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剛出生有多重,影響他的智力發展,並非信口雌黃,有相關依據

2020-12-22 青銅育兒

在我的家鄉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

腦袋大,脖子粗,不是老闆是夥夫。

我老公就屬於腦袋大,脖子粗那種,每次和他去買帽子,他都躍躍欲試,不想向現實低頭,但每次也只能試試作罷。還藉此向我調侃:飯我做得不怎麼樣,所以以後肯定是要當老闆的!嫁給我你就偷著樂吧。我婆婆也說,老公小的時候就頭大,長得白白淨淨的,算命的都說他長大了是要賺大錢的……我到希望這是真的!

懷孕之後,我對各種能預測寶寶、影響寶寶的專家理論、小道傳言都頗感興趣,好像把這些研究透了就能掌握自家寶寶的命運一樣。因此對於「頭大的孩子是不是更容易當老闆」這個問題我也做了深入研究。相信有不少孕媽、寶媽也都好奇,就讓我來給你們揭秘吧!

先跟大家講講另一個故事吧,關於我自己的故事。媽媽說在懷我的時候家裡很窮,下雨天房頂都漏水的那種,所以在整個孕期她都沒什麼條件做額外的營養補充,生下我的時候她才九十斤,而我也只有五斤不到。

生完後媽媽的奶水也不好,我又不怎麼會吃飯,就只能奢侈一把給我買了果奶喝,一直到我上了小學,才知道要補鈣。因為這種種原因,即使成年之後,我也只有不到一米六的身高。現在的生活條件早已是不可同日而語。但每次提到這些往事,媽媽對我都還是帶著愧疚和遺憾。

我的故事只是一個縮影,這也是老一代人通常都會遇到的家庭困境,甚至在我祖奶奶那一輩,家裡的女兒要去做童養媳、還有被日常小病折磨到撐不下去的小孩都是常事。

所以,經濟上的困難讓社會普遍認為:出生時越胖的嬰兒越聰明、越有福氣,體重夠重成了他人生的一個好兆頭。但事實並非如此,這就像坐月子不可洗頭或洗澡一樣,都是根據以往艱苦落後的社會背景流傳下來的民間習俗,並沒有科學依據,對標現在的時代特點並不適用。頭過大、體重過重的寶寶非但不一定聰明,甚至還會因此影響生育、影響孩子身體的健康。

不知道你有沒有追正在風口上的電視劇《有翡》,裡面的女主角趙麗穎在和老公的定情之作《知否》中就有這樣一段情節:明蘭的母親衛小娘突然臨盆,可是卻因為胎兒太大導致難產,產婆也被另一個小妾林小娘收買而不肯給她的母親接生,小明蘭拼盡所能跑到藥房為母親重新找來醫生,可最終也無濟於事,母親和弟弟都因此S命。

每次看到這裡,我都會被小明蘭的聰明、勇氣感動落淚。可最終她的母親和弟弟沒能保命的原因也讓人唏噓。明蘭知道自己的母親一向不得恩賜,而林小娘又視她們如仇敵,卻還假裝好心在母親懷孕時送來燕窩等各種名貴補品,甚至特意命廚房煮好了送到她母親跟前,看著服下才肯放心。原來是操的「捧殺」之心!明知燕窩、魚翅等補品含有較多的蛋白質,過量食用會讓胎兒超重,可能導致不必要的危險。

經濟困難的時候,想讓孩子達到平均身高、體重都難;但現在,青少年的超重問題已經成了社會的普遍現象。孕婦的營養就更可想而知了,一家人一聽說懷孕,恨不得把各種營養品堆積成山,反而胎兒過大成了孕媽媽們需要注意的問題。

這不我坐計程車時還聽到某燕窩品牌請了林志玲捧場:某牌燕窩,孕期每天來一碗。

你以為明星真的就是這麼做的?你以為志玲姐姐的好身材是靠此而來?我還真在月子會所的活動中見到過類似的媽媽:明明已經是高齡產婦,一胎時已經血糖高了,卻在二胎時還是拼命補充營養,才十幾周就已經胖了十斤,看似我們在聽她炫耀各種補品,其實大家更擔心她的健康。孕期的營養控制,建議你還是聽醫生的。

做孕期課堂時,就常聽醫生提起「孕期膳食寶塔」,各個時間段需要補什麼、補多少,甚至有些常見問題的食補怎麼做,都列得明明白白。直接照著這個來不好嗎?又省事又科學。懷孕而已,不必那麼金貴。而且俗話說吃什麼長什麼,你吃了那麼多脂肪、蛋白質,寶寶能不長胖嗎?

既然寶寶長太大不安全,而且我們也都知道體重太低也是不好的,那是不是在一定的範圍裡,寶寶越重還是代表越聰明呢?

據我了解,英國和丹麥的科學家都曾對此做過研究,他們也都認同一定程度下智商確實是與體重有關係的。比如在丹麥,這一上限是8400克,新生兒超出這個重量就不存在越重越聰明之說了。但這些研究也有地域之分,可能北歐人基因裡的身高體重數值就比較大,就像他們長到兩米也是常事。但我國的研究數據就不是如此了,在我國,

新生兒體重超過8斤就被認定為「巨大兒」。

而專家給出的新生兒最聰明重量也只有6斤。所以在此告誡廣大孕媽媽們:不要因為懷孕,或者剛開始吐得厲害,就胡吃海喝,等到醫生真的能根據頭圍預測體重時,卻要想方設法給寶寶減肥,到時可就不容易了。

最後再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你會因為寶寶的出生體重不是最優而認為他就不聰明嗎?你們不回答我也知道:當媽的當然都不會!一是寶寶的智商受遺傳、教育、環境、營養等等各方面先天後天因素的影響,而出生時體重的影響可以說微不足道,我們也沒有聽說過哪位偉人的成功是因為他出生時的重量達到了最優。另一方面,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作為陪伴在側的父母,我們能看到寶寶的每一次進步,每一點蛻變,寶寶也在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他是非常聰明的,一點不比別人差。

所以,請各位孕媽媽們擺正心態:關注孕期自己和寶寶的體重,是出於健康考慮。如果你想靠此生出一個「神童」,那還是歇著吧。

圖片來源網絡,只供想像,圖文無關,侵刪。

相關焦點

  • 經研究:寶寶出生體重與智力成正比,新生兒多重最合適?
    所以大家都想讓剛出生的新生兒「胖」,民間也有說法,說胖的孩子會更聰明,也更健康,而正好相反瘦小的孩子,身體虛弱,不聰明。新生兒的體重真的越重越好嗎?即:出生時體重在5-8斤之間的嬰兒都是正常的,身體健康,也有利於正常分娩。若體重過輕,說明胎兒發育不良,抵抗力差,易患病;若體重過重,說明胎兒發育不良,易患高血壓和糖尿病,也容易發生難產。新生兒重幾斤最好呢?調查顯示,這種體重的孩子智力發展最好。
  • 是什麼因素影響了寶寶智力的發展?
    很多的爸爸媽媽在後期照顧寶寶的時候,最關心的是如何哺育一個頭腦聰明、身體健康、活潑可愛的小寶寶。俄國著名生理學家巴甫洛夫有句名言:「寶寶降生第3天開始教育,就遲了2天」。為了能使寶寶身心都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作為父母不僅只是了解寶寶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問題,更為重要的是要明白您的寶寶智力發育情況。
  • 寶寶出生時報「幾斤幾兩」,是在暗示智力?護士不說家長也要懂
    有些老人認為,寶寶出生時的智力情況與體重相關,孩子出生體重越重其智力水平越高,那護士記錄、報寶寶「幾斤幾兩」,就是暗示寶寶的智力,事情真的如此嗎?待寶寶生下後,竟有七八斤重,醫生和她說寶寶有些偏胖,要注意飲食,不然很容易餵養成肥胖兒。悠悠頓時有些鬱悶:寶寶出生時報「幾斤幾兩」,不是在暗示智力高低嗎?醫生意味深長地看了她一眼,說:「每個孩子出生時報體重,並不是為了暗示寶寶的智力情況,而是評估其綜合健康情況,雖然有些護士不會解釋,但家長也要懂背後深意」。
  • 吃手可能影響寶寶智力發展!兒科專家:父母不要幹預
    有娃以後,爸爸媽媽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有一件事,基本上每個當父母的人都遇到過,那就是寶寶吃手指。 說起吃手,似乎是全天下寶寶的統一愛好,他們總是不自覺地把手指放到嘴巴裡吮吸。
  • 「寶寶智力開發」真的會影響孩子一生,家長們記得收藏!
    今天主編給家長們談談寶寶智力開發問題,當今社會競爭真的很激烈,我們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因此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要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它真的會影響孩子今後的一生,但是有許多家長不知道如何正確的引導和培養孩子,那麼主編就和家長們談談怎樣去開發寶寶智力!
  • 寶寶智力低下有先兆,當娃出現三個行為,家長就要提高警惕了
    執筆:王筱銘編輯:王之風定稿:蘇子後女性從得知懷孕那一刻起,就期望腹中的寶寶能夠健健康康出生,可有少數的準媽媽卻不能如願以償,在出生後,就會表現得和其他的孩子不一樣,這就需要父母仔細進行觀察了,要不然就很可能讓娃耽誤最佳的治療時期
  • 想知道寶寶是否聰明?不用等長大,出生後「聰明娃」有這3種表現
    相信不少寶媽都和糖果媽媽一樣,特別關心寶寶的智力問題,從小糖果沒有出生的時候,我就讀了很多智力開發的文章。根據相關研究:人的智商多數在90-129之間,智商高於130為智力超常,智商低於89為智力偏低。很多專家都指出孩子的智力的高低,不用等長大,早在他們剛出生時就能看出一二。
  • 孩子出生的日期,可以左右他的命運,不是迷信有科學依據
    首先,季節的不同,孕婦的受孕過程也會受到影響,比如不同的關照,形成胎兒不同的性格特點,而不同季節的食材,也將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另外,孕婦的情緒必將受到不同季節氣氛的影響,這對胎兒來說所導致的結果也是不一樣的。
  • 牛津大學研究表明:孕媽越「圓潤」,寶寶出生後智商越有「優勢」
    有人說,媽媽的體型關係著寶寶的智商,身材「圓潤」的媽媽生出的寶寶智商更具「優勢」。乍一聽,這種說法十分荒唐,沒有科學依據。對此,牛津大學專門做過相關研究,將這一說法得到了證實。調查表明,媽媽身材「圓潤」,寶寶大腦會更聰明,但這裡所說的「圓潤」可不是說越胖越好,而是指身材均勻,臀部豐滿。
  • 寶寶智商高低與否,手掌的這個部位有信號,爸媽要學會觀察
    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如何判斷出自己的寶寶是否夠聰明,智商高不高呢?想必這個是每個家長都十分關係的問題。剛出生的寶寶看似除了哭鬧、吃飯和睡覺,剩餘其他什麼都幹不了。但現在很多文章中裡都說,可以通過寶寶的手部發育,進而來判斷孩子的大腦發育,那麼這樣的說法有什麼依據嗎?手掌部位的這個信號,就能判斷寶寶聰不聰明事實上,新生寶寶並非「一事無成」。剛出生的小寶寶已經具備了多項能力,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抓握能力」。
  • 剛出生的嬰兒第一個抱的人,對寶寶影響大嗎
    剛出生的嬰兒對世界是陌生的,其實對於第一個是誰來抱並無多大意義,而是後天的帶樣人才更關鍵。撫養人對孩子的影響?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這樣說:「嬰兒是通過嗅覺來感知世界,誰照顧,誰帶孩子最多孩子就是誰的。」這種說法雖然有點極端,但固定的扶養人對孩子安全期和敏感期的建立的確有很大幫助。為什麼寶寶總是需要抱抱呢?1、剛出生的小寶寶也需要來自別人的「認可」,認同感對寶寶來說很重要。比如當兩三個月的寶寶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時,即使他「說」的可能毫無意義,你也可以跟他一起咿咿呀呀。
  • 寶寶語言和動作發展不均衡,記住6個智力發展要點,孩子能文善武
    即便可可的語言進展比較迅速,但是,動作方面就沒有那麼快了,有不少寶寶可以單腳站立了,也能自己解扣子,可可即不會拍球,抓球也做不好。寶寶語言和動作發展不均衡,記住6個智力發展要點,孩子能文善武寶寶的語言、動作發展是寶寶智力發展的主要領域,這是一個由簡到繁的複雜規律。語言和動作的發展並不是同步的。不同寶寶在相同領域的發展也有個體差別,一個寶寶對不同領域的發展也表現不均衡。
  • 想要聰明寶寶,孕期請這樣做,四大因素影響胎寶寶智力
    其實,孩子是否聰明,不僅和遺傳有關,也不只是和出生後的營養、教育有關聯,更重要的一個環節是,孕期的營養和胎教,也會影響胎寶寶的智力發育。這點也是胎教為什麼被越來越多的準爸爸、準媽媽們重視的一個主要原因。在孕期做好胎教,並且在胎兒大腦發育關鍵期,補充相應的營養物質,輕鬆讓寶寶贏在起跑線上!
  • 假設他出生在八月 ——論出生月份如何影響個體發展
    在不經意間用籠統的、一般性、空洞的描述去揭示他的性格特徵,完美呈現巴納姆效應,認為出生月份和性格之間有某種神秘關聯。我們試圖在已有研究基礎上梳理出生月份與個體的生長發育、教育表現、收入水平的關係。出生月份與嬰幼兒早期發展如果他出生在8月,他會更聰明還是更愚笨?1.
  • 寶寶出生後的「幾斤幾兩」暗示智商?不是封建迷信,有科學依據
    文字/梅媽編輯/梅媽寶寶剛出生的時候,護士會給寶寶稱重,並且說出寶寶的體重,父母聽到孩子分量很重就會很開心,但事實情況又是如何,寶寶真的越重越好嗎?產婦覺得自家孩子不如別人家孩子重,上網一搜發現有人說寶寶出生後"幾斤幾兩"能暗示孩子的智商,產婦著急了,趕緊去詢問醫生。新生兒的體重問題並不是封建迷信,是有科學依據的。
  • 這4個時間段出生的孩子,天生「好命」,並不是迷信,有科學依據
    中國古代推崇命理風水學說,衍生出的命理學說者認為,人一生的命運都寫在了生辰八字之中,也就是說出生時間決定了一生的命運。但是代代相傳的八卦卜算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
  • 寶寶有幾個異常,警惕是智力低下的信號,2歲前及時幹預還有救
    剛出生的寶寶只有兩件事——吃和睡,他們的行為有限,因此很難觀察出一樣,但智力低下的寶寶最初的表現就是不會主動吮吸奶水,就算遞到嘴邊也沒有反應。因此如果孩子到4個月之後,仍然沒有出現、或極少出現笑容,對大人的逗弄熟視無睹,不會給出任何反應,不理不睬,實際上可能是大腦發育遲緩的信號,有可能存在智力低下的情況。另外,如果孩子從出生後就很少哭,也可能是智力異常。
  • 出生月份決定智商?哈佛大學:有科學依據,這幾個月盛產學霸!
    ,更承載了無數人的希望,而寶寶的智力發育更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老人常說,孩子的出生是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的。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和,因為只有父母感情融洽才能孕育出健康聰明的寶貝。  最重要的是,老人們通常都認為這樣的寶寶自帶福氣,事實真的如此嗎?  哈佛大學曾經做過一個調查,在這幾個月出生的寶寶裡面,學霸特別多。
  • 寶寶剛出生就因為黃疸要住院,有必要嗎
    為何會有這樣的疾病這是因為新生兒剛出生,主要用來代謝膽紅素的肝臟功能發育還沒有完善,因此出現了代謝異常的情況,導致血液中的膽紅素濃度過高(正常的膽紅素水平應低於2mg/dl),進而引起的一種疾病,再細分便可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 順產寶寶比剖宮產寶寶更聰明?決定孩子智力發育的,是這2大因素!
    很多人也有這樣的疑慮,順產和剖宮產的寶寶有什麼區別?順產的寶寶真的更聰明嗎? 先說結論:順產與剖宮產均不影響寶寶智力發育。也沒有科學依據可以證明,分娩方式會影響寶寶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