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別160年,終於回家!

2020-12-15 騰訊網

160年前,

圓明園慘遭焚掠,

從此下落不明的馬首銅像,

於12月1日正式回歸圓明園。

12月1日,國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圓明園正覺寺舉行「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國家文物局正式將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北京市海澱區圓明園管理處收藏,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歡迎回家!

圓明園獸首銅像原為圓明園海晏堂外噴泉的一部分。海晏堂建於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海晏」一詞取意「河清海晏,國泰民安」。

海晏堂階前設計了一個大型的噴水池,水池左右便是呈扇面八字排開的噴水裝置。這組裝置由英國傳教士、大清宮廷畫師郎世寧領銜設計,最開始的水龍頭是一群西洋裸體美女,乾隆皇帝覺得「這可不大和中國的風雅」,因此改為了十二生肖的人身獸面銅雕。據考證,生肖銅像身軀為石雕穿著袍服的造型,頭部為寫實風格造型。從此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每晝夜都會隔一個時辰(2小時)依次從口中輟流噴水,正午時刻,還會一齊噴水,被稱作「水力鍾」。

1860年英法聯軍闖入北京,搶掠焚毀了圓明園。12尊獸首從此身首異處,流失海外。

2007年,澳門商人何鴻燊斥資6910萬港幣購得圓明園馬首銅像並宣布捐贈國家。此後,馬首銅像一直在港澳地區公開展示,為增進港澳同胞對祖國文化的了解、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國家文物局的協調下,2019年11月,何鴻燊決定將馬首銅像正式捐贈國家文物局,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和澳門回歸20周年獻禮。

1日的入藏儀式上,馬首銅像終回故土。記者看到,圓明園馬首被赫然置於圓明園正覺寺的中間。

圓明園正覺寺文殊亭外景。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正覺寺位於圓明園三園之一的綺春園的正南部,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因北牆外的一條小河擋住了瘋狂的火舌,倖免於難,部分建築和古樹留存至今。

此次,幾經討論,各方決定將圓明園正覺寺作為馬首銅像展示場地,文物建築文殊亭作為馬首展區。通過實施展示提升與安防改造工程,正覺寺具備了文物安全與展覽條件,國家文物局將馬首銅像正式劃撥圓明園管理處收藏。

展覽以馬首回歸為主線,分為圓明重光、萬園之園、馬首回歸三個單元,展覽面積1172平方米,共展出文物、照片等共約100組件,作為正覺寺基本陳列持續展出,即日向社會公眾開放參觀。

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馬首」回家,其餘獸首何在

在國家文物局和社會各界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已經有包括牛首、猴首、虎首、豬首、鼠首、兔首在內的六尊圓明園流失獸首銅像通過不同的方式回歸祖國,其中豬首銅像由何鴻燊先生於2003年出資購買後送歸國家。

目前,十二獸首銅像中已有七尊回歸中國,另五尊仍下落不明。

這七尊獸首銅像的回歸時間及收藏館所如下:

2000年,中國保利集團公司在香港的拍賣會上斥資3300萬港幣購得虎首、牛首和猴首銅像。這三件圓明園獸首銅像現藏於保利藝術博物館。

2003年初,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在美國尋訪到豬首的下落。經過努力爭取,美國藏家同意將豬首轉讓給該基金。2003年9月,何鴻燊向該基金捐款人民幣600餘萬元將豬首銅像購回。其後轉贈保利集團,現由保利藝術博物館收藏。據悉,這也是目前唯一以公益方式回歸的圓明園獸首銅像。

2007年,何鴻燊斥資6910萬港幣購得圓明園馬首銅像並宣布捐贈國家。該獸首銅像將回歸原屬地,由北京市圓明園管理處收藏。

2013年4月26日,法國皮諾家族在北京宣布將向中方無償捐贈流失海外的圓明園十二大水法中的青銅鼠首和兔首。現由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今天,「駿馬」歸園,其餘的蛇首、雞首、狗首、羊首、龍首銅像下落仍不明。2018年12月曾有疑似圓明園龍首銅像現身海外拍賣會,但其真偽仍存疑。

山再高,路再難,我們願以十年、幾十年之光陰一代、幾代人之努力,找到它們,接它們回家!

了解更多資訊

掃碼關注掌上吉林

來源: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國新聞網

編輯:六月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點亮在看,持續關注

相關焦點

  • 闊別160年!「馬首」終於「回家」了
    160年前, 圓明園慘遭焚掠, 從此下落不明的馬首銅像, 於12月1日正式回歸圓明園。
  • 闊別160年,「馬首」銅像終於回歸圓明園
    闊別160年,「馬首」銅像終於回歸圓明園 2020-12-02 17: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闊別160年,終於回家了
    160年前,圓明園慘遭焚掠,從此下落不明的馬首銅像,於12月1日正式回歸圓明園。
  • 闊別160年,「馬首」回家!
    160年前, 圓明園慘遭焚掠, 從此下落不明的馬首銅像, 於12月1日正式回歸圓明園。
  • 闊別160年!「馬首」終於「回家」了|獸首|十二生肖|馬首|圓明園...
    160年前,圓明園慘遭焚掠,從此下落不明的馬首銅像,於12月1日正式回歸圓明園。馬首銅像「回家」了,回到原屬地圓明園。這是160年來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此前,已有6尊圓明園流失獸首銅像通過不同方式回歸祖國,分別存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和保利藝術博物館。
  • 160年了!終於「回家」
    160年前,圓明園慘遭焚掠,從此下落不明的馬首銅像,於12
  • 七旬老人回到闊別50年的家鄉
    7月28日21時30分,從遵義站駛向溫州南站的G1983次列車上,終於傳來了列車員的到站播報。這很平常的列車播報卻讓列車上的一位乘客,激動得像個小孩一樣嚎啕大哭起來。這位激動的乘客名叫劉日周,他之所以激動得嚎啕大哭,是因為他終於回到了闊別50年之久的家鄉。回家,也許對於常人來說,是一件多麼平常的事,可對劉老來說,卻用了整整半個世紀。
  • 闊別160年,「駿馬」歸來
    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圓明園慘遭劫掠焚毀,十二尊獸首自此流失海外。2007年,港澳知名愛國企業家何鴻燊斥資6910萬港元購回馬首銅像,並於2019年11月捐贈給國家文物局。如今,歷經160年漂泊,馬首銅像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的重要文物。
  • 流落在外160年,圓明園馬首今天終於「回家」!感謝這位逝去的愛國企業家
    「馬首」回家,從回歸到入藏在外飄零百餘年的馬首銅像,12月1日終於回歸闊別已久的「家」——圓明園。這也符合世界考古界的慣例「文物最好能回到它的母體」。1860年英法聯軍闖入北京,搶掠焚毀了圓明園。12尊獸首從此身首異處,流失海外。2007年,澳門商人何鴻燊斥資6910萬港幣購得圓明園馬首銅像並宣布捐贈國家。此後,馬首銅像一直在港澳地區公開展示,為增進港澳同胞對祖國文化的了解、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發揮了積極作用。
  • 闊別160年回歸,銅首回歸中國就強大了?
    12月1日上午,闊別160年的「馬首銅像」正式回歸圓明園,成為首件回歸圓明園的「重要」文物。
  • 在外飄零百餘年,「馬首」終於回家了
    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馬首」回家,從回歸到入藏在外飄零百餘年的馬首銅像,12月1日終於回歸闊別已久的「家」——圓明園。這也符合世界考古界的慣例「文物最好能回到它的母體」。海晏堂建於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海晏」一詞取意「河清海晏,國泰民安」。海晏堂階前設計了一個大型的噴水池,水池左右便是呈扇面八字排開的噴水裝置。這組裝置由英國傳教士、大清宮廷畫師郎世寧領銜設計,最開始的水龍頭是一群西洋裸體美女,乾隆皇帝覺得「這可不大和中國的風雅」,因此改為了十二生肖的人身獸面銅雕。
  • 河北陽原玉豬龍闊別24年「回家」將成為泥河灣博物館核心展品
    陽原縣泥河灣博物館供圖1995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考古人員在姜家梁遺址共發掘清理出9座房址、117座墓葬,並出土了一批完整的隨葬品,其中房址年代距今6000多年,而最重要的發現就是在一處墓葬中墓主頸部出土了一件隨葬玉豬龍。
  • 終於!「馬首」回家了!
    「馬首」回家,從回歸到入藏在外飄零百餘年的馬首銅像,12月1日終於回歸闊別已久的「家」——圓明園。這也符合世界考古界的慣例「文物最好能回到它的母體」。1860年英法聯軍闖入北京,搶掠焚毀了圓明園。12尊獸首從此身首異處,流失海外。2007年,澳門商人何鴻燊斥資6910萬港幣購得圓明園馬首銅像並宣布捐贈國家。此後,馬首銅像一直在港澳地區公開展示,為增進港澳同胞對祖國文化的了解、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發揮了積極作用。
  • 北京高三年級返校複課 學生:終於回到闊別已久的學校
    4月27日,北京市高三年級返校複課,約4.9萬名學生重返闊別已久的校園。北京市教委供圖中新網北京4月27日電 (記者 杜燕)北京市高三年級今天正式返校複課,約4.9萬名學生重返校園,迎接兩個多月後的2020年高考。
  • 闊別160年,馬首回歸圓明園
    圓明園最初是康熙賜給皇四子胤禛(後來的雍正帝)的花園,在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已初具規模。雍正時期對圓明園進行了擴建,完成了基本的格局。乾隆時期,又在圓明園的周圍興建了長春園和綺春園(萬春園),即圓明三園。嘉慶、道光時期,主要對圓明三園進行拓建和裝飾,使之愈發恢弘瑰麗。1860年,英法聯軍侵入北京,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裡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 貴陽九旬英語老師堅守講臺成網紅,闊別26年後,他的學生終於找到他
    大伯曾經的學生羅女士看到報導後,激動地說,這些年,她一直在尋找「大伯」。 4日上午,在記者帶領下,羅女士終於見到了他思尋許久的「大伯」,兩人見面時,如親人,如朋友,話匣子還沒打開,兩人便淚如雨下。
  • 紅軍副團長犧牲,母親年年祭奠,闊別17年的徐深吉和徐母終於重逢
    就是這樣,徐深吉的母親得知,自己作為紅軍副團長的兒子在戰爭中光榮地犧牲了,悲痛之下,許母為徐深吉立下了衣冠冢,並不遺餘力地祭奠了兒子17年。但十七年後,徐母卻收到了自己遠在北京的兒子的信,要求自己到北京與兒子團聚。這段離奇的人生前世,是我們國家建國的功臣徐深吉所寫。
  • 深度關注 | 結束160年的流離 馬首回歸圓明園
    12月1日,歷經160年漂泊的圓明園馬首銅像回歸「故裡」。圖為當日正在展出的馬首銅像。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流離160年後,馬首銅像終於「歸來」,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12月1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圓明園正覺寺舉行「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國家文物局正式將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北京市海澱區圓明園管理處收藏,《百年夢圓——圓明園馬首銅像回歸展》同期開展。
  • 闊別十年,張栢芝回歸電視劇!搭檔吳建豪上演「棄婦」翻身記!
    繼《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推遲後,最近官方終於發布了接檔劇《如果,愛》的首發預告片,並宣布定檔5月27日。作為張栢芝闊別十年之後,重返電視銀幕的首部作品,這部劇之前就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如果,愛》的班底是《克拉戀人》原班人馬,沒錯,就是那部讓胖迪打響事業第一炮的團隊,質量上還是有些保障的。劇情講述的是三朵姐妹花分別情陷三角戀、花式吊打前夫、俘獲富二代忠犬男的不同情感故事。
  • 闊別38年,父子終於相遇,父親已86歲高齡,兒子在烈士陵園沉睡
    在他犧牲的消息傳回來之後,他的父親一直沒有放棄尋找他的遺骸,最終闊別38年後,父與子終於相遇,當時父親已經86歲,兒子在烈士陵園沉睡。 但蒲仕平參軍的念頭並沒有就此打消,反而每天都在勸說和開導自己的父親,長此以往,蒲運海終於同意蒲仕平參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