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外長」吳釗燮
臺「外長」吳釗燮昨天聲稱,僅存的18個「邦交國」都受到「幹擾」,罕見地承認臺當局面臨「重大外交危機」。一個月內連丟兩個「邦交國」,臺「立法院」28日緊急召集「國安」「外交」高官匯報情況、談論對策,但一上午的爭吵只證明了兩件事:確實面臨「外交危機」,確實對此無能為力。
就在28日,海地總統抵臺訪問,他此行很像是給蔡英文「衝喜」,蔡英文也為其準備了「最高勳章」「國宴」「隆重軍禮」,但當天海地總統等30人到了臺灣後幾乎形同隱身。這似乎在印證島內外的普遍猜測:海地總統是來談條件的——他訪臺之前,海地高官公開表示「我們是在談論任何可能性」。
臺陸委會28日公開宣稱將加強審查大陸各級政府人士與相關人員的赴臺申請,這被視為報復大陸。對此,大陸海協會會長張志軍譴責臺方「走回頭路,是倒行逆施」,必將受到兩岸民眾堅決反對。
「你現在不是外交部,你快變成斷交部了,你知道嗎?」28日上午,吳釗燮在「立法院」接受質詢,一亮相就被「立委」馬文君罵得狗血噴頭,他哽咽回應,呼籲「同情」。臺「立法院」當天的質詢主題又長又繞:「單月丟失2邦交國,我外交情勢具體評估及面臨重大外交危機我政府不再忍讓之因應策略」,其實核心就是「重大外交危機」,被要求參加質詢的包括「國安會」「國安局」「陸委會」「僑委會」等部門高官。近90分鐘的質詢會期間,這些「軍政要員」表情僵硬、支支吾吾,說得最多的就是「謝謝委員」「是」。
「立委」的問題極其尖銳。包括「布吉納法索『斷交』當天蔡英文為什麼直播賣荔枝」「『外交部』是不是要學蔡英文稱呼對岸為『中國』」「臺灣是不是要跟大陸斷『三通』」「搞『務實臺獨』的代價是什麼」等等。有「立委」提出,這個月與臺「斷交」的兩個國家,都是拿了臺灣的援助就「斷交」,未來臺灣是不是在援助合作協議中加上賠償條款。吳釗燮無奈地回應稱,「外交工作非常困難,這樣的做法可能讓友邦感受到我國的不信任,對維持邦誼更困難」。
臺灣《中國時報》28日報導稱,吳釗燮在遞交「立法院」的書面報告中稱,臺現有18個「邦交國」始終受到「中國因素」程度不等的「幹擾」,而且不乏臺「友邦」政治人物「對中國懷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或期待,益增我維繫邦交的壓力」。《中國時報》評論說,「換言之,從外交部報告可看出,18邦交國都面臨不同的挑戰」。
臺媒引述該報告的內容稱,在拉美,大陸近年來持續加強透過「中國—拉共體」論壇等多邊場合、運用駐在當地的貿易辦事處及孔子學院,將「一帶一路」倡議擴及到拉美地區,同時利用該區域國家對招商引資、基礎設施建設甚至希望爭取聯合國安理會席次等需求,「利誘或威逼我友邦,並擴張在該區域的影響力」。在南太平洋地區,大陸近年來持續通過贈予或優惠貸款等方式,在該地區大興土木,也通過經貿、漁業以及推動「一帶一路」合作,擴張影響力,企圖「藉以利誘我區域友邦」。此外,報告還提到非洲的史瓦帝尼和歐洲的梵蒂岡。
臺灣一位資深媒體人2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臺當局對「邦交國危機」一向報喜不報憂,這次應該是覺得「無法掩飾」了。
吳釗燮28日稱,史瓦帝尼國王很快就會訪臺,「凸顯跟我們臺灣邦交的深厚」。多家臺媒報導說,大陸9月將舉辦「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外長王毅公開把話講明,希望非洲唯一與他們沒有邦交的國家可以儘快加入「中非友好大家庭」。事實上,島內判定史瓦帝尼短期不與臺「斷交」的理由是:國王兒子還在臺上學,「太子」儼然成了「人質」。
中國媒體喊話史瓦帝尼:3個月後中非峰會 北京等你來
在宣布與臺灣「斷交」後的第3天,布吉納法索與中國大陸「不出所料」地恢復了大使級外交關係。接連襲來的「斷交衝擊」讓臺灣的「外交前景」更加暗淡,島內輿論一邊擔憂和抱怨,一邊開始各種猜測:誰會是下一個和臺灣「斷交」的「友邦」?是不是那唯一的非洲「邦交國」?
「中非全家福」只缺一國
在臺灣1個月內連失2個「邦交國」後,「誰會是下一個」的「備選答案」只剩下18個。
曾經預言臺灣當局將與布吉納法索「斷交」的臺灣前「外交部長」歐鴻煉24日表示,目前僅存的非洲「友邦」史瓦帝尼,以及「邦交國」中唯一人口破千萬的「大國」瓜地馬拉很可能是接下來的「斷交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林郁方則認為,接下來,海地和宏都拉斯也很可能選擇與臺灣當局「斷交」。臺灣《中國時報》分析稱,中國大陸在海地設有商務辦事處,而宏都拉斯更與大陸有龐大的貿易量,兩國都「相當危險」。
對於臺灣輿論的各種猜測,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劉國深2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在臺灣現存的「邦交國」中,有不少國家正在期待與中國大陸商討建立或恢復外交關係。臺灣《中央日報》也承認,由於中國大陸經濟快速成長,市場龐大,許多臺灣的「邦交國」早就希望跟大陸建交。
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26日似乎給出了一些暗示。王毅表示,「長期以來,中非雙方都期盼著早日實現『大團圓』,照一張『全家福』。」「現在,非洲只有一個國家還沒有同中國建交。我們真誠希望這個國家早日加入中非友好大家庭。」王毅還表示,再過3個月,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將隆重召開,這將是中非加強團結合作的一次歷史性盛會。
察哈爾學會研究員、非洲問題學者沈詩偉2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稱,這一表態或許可以被看作是中國發出的信號,歡迎目前唯一沒有與中國大陸建交的非洲國家——史瓦帝尼能夠儘早做出正確選擇,最好也別錯過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的好機會。
今年4月,臺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剛剛訪問史瓦帝尼,但這也並不意味著其「邦交」就十分穩固。歐鴻煉表示,中國大陸與臺所有「邦交國」都有聯繫,「讓你『前腳走、後腳斷』才會真的覺得痛。」
沈詩偉分析稱,史瓦帝尼與南非政治經濟關係密切,而南非是中國在非洲最大貿易夥伴,中國也連續多年是南非最大的貿易夥伴,而距離史瓦帝尼不遠的另一個國家賴索托也與中國關係良好,「史瓦帝尼心裡很可能早有想法」。
劉國深表示,大陸此前考慮到兩岸關係的大局,沒有著急去處理一些問題。但如果臺灣當局在兩岸關係上進一步挑釁,大陸方面加快與某些臺灣「邦交國」的協商談判是完全可能的。
目前,臺灣目前剩下18個「邦交國」。中美洲地區9國:貝里斯、薩爾瓦多、瓜地馬拉、海地、宏都拉斯、尼加拉瓜、聖露西亞、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南美洲地區1國:巴拉圭;大洋洲地區6國:帛琉、馬紹爾群島、吉里巴斯、諾魯、索羅門群島、吐瓦魯;非洲地區1國:史瓦帝尼;歐洲地區1國:梵蒂岡。
不與大陸建交會有負面影響
之所以中國大陸如今有信心期待這一張「中非全家福」,最重要的原因還是中國在非洲影響力的擴大。美國《紐約時報》分析稱,中國日益提升的經濟影響力和地緣政治影響力使得臺灣難以維繫其「外交關係」,也因此導致臺灣在不到1個月時間中丟掉2個「邦交國」。「美國之音」也援引分析人士的話稱,選擇大陸是「全球效應」。
在與臺灣當局「斷交」後,曾任布吉納法索「駐臺大使」的雅各布沙瓦杜哥在接受布吉納法索媒體採訪時表示,「國家間沒有朋友,只有利益,國家間的關係突顯出領袖的責任,若我們的總統卡波雷判斷與中國大陸建交有用,這就是他的角色,只有他有權做這樣的決定,是他要去判斷,繼續這些關係是否恰當。」另一位前「駐臺大使」西莉亞尤達也表示,國際政治、全球和非洲區域外交的發展,讓布吉納法索無法繼續與臺灣的關係。因為維持與臺灣「外交關係」太久,會連累到布吉納法索許多計劃,大型區域計劃和非洲計劃。
「周邊國家從對華關係中獲益良多,這讓布吉納法索有些『眼紅』」,沈詩偉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布吉納法索周邊國家都與中國長期保持密切關係,經貿往來頻繁,中國在加納、象牙海岸和馬裡等國的能源、農業與礦業開發項目成效顯著,對布吉納法索改善當前經濟困境有很強的吸引力。
今年4月,蔡英文原有意訪問布吉納法索,但布方當時卻表示「總統有其他國際會議在身,不便見客「。5月21日在日內瓦召開的世界衛生大會上,過去曾幫臺灣發言的布吉納法索也只有提案,沒有上臺做出任何發言。沈詩偉表示,此前布吉納法索在國際場合替臺灣發聲,不僅難以獲得國際支持,在非洲國家中也容易引起反感,與臺灣保持「外交關係」對布吉納法索有「百害而無一利」。
布吉納法索之所以做出與中國大陸復交的決定,從一組數據中就能看出。2017年,在沒有外交關係的情況下,中布雙邊貿易額約為2億美元,進出口額同比分別上升了46%和29.6%。同期,布吉納法索與臺灣的貿易額僅為800萬美元。布吉納法索總統卡博雷已經宣布,將參加3個多月後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中布兩國的經貿聯繫很有可能進一步加強。
劉國深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大陸的國際影響力近年來不斷提升, 這讓不少臺灣「邦交國」強烈感受到,如果不能和中國大陸建交,將為其國家的利益和國際形象帶來負面影響。
王毅26日表示,一段時期以來,甘比亞、聖多美普林西比、巴拿馬、多米尼加紛紛同中國實現建復交,中國在全球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好夥伴越來越多。事實證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綜合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