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道禾廣州讀書會有幸邀請到生命發光的人童顏劇團團長兼藝術總監、道禾實驗學校副執行長;北京培德書院副院長、道禾教育研究院北京籌備主任;臺灣國立中興大學、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課程委員小風老師,為廣州道禾讀書會的書友們進行主題為《教育戲劇-讓文化和學習,在覺動的身體詩意中甦醒!》的分享!
下面讓我們跟隨2016年8月的第十屆新經典大講壇與會者安徽省安慶市高琦小學汪瓊老師的講述,一起來感受身體的歌唱吧! 我後來才知道,在歐美國家,教育戲劇已是非常重要的培養學生全面素養和能力的教學方法,甚至被認為是最好的一種教學手段。而最初我對教育戲劇的了解,像大多數一線老師一樣,始於北京亦莊實驗小學首開教育戲劇課程、《當代教育家》2015年首辦教育戲劇研討會。如今,教育戲劇慢慢隨風潛入教育的大江南北,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它的價值所在。
2016年八月,第十屆新經典大講壇盛大開幕,特邀臺灣童顏劇團團長兼藝術總監、北京培德書院副院長張黎明先生開設教育戲劇工作坊、舉辦講座,早早鎖定!張老師平頭,花白頭髮,白衫黑褲,說話帶著舒緩溫暖的臺灣調,聽著安心、舒心。他讓我們稱呼他為小風老師,戲劇遊戲體驗前,小風老師聊了不少關於教育戲劇的意義和作用,事後琢磨,才漸漸領悟其中深長意味——
戲劇遊戲,總是從簡單到複雜。小風老師先讓大家都脫下鞋子,赤腳站在地毯上。那一刻,忽然憶起青燈有味的兒時,也是赤腳,踩過雨後柔軟溼潤的草葉,留下翠潤的童年腳印。接著讓我們閉上眼睛,一動不動站三十秒。平時腦慌心忙的,幾乎忘了自己還有個身體,忽然之間很難和它對話,也控制不了它,它就像微風中的樹葉,輕輕飄搖;又似湖中漣漪,點點搖曳,真是身不由己!雖然只是三十秒,似乎三十分鐘不止,才等到眼睛可以睜開的那一聲招呼。小風老師問:有沒有人覺得自己一點都沒動?不少人舉手,不舉手的人變得很奇怪。小風老師雲淡風輕:舉手的人都要打屁股哦!閉上眼睛,人是找不到重心與平衡的,所以你的身體肯定會有輕微的搖晃去尋找和確定重心。當然,舉手的人也不是故意的,只是沒有真正進入那三十秒而已。小風老師交代:他只是想通過這個小遊戲讓我們回到自己的身體,覺察它,感知它,重視它,愛惜它,恰當使用它。
我們住在自己的身體裡,都離它非常遙遠,那麼作為老師,我們能準確感知孩子的身體和心靈狀態嗎?前幾天觀察一位一年級小朋友寫「三」字,全身力氣灌注到右手上,右手將鉛筆握得鐵緊的,緩慢地在田字格裡刻下三橫,筆痕像刀。寫完全身鬆懈下來,好像用盡了洪荒之力,小手軟塌塌的。對剛入學的小孩而言,寫字還沒有成為自動化技能,幾乎就是用手來爬漢字連綿不盡大山。如果不從身體出發來思考孩子現有的程度,再好的課程設計都會變成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而教育戲劇裡面很多的暖身遊戲比如影子遊戲、氣球冒險、造型公園等,就是趣味訓練孩子對身體的察覺、控制和表達;而像看門狗、爆米花、瞎子摸象等五官感覺訓練,就是在假想情景中訓練敏銳的聽覺、嗅覺、觸覺等,去連結自己和身外的世界,點亮身體裡的每一盞燈。這是後來,我陸陸續續讀了一些有關教育戲劇的書,才逐漸明白小風老師帶我們體驗一系列身體遊戲所隱含的教育啟示。
和一般人所理解的戲劇就是舞臺表演不同,教育戲劇本質是一種即興、非表演且以過程為主的戲劇形式。其中,由一位「領導者」帶領一群團體運用「假裝」的遊戲本能,共同去想像、體驗且反省人類的生活經驗。小風老師就是那經驗豐富的「領導者」, 升級版遊戲時,他邀請一部分老師來到場地中央,想像自己在巴黎街頭悠閒散步,互相都不認識。忽然,你初戀對象出現,你要悄悄尾隨他(她),不讓他(她)發現。走啊走啊走,小風老師突然喊停,大家都變成成木頭人。老師讓各人指出自己初戀對象是誰,很奇怪的,彼此就近在咫尺。老師的聲音突然恐怖起來:突發狀況出現——你最討厭的人來了,趕緊遠離他!剛剛還溫情脈脈的公園,轉眼就成了諜戰片現場,眼神裡滿是嫌棄、逃避、防禦。小風老師還不罷休:周圍同時有你喜歡和討厭的人,靠近你喜歡的,遠離你討厭的,繼續走。第三次喊停後,再彼此交流,更奇怪,本人、喜歡的、討厭的三人組,居然就走成很特別的三角形,喜歡的近在咫尺,討厭的遠隔天涯。身體,真的很會表達,但如果沒有專門的體驗與訓練,可能連我們自己都未必懂得它究竟在敘說什麼。戲劇課程真的不是學表演,目的之一是教會學生善用身體表達自己,善聽身體理解他人!
小風老師邀請《當代教育家》雜誌執行主編朱文君老師站起來——我們都是席地而坐,像童年玩過家家一樣。朱老師走向小風老師,快要相碰時,小風老師喊:停。轉頭問我們:你們覺得我倆現在有關係嗎?大家嘰嘰喳喳:有關係,而且很親密。繼續走,快擦肩而過的瞬間,關係好像斷掉了。但是突然,小風老師回頭看著朱老師,朱老師也回眸一看。大家都大叫起來:有關係!又有關係啦!
小風老師笑著解釋:人和人之間一臂以內是親近距離,超過一臂就比較疏遠。所以,不要以為進了課堂教學才開始,你沒進課堂之前,你與學生的距離就決定了課的好壞。這句話簡直是當頭棒喝,我們跋山涉水為求得教育真經卻念不好教育這本經,我們為教學付出無數心血卻常常血本無歸,我們困獸猶鬥找不到出路,恰恰是因為我們忘了:沒有關係,何談教育?沒有靈魂上的呼應,知識怎能轉化為智慧?回到教育現場,懂得學生的身體語言;引入教育戲劇,連結起生命之間的關係。人,因看見而存在;教育,因懂得而發生。教育戲劇不在戲劇,也不在教育,而在關係的建立,和自己,和他人,和世界,然後安然堅韌地做那更好的自己!接下來隆重登場的道具,只是一個空的沒有蓋的黑色小木箱。可小風老師說:舞臺上沒有「道具」這種說法,它是你們需要與之發生關係的存在。你將它想像成什麼它就是什麼,請用精準的動作表現出來。原來這是個挑戰想像力和動作表現力的遊戲。已經被教育戲劇迷得樂不思蜀的老師們,輪流到中央展示。第一位:先開門,再坐下。大家都愣了,正不知她什麼意思時,只見她系上保險帶,轉動方向盤。恍然大悟:原來是汽車啊!小風老師一旁點評:有些動作會有歧義,只有加上真正能體現特質的動作,才能準確表達。下一位老師,走到小木箱旁邊,輕輕按一下,再翩翩起舞。哦,播放機,她是個舞蹈愛好者嗎?一個一個或慌手慌腳或行雲流水上去演示:行李箱、嬰兒床、水槽……還真是五花八
門呢?
演示結束,小風老師問:你們知道小朋友想像的是什麼嗎?我心想:我們這群老師夠能玩的了,小孩還能逆天嗎?有個小學生,把箱子背到背上,身子完全縮進去(因為個頭很小),只露出腦袋和兩隻小手,慢慢爬行。我們都問他:喂,你這演的是烏龜還是蝸牛啊?這時候,只見他伸出兩隻手的食指,各放到左右耳邊——噢,原來是蝸牛!小風老師邊說邊演,神來之態,逗得大家都笑倒在地了。我則一百八十度轉彎,徹底服了:小孩的想像就是能逆天,我們能想到的都是物體,他們心中萬物皆有靈,甚至能起死回生。他們的心,才是柔軟通透啊!只是普通的課堂,他們這些獨特的想像與創造,沒有練習、發展、自我表現、彼此啟發的平臺與空間,長久下去,難免消失不見。實際上,在教育戲劇課程中,不僅是感知並利用身體來表達自己,也不僅僅是創造力與想像力的表現與展示,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內省力、人際智能、審美能力等都得到無痕卻有用的訓練。最好的教育,是孩子內省力的覺醒,教育戲劇的確是最好的教育之路。這是第二天講座上小風老師
的延伸。
夜間兩個多小時的戲劇工作坊,大家跳啊,笑啊,完全沒了時間概念。第二天繼續教育戲劇講座,除了尾聲時播放了幾張學生活動的照片,全程小風老師只是一個人、一支話筒娓娓道來他們如何展開戲劇教育。聽得很幸福,但非常不過癮。回來後一直跟朋友嘮叨:不知《當代教育家》什麼時候舉辦第二屆教育戲劇研討會,一想到可以親眼看見、現場體會歐美、香港、臺灣、大陸等地教育戲劇專家玩轉戲劇課堂,那是沒有什麼能阻擋犟龜我去參加盛典的!(此文轉載自《當代教育家雜誌》)
此文轉載自《當代教育家》雜誌
文/第十屆新經典大講壇與會者安徽省安慶市高琦小學 汪瓊 圖 /小風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