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協調,都是未來生活的必備能力
1994年,史蒂芬·羅賓斯首次提出了「團隊」的概念:為了實現某一目標而由相互協作的個體所組成的正式群體。在隨後的十年裡,關於「團隊合作」的理念風靡全球。當團隊合作是出於自覺和自願時,它必將會產生一股強大而且持久的力量。
團隊合作具體表現在:
決策之前聽取相關意見,把手頭的任務和別人的意見聯繫起來;
在變化的環境中擔任各種角色;
成員密切合作,配合默契,共同決策和與他人協商。
在教育戲劇的教學中,總是少不了團隊的合作,每一次分小組討論和創作總能讓孩子學習如何與人溝通。其實每一次他們並不是那麼順利就完成你所布置的任務,中間會有分歧、會有摩擦,但為了最後能夠完美呈現整個團隊的成果,團隊中的每個人都能很好地配合起來。
在這節課上,我看到他們從爭執到每個人都專注地往團隊目標上努力的過程:
在前面熱身活動的時候,孩子們已經開始體驗到團隊中每個人的重要性了,接下來他們接受了一個更難的任務——「智取金球」,為了獲取線索,他們要盜取看門人手中的金球,然而看門人卻很警惕,只有在晚上的時候才會放鬆,稍有聲響又會被驚醒。
為了成功地拿到金球,孩子們會怎麼做呢?
燈光的關閉預示著遊戲的開始,孩子們開始竊竊私語商量著誰先去盜取金球,這個任務並不簡單,因為金球上放了一個手搖鈴,只要鈴聲一響就會吵醒守門人。
幾個孩子圍坐在一起出謀劃策,不一會兒就想到了一個辦法,他們開始大聲說話,教室頓時變得嘈雜起來,幾個女孩開始故意起鬨,越說越大聲,但是很快守門人醒了,他們還沒開始行動,第一輪的嘗試就宣告失敗了。
接著孩子們又圍坐起來開始商量著辦法,這次他們使用了一個一個依次上去盜取的辦法。當守門人閉上眼睛時,遊戲開始了,孩子們瞬間安靜下來,只見他們用手比劃著誰先上,一言不發,全部用身體動作來傳遞信息。
第一個孩子上去了,可是很不幸,很快就被守門人發現了,任務失敗。其他的同伴在旁總結經驗說:走路的時候不能太大聲。
第二個孩子緊接著上去了,他聽取了同伴們的建議,走得特別小聲,很可惜在拿走手搖鈴的時候被發現。
接連兩次嘗試失敗後,他們開始爭執起來,有點沮喪並且開始抱怨了,每個人臉上的表情都顯得有點不安。
我鼓勵著他們再試一次,看看還可以使用什麼方式。其中一個女孩子提議說「當有人上去拿的時候,其他人也需要安靜」,另一個男孩子提議說「我們可以分散守門人的注意力」,還有孩子提議「派出兩個人一起拿」……孩子們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說了一遍,最後選出了一個最終方案。
這一次他們同時派出了兩個人,一個人負責引開守門人的注意力拿走手搖鈴,另一個則快速拿走金球,其他孩子眼睛直視著前方,觀察著兩位夥伴的一舉一動,所有人都全神貫注,在前進的兩位孩子也同樣高度注意著環境中及自己的一切。
當孩子屏住呼吸緩慢前行,時間仿佛在那一瞬間停止一樣,所有的孩子都為了完成這個任務而努力著。最後孩子順利拿到了金球,在那一刻他們無比高興,體驗著合作完成任務帶來的成就感。
在這個過程中,我有幸完整地看到了孩子們如何為了完成共同的目標而做出的全部努力,他們不斷地溝通和協商,儘管中間有爭執,但是很快他們就放下了個人的部分,他們不斷探索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努力嘗試做好。
教育戲劇就是這樣神奇的過程,它不斷地讓孩子探索當中的可能性,探索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用這樣的方法鑄造出來的團隊必定是有創造力和團隊精神的團隊!在這之前,孩子們也已經進行過很多這方面的練習,而這樣的感覺必將留在孩子的身體和心裡,為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準備著。
在未來,具有團隊合作精神的人,將會是一位優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