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訊 僅以我有限的電影閱歷,把綜藝節目搬上大銀幕這種做法,可能真的是我們中國的獨創。其他國家也許有過這種形式,但恐怕很難有這麼大的影響力,甚至能打造一個又一個票房奇蹟。
《爸爸去哪兒》票房大賣之後,中國的影視從業者似乎找到了一條「振興華語電影」的新路,那就是把綜藝節目搞到電影院放映。這可能是之前很多電影人想都不敢想的事,卻在我們這一代成了現實。回想當年的《中國好聲音之為你轉身》,起碼還偽裝成一部劇情片,讓選手變成演員,演一些故事。不過他們很快發現,這種方法脫離了原有的節目形態,很難賣座。反而是《爸爸去哪兒》這種完全綜藝化的方式,將綜藝節目原封不動搬上大銀幕,效果會更好。反正大家都是節目的忠實粉絲,那就讓你們在影院看一回綜藝節目。
《奔跑吧!兄弟》就是一部這樣的電影,甚至,我很難確定這是否真的是一部電影,因為這就是一期電視上的綜藝節目,無論是節目形式還是內容,都跟之前在電視上演的《奔跑吧兄弟》毫無區別。於是,我們等於花了幾十塊甚至更多,跑去影院看了一個電視裡就能看到的綜藝節目,也算是難得的新奇體驗。
不得不承認,當前中國的電影市場實在是好,好到什麼程度呢?那就是無論什麼樣的電影,只要你敢在大銀幕上放,就都會有觀眾來支持。搞些懷舊元素,唱幾首老歌就叫青春回憶大作;弄一些網頁遊戲級視覺特效,請幾個大牌明星,就叫超級特效大片。多請點明星,搞好宣傳,票房就能大賣。然後依照票房絕對論的觀點,賣座的就是成功的,原樣複製,生產出更多這樣的作品,並一直這樣複製下去……
從業者們並不關心電影的品質,植入廣告有利於創收,那就可勁植入;綜藝節目能賣錢,那就放綜藝節目。總之,什麼能賺更多,就玩什麼唄。至於整個產業是否能在此基礎上良性發展,電影的未來將是如何,大家並不關心。這個時代,還是先撈錢再說。由於當前電影市場環境好,影院拼命建,銀幕一塊又一塊的增加,再加上觀眾的電影消費習慣逐漸養成,使得中國的電影票房總額也可以年年創新高。但是,這種增長絕對不可能是無休止的。當影院達到飽和,觀眾開始被這些甚至不能被稱得上電影的東西搞壞了胃口之後。電影市場的熱度總有降下來的一天。到那時候,又該怎麼辦呢?沒人關心。
不反對觀眾去影院看綜藝節目,畢竟錢是自己的,每個人都有選擇消費的自由。只不過,這種消費真的不太划算。在家看綜藝節目,你可以躺著看、趴著看、蹲著看,甚至蹦著看,這都沒有問題。自己家的客廳,做什麼都可以。可到了影院,總是要遵守各種規則,要一本正經坐著,不讓說話,不讓拍照,不讓隨意走動,也不讓打呼嚕,難免各種不舒服。既然看綜藝節目是要來放鬆的,又何必跑去影院受這份罪呢?舒舒服服在家看多好。何況,現在的票價又都不便宜。
你也許會認為,為什麼說了很多,都是在周圍打轉,並沒有去討論《奔跑吧!兄弟》本身來寫影評。非常抱歉,我很難就這個電影本身去說什麼,因為實在沒什麼好說的。一期綜藝節目又有什麼可聊的呢,聊收視率或是上座率麼?畢竟你們都在電視裡看過這個節目,也都知道節目形式是怎樣的,這回不過是放在大銀幕演了一遍罷了。創作者甚至連更多的設計和排練都沒有,胡拍胡演,以最短的時間對付完事,收錢回家。
對於那些熱衷改良電影類型,將各種節目搬上大銀幕的從業者,我倒是有個好的建議。那就是把世界盃也弄到影院放,放棄傳統電視轉播,照樣能大賣,興許還能破個票房紀錄。多好啊!
文/桃桃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