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說:「一人不喝酒,二人不打牌」,啥意思呢?看完明白了

2020-12-17 棒奔霸

在農村從來都不缺少俗語老話,很多的俗語都是一些大實話,採用一些白描的方式簡簡單單的就把事情說得相當的清晰,這些俗語也是多年的經驗積累,很多似的時候還是具有一定的道理存在,有的至今還被當作至理名言看待。在我們的生活、工作之中發揮這很重要的作用,就像我們辦錯一件什麼事,就會被人埋怨:看看咋樣,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所以說得有的時候老話還是要聽一些,但也有一些老話隨著時間的推移,生活的改變,已經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只能作為談資來聽聽了。

農村有句老話叫做:一人不喝酒,二人不打牌,這句老話說的是啥意思呢?這兩件事情還是我們生活之中經常遇到的現象。還真的別說,喝酒的時候,一個人還真的很少去喝,當然一些酒蟲較為嚴重的除外,一般情況下一個人是很少飲酒的,這也是有原因的。喝酒原本就是為了高興採取喝酒,喝酒能夠助興,也能夠緩和增進感情,自然是人越多越熱鬧,哪怕就倆人喝酒,也能夠喝得興高採烈,而且還能夠增加相互的感情。

而一個人喝酒,喝的是真正的悶酒,還很容易越喝越悶,越喝越憋屈,喝酒上頭之後,一切過往、生活之中一切不開心之事,都會湧上心頭,這時候喝酒不是快樂,而是越喝越痛苦,越和越難過,像我們的詩仙李白。獨自喝酒的時候還會: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詩仙李白也是甚知獨自飲酒的苦楚。所以一個人的時候,是很少獨自喝酒的。也被叫李白稱之為舉杯消愁愁更愁。喝酒還是找個作伴的為好。獨自飲酒對於身心確實能夠帶來壓抑的感覺。

說完一人不喝酒,在來說一下兩人不打牌。打牌一個人不能打,為什麼倆人也不能夠打呢?倆人打牌不就可以開始進行了嗎?總比自己跟自己打牌要好得多吧。其實打牌也有講究的。打牌講究的樹有輸有贏。所以也被大家稱之為:吃喝嫖賭抽四大虧,唯有賭博有來回,打牌有輸贏,也被認為是有來回點,有輸有贏才能激起大家打牌的樂趣。所以打牌最少也要有三人以上,為啥要三人以上呢?道理很簡單,倆人打牌的話,指定是一個人贏,一個人輸,一直輸下去,肯定就不會再玩,或者是會真的生氣,哪怕是朋友之間,一直輸,心裡自然會有其他的想法,會猜想對方是不是耍了什麼把戲,或者是動了什麼手腳。

這也是為啥倆人不打牌的道理,沒有其他人參與,只有一個輸家一個贏家,是很難繼續進行下去的,鬧不好還會傷了和氣,傷了感情,所以兩個人的時候,是不會去打牌的。這樣打牌打下去,也沒有什麼意思。農村的很多俗語老話,還是具有一定的道理存在的,作為多年的經驗積累,有的老話是值得我們借鑑和參考學習的,對於這句老話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話說:「一人不喝酒,兩人不賭錢」,這究竟有什麼講究?
    農村的很多俗語都包含了待人接物的道理,如「一人不住廟、二人不看井」,說的就是出門在外,不要讓自己陷於危險之中。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句俗語「一人不喝酒,兩人不賭錢」其實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 「一人不登山,二人不觀景,三人不喝酒,四人不趕集」什麼意思?
    「一人不登高,二人不觀景,三人不喝酒,四人不趕集」這一俗語是由「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演變過來的。我覺得還是有一定的道理。「一人不登高」是說一個人不要去登山或者高空作業。古語云「登高涉遠三分險」,假如一個人去登山,一旦發生意外沒人救助。
  • 俗語:一人不登高,兩人不觀井,三人不喝酒,四人不趕集,啥意思
    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會知道,以前科技信息不發達,人們物質文化生活還比較匱乏的年代,農村老人們更喜歡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智慧,對一些自然現象或人情事物做出總結,這也就是咱們平常所說的農村俗語,很多俗語在今天依然流傳在民間,就好比今天這句「一人不登高,兩人不觀井,三人不喝酒,四人不趕集」,
  • 在農村,有的人整天喝酒打牌嘮家常,卻從來不缺錢花,為啥?
    農村確實能看到有些人整天喝酒打牌嘮家常,但幾乎不缺錢花的現象,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們就來揭秘這個話題。第一,我們只看到他們花錢的一面,卻沒看到他們掙錢的一面。我們村的小張前些年聽人說煤礦工資高,也不要求學歷和文憑,就是危險性大一點,當時正缺錢的他再三考慮後,還是跟著熟人去了陝北的煤礦,剛開始去的時候啥都不懂,每天早上開完安全例會,就跟著師傅們下井採礦,人們都說初生牛犢不怕虎,這句話用在小張身上一點都沒錯,因為沒有經歷過安全事故,他覺得井下也沒那麼危險,每天按時下井採礦,然後下班休息,有時候為了多掙錢,還主動要求加班,看著每個月過萬的工資,小張心裡美滋滋的
  • 農村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什麼意思?
    要是全是枯燥乏味的長篇大論,很難普及大眾,為人所接受;而農村俗語通俗易懂,耐人尋味,看起來簡簡單單,其中卻蘊含著深層的含義和很好的教育意義,今天子曰就為大家帶來一句農村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你知道它的含義嗎?
  • 老話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觀井」,為何一個人不能進廟呢?
    很多農村俗語都是通過人們口耳相傳,能流傳至今已經很不容易了,雖然有些俗語早已過時,但也有一些俗語依然值得今人借鑑。比如有這麼一句俗語叫做:「一人不進廟,二人不觀井,三人不抱樹」,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 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具體啥意思?
    其中有一句就是:「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具體啥意思?從字面上理解,一個人的時候,最好不要進入寺廟。之所以會有這種說法,主要是因為在古代的時候,經常有盜賊在寺廟裡藏身。如果一間寺廟看起來特別的荒涼,最好不要進去,因為裡面很有可能藏了壞人。
  • 農村俗語:人生三碗飯,你自己只能吃一碗,啥意思呢?看完明白了
    大鍋菜還別說,唯獨使用大鍋、大火製作出來的,才有那種濃鬱、獨特的味道,自己在家裡製作,哪怕食材是一模一樣,製作出來的味道是不一樣的。在我們這裡把大鍋菜稱之為:人生三鍋菜。自己自能吃一碗,其他的兩碗是別人替你吃的。這句老話說的是啥意思呢?這也是三鍋菜的人生,看似複雜的人生路程,其實簡簡單單的三鍋菜就能夠概況完成。
  • 「一人不登高,兩人不觀景,三人不喝酒,四人不趕集」是啥意思?
    在農村,我們可能會經常聽到一些農村老俗話,而這些老俗話裡面都包含了很多老一輩的生活經驗。這些經驗對於後輩人來說,就是一筆不小的財富。當然了,也並不是說,所有的農村老俗話都是直接學習的,這些就需要我們自己去辨別精華和糟粕。就拿題中的這句農村老話來說,其實還是很有道理的。
  • 農村老話說,「目不曬根,口不吞陽」啥意思?對此你怎麼理解?
    對農村人而言,人生中有兩件大事,一是婚姻,二是建房。兩件事都馬虎不得,建房和娶媳婦一樣,事前要經過嚴密的規劃,房子一旦建好,那就是百年大計,不能輕動的。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句俗語「目不曬根,口不吞陽」,說的就是這方面的忌諱,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中國酒文化的講究:「一人不喝酒,兩人不賭錢」
    俗話說「一人不喝酒,兩人不賭錢」一人不喝酒,說的是,一個人喝酒往往是人生不如意的時候,很悶的!一個人喝酒大部分是在個人非常落寞的時候才做的事情!李白很有名的詩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一個人的落寞和心情無處可說的景象出現在眼前!
  • 「一不做,二不休,不三男,不四女」,農村老話啥意思?有道理嗎
    事實上,農村的老話蘊藏著大大的智慧,古人通過觀察、經驗總結等方式,運用簡練的語言,總結出了很多老話,這些老話往往朗朗上口,非常容易記憶。其中,不少老話都和數字有關,比如「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三不親,三親,句句戳人心」等。
  • 俗語「兩人不觀井,三人不喝酒,四人不趕集」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一人不登高,兩人不觀井,三人不喝酒,四人不趕集」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農村裡的老話涵蓋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今天很多的年輕人看來,有些的老話實在是不可思議的,但是在過去這些老話卻是農民日常生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就相當於過去農民的日常行為準則一樣,可以說在過去農民就是依靠這些古人傳下來的老話來生活和進行農事勞動的。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俗語是「一人不登高,兩人不觀井,三人不喝酒,四人不趕集」,這句老話在各地有不同的版本,但是說的意思都是差不多的。
  • 年底了,農村老人說「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啥意思
    你別看農民在家裡喝酒不幹啥,但是農民聊天起來都是帶有「學問」,比如一些老人聚在一起就會聊一些俗語,有的俗語也是意義比較深刻,帶有很多的警示意思。雖然說有的俗語比較短,但是從細節上來看,是屬於短小精湛的話語,這個也是咱們說的通俗易懂,其實在農村裡上到老人,下到小孩,基本都會說上幾句俗語,但是有的人會說俗語,但是裡面的意思就很難懂了,就比如這句俗語「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有的人就是不太明白其中的意思,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這句俗語的意思。
  • 農村有句老話說:「大寒不寒,人馬不安」,是啥寓意呢?有道理嗎
    農村有句老話說:「大寒不寒,人馬不安」,是啥寓意呢?有道理嗎?今天是臘月二十六,也是二十四節氣當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過了大寒就要開始新一年的二十四節氣了,通過「大寒」這個名字就不難看出,這應該是天氣很寒冷的季節,基本上是全年最低溫。
  • 農村老話:2021年是「二人分一金,二人分六餅」,啥意思?
    導讀:農村老話:2021年是「二人分一金,二人分六餅」,啥意思?2021年是辛丑牛年,大家都認為年輕是一個好的年景,沒錯,老話也是這麼說的「牛馬年廣種田,雞猴年哭窮臉」,而辛丑牛年,又是二龍治水,雨水充沛,對農業生產有很大好處。
  • 農村俗語:一人不進寺,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什麼意思?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這一句俗語也是如此,看似普通其中也蘊含了很深沉的人生奧秘呢!接下來就和大家好好分析一番。一:「一人不進寺」,古時的寺廟都是建在深山之中,再加上人煙稀少,寺廟也常常是野獸橫行、盜匪出沒的慣地。在宋朝還頒布了專門管理戶籍的保甲制度,該制度在1932年還被蔣介石頒布了相關的條例。這樣針對人口流動就有了嚴厲的禁止,也很大程度上控制了犯罪的管理。
  • 古人說的「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原來是這個意思
    古人說的「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原來是這個意思文/百家聊史中國上下5000年歷史,文明之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古人的時候就非常聰明,並且流傳下來很多「俗語」跟「諺語」,讓後人謹記做人做事的一些道理,以及保留有價值的學問,因此老人家說的是有一定的道理,尊老上中國是體現的很明顯
  • 喝酒有什麼忌諱?農村俗語「豆腐下酒,不如餵狗」,說的啥意思?
    那麼在準備下酒菜時,我們該注意什麼呢?有句農村的俗語是「豆腐下酒,不如餵狗」,意思就是說如果喝酒的同時搭配著豆腐吃,那麼這樣的餐飲組合還不如拿去餵了狗,不值得人吃。據體驗過這一喝法的人了解,喝酒吃豆腐,會嘗不到酒的香醇之味,而且情緒上似乎也很難被帶動起來,也就是說,整個酒桌上的人會變得比較沉悶,沒有那種喝高了酒興大起的興奮感。可是人們喝酒不就是為了有個開心的由頭、有個助興的「傢伙」嗎?如果酒越喝越沒滋味,豈不是自找沒趣?
  • 農村老話說來客不擺三盤菜,可嘆十人九不知是啥意思?其實沒道理
    農村俗話裡有一套是專門講待客的,這類俗話特別多,有些是有道理的,讓人明白為人處世之道,有一些則是人們的想當然。比如這句「來客不擺三盤菜,可嘆十人九不知」。我們看不少人家裡來客人後,很少有用三個菜招待的,大多都是四個菜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