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迷上中國小說?《三體》《射鵰》之後,10家出版社搶這本書

2021-02-20 麥家陪你讀書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中國日報雙語新聞

轉載請聯繫作者

熟悉的經典,新奇的神翻譯


話說最近,大家是不是又被英文版《射鵰》刷屏了一次?

圖:Instagram @maclehosepress

這本著名的金庸武俠小說,今年2月發行了第一部的英譯本。各種人物、招式,熟悉的中文名稱被別(你)具(在)一(逗)格(我)地翻譯成下面這樣,瞬間讓國內小夥伴對這本熟悉的武俠經典有了新的好奇:

圖:英國那些事兒

而在這本英譯本的亞馬遜頁面,歪國讀者們則是一本正經地表達著自己對它「沒看夠」的痴迷……

「雖然有的地方有點難懂,但它對喜歡武俠小說的人而言絕對是必讀,而且能用史詩級的打鬥情節和超讚的人物抓住你的心。」

圖:Amazon UK

看到這裡一定有中國朋友忍不住了……說半天,吸引外國人還是靠的「武俠」這個老一套?

搜了一下發現……還真不是啊!

除了《射鵰》外,時間上比較近另一個例子,就是英國獨立出版社Head of Zeus牽頭出版的《三體》。

圖:Schwarzman Scholars

這部由劉慈欣寫就的科幻巨作,2006年開始陸續發布英文譯本,2014年獲得了「星雲獎」提名,2015年還拿到了雨果獎最佳小說獎!

當然,歪果仁能看懂英譯版的「三體」,也跟它的神翻譯脫不了關係。

圖:上觀新聞

而負責發行《三體》英文版的出版社,是有著「英國最佳獨立出版社」之稱的「宙斯之首」(Head of Zeus)出版社

全球書展聞「風」而動



也許是從《三體》的出版經驗裡發現了英文讀者對中國小說的如饑似渴,這家出版社最近再下一城,從近10家英文出版社中「搶」到了另一本著名小說的英譯本發行權,那就是麥家的《風聲》

沒錯,就是那個在2009年被翻拍成電影的《風聲》原著!

圖:騰訊娛樂

當年這部電影有多火,就不用多講了。國內票房在接近十年前就達到逆天的2.7億人民幣不說,還讓李冰冰、周迅在當年金馬獎雙女主一起提名,最後是李冰冰拿到了獎。

再想想現在的兩人,李冰冰當女主扛起了好萊塢票房大片《巨齒鯊》,周迅的《如懿傳》也是正在熱播……時間過得也是有點快啊!

左圖:IMDB;右圖:新浪娛樂

扯遠了,講回《風聲》小說英譯本……

總而言之,就在10月9日,全球最重大的書展法蘭克福書展(Frankfurt Book Fair)在德國如期開幕,主辦方當天就舉辦了「麥家之夜」,重磅發布麥家的第三部長篇小說《風聲》的國際版權

我們來感受一下現場:

出席「麥家之夜」的部分海外出版人

麥家夫婦及英國出版人Laura、英國代理Georgina

光看圖片也許體會不到現場的火熱,那就用動圖來感受下……

話說這場「麥家之夜」,其實聚集了來自20多個國家的近100位專業出版人,來自美國、法國、義大利、德國、西班牙、俄羅斯、荷蘭、捷克、匈牙利、羅馬尼亞、瑞典、芬蘭、土耳其、以色列……

而前面提到的「宙斯之首」Head of Zeus,用誠意滿滿的報價打敗了近10個競爭對手,拿下的也是最具有含金量的英譯本發行權。

圖:Head of Zeus官網

從《解密》到《風聲》,麥家作品的「西遊記」


話說回來,為什麼歪國出版社對麥家《風聲》的外文出版發行如此看重?

原來麥家的作品,早就已經是外國讀者的心頭好了,2014年的《解密》發行之後,他們早就等著麥家又一部作品英譯本的問世啦!

麥家小說《解密》英譯本封面

當初《解密》的海外發行有多轟動?

2014年在英國舉辦的倫敦書展上,《解密》也是成為了頭號明星書!現場各種外文出版社搶著籤約也就算了,西班牙Planeta出版社的版權經理,甚至還親自給《解密》打起了廣告,告訴別國同行:「大膽籤約就對了!」

麥家《解密》部分國家譯本封面

來看當年外媒對《解密》的好評,也是堪稱史詩級打call了……

美國《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麥家的小說極少給我們展示真實的解密或間諜工作。它最吸引人的地方——真的是讓人愛不釋手——來自對容金珍的心理分析以及扣人心弦的情節、詭異的氣氛和誇張的細節。」

美國《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一位中國小說家就此走向國際。」


「有『中國丹·布朗』之稱的小說家麥家的諜戰小說《解密》(Decoded)英文版上月在美國和英國上架,不同於以往中國暢銷小說常常沒落國際的境遇,麥家的這本書在英美受到了廣泛好評。」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

「《解密》是一部耐人尋味而又異乎尋常的小說。它用獨特的方式,採用多視角以及需要讀者破譯的複雜方法,但又讓讀者能完全陷入作者編織的密碼寓言當中。作者本人用自己擅長的密碼學打開了一個神奇的數學密碼世界。」

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把它與毛姆、007、《諜影重重》的原著小說一同納入「史上最傑出的20部間諜小說」

「《解密》延續了中國古典小說的敘事傳統,它撲朔迷離,如夢似幻,卻又枝節繁生,但最終你會迫不及待渴望去破解它的奧秘,就像書中的主角對待他的密碼一樣。」

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將《解密》評為「2014年度全球十大小說」之一

「終於有一本不需要歐美讀者對中國有特別了解就能讀懂的中國作家作品,由前情報部門人員創作的這部小說,因其很好的節奏和新奇的故事脫穎而出。」

也就是說,正是有了《解密》當年海外發行的轟動效應「鋪路」,麥家的《風聲》這次外文譯本的出版發行權歸屬,才如此受到外國出版社追捧,甚至多家一起「下手」來搶。

有趣的是,《風聲》小說的問世,本來也是麥家在《解密》《暗算》兩部前作基礎上進一步攀登的文學高峰。

三部麥家經典小說,《解密》於2002年問世,《暗算》2003年,《風聲》則是2007年出版

2007年《風聲》剛出版後不久,麥家曾經到新浪嘉賓聊天室。當時他就解釋過這部全新的小說與前作《解密》之間的關係:

「《風聲》的誕生過程就是因為有了《暗算》它才有《風聲》。」


「是有人看了《暗算》以後,這個潘教授,我小說裡是這麼寫的,一個潘教授看了《暗算》的第三部之後來找我,他首先問你那個《暗算》第三部捕風者的故事怎麼來的?我說那是虛構的,我憑空捏造的,他說我跟你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當聽完以後你發現,他講的這個歷史上真實發生的故事和我這個虛構的故事有驚人的相似之處,《風聲》給我的感覺是我虛構的東西在現實當中找到了原型,這個相似還是套路上的相似,但是裡面很多故事,很多情緒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麥家

雖然從內容和題材上,《風聲》可以說是《解密》和《暗算》的延續,但形式上,麥家卻又通過它嘗試了新的敘事結構。

看過電影版《風聲》或者對原著小說多少有些了解的人可能知道,這部小說講的是抗戰期間特務把5個人關進一棟小樓裡,試圖找出誰是臥底「老鬼」的故事,等於是一部密室小說。

而《風聲》最有趣的一點就在於,它分為「東風」、「西風」和「靜風」三個部分,每一個部分都在推翻之前的敘事,不斷挑戰著讀者對於「真相」的認知。具體情節這裡就不過多劇透啦!

2009年電影《風聲》| 圖:豆瓣電影

《解密》和《風聲》的另一處傳承,則是在於英譯本的譯者米歐敏(Olivia Milburn)。

她一開始翻譯麥家作品,不過是為了給自己的爺爺看(她爺爺二戰時候還是阿蘭·圖靈的同事呢!),卻機緣巧合吸引住了她的大學同學、英國漢學學者朱麗葉·拉弗爾,然後又通過她接觸到了企鵝出版社,《解密》的英譯本發行才成為了現實。

《解密》和《風聲》譯者米歐敏

前面提到過的《射鵰》也好,《三體》也好,其實能夠在外國讀者中獲得那麼大的流行度和好評度,精準又不失趣味的翻譯,顯然是一大功臣。

類似的,米歐敏也儼然成為了麥家作品與英文讀者之間一道穩健的大橋。她之前翻譯的《解密》《暗算》,都被《經濟學人》評價為「翻譯界的瑰寶」。

在這次《風聲》翻譯的問題上,被問到它和另兩部已經翻譯完成的麥家作品有什麼區別,米歐敏這樣說道:

「三本書的翻譯在難度上都提出了不同的挑戰。」

「《解密》和《暗算》中,有大量有關解密密碼的技術信息,在翻譯時必須確保正確。翻譯《風聲》時,挑戰更多的是如何在翻譯中保留故事的細微之處和含蓄之意,而不致過度翻譯,使讀者始終保持緊張感。」

今年8月,麥家同米歐敏以及另一位翻譯家克裡斯託夫·佩恩(Christopher Payne)等在北京出席文學沙龍活動。

而在情節內容上,米歐敏也認為《風聲》相比《解密》《暗算》而言是獨特的,並且會讓英文讀者即使不了解歷史背景也能沉浸其中:

「這是一個所有證人都在撒謊的犯罪故事。麥家本人將這部作品稱之為是他自己版本的「密室之謎」。英語讀者可能不熟悉歷史背景,但我認為這不是很重要:因為它是一個謎題故事,讀者會沉浸於嘗試去發現有什麼事情發生。 」

2009年電影《風聲》| 圖:豆瓣電影

麥家的海外代理譚光磊也這麼說道:

「現在已經有了《解密》的基礎,喜歡麥家的外國讀者和出版人就更有動力、也更願意去瞭解《風聲》相對複雜的歷史文化背景。」

「另一方面,《風聲》是密室推理、也是羅生門的多角敘事,這都是西方讀者熟悉的元素,但麥家的筆法又與西洋作家截然不同,這樣『熟悉中帶著陌生』,就是文學最引人入勝之處。」

譚光磊

另外,今年4月,麥家與哈佛大學教授王德威在哈佛進行的一場對話中,當王德威講到《風聲》原著其實比翻拍電影更複雜、更精彩,麥家的一番回答,更是講明白了《風聲》能讓外國讀者沉浸其中的一大重要原因:

「《風聲》這個小說它其實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密室逃生遊戲,現在很流行。」


「我覺得這也是有一路小說都在寫的主題,比方說《東方快車上的謀殺案》,《尼羅河上的慘案》,《無人生還》等等,都是把環境封閉起來,賦予人物一個任務去完成,這是這種小說的一個套路、」

麥家

現在《風聲》的英譯本在法蘭克福書展上再次證明了中國小說對歪果仁的巨大吸引力,也是Real好奇裡面那些滿滿的都是年代感的詞句和細節,到底如何通過英文呈現……

坐等翻譯版內容曝光啦!

作者:Moo

海外中文媒體從業人員

「歷史像坐地而起的風聲一樣弔詭,人云亦云,真假難辨。這是《風聲》驚心動魄的故事下的聲音,弦外之音。」

——麥家


點擊連結,即可購買

————————

歡 迎 分 享 文 章 到 朋 友 圈


▼點擊閱讀原文,傾聽「風聲」

相關焦點

  • 金髮碧眼的郝玉青談英譯《射鵰》成「爆款」:撬動市場耗時近十年
    最近這半年,郝玉青(Anna Holmwood)過得有些「抓狂」。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以下簡稱《射鵰》)首部英譯本出版的消息一經披露,引發了英國出版方也始料未及的熱烈反響;而瑞典裔、英國籍的譯者郝玉青,作為「向西方世界介紹『降龍十八掌』的外國人」被推向話題中心,採訪和邀約、讚嘆和爭議都鋪天蓋地而來。
  • 歐美讀者被《射鵰英雄傳》英文版徵服了嗎?
    國內的報導稱《英雄的誕生》熱銷英美,國外讀者沉醉於中國的武俠文化之中,本書已經重印了7次。然而,在亞馬遜網站上,《英雄的誕生》只有12個點評,而劉慈欣《三體1》英譯本的點評數是1800個。《射鵰英雄傳》的這個譯本並未取得傳說中的成功。刪除了背景的《射鵰英雄傳》雖然這是第一個官方英譯本,但將金庸著作推向英語世界的努力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
  • 《三體》《流浪地球》之後,劉慈欣再出神作,太燃了!
    作者劉慈欣更多的優秀作品比如《鄉村教師》、《球形閃電》《朝聞道》,還有那部神作《三體》拍成電影又會多牛X於是,這一年我們叫它:中國科幻元年大家好像看到了中國科幻即將崛起沒有拆分、刪減,全部完整地呈現這4本書的選擇也非常重磅《流浪地球》就不用說了《鄉村教師》則是寧浩電影《瘋狂外星人》的靈感來源非常多劉慈欣的讀者都是因為這本書才開始看科幻作品
  • 《三體》日文版發售7天,已經印了10次…
    作為在全球銷量超過2100萬冊的存在,這本大作在日本是否也能大殺四方呢?看官且來看下面這組數據:發售當天,書冊就臨時加印2批,第二天又加印2批,現在已經趕印到第10批,累計印刷量達到86000本……連日來,擔任了日文版翻譯工作的日本著名翻譯家、書評家大森望,始終在網上熱心跟進《三體》的銷售情況。
  • 80後女孩與瑞典姑娘聯手翻譯英文版《射鵰》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安娜還有另一個合作夥伴—— 香港長大、畢業於倫敦大學藝術史系的80後廣州女孩張菁,後者則是將於明年上市的《射鵰英雄傳》第二卷的翻譯者。張菁,也屬資深「金庸迷」一枚。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談起整整兩年的翻譯之旅,她認為辛苦和滿足各佔一半,「譯者就像紅娘,把作者和讀者這兩個有緣人牽在一起。我的工作,是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小說的魅力。」
  • 外國人都要把《三體》吹上天了!帶你看外國網友的那些熱評!
    他被科幻迷們暱稱為「大劉」,他是被公認為國內科幻第一人,他之於中國新科幻的至高位置,已仿若金庸之於武俠。他所創作的《三體》可以成為中國科幻的標杆,他的《三體》第一部經過劉宇昆翻譯後獲得了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劉慈欣也是自這個獎項設立以來獲獎的首位亞洲人。
  • 夜話 劉慈欣《三體》之後,中國女作家再次獲得「雨果獎」!
    那就是繼劉慈欣《三體》後,中國女作家郝景芳憑藉《北京摺疊》獲得第74屆「雨果獎」最佳短中篇小說獎,這一獎項頒給7500字至1.75萬字間的作品,沒錯,就是那個被譽為科幻界諾貝爾文學獎的「雨果獎」哦,這也是第二位中國作家斬獲該獎項。
  • 《三體》到底多偉大?歐巴馬發動白宮找劉慈欣,利用特權搶翻譯稿
    「你好,美國總統歐巴馬先生看了您的三體之後,十分喜歡,能否發一下後續的作品,很著急。」這是《三體》的作者劉慈欣收到的一封郵件,但是劉慈欣以為是惡作劇,怎麼可能美國總統給我發郵件,立馬就刪除了。後來還是中國的外交部門找到劉慈欣,這才知道的確是美國總統歐巴馬要找他!原來,歐巴馬本人看了《三體1》和《三體2》,非常喜歡,但是《三體3》還沒有出版,歐巴馬這是發郵件想讓劉慈欣趕緊寫,自己就能看到後續了!
  • 歐巴馬:讀完《三體》之後,我第一次發現,美國總統如此渺小
    當時劉慈欣已經靠著科幻小說獲獎不斷,作品蟬聯1999年至2006年中國科幻小說銀河獎,該獎項是我國幻想小說界(主要對象為科幻小說)最高榮耀獎項。 不過那時候,劉慈欣是利用空閒時間進行小說創作,他的主業是計算機工程師,作為一名技術宅,劉慈欣的思想可不刻板,甚至天馬行空,《三體》剛連載時,反響就非常不錯。
  • 《三體》日文版發售當天,卻被韓語版封面搶了風頭……
    【文/觀察者網 阮佳琪】7月4日,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小說《三體》日文版正式開售。早在試讀會中,包括小島秀夫、東浩紀、入江悠等日本名人都給出極高評價,大呼「好看到停不下來」,寫在小說腰封上的「彩虹屁」滔滔不絕。日文版是《三體》的第25種語言版本,回顧過往版本的封面,個個都別具特色。
  • 打牌賭錢輸太多,最終被逼得寫小說!劉慈欣:寫《三體》只為戒賭
    提起劉慈欣,在中外科幻迷心中那都是要挑大拇指讚嘆的人物。對於中國科幻迷來說,他的《三體》系列小說將中國科幻拉高到了世界級水平,在歐美、日本熱銷,堪稱是文化輸出。賭桌上的事情誰也說不準,哪怕你是未來的大作家,你也有輸的一乾二淨的時候。在一次通宵鏖戰之後,劉慈欣輸光了當月的工資,回到宿舍後開始躺在床上反思。還好當時單位提供食宿,所以輸光了錢對於單身的劉慈欣並不構成什麼影響,卻讓他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還要繼續這樣下去麼?
  • 為什麼說《三體》給外國人拍是件好事|就不二話
    而《三體》的作者劉慈欣與英文譯者劉宇昆將共同擔任該劇的製作顧問。消息一出,馬上登上熱搜,許多網友很期待這樣的陣容,能把《三體》拍成一部媲美權遊、星戰這樣的大製作,也有不少網友擔心2DB會像毀了權遊最終季一樣毀了《三體》,當然這種時候總會有人發出靈魂拷問:為什麼《三體》要給外國人拍?
  • 繼《三體》之後 劉慈欣科幻小說《球狀閃電》也將拍劇!
    繼《三體》之後 劉慈欣科幻小說《球狀閃電》也將拍劇! 繼《三體
  • 《三體》在日本火了!一周加印10次 名人爭相推薦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10日電(任思雨)「《千與千尋》的中文版比日文版晚了18年,《三體》的日文版比中文原版晚了11年。這樣跨越10年以上的『凍結』時間,今後會變短吧。」一位日本網友看完劉慈欣小說《三體》後評論說。
  • 非三體迷勿點:《三體》其實是「四體」?
    我是你的專屬評論員,「每年讀300本書、讀書不挑食」的軒轅。昨天和前天,我們評論了《三體秘密》,重點關注了《三體》結局之後可能的結局,以及章北海此人。今天繼續為你評論《三體秘密》這本書。《三體秘密》這本書的所有內容,其實都是建立在一個基礎上的——默認《三體》系列小說所描述的所有內容,在虛擬的世界裡都是事實,而且全部自洽。然後在這個基礎之上,作者打開腦洞,探討了各種可能性,這也是這本書的好看之處。
  • 用一本書獲得中國科幻小說界最高榮譽獎《三體》到底有多大魅力?
    劉慈欣在打牌中輸掉一個月800塊工資後,痛定思痛開始寫小說掙錢。而且,相當大一部分作品都是在這個崗位上寫的。2015年8月劉慈欣憑藉《三體》獲得中國科幻小說界的最高榮譽獎項——「銀河獎」,更是摘得了「雨果獎」,被譽為「中國科幻的領軍人物」。
  • 高曉松:《三體》應該讓《指環王》導演拍成6部系列電影
    劉慈欣,中國科幻小說代表作家,一個以一己之力將中國科幻拔高到世界水準的大神,一個僅憑藉一部小說就可以構建出整個宏大宇宙世界觀的作家。其代表作《三體》更是中國科幻文學裡程碑之作。2019年在《流浪地球》上映之前,劉慈欣應邀做客高曉松的視頻節目《曉說》。
  • 從《三體》眺望中國科幻出海遠景
    2019中國科幻大會上,小朋友在觀看外星人模型。楊益攝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上海,市民在靜安大悅城內觀看《三體》舞臺劇探秘展。王岡攝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日文版《三體》封面英文版《三體》封面上市第一天首印1萬冊全部售罄,一周加印10次,一個月銷量突破10萬冊——今年7月4日,中國作家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日文版在日本正式出版,掀起了一股「《三體》熱」。11月12日,《三體》又入選日本第七屆書評大獎(booklog大賞)海外小說類。
  • 劉慈欣新作上架:補上《三體》和《流浪地球》的遺憾
    觀察者網特意和出版社爭取到了比發售價、淘寶價格更低的專屬特惠上架在了觀方出品商店點擊下面張圖,即可購買作者劉慈欣更多的優秀作品比如《鄉村教師》、《球形閃電》《朝聞道》,還有那部神作《三體》拍成電影又會多牛X於是,這一年我們叫它:中國科幻元年大家好像看到了中國科幻即將崛起
  • 中國科幻界走向世界的領頭人,科幻小說《三體》的作者——劉慈欣
    就在2006年,科幻作家劉慈欣在他業餘時間所創作的長篇科幻小說《三體》,開始在《科幻世界》雜誌上面連載,並且很快的就受到各方科幻迷的熱烈追捧。於是劉慈欣趁熱打鐵在2008年和2010年又相繼的出版了《三體》系列的第二部和第三部《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