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行業格局正在重塑,產業煥新勢不可擋

2020-12-15 和訊

  11月26日,搜狐在北京舉辦「2020搜狐財經峰會」。

  本屆峰會匯聚20餘位政界精英、商業領袖以及經濟學界翹楚,圍繞「中國經濟的韌性」、「變革期的中國與世界」、「創新帶動產業升級」、「後疫情時代的消費重振」等議題,深入探討國內外經濟形勢、政策導向。

  峰會共分為上午、下午兩場。上午的會議探討宏觀經濟形勢,分析「雙循環」下的新經濟格局,展望變革期的中國與世界。下午的會議聚焦企業,探尋產業升級之路,分享後疫情時代如何重振消費。


  在下午的峰會中,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出席並發表了題為「搶抓機遇,自我革新,科技賦能,開啟中國汽車產業新徵程」的演講,分享了他對汽車行業發展方向的理解。

  朱華榮表示,汽車行業正面臨著巨大的轉型,當前的中國的汽車市場不僅產銷量居全球第一,保有量也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但同時,在所有的地區和國家裡面,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市場這樣競爭激烈,新增多,消亡也多。

  另外,在品牌市場競爭力方面,「傳統汽車主流的中國品牌,其實在技術上和質量上已經達到甚至超過合資品牌水平」,朱華榮在演講中指出。

  對於行業的未來發展,朱華榮表示,行業格局正在重塑,產業煥新勢不可擋。朱華榮指出,5G、人工智慧、大數據為產業創新提供了沃土,再加上中國消費主體正在年輕化,消費在升級,這些都在快速地改變汽車產業。「現在的汽車不僅僅是一個車,它在向著服務生態轉化,進一步催生汽車產品的創新,推動汽車產業的煥新」,朱華榮表示。

  如今,長安汽車也正將效率和軟體能力打造為核心競爭力,從傳統的製造汽車企業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轉型。

  下附演講全文:

  朱華榮:我想從汽車行業這個角度,來和大家分享我對汽車行業發展方向的觀念,供大家參考。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了要發展實體經濟,而且堅定不移地建設製造強國。8月份李克強總理到長安汽車時也是語重心長地跟我們探討。提到中國的汽車行業,從某種程度上代表了汽車行業的製造水平,所以汽車行業應該義不容辭的在製造強國的發展上做出自己的貢獻。

  今天上午很多專家講述了整個社會的發展和轉型,整個全球經濟的發展。

  其實汽車行業面臨巨大的轉型。首先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汽車行業出現的一些特徵:首先,容量大,或者說容量最大。大家都知道,從2009年開始,中國其實一直就是全球汽車產銷量的第一大國,份額佔到全球的30%。今年1—9月中國汽車市場累計銷售了1712萬輛,達到了全球32.5%。截止到9月中國汽車保有量達到2.75億輛,超過了美國2.72億輛,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汽車保有量國。

  其次,中國競爭最激烈。為什麼這麼說呢?在所有的地區和國家裡面,沒有一個國家和地區的品牌超過100個,而中國現在有145個品牌,其中有130個是中國本土品牌。當然,消亡也快,1—10月已經消亡了20個,這裡面不僅僅是中國品牌,有些全球品牌由於經營不善也在退出中國市場。1—10月銷售量在1000輛以下的,就是在我們心目中無法生存的,就有28個。

  前不久有媒體問我說,你5年前說中國品牌80%會死亡,我說當時我沒有用「死亡」,我用的是關、停、並、轉。說死亡不太好,那你說改不改這80%?我當時回答中國品牌80%會關停並轉,不是預判,而是規律,現在也正在上演當中。

  第三點就是發展最活躍。體現在「死亡」的同時,今年1—10月又新增了10個品牌。去年一年在中國上市的新車有1000款以上。我在這個行業已經30多年,你問我去年中國上市了哪些車型,我告訴你無法知道,所以中國老百姓(603883,股吧)幸福也是苦惱,你最後發現沒法選擇,選擇的寬度太大。今年儘管疫情這麼嚴重,也已經上市了542款,這是表現活躍。

  第二個表現就是資本敢投,過去幾年幾張PPT就能融資到幾個億、幾十億的情況很多,幾張PPT就可以造車,說明資本市場對於中國汽車的產業,新勢力造車等等還是看好的。我們跨界又敢幹,原來不在汽車行業的人,都特別想進入到這個圍城裡來。前不久有一個跨界過來的領導就跟我說,進來之後才發現,汽車行業真的是值得敬畏的行業,突然發現進來之後出不去了,出去之後發現一身光溜溜的。

  中國的老百姓也敢用,我們的多種能源、電動車、插電式、混合式、燃料式,老百姓都敢用,只要造得出來。輔助駕駛L1級L2級L3級我們都敢用。這也刺激了我們作為汽車公司或者這些創新公司的進一步發展,因為有人鼓勵我們。我們創新出來之後有人覺得好,有人用,我們就敢不斷地創新。

  第四點,馬太效應凸顯。疫情發生得益於中國對疫情強大的控制,我們率先走出了市場經濟這個低谷,經濟的韌性,包括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帶來的利好。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看到,今年中國前10個月已經出現7個月的正增長,比去年強,而且這個增長還挺嚇人,有6個月超過10%。汽車行業幾乎是每年都預測不準,所以又是一個出乎意料、喜出望外。

  今年1—10月中國乘用車SUV銷售了1528萬輛,同比下降10%,這是一個累計數據。但是要看到一個新的點,就是在TOP10的中國品牌中,同比下降僅僅只有6.9%,比整個行業下降的低。市佔率不僅沒有下降,而且在去年的基礎上提升了1個多百分點,從30.7%提升到31.7%;集中度也在進一步提升。這說明中國品牌頭部TOP10的品牌市場競爭力在進一步增強。通過這些年的發展也要給大家傳播一個觀點,就是傳統汽車主流的中國品牌,其實在產品技術、質量已達到甚至局部超越合資品牌水平。與之相反的就是一些實力弱、抗風險能力比較差的尾部企業,無論是合資還是自主,其實出現了生存的困難,大幅度的下降,馬太效應凸顯,這是行業的一些特徵。

  第二,整個行業在發生什麼變化?行業格局在重塑,行業煥新勢不可擋。

  上午有嘉賓講,技術的突破帶來社會的前進,同時也帶來破壞性。其實對於我們這個產業也是這樣,5G、人工智慧、大數據為產業創新提供了沃土,再加上中國消費主體在年輕化,消費升級,所以在快速地改變汽車這個產業。現在的汽車不僅僅是一個車,它在向著服務生態轉化,進一步催生汽車產品的創新,推動汽車產業的煥新。現在智能化、電動化、網聯化,疫情之後長安汽車又一個「化」就是健康化,汽車產品在健康化,加上後端的新零售化和共享化,推動著這個產業向朝陽產業煥新。

  未來的產品是大型的移動終端,是數據採集載體,是人員儲能單元和移動的多功能空間。汽車品牌不再是一個以硬體為主的汽車產品品牌,而是會延伸為汽車產品、服務產品,延伸為產品綜合的生態品牌。汽車產業從傳統製造業延伸向新製造業和新服務產業、綜合性產業發展,包括智能製造、智能服務、軟體。

  面對這種形勢,汽車行業大家都在把握機遇,快速地實施轉型。以長安來看,怎麼轉型?如何在最新的輿論裡立於不敗之地?主持人說我們三年前就洞察到汽車行業必須發生重大變化,所以我們提出來要實施第三次創業,這幾年我們的銷售實施了非常好的效果,今年上半年整個行業下降10%,我們同比是增長的,而且比行業好18.8個百分點,接近19個百分點,包括我們的自主品牌,原因在於公司2017年毅然決然的歸零思考。

  你不再是一個汽車公司,那不是汽車公司做汽車該怎麼做?所以第三次創業,長安將效率和軟體能力打造為核心競爭力,公司從傳統的製造汽車企業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轉型。今年有同事跟我說,現在好多公司都在向你們轉型,向你們三年前的目標轉型,我說不是,只是我們先提出了,佔了位,大家其實都是一樣的。

  首先,要將服務創新和產品創新進行到底,打造服務產業。為什麼打造服務產業?因為我洞察到中國汽車產業裡服務做的不夠。各位到4S店維修的時候,到市場上購買一些服務產品的時候,你們心裡是心有餘悸的。其實我們這個產業裡還有很大的機會。

  長安敢於打破這個行業的詬病,比如說我們有五大承諾,按時交付,凡是承諾了之後每晚一天我賠你120塊錢,今年我們賠了多少錢呢,賠了900多萬,值得,倒逼自己不斷的前行。同樣的,我們在產品創新上打造了一系列產品,所以今年長安汽車出現了歷史上揚。

  其中長安有一款產品打造UNI—T產品,這是智能化的產品,很多人說這是概念車,不是的,這是量產車,從6月份上市到現在一直庫存終端是沒有的,供不應求。特別是我給大家報告一個數據,57%的用戶是從原來合資品牌轉移過來,說明中國品牌真正的和合資品牌在同臺參與競爭,這是一個點。

  其次,將研發和技術量產進行到底。就是技術量產加速投放市場,科技的偉大不在於超級在於普及,我們敢於把600餘項智能化新能源等等技術,向我們的產品上移植,打造了一系列高科技的產品。大家可能有時候不太關注國產品牌,我今天告訴大家,長安開發的車裡面,你不用腳、不用手、不用眼都是可以的,開車可以不用眼。

  此外,還要將生態創新和融合創新發展進行到底。我們加速轉型,成立打造2000人的軟體公司,和一汽、東風、長安一起投資160億元打造,打造T3科技、T3出行等公司,整個朋友圈發生了新的變化。在新的輿論競爭力中,我們打造了和華為、騰訊、高德、科大訊飛(002230,股吧)的聯合創新中心和聯合實驗室等等,以多元化開放的心態促進產業的轉型和發展,推動技術創新深耕汽車全價值鏈的運營,推動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我們認識到,面向未來,唯有僅僅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用開放的姿態和世界互聯互通,才能實現中國汽車的強國夢。長安汽車願意和業界所有的朋友來共同努力的探索未來的汽車和汽車的未來。

  以上是我的分享,謝謝大家!

  (註:現場速記內容未經本人審核)

  

(責任編輯:李顯傑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相關焦點

  • 朱華榮當選長安汽車董事長 擬與重慶臨空集團設合資公司|朱華榮|...
    6月22日,長安汽車(000625)在重慶召開了2020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選舉產生了第八屆董事會和監事會,朱華榮等6人當選非獨立董事,劉紀鵬等8人當選為獨立董事。第八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選舉朱華榮擔任公司董事長。此次,長安汽車新一屆管理層暫時還未產生,預計將在近期任命。業內人士認為,不排除朱華榮兼任長安汽車總裁的可能性。
  • 榮升一把手 朱華榮任長安汽車董事長
    近日,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安汽車」)母公司中國兵裝集團宣布,長安汽車日前召開幹部職工大會,兵裝集團總經理、黨組副書記龔豔德代表黨組宣布推薦朱華榮任長安汽車董事長、黨委書記,兼任長安福特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
  • 朱華榮:誰說汽車是夕陽產業 我說它是朝陽產業
    8月14日,2020中國汽車論壇在上海嘉定舉行。 在高端對話環節,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分享了他對汽車行業的一些看法。 「很多人都說汽車行業是夕陽行業,我卻覺得它正在煥發青春,分明正處於朝陽時期。」
  • 朱華榮當選長安汽車董事長 擬與重慶臨空集團設合資公司
    6月22日,長安汽車(000625)在重慶召開了2020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選舉產生了第八屆董事會和監事會,朱華榮等6人當選非獨立董事,劉紀鵬等8人當選為獨立董事。第八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選舉朱華榮擔任公司董事長。此次,長安汽車新一屆管理層暫時還未產生,預計將在近期任命。
  • 長安汽車本月換屆:朱華榮將任董事長 誰會被聘為總裁?
    此次換屆選舉將在6月22日長安汽車2020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進行。業內人士指出,按照慣例,董事排名第一的朱華榮將出任公司新一屆董事會董事長。朱華榮擔任總裁已5年多簡歷顯示,朱華榮,1965年生,碩士,正高級工程師,現任長安汽車董事、總裁、黨委書記,兼任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中國長安汽車集團董事。
  • 概念車Vision V全球發布,長安汽車探路品牌高端化
    以UNI引力為支點,長安汽車加速高端化邁進。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透露,全新UNI產品序列既有SUV車型規劃,也有轎車規劃,未來5年計劃推出5款車型,覆蓋滿足年輕用戶所有需求的細分市場。除了長安汽車最為前沿的智能技術,UNI全系產品還將搭載更加高效環保的動力總成。
  • 長安汽車朱華榮:疫情加速中國車企淘汰賽,最大的危機來自企業內部
    」近日,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長安汽車在3年前開始實施第三次創業創新戰略,在行業下滑來臨之前主動調整而進入下滑期。長安汽車先於行業觸底反彈,在市場整體形勢變糟糕時,長安汽車已進入了向上的通道。
  • 許憲平履新中國兵器裝備集團董事長 長安汽車駛入全面發展快車道
    自此,關於兵裝集團和長安汽車新一輪的領導調整宣告落定。《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早在今年6月初,關於原長安汽車董事長張寶林將離任,二號人物(原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將掛帥長安的傳聞,就引發了業內外的廣泛關注與熱議。
  • 汽車產業新格局顯示企業自有品牌「品牌向上」
    受市場持續下行,併疊加新冠疫情影響,汽車行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行業競爭出現新趨勢,產業新格局初步顯現,但自主品牌多方承壓,市場份額不斷萎縮。汽車工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認為,全球經濟衰退是不爭的事實,不確定性是目前最大的問題。受疫情影響,汽車需求和消費能力也大幅下降。預計2020年全球汽車銷量將下降10%,而中國汽車銷量將下降10%-16%。形勢非常嚴峻。「在此基礎上,行業競爭呈現出新的趨勢,新的行業格局開始出現。
  • 東風裕隆銷售公司申請破產;長安聯合華為寧德時代打造智能汽車
    11月14日下午,東風裕隆銷售公司股東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東風汽車」)相關人士向媒體證實了這一消息,並表示擁有製造基地等更多資產的東風裕隆並沒有破產計劃。東風裕隆成立於2010年,由東風汽車與裕隆汽車以50:50股比合資組建,生產裕隆自有品牌「納智捷」的產品。2013年,東風汽車與裕隆汽車再度以50:50股比合資組建東風裕隆銷售公司,負責銷售東風裕隆生產的產品。
  • ...新挑戰 新思路 引領中國汽車新徵程——2020中國汽車論壇在上海...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虹、總裁王曉秋、副總裁陳德美、技術管理部副總經理沈浩明,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竺延風、副總經理尤崢,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華榮、執行副總裁譚本宏,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徐和誼、總經理張夕勇,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慶洪、常務副總經理吳松、戰略研究部部長黃智雄,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尹同躍、副總經理張國忠,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閻秉哲
  • 長安汽車漲飛了,華為究竟在汽車布了多大的局?
    12月的第一天,長安汽車再次大漲,尾盤直接封死漲停。自從11月14日長安和華為宣布聯手以來,長安汽車股價已經上漲了57%;和年初的低點相比,長安汽車漲幅已經三倍有餘。這其中,華為的因素無疑是最大的推動力之一。
  • 不入天堂即入地獄 華晨、眾泰等企業危機在向行業示警
    「不入天堂即入地獄」,這是今年汽車行業的真實寫照!今年以來,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汽車產業遭逢巨變。一個個曾經我們耳熟能詳的汽車企業陷入絕境,前幾年高調出現的造車新勢力們也有一部分黯然退圈。近日,東北大國企華晨集團被裁定重整、擁有納智捷的東風裕隆破產清算。在這之前,眾泰、力帆相繼陷入絕境,長江汽車、賽麟、博郡等相繼暴雷,一片地獄的景象在汽車行業浮現。
  • 汽車品牌煥新不止於換個logo,更多的是向上探索
    品牌煥新,是對舊品牌的更新以及肯定,利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加以創新得到的品牌煥新。汽車產業的深度改革主要是在產品形態和生產方式上以及產業格局和產業深刻調整,還有新商業的模式。汽車逐步進化成為移動智能化計算機設備,使得網際網路與汽車深度融合在一起。也是越來越滿足消費者多元化以及青年化的消費趨勢。
  • 【青島智能車論壇】江淮汽車董事長安進:開放創新 主動應對行業新...
    當前,智能網聯、人工智慧等技術的快速發展,世界汽車產業正在發生百年一遇的大變革,世界汽車產業競爭格局正在重塑,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汽車產業也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因此,本次大會深度聚焦國家智能汽車發展戰略部署,旨在推動中國智能汽車產業發展,抓住智能汽車新一輪發展的機遇。
  • 「自主一哥」長安汽車的隕落:時運不濟還是技不如人?
    目前的長安除了屢屢高調聲稱的轉型智能出行科技公司外,還未有拿得出的功績。是長安現領導層時運不濟,還是技不如人? 合資、自主規模齊跌落 長安汽車已風光不再 2019年是張寶林就任長安汽車董事長的第三年,現如今,長安正面臨多重困境。
  • 車市讀銷量·11月 買車就買銷量高的,長安汽車5款車型銷量齊破萬
    據天風證券公開資料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長安汽車(長安系中國品牌)市場份額為5.1%,去年同期數據為3.8%。長安汽車優質的基本面,才是促發這輪股票上漲的源動力。促成這一成績的原因,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概括說:「戰略轉型的成績,風雨同舟的成就,還有傳播的支持。」
  • 德國資訊| "中德汽車產業,只有更緊密"——第四屆中德汽車大會德國...
    Deutsch-Chinesischer Automobilkongress  1  活動背景  中德汽車大會,是中國商務部投資促進局於2017年聯合兩國有影響力的汽車產業集群、商協會、專業機構共同發起的跨境產業投資合作品牌活動,目前已成功在中德兩國四個城市連續舉辦三屆。
  • 電動汽車屆大咖雲集北京,乾貨都在這了
    1月15日至17日,第七屆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1)在北京召開,來自政府有關部門、行業機構與領先企業的代表展開深入交流,探討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方向。堅持電動化方向不動搖近年來,各國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更加堅定,交通電動化、能源清潔化正在全球加速推進。
  • 長城汽車推行企業文化煥新,下一個三十年將這樣度過
    相傳,老鷹活到四十歲後,喙變得又長又彎,羽毛變得又濃又厚,擺在它面前的只有兩條路:死亡,或痛苦的自我重塑。當然,雖說現實並非如此,但訣別過去、浴火重生的精神,卻有著深遠影響。11月16日,在第十八屆廣州車展開幕前夕,長城汽車帶來「一場21個字的發布會」,圍繞「變與不變」,深度推行企業文化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