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與鄧小平連襟樂少華的恩怨
張雄文
1933年11月,第五次反「圍剿」開始不久,原紅七軍團政委蕭勁光遭「左」傾領導人整肅而撤職,原紅三軍團五師政委樂少華升任、接替了軍團政委一職,開始成為時任紅七軍團參謀長的粟裕上級。
樂少華長期從事工人運動,1927年春即被派往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32年才到江西蘇區。此時,粟裕從1927年南昌起義開始,已從事最危險的軍事鬥爭5年,並在師級指揮崗位上徘徊了許久。但樂少華與王明、博古(秦邦憲)、張聞天(洛甫)、何克全等中山大學「二十八個布爾什維克」過從甚密,又堅決執行王明的左傾路線,還是很快被擢升為粟裕的上級。
樂少華到紅七軍團就職時,軍團長尋淮洲在一個大廟裡組織大會歡迎,並請他做報告。樂少華正講的滔滔不絕時,外出辦事的粟裕趕回來,到了門口,尋淮洲便走出來同粟裕打招呼,簡單地問了幾句情況。
講臺上的樂少華認為這是尋淮洲和粟裕在給自己難看,拍案大罵:「媽個*,老子做報告,哪個還在講話?」
此後,樂少華一開會就和尋淮洲吵架,天天如此,幾乎造成指揮上的癱瘓。粟裕也被樂少華扣上了「反對政治委員制度」的帽子,受到限制和監督使用。粟裕晚年回憶說:「我們在閩贛邊執行牽制任務時,一次我們阻擊向江西前進的敵第十師李默庵部,消滅了一部分敵軍。我從前沿跑回來請示是否繼續追擊。當時軍團長(尋淮洲)和政委(樂少華)坐在一根木頭上。軍團長說:『好,好,好!』表示要繼續追擊。政委沒有作聲。我以為他同意了,一轉身就走。他突然跳了起來大叫:『站住!媽那個X,政治委員制度不要了!回來!回來!』我們只得停止追擊。當晚軍委來電批評我們為何不繼續追擊。他才沒有說的。但他從此把我作為反對政治委員制度的危險人物加以限制和監視。」
1935年,這位飛揚跋扈的政委在紅十軍團(紅七軍團與紅十軍合編)遭遇懷玉山失敗後,在一次突圍中受傷倒地,被不計前嫌的粟裕帶人搶救出來,又派人將他轉送上海治療。第二年,樂少華傷愈後,直接趕到陝北保安,擔任軍委直屬政治處主任,既省卻了二萬五千裡長徵的辛勞,又避免了堅持南方叢林三年遊擊戰的艱苦與危險。不過此時,毛澤東已經掌握了中央領導權,「左」傾的一套沒有了市場,樂少華失去了靠山。
不久,雲南宣威浦氏三姐妹浦代英、雷迅(浦石英)、卓琳(浦瓊英)也來到了延安,浦代英嫁給了樂少華,卓琳(浦瓊英)後來則嫁給了鄧小平。姐妹兩人都選擇了一個政委,前者是原紅七軍團政委,後者是原紅七軍政委。
樂少華和妻子浦代英
樂少華與他的連襟不同,連襟因江西蘇區時名列遭王明路線打擊的「鄧毛謝古」行列,受到毛澤東的高度信任,從紅一軍團政治部的宣傳部長不斷提升為紅一軍團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八路軍129師政委,從林彪、羅榮桓過去的部下成為平級的方面軍政委;樂少華則成了邊緣人物,再也沒有擔任頤指氣使的政委的機會。他1942年才出任陝甘寧邊區兵工廠廠長,抗戰勝利後赴東北,擔任雞西軍工辦事處主任,解放初期才升任東北工業部副部長兼軍工局局長。
此時,樂少華過去的老同事粟裕已是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第三野戰軍主持工作的副司令員兼副政委。巧合的是,淮海戰役與渡江戰役中,他的連襟又以二野政委、戰役前委書記的身份,成為粟裕名義上的上級。
1952年1月15日,樂少華因在「三反」運動中受到錯誤批判,在寓所自殺身亡。這年三月,東北局組織部、紀檢會發出通知,說樂少華違法出賣軍工原料, 縱容機關生產人員放高利貸剝削農民,利用奸商販賣黃色炸藥,借補助為名任意開支,政治落後,誘姦保姆,所領導的單位貪汙浪費嚴重,在三反運動中畏罪自殺自 絕於黨,東北局決定開除其黨籍。
鄧小平與卓琳
樂少華沒能等到連襟成為核心,又有了靠山的時刻。1980年5月30日,他的連襟成為核心後,對樂少華問題進行重新審查,決定恢復名譽。此時,粟裕因1958年軍委擴大會議上受到錯誤批判,向中央寫報告請求平反,但儘管華國鋒、葉劍英都批示同意,最終還是石沉大海,直到1994年,粟裕辭世十年後才得以平反昭雪。
歡迎關注備用號「文者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