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筆者個人認為俄羅斯並非最大受益者,贏得戰爭,既有割地、又有賠款的亞塞拜然顯然是最大受益者。但普京的外交手腕著實令人佩服,在國際形勢錯綜複雜,俄羅斯自身內憂外患,國力嚴重不足情況下,所能取得的最好成果。
如果俄羅斯能夠足夠強勢的話,那麼他首選方案應該是遏制衝突,不讓戰事發生。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俄羅斯在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都有駐軍,都有巨大的利益。亞美尼亞人自沙俄時代開始就是俄羅斯在外高加索的戰略盟友,現在是俄羅斯領導的集體安全同盟成員國。亞塞拜然又有豐厚的石油利益。但俄羅斯國力不允許,俄羅斯的影響力一直不斷減弱,而率先做出改變的還是亞美尼亞。2018年亞美尼亞爆發顏色革命,長期親俄的薩爾基相被趕走,傳媒業出身的帕希尼揚上臺。
帕希尼揚一上臺,就改變亞美尼亞外交傳統,積極向美歐靠攏。美國在亞美尼亞大使館人員居然超過2000人,成為事實上美國在外高加索間諜活動的大本營。在俄羅斯主導的集體安全組織內部,不斷製造矛盾,一會要求更換秘書長,一會吵著要求改革。這些都充分暴露了亞美尼亞這群靠抗議上臺的嘴炮黨,治國與外交上幼稚本質,他們嚴重缺少社會的毒打。
與亞美尼亞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亞塞拜然的外交手腕要高明的多。讓俄羅斯繼續使用軍事基地和情報站,跟傳統武器供應商以色列保持長期友好,借修建石油管道以及同宗教影響力加深與土耳其聯繫,又同伊朗解決歷史遺留的領土爭議,並且還有計劃向巴基斯坦購買梟龍,與東方某國籤署開發裏海海上油田等。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亞塞拜然就俄羅斯軍事基地等問題與俄保持良好關係,但其國內俄羅斯族比例從前蘇聯解體時的24%,不知不覺間下降到6%。
亞美尼亞在隔著十萬八千裡與美歐眉來眼去,而亞塞拜然不知不覺之中把周邊所有夠分量的國家都拉攏過來!亞美尼亞真的可以用「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來形容。這場戰爭目前的結局來看,對俄羅斯來說也非常有利。顏色革命起家的亞美尼亞總理帕希尼揚現在成為國家罪人,前國家安全局局長都想要暗殺他。可以說狠狠教訓了前蘇聯範圍內一些天真人群們,美歐的支持僅限於嘴炮,弄不好不用跟喬治亞一樣等俄羅斯出手,你的前冤家死對頭就有可能過來要你命。但另一方面,亞美尼亞也沒有徹底按死,納卡地區核心區和首府斯捷潘納克特依然保留給亞美尼亞手中,亞美尼亞人只是輸給了無人機和遠程火炮,地面戰表現要比亞塞拜然好的多。並且這次由俄羅斯派駐維和部隊介於納卡地區與亞塞拜然之間,俄羅斯成為納卡地區亞美尼亞人的最後保護傘,俄羅斯與亞美尼亞人關係並沒有惡化,並且在未來局勢發展中擁有絕對優勢地位。
但俄羅斯此時也相當不好受,普京身處多線操作中,一個不留神就可能滿盤皆輸。鐵桿盟友白俄羅斯爆發政治危機,有顏色革命先兆;敘利亞大規模戰事已經結束,但小規模衝突依然不斷;克裡米亞和頓巴斯冷對抗還在繼續。並且俄羅斯長期受西方國家制裁打壓,這次同樣被新冠疫情第二波整的夠嗆。所以俄羅斯在這次戰爭中能夠拿出來的力量也極其有限,而普京非常好的在錯綜複雜情況下拿捏住俄羅斯的定位和立場非常值得稱道,他的外交手腕依然厲害。
在戰爭一開始,俄羅斯就擺明了自己的中立和仲裁人身份。堅持只要戰火不燒到亞美尼亞本土,俄羅斯就不會以《集體安全協議》的名義出兵,所以雖然亞美尼亞拼命的想把俄羅斯拉下水,為此把炮兵陣地擺在自己邊境搞越境炮擊,彈道飛彈打亞塞拜然城市等手法想吸引亞塞拜然報復,但俄羅斯始終能讓亞塞拜然約束住部隊,未造成口實。
不過對於俄羅斯來說,這樣的結果依然留有隱患,那就是土耳其在外高加索地區影響力擴大,泛突厥的伊斯蘭思想難免會對這一地區未來局勢造成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