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是上海市委書記,五個孩子卻無人當官,女兒還去農場插秧

2020-12-16 微鑑史學

前言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當這個社會存在著一些邪惡的力量,他們貪婪的吞噬了一些人的心靈,這些人甚至破壞別人的生活和家庭,卻仍然不知悔改,慢慢的將自己推入深淵之中。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卻依然能夠清廉自恃,不被外界的輔助力量所侵蝕,就像一顆竹子一樣,立根堅定,不會輕易的改變。

一,他為人正義,愛國

今天要說的這個人他叫王一平,他的家庭靠打漁為生,可就是在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中,滋養孕育了一個充滿正義,清廉剛正的人。王一平在人生青春年華之時,便選擇了進入中國共產黨,報效國家,就是這個選擇,影響了他的一生,他的一生都在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他從小就,富有文採,充滿智慧和愛國情懷。

二,磨鍊性格,梅花飄來

他的履歷可謂是十分的豐富,在職業生涯的早期,他曾在山東任職,以及擁有多個職位,之後他來到上海工作,這陪伴了他的一生,直到去世。在上海的早期,他在市委組織部做部長以及各種要職。大家可以想像在新中國的那個時期,十分的艱苦,這也就磨練了他的性格和能力。

文革時期,可謂中國十分黑暗的一段時光,他也慘遭批鬥,他來到了一個工廠裡面,進行勞改,可是即便是這樣,他仍沒有覺得生活艱苦,反而是一次十分重要的磨練。經過了這段黑暗的時光,它就像梅花一樣,經過了苦寒綻放,飄香。

然而,英雄總是選擇獨行,王一平當時正義的工作作風,成為了被邪惡勢力針對的對象。王一平在任職期間推出反腐反官僚的一些政策,可是永遠被打下馬的人,並不是貨真價實的大老虎,他對這個問題充滿疑惑,勵志一定要抓住那些貪汙腐敗的人。於是他重新整頓官場作風,改革體制,他的措施變得越來越嚴謹,為那些蒙冤的人平反,繼續揪出官場之中的真老虎。

他通過自我反省發現,人們不能總是處於一個舒適的環境下,要敢於去打破,平靜,尋求正確的方法,引導官場的作風。王一平不但是一個剛正不阿的政治家,同時也是一個擁有很高造詣的藝術家,他擁有很多的收藏品,並且在他的妻子去世之後,他將這些藏品都捐給了國家,他想讓將更高的藝術展現給大家,提高民族的文化造詣。

當時全國上下發生了一場特別嚴重的洪災,它通過將畫捐出,籌得了賑災的資金,做了一件偉大的善事,他的做法也深深地影響了他的子女。

三,樹荊棘得刺,樹桃李得蔭

他的一生打敗了欲望的驅使,保持了理想的崇高,他不被黑暗和邪惡所吞噬,而是努力將自己與正義放在一起,保持一顆向上的心靈,遠離了黑暗。王一平的品格也像是梅花的品格,在寒冷中磨練,在寒冷中成長,最終長出嫩芽,開出鮮花,釋放出美妙的香氣,他從不為金錢所吞噬,即使身在要職。

雖然他有五個孩子,但是他的孩子從來沒有一個從政,都是做著普普通通的工作,在他們的心中。每一個職位都是崇高而且平等的,這得益於父親從小對他們的栽培和教導。

她的女兒曾經在農地上插秧,當時的生活非常艱苦,他希望父親能夠為他提供一些幫助,但是他的父親卻說,如果我幫助了你,那麼其他人該怎麼辦?而他的兒子也同樣遇到過一些工作上的麻煩,他希望能夠當官從政,同樣求助於父親,但是父親同樣也是剛正不阿,沒有幫助他的兒子,反而希望他能夠去做一名工人。

人不能一生都指望於別人的幫助,而是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要善於一次次的去突破瓶頸,而不能貪圖享樂和安穩,他的家人都深深地受到了他的影響,他就像一朵梅花,綻放著香氣,影響著一代人的成長,激勵著人們的進步。

參考文獻

《墨梅》《竹石》

相關焦點

  • 五個爸爸在上海做了一個360畝的農場,種樹、抓蝌蚪、餵兔遛羊、風箱大灶做飯!
    三年後的今天,前小桔創意農場已經有足足360畝,是上海近郊比較少見的超大農場,我們繞著走一圈輕鬆就上萬步了。        這裡有菜園、有果園、有樹林、有讓孩子爬來爬去的遊樂場、有民宿、有小河、有很多很多動物、有植物講堂、還有城裡孩子沒怎麼見過的風箱大灶.
  • 上海首個「數位化無人農場」全程高能!
    廣袤的田野上,不見忙碌的豐收者,只見一臺無人駕駛的收割機穿梭田間,一茬一茬的稻穀被整齊地攔腰切斷。「十四五」期間,上海將打造13個都市農業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上海嘉定外岡鎮就是其中之一,要打造以「數位化無人農場」為核心的「綠色田園先行區」。
  • 【大佬分享】羅錫文院士:無人農場是機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高度...
    南方農村報:除了不需要人進行農事操作外,無人農場還具備哪些特徵? 羅錫文:目前,有很多關於無人駕駛的報導,但無人駕駛的農業機械還不能等同於無人農場,無人農場是機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高度融合的作品。
  • 曾志和她的四個孩子
    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參加湘南暴動,隨後上了井岡山,擔任紅四軍後方總醫院黨總支書記。1929年後,歷任閩西特委書記、閩南和閩東特委組織部長等職。1939年赴延安,先在馬列學院學習,後任中央婦委秘書長。1945年到東北,任瀋陽市委委員兼鐵西區委書記、地委組織部長,是中共七大候補代表。新中國成立後,歷任中南局工業部副部長、廣州市委書記、廣東省書記處候補書記、中組部副部長等職。
  • 看郭晶晶對孩子的教育,家境富裕卻帶兒子插秧,還讓孩子去洗車
    雖然是豪門夫人,但是郭晶晶和霍啟剛的生活非常樸實,他們也把這種樸實的生活延續到了下一代的身上,這是郭晶晶和霍啟剛帶著兒子去農村做公益時候的照片,三個人在稻田裡插秧,霍啟剛和郭晶晶都沒有穿靴子,他們的兒子也在認真的學習插秧。
  • 衢州人,又是一年插秧時,還記得彎腰插秧的日子嗎
    他自豪地說,當年他就是村裡的插秧能手,在柴家自然村地方裡是有名的。父親說,他是1958年開始學插秧,沒想到很有插秧天賦,一年下來就上手了,後來插得越快越好。那時生產隊插秧作興「拉娘畦」(方言),即由插秧能手先下田,按照5x4或6ⅹ3(公分)的標準規格,插上一畦示範秧苗,然後其他人沿著他的方向插秧,這叫「跟畦」。當時有個遊戲很有趣,名叫「關弄堂」。
  • 生如胡楊 愛灑邊疆——追記皮山農場九連黨支部書記嶽敏
    當年,嶽敏已經響應兵團號召到皮山農場工作了4年,而且一步一步通過自己的努力成長為農場機關政工辦的幹部,在別人眼裡前途一片光明。這時,組織決定鍛鍊他這個年輕幹部,派他去九連擔任黨支部書記,去「救火」。嶽敏二話沒說,堅決服從組織安排。
  • 難忘的昌陽農場
    在文登時,還記得從昌陽農場傳來一個消息。說文革混亂期間,到秋天稻子熟了的時候,附近村莊的老鄉有膽子大的,夜間趁月光還去偷割稻子,男的去了多數被部隊抓住後一無所得。沒法就換成了小媳婦大姑娘。部隊戰士看到後,她們怕捉,就迅速把褲子一褪立即蹲下,我們的戰士也不敢靠前去捉她們。天也有情天亦老,命運不由己安排。
  • 為了女兒,這位父親賣了上海市中心的房子,下鄉建了20畝理想家園
    小時候,我家的村子在長江邊,我那麼小的一個孩子,就老是跑到長江邊上發呆,想著那句詩『滾滾長江東逝水』。長大後,我不管去什麼城市,都喜歡住在水的邊上。 來上海前我以為上海就在海邊,到了之後才發現這裡離海好遠。但買房子的時候,還是買在了黃浦江的邊上。「 那是他來上海的第4年。
  • 河間市委宣講團團長、市委書記尹衛江到景和鎮豐爾社區宣講黨的...
    河間市委宣講團團長、市委書記尹衛江到景和鎮豐爾社區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2020-12-01 16: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國首個生態無人農場在淄呈現
    12月15日,由淄博市委網信辦主辦的「尋訪齊文化的改革開放基因,見證高質量發展的淄博作為」——發現新「齊跡」大型融媒體採訪活動啟動。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跟隨採訪團來到禾豐種業,這也是上述活動第一站。目前,這家公司已育成14個省審小麥品種、3個國審小麥品種。新品種在黃淮海地區累計推廣面積超過4000萬畝,糧食增產累計超過24億公斤,帶動農民增收超過48億元。值得一提的是,這家企業坐落於齊國故都的臨淄。
  • 防災期間大吃大喝的市委書記,還收了這些錢
    近日,中國裁判文書網公開《張瑞明行賄罪一審刑事判決書》,顯示張瑞明曾向曾擔任永安市委書記的黃建平及另一名副市長行賄。資料圖據判決書:2011年底,張瑞明在永安市投資辦企業期間,認識了時任永安市委書記的黃某。
  • 每次去醫院複查寸步不離!女兒:父親無措得像個孩子
    王大伯比林軍大幾歲,手裡抱著一個玻璃水杯,跟著30多歲的女兒,寸步不離。 王大伯是河南人,女兒在南京,兒子在杭州。這段時間,老伴檢查身體,胃出了毛病,孩子擔心父親也有問題,就帶老人來醫院做個檢查。 「我正好來杭州,就帶著爸爸來檢查。」王小姐說,「我都有點搞不清楚,更別說老年人了,智能化的東西對他們來說都太難了。」
  • 浙報關注丨寧波海曙立平農場機械插秧快 效率飛起來
    春光好,插秧忙。4月14日,寧波市海曙區洞橋鎮立平農場裡,負責人呂立平帶著十多名工人正忙著早稻插秧。呂立平承包了大約850畝地,其中240畝種小麥,其餘的都種早稻。水稻品種主要有100畝4901再生稻、500畝甬秈15。
  • 「嚮往的生活」之裡水篇 | 下田插秧,回歸田園…裏水鎮夢裡花田插秧節,滿眼綠意
    8月25日,裏水鎮夢裡花田第一屆插秧節在裏水鎮宏崗村舉行,20個親子家庭體驗傳統的插秧,構成了一道動人的鄉村風景。青山綠水是演出背景,水田是舞臺,流水聲、觀眾的加油聲、歌唱聲是背景音樂,插秧者是最本色的演員,活動一開鑼,20個早已準備好的親子家庭紛紛拿起秧苗,步行下田,過慣了城市生活的孩子們看著綠油油的秧苗,一臉新奇,隨著父母的腳步,深一步淺一步地前行。插秧是一門技術活,取秧量、插秧動作、力度、深淺度、株距行距都要合適,考驗的是目力,手法,體力,更是智慧。活動不止是比熱情,更比勞動技巧。
  • 除了上海市,江蘇和安徽的這五個地方也是「上海」
    當時適值雨季,大雨如注,民警帶領的場員、勞教人員隊伍,先把物資、糧食、行李物品等從場部搬到十公裡以外的公路邊,再分別裝運到火車站,最後用了近五天時間才到達目的地。新的農場改稱上海市地方國營皖南軍天湖農場,下設楓河、下灣、湯村、馬村4個分場,面積約40平方公裡。1998年,監獄按照上級指示,劃撥土地26平方公裡,用以支援安徽省寧國市安置港口灣水庫庫區移民。
  • 朱世坤:插秧「五樂」
    提起插秧,秧苗嫩綠的影子就在腦海裡飄動。幹過農活的人都知道,最吃力的當數插秧了,常常累得腰酸腿疼,很多人不願意幹。不少初次插秧的人,插一會就到田埂上小歇一會,有的人甚至乾脆仰面朝天躺在溼漉漉的田埂上……我卻喜歡插秧,視插秧為樂事,因為樂在其中。
  • 市委書記與小店老闆面對面
    關注「小店經濟」發展 傾聽經營者心聲市委書記與小店老闆面對面8月3日上午,自治區黨委常委、市委書記王莉霞在調研「小店經濟」發展並召開座談會時開誠布公地說:「請大家來,就是要了解企業的經營情況和目前遇到的主要問題,以及需要得到黨委政府怎樣的幫助,大家要敞開心扉說
  • 農業現代化裡程碑:碧桂園打造全球首個萬畝無人化農場
    10月11日,無人化農場試驗示範項目在黑龍江建三江七星農場農機舉辦無人駕駛作業現場演示會。該項目由碧桂園農業與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合作建設,是迄今為止全球首個超萬畝的無人化農場試驗示範項目。現場40多臺(件)農機具還再現了無人化水田築埂、攪漿、插秧、旱直播、飛防、秋翻地、旋地以及無人化旱田滅茬、翻、耙、起壟、播種、噴藥等20項農機作業演示。
  • 最樂觀打工者:她領著智商如5歲孩子的丈夫從北京三河來墾區插秧
    有的親戚勸二姐,送回他姐姐家吧,你找個健康的改嫁。可她說,捨不得,夫妻一場,他病了就離開,良心不好啊。那陣子,她也被生活折磨得瘋癲了。家裡欠了許多外債,孩子上學,丈夫後期康復還需要治療。家庭沒有收入,這日子可怎麼過下去呀。她迷茫的天天跑到房頂上,不知不覺,一站就二個小時。想跳樓,像樹上枯萎的葉子落下去,落下去,一了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