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市場自淨?教培機構一年關停超萬家

2020-12-26 新華社客戶端

半月談記者 鄭生竹 俞菀

如果說學校減負牽動著不少「中年老母」的敏感神經,那麼教育培訓機構捲款跑路則讓她們直呼:「我太難了!」一下子大幾千的學費打了水漂,一邊四處討說法,一邊還得給孩子找下一家培訓班。

2019年,可能是教培行業過去十年裡最差的一年。在這一年裡,教培機構關停超萬家。業內人士認為,這是政策趨緊、監管變嚴後的市場自淨現象,但也有一些培訓機構是在惡意圈錢。

1.2萬家關停,成人和早教是重災區

企查查數據顯示,2019年有超過1.2萬家教育公司關停。其中,不少教育培訓機構屬於未退還學員學費無端跑路。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成人教育和早教是教培機構跑路的重災區。一些教培機構在經營出現問題後,還在瘋狂促銷收費,惡意圈錢跑路意圖明顯。

「公司最近因一系列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這周開始停課,開課時間待定。」臨近2019年終,杭州美奇妙想國際創意中心一門店任課老師在微信群裡發出這一消息後,學員家長們瞬間「炸了鍋」。陳先生很快意識到,這多半是教培機構跑路前慣用套話和伎倆,於是急忙向門店工作人員登記退費。

一位家長提供的剩餘課時統計表顯示,在美奇妙想國際創意中心就讀的400多名學員中,剩餘課時在100節以上的上百人。所剩課時加起來超過2萬節,涉及金額超過200萬元。而讓陳先生感到氣憤的是,早在幾個月前,這家公司經營一度出現過問題,此後卻頻繁促銷課程,許多家長趁著「國慶」「雙十一」「雙十二」報了大量課程,「結果課還沒上幾節,店先關門了,這明擺著是惡意圈錢嘛」。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一些不法分子主動充當「接盤俠」騙取家長錢財。近期,上海警方調查發現,號稱擁有強大資方背景的許某等人,從2018年10月以來,以教育綜合體名義,在市場上尋找經營困難或急於轉手的教培機構,累計收購上海10多家教培機構的30多家門店,圈錢跑路。

此外,有的教培機構打著分期交費減輕學費壓力的名義,誘導學員辦理分期貸款。「我們都沒想到像韋博這麼大的培訓機構也會跑路。」2019年7月,上海周女士花了3.2萬元報名韋博英語課程,在韋博工作人員推薦下選擇了招聯金融分期付款。如今不僅課上不了了,還欠下一堆貸款。

2019年國慶前後,韋博英語曝出多個校區拖欠員工工資,隨後北京、上海等地門店關停,導致上萬名學員退費難。不少學員還背負著教育分期貸款,資金提供方包括廣發銀行、招聯金融、百度有錢花和京東白條等。這些學員一旦逾期交費,就會產生徵信風險。

政策趨緊、

盲目擴張、預付消費是跑路主因

業內人士認為,一些培訓機構關停與政策趨緊有密切關聯,有的「小散亂」機構因此淘汰出局,對整個行業來說是驅逐劣幣、淨化市場,並不是一件壞事。

「政策趨緊提高了培訓機構開辦門檻和運營成本。」一家大型培訓機構工作人員認為,以前培訓機構開個教學點,租幾間民房,拉幾個老師就能開張,收半年以上學費,現金流就很充裕。現在相關政策對教培機構場地、消防、師資、收費都提高了要求。

某市級教育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以前,省、市、區三級教育、人社、市場監管等行政部門都有權審批教培機構,但彼此間標準差異很大。2017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施行後,教培行業由最初的「野蠻生長、九龍治水」狀態,跨入了「合規有序、分類管理」時代。不少機構尤其是中小學學科類培訓機構因不滿足資質而被定性為違規機構,遭到取締,其中部分因財務管理不善而直接跑路。

「寅吃卯糧」動用預付款盲目擴張也是重要原因。 教育學者熊丙奇認為,主管部門明確教培機構每次收費不得超過3個月,這能有效減少捲款而逃風險,迫使機構提高服務質量吸引學員續費,但也增加了教培機構的經營成本與資金壓力。

「一些機構拿著預交的學費跑馬圈地。」浙江省消保委秘書長崔礪金認為,家長一下子把幾萬元交出去,從那一刻起便處於被動地位。一旦遇到意外情況,家長們要退回預存高昂學費,教培機構資金運轉就會出問題。

規範行業治理,減少無端跑路

教培機構跑路已成為民生痛點。一些培訓機構學員規模龐大,一旦跑路存在引發群體性事件的風險。業內人士認為,應進一步規範教培行業治理,落實分類監管制度,及時發布培訓機構黑白名單、消費預警,加強信用監管,探索建立第三方資金存管制度。

上述市級教育部門認為,進一步推進分類管理,要加強培訓機構事前審批,尤其是涉及中小學學科類教培機構審批時,場地、師資、資產等務必確保合規。同時也要加強事中和事後監管,確保教培機構在經營過程中始終合規,維權投訴得到及時受理。為此,教育、人社和市場監管等部門可積極借用行業組織力量,通過授權和購買服務等方式讓行業協會參與其中,助力行政部門規範行業發展。

行政主管部門通過年檢年報,對機構場地安全、教師資質、財務資金等內容進行檢查,並將結果向社會公示。檢查不合格的機構會被限制招生並要求限期整改,整改完成、驗收通過後才能繼續招生。通過年檢年報制度和黑白名單公示制度可以強化舉辦者對合規經營的重視,減少機構捲款跑路事件發生的概率。

江蘇省消保委認為,各級政府應積極指導相關部門聯合加強預付式消費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商務部門、市場監管部門、消保委等部門應配合各地政府做好信用體系建設的相關工作,打造協同監管、功能監管、全覆蓋監管新格局,共同建立「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制度。

第三方資金監管也可以有效降低或預防消費者在機構發生跑路時的資金安全風險。實施有效的資金監管須以信息化平臺和統一合同管理為基礎,機構入駐平臺並發布課程,消費者通過平臺繳費並生成統一的合同,第三方金融機構依據平臺指令對資金進行凍結和劃轉。這樣可保證在消費者結課前,凍結的部分監管資金可追回,減少消費者損失。(實習生王東麗對此稿亦有貢獻)(刊於《半月談》2020年第2期)

相關焦點

  • 數讀丨2020年註銷教培企業13.6萬家,誰在黯然退場?
    轉眼已是年底,對於教培行業的從業者來說,這一年註定難忘。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各大線下機構紛紛宣布停課,隨後,業績萎縮、運營艱難、成本高企,線下機構紛紛不堪重負,閉店、退費、跑路、失聯……行業頹態在疫情的打擊下一朝盡現。
  • 教培行業消失7萬家機構,究竟什麼才是留住家長和學生的硬實力?
    疫情突如其來,很多行業都在面臨危機,教培行業也不例外。根據第三方數據公司顯示,從2020年初至2020年9月7日,教培行業機構消失7.06萬家!這一數字著實令人驚訝和警醒。原本寒暑假正是教培行業旺季,一場疫情打得所有機構措手不及。
  • 愛英語與優學堂達成多層次戰略合作 教培機構迎來外教課程全新賦能...
    據了解,此次合作後,愛英語將為優學堂提供權威英語課程和高品質外教遠程授課服務,與當前優學堂提供的教育+雲服務有機結合,優勢互補,更好地賦能教培機構,帶動教培機構完成課程內容+外教師資+數據技術+平臺運營等全方位的升級,實現OMO模式的全面落地。
  • 預收費亮起政策紅燈,教培機構如何突破現金流窘境?
    據天眼查近日發布的《2020教育行業發展報告》顯示,截止10月,全國範圍內註銷吊銷的教育培訓機構數量近13.6萬家,有17.8%機構曾出現經營異常提示。大部分的教培機構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甚至掙扎在生死線上。跑路、倒閉、關停……這些詞彙已霸據為教培業的熱詞榜。
  • 教培市場需求量那麼大,為什麼機構盈利卻這麼難?
    據了解,國內的教育培訓機構多達幾十萬家,但95%的中小型機構的營收規模在千萬元以下,可見其競爭之激烈。教培市場的競爭日益加劇,項目也趨於飽和;但每年的經營成本卻以不低於10%的增速在逐年提高,面對如此大的市場,大部分的培訓機構卻是陷入虧損的境地或者勉強維持收支平衡。
  • 教培機構攻略一:80%從業人員都誤解的教培行業,其本質是什麼?
    所以作為同時擁有情感黏性和邏輯黏性屬性的行業,很顯然教培行業的運營模式會比其它服務行業更加複雜,情感黏性與邏輯黏性任缺一個都可能導致機構失去市場份額。但是教培行業不是,教培行業過度預收款並且慢結轉的屬性容易讓教培行業的從業人員產生錯覺,把預收款當成利潤,盲目折扣促銷、市場擴張,導致實際成本遠遠高於收入。結果,小心謹慎對待預收款的成了行業霸主,而瘋狂做大現金流的培訓機構幾乎都折戟沙場。
  • 迪士尼英語走麥城 教培行業大浪淘沙
    6月22日,迪士尼英語官方發布消息稱,公司將關停全國迪士尼英語中心,並為家長處理退費。作為華特迪士尼公司直營的培訓品牌,迪士尼英語自2008年入華,之後曾出現過因擴張不力而導致全國關店的現象,如今疫情加速了其撤退的步伐。迪士尼英語只是線下教培行業的一個縮影,中小機構資金鍊承壓,大機構同樣面臨高成本和轉型問題,教培行業的「大浪淘沙」正在加速。
  • 校寶在線聯合支付寶發布「校寶微校」,打造教培機構的線上營業廳
    校寶與支付寶優勢互補,將為教培行業帶來更貼近實際所需的OMO解決方案。  「微校」不微,打造教培行業的線上營業廳  「校寶微校」定位「教培行業線上營業廳」,是一款面向教培機構的輕量級OMO解決方案。  目前,除了場地租金貴、招生引流難、員工成本高等日常運營壓力之外,線下教培機構還面臨著線下轉線上無門的焦慮。  據騰訊廣告3月發布的《疫情影響下的K12在線教育新市場洞察》顯示,疫情下,K12在線教育目標人群觸達滲透率從37.5%上升到到56.7%。此外,還有20%的有待激活的高意願潛客。
  • 校寶在線聯合支付寶發布「校寶微校」 打造教培機構線上營業廳
    校寶與支付寶優勢互補,將為教培行業帶來更貼近實際所需的OMO解決方案。  「微校」不微,打造教培行業的線上營業廳  「校寶微校」定位「教培行業線上營業廳」,是一款面向教培機構的輕量級OMO解決方案。  目前,除了場地租金貴、招生引流難、員工成本高等日常運營壓力之外,線下教培機構還面臨著線下轉線上無門的焦慮。  據騰訊廣告3月發布的《疫情影響下的K12在線教育新市場洞察》顯示,疫情下,K12在線教育目標人群觸達滲透率從37.5%上升到到56.7%。此外,還有20%的有待激活的高意願潛客。
  • 新方向看教育:迪士尼英語退出中國市場,線下教培機構出路在哪?
    編者按:6月22日,迪士尼英語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致迪士尼英語學員及家長的一封信》的方式退出中國市場,短時間內引發10W+閱讀與關注。這家在中國長達十二年的老牌機構的倒閉引發了廣大用戶與同行的惋惜,也給國內教培行業帶來了更多的思考:眾多線下英語教培機構的出路在哪裡?
  • 2020教培行業城市回憶錄|南京教培機構都遭遇了什麼?
    編者按:2020年是教培行業歷史上特殊的一年,從年初開始,整個行業從疫情重擊、突然停擺,到漫長極夜、祈求曙光,再到逐漸回暖、行業復甦。如今,我們已經進入到了年末階段,還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2020年就要過去了。站立在年末,回首這一整年教培行業的奮鬥歷程,實在有太多經歷想要去講述。通過訪談與整理,我們收集著不同城市、不同機構、不同從業者們的故事。
  • 數讀丨2020全年註銷教培企業13.6萬家,誰在黯然退場?
    轉眼已是年底,對於教培行業的從業者來說,這一年註定難忘。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各大線下機構紛紛宣布停課,隨後,業績萎縮、運營艱難、成本高企,線下機構紛紛不堪重負,閉店、退費、跑路、失聯……行業頹態在疫情的打擊下一朝盡現。近日,曾經風光無限的優勝教育爆雷,再度引發社會對教培行業的關注。
  • 10個月,新增8.2萬家!在線教育火熱,機構如何快速入局?
    從一個數據就能看出,截至今年10月,新增在線教育企業8.2萬家,新增佔比在整個教育行業中達到17.3%。 之所以有這麼多教育企業湧向線上,是因為用戶市場足夠龐大。據艾媒諮詢數據預測,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在今年將達到4858億元,用戶超3.51億人。
  • 校寶在線多項措施助力教培機構應對疫情衝擊
    新冠疫情爆發給教育行業秩序造成重大影響,特別是線下教學停滯,讓全國各地的多數教培機構面臨運營困境。疫情之下,校寶在線密集推出了各項措施,快速升級了校寶學校管理系統,並投入資源,全方位助力教培機構應對疫情影響。截至目前,受益教培機構已達數千家,惠及教培行業從業者達數十萬人。
  • 2020年教培行業舉步維艱,困局明顯,80%教培機構將何去何從?
    2020年,對於教培行業來說,是一個令人難忘的年份!這一年,比2018年大規模洗牌更為明顯,整個行業的教培機構在疫情之下,都在想盡一切辦法爭取活下來!根據數據顯示:從1月28日開始,很多機構都開始做免費線上,學生、家長反映很好,2月份也在做免費,口碑非常不錯!
  • 在線教培持續升溫,聚師網李祥龍引入AI技術,推出科學化學習課程
    2020年轉眼已過多半,如同其他行業一般,「疫情」始終是教育行業在這一年躲不開的話題。線下課堂被迫關停,全國數以億計中小學生擁抱網際網路。這個在大眾眼中的「慢行業」,藉助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依靠「網際網路+教育」的教學模式和運營理念,開闢出一條不同尋常的發展道路。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僅2020年前11個月,在線教育企業已新增近52萬家。龐大的流量短時間內湧入在線教育,這對於在線教育機構而言多少還是有些措手不及。
  • 教培機構攻略二:教培行業究竟是教育行業,還是服務行業?
    一位從事教培行業多年的楊老師和其妹妹聊天時,他妹妹說:「你也算半個教育行業的人了,對疫情的影響有什麼看法?」,當時,這位楊老師就蒙了,半個?楊老師做教培機構比他妹妹當老師時間都要久,為何在其妹妹眼裡只算半個教育人?
  • 屢禁不止 教培機構為何難捨預付費
    事實上,教培機構「不得預付費超過3個月」已是監管三令五申的內容,但這一亂象卻仍屢禁不止,在這背後,有著教培機構對現金流的渴望,也有消費者對違規信息的忽視,要想根除或許還需要更明確的監管體系。政策與「對策」「一次性繳納半年、一年甚至更長周期的學費會有優惠。」
  • 校寶學校管理系統快速升級 助力教培機構應對疫情衝擊
    新冠疫情爆發給教育行業秩序造成重大影響,特別是線下教學停滯,讓全國各地的多數教培機構面臨運營困境。疫情之下,校寶在線密集推出了各項措施,快速升級了校寶學校管理系統,並投入資源,全方位助力教培機構應對疫情影響。截至目前,受益教培機構已達數千家,惠及教培行業從業者達數十萬人。
  • 教育機構跑路潮背後:支付寶和校寶在線要「革教培機構的命」?
    將其複製到教培行業,亦可以大大降低機構「跑路」對學員造成的損失。但「學費碼」對教育行業帶來的衝擊將遠大於電商行業,因為它直接破壞了教育行業的預付費模式,取消了教育機構的遞延收入。預付費是教育行業的一項「紅利」。學員報名後,會先交費後上課,這意味著教培機構是先收費後交付,對現金流是一種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