 父母老了,子女心裡除了難受還有擔憂,想讓時間變慢,害怕想要去孝順父母時,已找不到人。 2020年的到來,子女都長了1歲,而父母也老了1歲,也許電話裡聽不到他們衰老的聲音,但每次回家父母變化的樣子,都讓我們心酸。
  • 383萬人圍觀「不愛父母,正常嗎」:父母該如何面對子女的不愛?
    知乎上有個熱門問答:不愛父母,正常嗎?提問者說父母一直對自己盡職盡力,培養自己長大,又供自己上了大學。但自己卻一直想要逃離他們,上大學時故意選了比較遠的城市,畢業後留在當地工作。如今他和父母的互動越來越少,因為覺得真的沒什麼好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