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搖號搖到志臻啦!」鄰居說起來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志臻」就是清河志臻實驗中學,我們當地最好的一所民辦中學,是衡水志臻在清河建的分校,可是一交學費,有點兒傻眼,一年兩萬,去年才1萬多點,這漲得也太多了吧。
這幾年,私立學校如雨後春筍般崛起,商家都看到教育有利可圖,都想分教育的一杯羹。就拿河北省衡水市來說,衡水經濟在河北倒數,但中等教育發達,號稱「中等教育之都」,河北各地,乃至北京、天津的學生都「湧」到這裡來上學。剛開始是高中,比如衡水中學(衡水一中)、衡水二中、武邑中學、衡水十三中等。這幾年蔓延到了初中,比如衡水五中(桃城中學)、志臻中學(依託衡水二中建立的民辦中學)。如果仔細研究就會發現,這些學校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剛開始的時候,學校並不太出名。後來出了一個好校長,比如衡水中學的李金池,依靠科學、嚴格的管理制度,提高了升學率,把學校的「名氣」打出去了,然後就開始到各地「掐尖兒」招生:收尖子生、分數稍差點兒的收高費,提高教師待遇……使學校走上良性循環的發展道路(而其他大部分學校就走向惡性循環的道路)。
但國家的政策是在不斷變化的,公立學校不允許跨地區招生,怎麼辦?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於是他們就建立「校中校」,公立學校不讓招,那我就蓋私立啊。蓋學校的資金從哪裡來?房地產開發公司啊!於是二者一拍即合!房地產開發公司與教育機構(學校)聯合起來辦學,一座座超級中學就這樣拔地而起。比如衡水一中,至臻實驗中學,就是衡水中學、衡水二中與衡水泰華房地產開發公司合作的產物。一個投錢,一個投教育資源,這樣合作目的就是為了盈利——賺錢。
這些超級中學的優勢在於:硬體設施一流、管理制度一流、教學成績一流。當然收費也是「一流」的,但中國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即使自己吃糠咽菜,砸鍋賣鐵,也願意讓孩子上好的學校,每年萬、八千的學費雖然有點兒貴,但大部分家庭還是能夠承受的。
其實,民辦學校最大的優勢就是他們能夠自主招生,擇優錄取,這可是保證學校能夠良性發展的前提,生源好,成績自然不會差,成績好就不愁招不到好學生……可是忽然有一天這種規則被打破,今年民辦學校實行搖號招生。比如,清河縣誌臻實驗中學是當地有名的私立學校,往年都是自主招生,層層選拔,擇優錄取,成績差的學生就無法上。今年是先報志願,然後電腦搖號派位,無論你成績好壞都有可能被選中。這樣以來,私立學校的招生相比公立學校就沒有什麼優勢了,那肯定會影響學校的發展,既然我不能控制招生,那好,我就控制學費吧,既然你成績差,也僥倖來了,那麼你就多掏點學費吧,尖子生也無辜成為墊背者!
這所學校第一年由於初次招生,學費幾千塊錢;去年漲到了一萬多點兒;今年學費二萬,全下來一年花費得三萬,可以說三年三連漲,引起了很多家長的不滿。說實話,一年三萬對於普通家庭確實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衡水五中,衡水最好的初中,我身邊很多同事的孩子都在那裡上學,以前學費也並不太貴,一年大幾千,後來1萬多,今年由於搖號招生一下子到了3萬,漲得夠猛!後來,聽說今年由於收費步子邁得太大,今年招生沒有招夠,又進行補招。
高額的收費讓很多家庭吃不消,也引起相關部門的關注:
河北省衡水市發改委下發《關於進一步明確學校教育收費有關政策的提醒告誡函》:營利性民辦學校及專科以下非營利性民辦學校收費標準,由學校根據辦學成本、市場需求、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社會承受能力等因素自主確定
我認為,民辦學校是公立學校的重要補充,國家也大力支持發展民辦教育,但在義務教育階段,民辦教育還應該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不能一味地向「錢」看,收費應該適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