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年前,
圓明園慘遭焚掠,
從此下落不明的馬首銅像,
於12月1日正式回歸圓明園。
12月1日,國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圓明園正覺寺舉行「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國家文物局正式將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北京市海澱區圓明園管理處收藏,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歡迎回家!
圓明園獸首銅像原為圓明園海晏堂外噴泉的一部分。海晏堂建於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海晏」一詞取意「河清海晏,國泰民安」。海晏堂階前設計了一個大型的噴水池,水池左右便是呈扇面八字排開的噴水裝置。這組裝置由英國傳教士、大清宮廷畫師郎世寧領銜設計,最開始的水龍頭是一群西洋裸體美女,乾隆皇帝覺得「這可不大和中國的風雅」,因此改為了十二生肖的人身獸面銅雕。據考證,生肖銅像身軀為石雕穿著袍服的造型,頭部為寫實風格造型。從此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每晝夜都會隔一個時辰(2小時)依次從口中輟流噴水,正午時刻,還會一齊噴水,被稱作「水力鍾」。1860年英法聯軍闖入北京,搶掠焚毀了圓明園。12尊獸首從此身首異處,流失海外。2007年,澳門商人何鴻燊斥資6910萬港幣購得圓明園馬首銅像並宣布捐贈國家。此後,馬首銅像一直在港澳地區公開展示,為增進港澳同胞對祖國文化的了解、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發揮了積極作用。在國家文物局的協調下,2019年11月,何鴻燊決定將馬首銅像正式捐贈國家文物局,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和澳門回歸20周年獻禮。1日的入藏儀式上,馬首銅像終回故土。記者看到,圓明園馬首被赫然置於圓明園正覺寺的中間。正覺寺位於圓明園三園之一的綺春園的正南部,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因北牆外的一條小河擋住了瘋狂的火舌,倖免於難,部分建築和古樹留存至今。此次,幾經討論,各方決定將圓明園正覺寺作為馬首銅像展示場地,文物建築文殊亭作為馬首展區。通過實施展示提升與安防改造工程,正覺寺具備了文物安全與展覽條件,國家文物局將馬首銅像正式劃撥圓明園管理處收藏。展覽以馬首回歸為主線,分為圓明重光、萬園之園、馬首回歸三個單元,展覽面積1172平方米,共展出文物、照片等共約100組件,作為正覺寺基本陳列持續展出,即日向社會公眾開放參觀。在國家文物局和社會各界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已經有包括牛首、猴首、虎首、豬首、鼠首、兔首在內的六尊圓明園流失獸首銅像通過不同的方式回歸祖國,其中豬首銅像由何鴻燊先生於2003年出資購買後送歸國家。目前,十二獸首銅像中已有七尊回歸中國,另五尊仍下落不明。2000年,中國保利集團公司在香港的拍賣會上斥資3300萬港幣購得虎首、牛首和猴首銅像。這三件圓明園獸首銅像現藏於保利藝術博物館。2003年初,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在美國尋訪到豬首的下落。經過努力爭取,美國藏家同意將豬首轉讓給該基金。2003年9月,何鴻燊向該基金捐款人民幣600餘萬元將豬首銅像購回。其後轉贈保利集團,現由保利藝術博物館收藏。據悉,這也是目前唯一以公益方式回歸的圓明園獸首銅像。2007年,何鴻燊斥資6910萬港幣購得圓明園馬首銅像並宣布捐贈國家。該獸首銅像將回歸原屬地,由北京市圓明園管理處收藏。2013年4月26日,法國皮諾家族在北京宣布將向中方無償捐贈流失海外的圓明園十二大水法中的青銅鼠首和兔首。現由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今天,「駿馬」歸園,其餘的蛇首、雞首、狗首、羊首、龍首銅像下落仍不明。2018年12月曾有疑似圓明園龍首銅像現身海外拍賣會,但其真偽仍存疑。山再高,路再難,我們願以十年、幾十年之光陰一代、幾代人之努力,找到它們,接它們回家!
來源:新華社、人民日報 記者王珏、中國新聞網(cns2012)記者 應妮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