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學校自從誕生以來就爭議不斷,有人認為它是公辦學校有益的補充,滿足家長對教育的個性化需求;有人認為它依靠雄厚的經濟實力,從公辦學校挖走優質的老師和學生,採用「掐尖」招生,重金獎勵等辦法,網羅優質生源,使得公辦學校舉步維艱。
民辦學校在重金打造下,一個又一個考試神話傳出,閃亮的成績使得家長趨之若鶩,收費標準隨即水漲船高,一年一萬多到幾萬塊不等的學費讓很多家長望而卻步,造成新的教育不公。
為了實現教育公平發展,不少地方開始實行公辦民辦同步招生,電腦搖號錄取的政策,這樣一來,民辦學校沒辦法像以前那樣通過提前考試「掐尖」招生,搶奪優秀生源。
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家長的擇校需求是剛需,所以新政策實施的效果並不理想,民辦學校不斷出現「新思路」。近日上海民辦華二初級中學微信公眾號的一篇文章在網上傳開,引發熱議。
在文章中,華二中學提醒家長和學生在報名前,通過素質,學業壓力,經濟承受能力等多維度測試,先進行自我「掂量」,文章後面還附上了一張「自測表」,讓家長對照自測表進行自測,看看適不適合在華二中學就讀。這個做法讓很多人覺得是在「勸退窮人」,是搖號錄取情況下的另外一種「擇生」。
在華二初中的微信公眾號文章中說到:「曾經,我們仔細打量面談的學生,像相親一樣,使出渾身解數去了解相親對象的實力和人品,選你所愛,愛你所選雙向選擇,各自歡喜。曾經,我們家校之間有過一段美好的時光」,「但是,搖號了。如網上所說的那樣,我們像待字閨中的女子,怕你不來,怕你亂來」。
文中提到以前招生的時候,精心挑選每一個學生,面談,使出渾身解數去了解學生的實力和人品,雙向選擇,各自歡喜。只是,那血沒有挑選上的學生歡喜嗎?優質生源被挑光了的公辦學校歡喜嗎?那些成績優秀但是因為家庭困難進不了華二的學生歡喜嗎?
現在實行搖號了,學校搞出這麼一篇文章,讓家長掂量自己的分量在考慮要不要就讀,還宣稱有一個「無比強大的家長團隊」,明確提醒家長,華二春遊秋遊都是迪士尼這樣的地方,每學期還有各種活動,比如大劇院看演出,國際遊學等,再三說明學校的收費不便宜,讓家長要想清楚,文中說到「適合的都是最好的,勉強的都是煎熬的」。
這不就是變相勸退一些成績不理想,家庭條件不夠好的學生嗎?這和「擇生」有什麼區別呢?雖然文章說的是實話,但是還是有很多家長覺得「扎心」,這樣充滿銅臭的教育理念,對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真的有利嗎?
目前,這片飽受爭議的文章已經刪除,涉事學校也公開道歉,表示文章內容嚴重背離義務教育招生工作的指導思想,深感自責誠懇道歉,並引以為戒。文章刪除是很容易的,道歉也是很容易的,但是植根於腦海中的思想只怕不是一時半會能夠改變的。華二中學就是把很多民辦學校的想法和做法說了出來而已,別的學校可能不會發表這樣的文章,但是在做法上卻是大同小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