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餐飲跨界短視頻:千億市場全靠收割95後乾飯人?

2021-01-11 i黑馬

網紅餐飲跨界短視頻:千億市場全靠收割95後乾飯人?

2021-01-05 14:51 網紅餐飲 網紅奶茶

作者|喬雪  來源|Tech星球(ID:tech618)

沒有人一直年輕,卻一直有年輕人。全球18億年輕人,他們是充滿潛力的一代,網際網路讓這一代年輕人擁有了前所未有的自我表達權利,他們通過網絡交流、學習,創業。

他們從網絡中汲取養分,又用自己的創造力反哺這個繁榮的生態。從愛好到職場,他們的人生觀和職場觀與父輩有著顯著的區別。

打工人、乾飯人,這些年度爆梗背後是年輕人對於職場、生活的自我解嘲,也反映了他們對於嚴肅議題的獨特思考。如何正確認識這一代年輕人?為了解答這些問題,騰訊新聞聯合眾多優質創作者,圍繞95後這個「年輕群體」,通過行業觀察、人物故事、市場報告等一系列的內容,試圖為大眾揭開這個新興群體的真實群像。

相比較於80後、90後,95後對餐飲消費的欣賞不僅限於味覺層面,他們也關注尋找餐飲新潮流過程中的社交體驗。騰訊新聞聯合Tech星球,共同解析95後獨到的餐飲消費行為習慣。

飯點到了,大學生小禾習慣性打開手機,刷起短視頻,她嘴裡塞著蛋炒飯,眼睛卻緊盯著博主分享的人均1000元的日料,小禾津津有味地點了贊。不僅如此,她還點開博主踩點的餐廳地址,很熟悉地按了個小五星,收藏進了「想去」,同宿舍的幾人裡,每人都有各自喜歡的美食博主,周末時大家就集體去打卡。

吃對人來說究竟有多重要?吃喜愛的食物時多巴胺能達到130,比按摩和疲倦時入睡的水平還要高。酸甜苦辣鹹,每一道味覺的盛宴層層疊疊在舌尖上盛開的時候,人才不是沒有靈魂的。

年輕人對餐飲消費的選擇,不免滲透著他們認識這個社會的方式。對年輕人來說,最近一兩年,用短視頻去認知美食這種方式倏忽間變得多了起來。

而每一份選擇都不是孤立的,吃不僅為了需要,還為了享受,它既是一種年輕人對新世相文化的破解,又隱含了關於年輕人的意志,由此,不僅創造出一條美食探店的短視頻賽道,誕生出千萬粉絲博主,也為線下餐飲市場,創造出了無限可能。

資深乾飯人們,又撐起了一個千億大市場。

悄悄地進村

一家開在北京胡同裡連招牌都沒有的小吃店,它的短視頻卻收穫千萬點讚,如今門庭若市,排起長龍;有的博主為吃一口傳說中正宗的山西烙餅可以搭車前往50公裡外的郊區;「海底撈不為人知的花式打開方式」更是在短視頻裡被炒到高點,海底撈甚至還一度將「網紅蝦滑麵筋泡」,單獨列為一個菜品,為的就是讓慕名而來的顧客不用再找來找去,直奔主題。

#焦糖奶茶+布丁+青稞+無糖+冰#,網紅奶茶的隱藏菜單曾一夜之間刷爆朋友圈,人人都要get短視頻網紅同款,去奶茶店點單,只要說出「焦糖奶茶」四個字,店員小哥就會笑眯眯地告訴你「網紅奶茶是嗎?我會做!」

餐飲的SKU並沒有變化,店還是那個店,但怎麼吃,完全取決於年輕人,當一種吃法或單品在短視頻裡被安利給無數個年輕人後,這意味著,一種新的潮流產生了。「吃」這一個簡單的步驟,被年輕人再次拆解,「拍、感、吃、分享,二次體驗",一氣呵成。

年輕人的一舉一動在悄然改變著餐飲業的風向和動作。

這種「悄悄地顛覆」讓許多商家發懵,一家火鍋店老闆吐槽,「怎麼辦啊,從頭開始學啊,我現在都變成全能選手了,不僅要把控產品,還要學拍短視頻,剪輯,太折騰人了。」

當下,在通往找尋下一次的美食徵途的指向牌上不再只有文字,圖片,年輕人們逐漸拋棄以往的點評式選店模式,他們標記收藏下喜歡的視頻推薦,從「地」找「人」,搖身一變為「人」找「地」。

視頻博主則幫助粉絲種草,拔草,是雲試吃官,而背後是懶惰的年輕人們用眼睛代替嘴巴,「附近」逐漸消失,生活被網際網路無限覆蓋——第一步從佔領年輕人的胃開始。

進擊的商家

錢鍾書在《吃飯》一文裡有這樣精闢的比喻,吃飯有時很像結婚,名義上最主要的東西其實往往是附屬品。

疫情期間,#我太想喝奶茶了#的話題在短視頻播放過億;復工後,#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流量高達24億,對年輕人來說,想喝的其實並不僅是一杯奶茶,更多的是以奶茶為社交互動方式和情緒出口。

外婆家創始人吳國平曾說,最怕的事就是年輕人不帶自己玩兒了。

新世代的年輕人會玩,敢花,而短視頻則是攤開在他們面前一幅沒有邊際的「清明上河圖」,他們有太多可以選擇的選擇。商家們只好急於融入到這場大洪流中去,目的不為別的,被年輕人看見,才有被愛的可能,抓住那個年輕人,似乎是商家們真實的內心寫照。

來杯米飲的創始人楊哲對新店開業花了不少心思,他在抖音快手的20多個頭部大號都對新店進行過投放,播放量超過了1000萬,投入高,效果也好,據楊哲介紹,大號發布的探店視頻帶來了巨大的客流,門店業績整體上升了30%。

這一招,是前期品牌積累的武功,「師父不會炸」剛開業時就用大號探店的方式進行引流,結果沒多久就引爆了。楊哲記得,當時是冬天,室外非常冷,而且店的位置並不臨街,但店鋪每天依然能排起長隊,這樣的盛況還吸引了不少加盟商。「只要是年輕人產生了興趣,想找一定會找得到。」楊哲總結道。

楊哲團隊研究發現,年輕人特別喜歡奶蓋產品,於是,專門打造了一款「俘虜」年輕人的爆款——「仙貝米米樂」,結合了覆蓋95後,00後的童年記憶的食品「旺旺仙貝」,將其打碎後與奶蓋結合,口感豐富,加上短視頻大號的引流分享,一上線就賣爆了,成為其網紅招牌產品。

相比於楊哲的大號投放,另一長沙本土茶飲品牌果呀呀則選擇單打獨鬥,果呀呀創始人吳畏自己帶領團隊做起「一一的日常」抖音號,從服務員視角闡述產品的特色,有的點讚數高達40萬,效果似乎比直接投廣告更受歡迎,吳畏規劃,後期會考慮從更多角度做內容深耕,只為了讓年輕人更喜歡。

吳畏明白「年輕人不會去隔壁街區買菜,但願意打飛的去另一個城市買咖啡」的微妙心理,所以,只要切中年輕人的潮流要害,他們絕對樂意為所愛買單。

年輕人太忙,水果放壞了也想不起吃,於是,吳畏為年輕人重塑了吃水果的方式,「水果喝著吃」,既方便,拿著又時尚,摸中了年輕人養生就是吃啥補啥的補償心理。在茶飲這個將超過千億的大賽道裡,類似細分品類的探索更能戳中年輕人的心。

52小吃做的是湖南傳統小吃,在招牌產品上他們堅持傳統,但在概念創新產品上卻不斷向年輕人靠攏,給予年輕消費市場驚喜,比如,曾開發了「臭豆腐漢堡」「臭豆腐香水」「臭豆腐燒麥」等概念融合性產品,新奇的混搭,刺激味蕾的體驗令很多年輕人獵奇嘗試;這些概念產品基本都輔以短視頻探店博主合作宣傳,不僅提高了短視頻的熱度,還巧妙地獲取了線上流量。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餐飲收入約4.7萬億元,2020年預計將突破5萬億,每一個品類增收10%-20%,足以撐起千億級的大市場。

搞不懂的年輕人

今年最網紅的城市,無疑是長沙,而在長沙,最網紅的餐飲品牌則當之無愧是茶顏悅色。在長沙街頭,幾百米就能看見一家茶顏悅色的門店,每家店門前都排起隊伍長龍,有的人不遠萬裡奔赴長沙,只為喝一杯茶顏悅色,相關短視頻則更是第一時間登上熱搜;武漢新店開業,有人為喝上一杯,甚至不惜花500元找黃牛代買,茶顏悅色已成為引發年輕人間談資的社交貨幣。

有一位餐飲人曾發過這樣一條微信朋友圈,與茶顏悅色排起長隊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開在旁邊的一點點奶茶店鋪,門前冷冷清清,鮮少有人問津。而「一點點」也不過是在幾年前才火起來受年輕人追捧的茶飲品牌。

年輕消費者的興奮點,變了又變。

無論是才入行的餐飲新人,還是開了幾十家、幾百家店的餐飲老手,他們最渴望知道的是,怎麼搞懂年輕人命門,如何進入下一步的消費浪潮?

一個巧妙的切入點或許是,找到最懂行的年輕人,其中最懂年輕人餐飲G點的,莫過被其信賴的美食探店博主。

知道小甲來店裡拍攝,擁有燒烤、海鮮、自助三家店的老闆阿昆,匆匆從另一家店趕來取經。老闆對小甲展示出極大的興趣和熱情,小甲一邊拍攝,阿昆一邊充當起了服務生的角色,幫他烤肉,同時隔著拍攝間隙不斷發出詢問,「你們的短視頻怎麼做的呀?有啥技巧嗎?我看你給那個誰誰(另一家老闆)也拍過視頻,給他漲了好幾十萬粉絲吧?他是怎麼做的?你會直播嗎?怎麼玩兒啊……」,老闆一手忙活著手裡的烤肉,一邊側著頭渴望著小甲的回答。

老闆阿昆注意到了短視頻的潮湧,每個店一年拿出3萬塊請視頻團隊來幫助拍攝和剪輯短視頻,但是粉絲卻漲不上去,「我們就是一個二不愣子團隊,根本不行。還要靠大博主給我引流。」說著,阿昆拍了一條小甲來店裡的視頻,迅速發到了平臺上,並為之買了推廣。

新時代的餐飲不僅要做產品上的創新,還要做流量上的創新。餐飲老闆們也都在學習掌握新的流量工具,線下門店的私域流量有限,於是,商家們開始把手伸向擁有更多公域流量的平臺,而短視頻,正是最優解。

人設與美食之外

「大家好,我是只吃飯不吃虧的多仔。」

這是多仔的經典開場白,24歲的姑娘多仔總在吃虧的邊緣反覆徘徊。第一條視頻裡,多仔去高級餐廳點了一根540元的鴨脖,同時帶了周黑鴨進行比較,多仔表示很虧。此後,頻頻「吃虧」成了日常,多仔覺得自己沒特意立人設,但評論區裡清一色「大家好這裡是只吃虧不吃飯的多仔」人設已被認可,一個月裡達成百萬粉絲,目前不僅是350萬粉絲的大探店博主,還被抖音認證為學院導師。

美食探店博主多仔

「貴价?吃虧」已成為多仔的象徵符,但也有很多質疑的聲音,有人說她故意挑剔,表示她去的餐廳總是又貴又難吃,「明明說不會去,但還是經常能在拍攝時遇到粉絲,粉絲們都是口嫌體正直。」

今年爆火的另一位探店博主「大logo"也是因為主打貴价轉型成功,狂漲1000萬粉絲。多仔的老粉不滿地認為,大logo抄襲模仿,但多仔覺得大家只是選題相似而已,「雖然我可能是最早做這類內容的,但是他的視頻的確更符合短視頻調性,能幾秒就給觀眾一個爽點,但我做不到,觀眾真的需要這麼密集的爽點嗎?」

疫情期間,高三生小甲閒著無聊,將之前拍著玩的一條視頻發到抖音上,突然爆火,兩周之後,粉絲已漲了十幾萬,一家MCN機構發現商機,慕名找來,小甲稀裡糊塗地籤了約,從此當起了兼職美食博主。

小甲的人設是教餐飲店老闆「做人」,他最給粉絲洗腦的一句話是「來給年輕的老闆上一課吧。」不僅粉絲愛看他給老闆上課,老闆們也紛紛主動表示想要被上課。

在以抖音快手為代表的視頻平臺裡,美食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三種,一,自己做,二,吃播,三,探店分享。

吃播的熱潮已經褪下,自己動手型博主們更像是畫地為牢,而探店類卻有越來越多人參與,其中不僅包括前兩類博主的轉型,還影響著其他類博主也躍躍欲試。單純的探店內容已不能滿足食客們挑剔的眼睛和胃,博主們需要做出更多變化。

Lala的帳號原來是另一個女孩在出境,由於個人原因離開公司,公司需要另一個人迅速接上,負責剪輯後期的Lala被安在了博主的位置上。Lala剛大學畢業一年,愛笑,長相可愛,富有親和力的形象和不錯的口才短短幾個月就積累了百萬粉絲。

Lala被塑造成一個鄰家女孩的形象,她在鏡頭面前一定要露出甜甜的微笑,有時候,她也會懊惱,明明已經很努力了,為何鏡頭裡效果還是平平,於是決定讓表情再加倍甜美,好讓笑容能傳導到屏幕。

美食探店博主Lala

博主們都明白,一條爆款,絕對無法成功塑造起一個帳號,只有不斷持續的內容輸出,才能被更多人記住,衍生出更大的價值。但看客們的注意點已從美食轉變到了人身上,小甲曾在半夜4點還接到騷擾電話,「一接通就罵我,不務正業未成年之類的,還有人評論裡罵我,說我是豬。」

倉鼠籠裡的博主

12月初,是小甲的攝影師來京拍攝的日子,兩天裡,一天至少要拍3條素材。幾個月前,小甲還是一名普通的高中生,如今已成為擁有290萬粉絲的美食博主,興奮感開始被疲憊佔據,小甲不停地吃飯,曾經對美食的熱愛,如今已經轉化為一種對工作的責任心。

美食探店博主小甲在拍攝現場

MCN機構北京有點牛的總監程子空最近很焦慮,北京有點牛是從圖文進化到視頻時代的MCN機構,一次客戶偶然的諮詢,讓其萌生了進軍本地化美食視頻的想法,他們成為了北京地區最早崛起的一批美食探店帳號,但他發現,市場越來越不好做了。

程子空分析,可能看到美食探店這片熱海流量越來越多,原來專門做劇情的視頻團隊也加入其中,直接轉型做劇情類探店。在探店裡加入劇情,這無疑大大增加了難度,而原本的美食探店類博主根本不擅長劇情,但年輕的觀眾喜歡,就需要做出改變。

小甲也清晰地感知著這樣的變化,之前的視頻裡,他酣暢淋漓地吃,粉絲津津有味地看,而現在他也開始學習搞笑,不斷地在視頻裡加入時下最熱的梗,開始模仿王寶強一口氣喝下一桶牛奶的搞笑片段。

「來,第一口粉絲先吃」,這是粉絲最熟悉小甲的一句臺詞,也被粉絲們改編成很多版本,「來,第一口粉絲先親」,相比於吃什麼,粉絲們現在更希望小甲能搞笑點、再搞笑點。

「少吃點啊,一會還要再去一家店。」Lala的攝影師溫柔地提醒。

如今已有兩百多萬粉絲的Lala也仍有自己的煩惱,不停地刷視頻,看評論,對效果不好的視頻復盤總結經驗,和別的博主取經,看衛視美食節目學習美食知識,都是她的日常。Lala有一個文檔,裡面是一系列長長的形容詞詞庫,每次看到別人說的不錯就記下來,她希望自己是專業又有趣的。「就對著鏡頭吃,哪有這麼簡單啊?」

Lala的詞彙庫

市場是越來越熱的,Lala有時甚至能碰到探一家店的其他博主,「雖然不會刻意比較,但是總希望自己能有更好的角度。」

「熱門」是小甲提到最多的詞,這意味著平臺會幫你推薦,將你推向更廣闊的受眾。

小甲有個百萬粉絲的博主朋友,有陣子沒更新,雖然粉絲還在,但如今視頻只有幾百點讚數,很快就涼涼了。小甲不敢怠慢,「如果我不上熱門,就是在掉粉。我沒有別的目標,就是想上熱門。但每天早上起來都覺得很累。」

最近,多仔晚上常常睡不著,「為什麼沒流量啊,數據怎麼一次比一次差,粉絲到底喜歡看什麼啊。」以前的視頻沒那麼多策劃,卻能經常出爆款,現在組建了小團隊後,反而流量平平,想著想著壓力堆積越來越多,就躲在被子裡哭起來了。

有節奏地輸出優質內容,上熱門,造爆款,成為美食探店博主們頭上的一根緊箍咒,不斷向前,為粉絲們創作更多更好的內容,從而被算法青睞讓更多人看見,是每一個美食博主面前的那根蘿蔔,博主們則像小倉鼠一樣,在圓滾滾的籠子裡奔跑,再奔跑。

困擾小甲最新的難點是,有別的博主抄襲了他的視頻,點讚量居然比他還高。

而更多的新人博主正在看好這一領域,藝術研究專業博主的海綿起初想做展覽類視頻,但分析了一通後,覺得盤子太小,迅速投奔轉向美食探店的流量巨海,「既好玩又可能做更多商業化的探索,為什麼不試試呢?」

年輕人手機裡刷到的一個短視頻,似乎已不再單純地只是為了「分享」美食,背後繞著無數商家的利益和內容創作者的野心與妥協,但聰明的粉絲似乎已經樹立起了強大的甄別的能力,「你看這個博主一定是恰飯視頻,他說這個店分量大,菜品多,但是整條視頻下來,你聽到他說一個好吃了嗎?」

一個小小的選擇,背後是整個商業帝國的齒輪在咔咔轉動。

[本文作者Tech星球,i黑馬授權發布。如需轉載請聯繫微信公眾號(ID:tech618)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相關焦點

  • 陳偉霆試營業開門紅 vivo《潮流合伙人2》全網熱搜大收割
    在主理人陳偉霆的帶領下,合伙人歐陽娜娜、範丞丞、THE9-劉雨昕、周揚青從確定主題開始,親力親為完成選品上新,共同裝置了「成都麻辣」主題的FOURTRY SPACE。中國元素潮流單品、創新麻辣咖啡、極具格調質感的布置風格,迅速引爆全網熱議。
  • 網紅真實收入是多少?市場調查:僅20%網紅在賺錢
    短視頻網紅敬漢卿。  網紅出路  1  坐擁1200萬粉絲 95後男孩走上創業路  四川95後男孩敬漢卿,在全網擁有1200多萬名粉絲。在網絡上,他是個「年收入上百萬」的爆火IP。在生活中,他是個靦腆的大男孩。  「我從2014年起,就開始做短視頻製作,當初只是單純愛好。」遂寧男孩敬漢卿專科畢業後,獨自北上成了北漂。
  • 網紅經濟市場規模過千億 4隻概念股望趁勢起飛
    編者按:隨著Papi醬的快速躥紅,「網紅」一詞正風風火火席捲而來。從顏值爆表的淘女郎到別具一格的電競主播,從靠「顏值薦股」的美女分析師到「擦邊網紅」的上市公司,「網紅」成為了獨特的新經濟物種。在這場變革中,A股網紅概念也醞釀著升機。
  • 抖音上網紅靠什麼賺錢 短視頻變現最好的機會來了
    雖然最終呈現出來的只是一個短視頻,紅人也只有一個,但在背後支持這個體系持續成長的卻是一個團隊。運營成本一般的網紅都是有的,那麼這些網紅靠什麼掙錢呢?
  • 跨界越來越「野」,網紅品牌在焦慮什麼?
    網紅品牌們是幸運的,它們抓住了細分賽道的時代紅利,用爆款吸引了眾多用戶。網紅品牌也是焦慮的,它們面臨眾多的跟進者和競爭者,一起爭奪擁擠的賽道。一邊付出更高成本搶市場,一邊進行跨界,是很多網紅品牌們想出來的解決方案。從邏輯上看,跨界可以緩解原有賽道競爭過大的壓力,同時也可以藉助本品牌的影響力快速在新賽道建立知名度。
  • 「加油,乾飯人!」網絡熱詞「乾飯人」被註冊成餐飲公司
    天眼查App顯示,近日,網絡熱詞「乾飯人」已被註冊成公司,其中包含乾飯人餐飲管理(成都)有限責任公司、武漢市青山區乾飯人日用百貨店、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乾飯人快餐店等。
  • 短視頻運營(中篇)如何培養一個「網紅」?
    近兩年,隨著短視頻火起來了,還有一大堆網紅。她們同樣擁有眾多粉絲的追捧,甚至在帶貨能力上,比明星要高跟多,而且合作的價格也相對便宜。於是,一躍晉升為各大公司的寵兒。可很多人表示納悶,網紅到底是怎麼火起來的?好像就是那麼一段時間,莫名其妙就火了。
  • 發力短視頻、網紅、抖音新形態,騰信股份營收毛利穩健上揚
    機構認為,短視頻和直播是最直接吸引流量的手段之一,商家為了吸引更多的用戶參與並賦能,直播與短視頻形式往往被大量採用。而電商「618」大促是比肩雙11的重要年中促銷活動,且隨著網紅直播和商家自播普及度快速提升下,機構預計相關產業鏈將在「618」大促活動中明顯受益。
  • 花藝師跨界拍視頻 南京這座花市成為網紅打卡地
    2020年疫情期間,他跨界拍起短視頻,大半年來線上收穫百萬粉絲,線下市場也成了網紅打卡地。△倪志翔正在教插花結緣!轉行成為花藝師,他攬獲眾多大獎倪志翔老家在江蘇淮安,20世紀90年代時他來到南京,起初開了一家理髮店。「一天,一名顧客拿著一束花進來店裡,當時我就被鮮花的美麗和生機吸引。」後來,他轉行開了一家花店。
  • 短視頻網紅如何煉成 MCN成「網紅工廠」,頭部播主月接300萬廣告
    短視頻的風還在吹,在微視入局,各類平臺戰火升級之時,短視頻MCN機構也掀起了「籤人」大戰:papi醬、大胃王密子君、辦公室小野等知名短視頻網紅的背後,都有著MCN機構的影子。在越來越多的網紅播主看來,加入MCN「抱團取暖」已是自己在短視頻「下半場」能否取得競爭優勢的必要條件。
  • 那些短視頻平臺的「銀髮網紅」們
    在這些方式中,短視頻受到了大多數網際網路用戶的喜愛。由於準截至2020年6月,我國短視頻用戶達到8.18億,佔網民整體的87%。入門檻低、內容豐富,短視頻更是收穫了很多中老年用戶。越來越多的「銀髮網紅」在短視頻平臺湧現,走紅。
  • 熱門綜藝衝擊相親節目市場,珍愛網轉戰短視頻
    「下面有請珍愛網為我們推薦的男嘉賓」——這句話出自家喻戶曉的相親節目《非誠勿擾》。多年過去了,相親節目出了一波又一波,從一開始的女選男,到男選女,再到帶著父母一起相親,再到明星相親,爸爸觀察……形式換了不少,收視和熱度卻大不如前。曾經靠熱播相親節目變得全國知名的珍愛網,在傳播媒體瞬息變化的今天,也調整了自己的傳播策略,轉戰短視頻領域。
  • 網絡熱詞「乾飯人」被註冊成餐飲公司
    (原標題:網絡熱詞「乾飯人」被註冊成餐飲公司) 天眼查
  • 抖音之後再無全民papi醬,短視頻網紅該何去何從
    再就是三年後,papi醬帶著papitube的成績單不大不小地上了一個新聞,目前papitube旗下已籤約超過150名短視頻博主,全網粉絲在5億級別以上。 但是跟洋蔥視頻、大禹科技等頭部短視頻MCN的影響力相比,papitube還略顯平淡。
  • 抖音小剛學長是做什麼的 一個汽車短視頻網紅
    抖音小剛學長是做什麼的 一個汽車短視頻網紅時間:2020-07-27 12:25   來源:唯美村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抖音小剛學長是做什麼的 一個汽車短視頻網紅 愛車的小夥伴們如果經常刷抖音的話,估計都有刷到過抖音小剛學長的視頻吧,他可是抖音上面非常火的一個汽車短視頻網紅。
  • 明星網紅紛紛入局 一瓶拌飯醬有多大的魔力?
    來源:財經早餐作者: 王小哼 前段時間火起來的「打工人」,最近又同化成了「乾飯人」。對於廣大乾飯人們而言,老乾媽一定不會太陌生。一勺辣椒醬,就可以滿足乾飯人們的口腹之慾,迅速幹掉小半碗大米飯。仲景在招股說明書中也提到,如果公司產品不能保持產品持續的創新、高質量與穩定的品質,市場份額將受到競爭對手的侵蝕。一瓶拌飯醬的「魔力」不僅傳統的調味醬公司,如今越來越多的餐廳系、網紅系、個人品牌及電商紛紛湧入了這一市場。
  • 火鍋x奶茶,網紅餐飲品牌楽楽茶、哥老官跨界玩出新高度
    在網際網路經濟時代,跨界現象屢見不鮮,不管是在變幻莫測的時尚界,還是追求新意的餐飲界,只有時時推出新玩法,才能緊緊抓住客戶的眼球,於是,品牌聯名的各類玩法出現了。原本各自獨立看似毫不相關的行業主體,卻通過跨界聯名,玩出了出其不意的效果,也帶來了全新的經濟刺激點。
  • 乾飯人商標被申請 國際分類涉及餐飲住宿、方便食品
    首頁 > 見聞 > 關鍵詞 > 乾飯人最新資訊 > 正文 乾飯人商標被申請 國際分類涉及餐飲住宿、方便食品
  • 網紅短視頻怎麼變得「辣眼睛」了
    眼下在各大短視頻平臺上,有一類短視頻非常火爆,長發小姐姐走著走著突然劈叉、下腰、空翻;街頭潮人毫無徵兆,就來一個「迷惑行為大賞」。這種專門體現各種走路姿態的短視頻,被稱為「網紅街拍」,而這一場網紅的狂歡,是一場巨型行為藝術。
  • 危險的網紅……
    對於95後的孟煥來說,在短視頻平臺當網紅,是他在打工之外找到的謀生新方式。孟煥來自廣西南寧市上林縣塘紅鄉堆寒村,是村裡的留守青年。「三炮」,是他在短視頻網絡平臺上走紅的名字。 為了博人眼球,年僅3歲的佩琪在父母的控制下成為了一名吃播小網紅,每場直播吃的東西都超過正常人的飯量,因為吃的太多,她體重飆升,甚至連走路都出現了問題。 雖然後續被封禁,但未成年人淪為家長牟利工具的可能,依然讓人們憂心。 這個12歲的男孩靠直播養家的生涯還能堅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