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肆虐,網課繼續
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國持續肆虐,高校複課安排隨之搖擺不定。8月以來,隨著加利福尼亞州確診人數激增,原定秋季重新開放校園的查普曼大學放棄原計劃,繼續遠程教學。校方承諾,學生們仍然能獲得「完全的校園體驗」。
「不如來個完全的退款吧!」已經畢業的克里斯多福·摩爾在臉書上譏諷道。他的話引起不少人共鳴。「我們交了大筆學費,但這錢花得很不值。」莎倫·卡杜奇對美國《紐約時報》表示,她的小女兒艾麗在查普曼大學讀大二,每年學費為6.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4.5萬元)。她還給女兒在學校附近租了公寓,每月租金1200美元(約合人民幣8225元)。卡杜奇打算要求學校減免下學期的部分學費。
過去幾周以來,受疫情影響,查普曼大學、馬裡蘭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南加州大學、維吉尼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等多所高校宣布推遲重新開放校園的計劃,下學期全部或大部分課程仍在線上進行。據美國《高等教育紀事報》報導,全美約有5000所高校,它們中只有不到四分之一表示將開放全部或多數線下課程。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人們就抱怨取得美國文憑的成本越來越高,疫情的出現把這一話題推上風口浪尖。高校教學從線下轉到線上,但學費仍按線下標準收取,讓許多學生和家長大為光火。他們要求學校要麼退還學費,要麼給予經濟補助,要麼放寬請假限制,以彌補他們損失的「校園體驗」。
不久前,羅格斯大學3萬多名學生籤署了一份請願書,要求減免學雜費,並降低20%的學費;北卡羅來納大學有4萬多名學生提交了類似的請願書,稱若學校因疫情關閉校園,就該退還學生的住宿費;在加州州立大學,學生們要求降低學費的呼聲此起彼伏,自其宣布秋季學期進行純線上教學後未曾間斷。
就讀於印第安納大學的中國學生Frost(化名)告訴《青年參考》,他每年的學費超過2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3.7萬元)。疫情期間,學校減免了30%的學雜費,但他還是覺得收費太高,因為「(教學)效果不太好」。為保證課堂出勤率,有些教授不允許學生看錄像,必須收看直播,但他目前人在中國,只能熬夜上課。另外,與教授溝通也不太方便。他和同學向校方提出申請,希望「把學費降到1萬美元左右」,但這些郵件「石沉大海」。
中國學生意非(化名)在英國愛丁堡大學讀書,一年的學費要2萬多英鎊(約合人民幣18.3萬元)。他告訴《青年參考》,目前學校還沒有通知下學期的學費是多少,但可以肯定的是,不住校的同學可以免交住宿費,每年大約5000到9000英鎊(約合人民幣4.5萬元至8.2萬元)。學校提供了線上課程和線下課程兩種模式,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意願選擇。他認為,學費高低與學院設施有關,如果選擇網課就無法使用相關設施,所以網課的學費應該低於正常授課的學費。「少收30%比較合理。」他告訴《青年參考》,如果下學期學費仍然和上學期一樣,他會和同學們「聯名爭取一下」,要求學校降低學費。
點了肋排,端來的是漢堡
美國財經媒體CNBC對13606名美國大學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93%的學生認為,如果學校只提供線上課程,就該降低學費。此外,75%的學生對網課質量不滿意,35%的學生考慮過退學。
「誰願意每年為通信軟體Skype花幾萬美元呢?」威斯康星大學大一新生威爾·安德森說。
比教學質量「打折」更嚴重的是,受疫情影響,一些家境不寬裕或缺乏資助的學生無法繼續勤工儉學。《紐約時報》援引美國一家社會組織的數據稱,疫情期間,至少三分之一的大學生面臨財務問題,甚至連房租都付不起。Frost說,經濟有困難的留學生大都申請了Gap year(間隔年),回國找工作實習。美國本地學生則大多選擇網課,多少能節省一些學費。
南卡羅來納州集體訴訟律師羅伊·威利告訴《紐約時報》,疫情期間,他的律師事務所接到了至少30樁與學費相關的訴訟,被告包括加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科羅拉多大學等。「打比方說,我們去餐廳吃飯,點了一份肋排,並提前付了款。過了一會兒,服務員過來說,『肋排賣完了,給你們換成漢堡吧。』好吧,我們也可以吃漢堡,但餐廳不能按肋排的價格收錢。」威利說。
為了息事寧人,部分美國高校宣布降低學費。聖方濟會大學是一所天主教私立大學,該校日前宣布,將為秋季入學的本科新生免除學費,並為他們提供獎學金和助學金;威廉士學院宣布,下學期將採用線上和線下混合教學,學費可打八五折;華盛頓天主教大學將嚴格控制返校人數,並採用純線上教學,學費減免10%;南加州大學為學生設立了每學期4000美元的「居家獎學金」;聖諾伯特學院免除了學生下學期的學費;太平洋路德教會大學為所有在校生免除了一整年學費。此外,普林斯頓大學、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喬治敦大學等高校也或多或少地為學生減輕了經濟負擔。
「開辦在線課程的成本其實很高」
部分高校為學生減免學費,但大多數高校仍然維持學費不變,有些甚至提高了學費。「處於隔離和監控中的校園給人一種修道院加監獄的感覺。」西東大學助理教授羅伯特·科爾欽告訴《紐約時報》。他表示,雖然這樣的校園環境不盡如人意,但學費不可減免,除非學校降低運營成本,比如大規模裁員。
「我們身處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需要援助才能上大學的學生越來越多,但大學也要生存啊。」美國教育理事會副總裁特裡·W·哈特爾表示。
令人意外的是,遠程教育和抗疫措施讓學校的運營成本不降反升。「開辦在線課程的成本其實很高,」南衛理公會大學助理教授多米尼克·貝克說,「你必須培訓教師,要有專業人才,還要獲得各種各樣的軟體授權。所有這些都要花錢。如果你想提高教學質量,必須小班授課,增加人力成本。」
查普曼大學校長丹尼爾·斯特魯帕表示,該校已在下學期的遠程教育和防疫措施上花了2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37億元),預計用於在線教學的總成本將高達1.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5億元)。為此,他不得不停止招聘、削減各項開支、暫停基礎設施建設,還自願降薪20%。
美國「高等教育內幕」網站指出,在線教學不是用視頻軟體播PPT這麼簡單。它需要對課程管理軟體進行投資,合理分配教師工作,並針對教學效果提供反饋;還要監督學生學習進度,收集和評價學生作業,對教學內容進行分別管理,這些都不是免費的。
對於高校普遍面臨的困境,意非表示理解。據他觀察,目前英國大部分學校財政吃緊,還有學校瀕臨倒閉,所以「不大可能主動降低學費」。但他認為,學校可以通過延長學生對校園資源的使用權限,比如允許他們在畢業後繼續使用學校圖書館、觀看網課視頻等,對學生進行「補償」。
他表示,自己會儘量回學校上課,儘管去英國的機票和回中國的機票同樣難買。「我的專業需要與導師一對一交流,還要做現場展示,面授課程比網課的效果好太多。」
約蘭達·布朗-斯派戴爾是一名教師,也是5個孩子的母親。「教育不僅是灌輸知識,還包括跟同齡人聚會,和他們談天說地吹牛皮,半夜溜到便利店買冰淇淋……記住,你不應該只待在家裡,在你媽媽的眼皮子底下學習。」她告訴《紐約時報》,這場教育危機反映出「課堂教育的真正價值」。
責任編輯:賈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