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那麼厲害,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前,曹操為何不請他出山?

2021-01-16 蘇蘇好物種草

在演義中,諸葛亮十分聰明,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善於用兵打仗以及各種謀略,可謂是真正的智多星。

諸葛亮早年隱居在茅廬之中,自恃其才,十分清高。

那時候的諸葛亮自詡管仲樂毅,十分好學,以至於年紀輕輕就有了經世之才。

而當時,漢末正值亂世,各路諸侯並起,是個人吃人的社會。諸葛亮躲在這茅廬之中,也算是偏居一方,遠離戰火了。

然而一心渴望有賢才幫助的劉備,在司馬微以及徐庶的舉薦下,親自去草廬之中,拜會諸葛亮。他一連去了三次才見到了諸葛亮,請他出山,為自己三分天下。

可以說,沒有諸葛亮就沒有蜀漢,諸葛亮對蜀漢的貢獻極大!甚至比劉備的貢獻還要大!

然而,諸葛亮這麼厲害,曹操為何不提前把他請出山,而是要等到他反過頭來打自己?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有人有未卜先知之術嗎?諸葛亮是何許人也,曹操可能聽都沒聽說過!

即使曹操知道諸葛亮,恐怕也會質疑他的能力吧?更何況,那時候的諸葛亮還是個二十出頭的小夥子。一個黃毛小子能懂得什麼國家大事,想必每個人心中都有這樣的想法吧?

再說了,曹操是什麼人?他貴為丞相,而諸葛亮還在南陽草廬,別說他不能繞過劉表去請他,就算可以,那麼朝中的人會怎麼看待他?

曹操不是劉備,他不可能為一個不知道有沒有用的所謂「曠世奇才」而親自跑三趟南陽,去請他出山。曹操手下的謀士已經夠多了,請諸葛亮無異於是錦上添花!而當時的劉備,一直落魄,而且沒有任何地位,他還不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死馬當活馬醫就去請了。如果是在劉備登基稱帝之後,他還會有這樣的閒情雅致嗎?

相關焦點

  • 劉備三顧茅廬之前,諸葛亮為何一直不出山,是沒人賞識嗎?
    值得一提的是,諸葛亮加盟劉備不僅僅是因為劉備三顧茅廬打動了他,還有一個最關鍵的原因是,曹操的謀臣郭嘉,他終於死了!郭嘉死後諸葛亮才敢出山。郭嘉其人郭嘉出生於潁川郡,家中雖然不是士族但頗有資產。再加上家裡人重視教育,郭嘉年少時期就被送到潁川最著名的書院--潁川學院念書。
  • 三顧茅廬被傳為佳話,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如果不出山會是什麼樣
    前言相信大家都知道劉備三次去諸葛亮家是三國時期的一個非常完美的故事,當年劉備為了請諸葛亮先生來幫自己,還曾經三次去跑到諸葛亮的府邸來進行求人才,諸葛亮在感受到劉備這麼強大的真實能力以及誠意之後,和劉備談了自己的看法,在劉備的誠懇的要求之下,諸葛亮決定出山輔佐當時勢力還不是很大的劉備
  • 諸葛亮為何要等到劉備來了才肯出山,他在劉備身上看到了什麼?
    尤其是諸葛亮,可以說是一位無人知曉的偉人。現在他已經成為中國智慧的代表。除了劉備、關羽、曹操之外,三國時期最著名的人物就是諸葛亮。正是因為他的才華才讓劉備三顧茅廬,之後將諸葛亮請出山中。那麼大家是否會很疑惑為何劉備去了三次才把諸葛亮請出來,諸葛亮是個成大事者,為什麼如此有本事的人,非要等到劉備三次拜訪才肯出山?
  • 諸葛亮為三國頂尖人才 曹操為何不邀他出山呢
    三顧茅廬的故事,至今仍被人津津樂道,體現了劉備對人才的渴望。但是看完這段故事後,小編一直有一個疑問,曹操是有名的求賢若渴,為何沒有去邀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呢?諸葛亮當時年齡很小有人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然而事情並不是這樣的。劉備邀請諸葛亮出山時,諸葛亮才27歲。而諸葛亮去荊州的時候,年僅16歲。諸葛亮當時只是個小孩子,不出山是很正常的。諸葛亮當時的年齡很小,曹操又有什麼理由邀請他出山呢?
  • 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真正目的只是因為才華嗎?其實另有隱情
    諸葛亮的三顧茅廬眾所周知,那麼歷史上的三顧茅廬真實是什麼樣子的?劉備只是為了請諸葛亮出山當軍師這一個目的嗎?在三國時期,可謂是人才濟濟,眾多優秀的將領和高深的謀臣輩出,諸葛亮其實在眾多謀臣裡並不算是最優秀的一位,但是劉備卻三次前往拜訪,想請諸葛亮這樣的人出山效力,這又是為什麼?
  • 三顧茅廬時諸葛亮考驗劉備,劉備表現出的哪些品質打動了諸葛亮?
    「三顧茅廬」是小說中的華章精彩,對不同的人物形象,我們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對劉備來說,體現了他的求賢若渴,禮賢下士;而對諸葛亮來說,則是他對劉備的考驗,考驗他是否值得自己效忠。對此,博聞多識的諸葛亮應該早有耳聞。在「三顧茅廬」中,諸葛亮對劉備的「仁心」有了近距離的感受。當諸葛亮拒絕隨同劉備出山時,劉備「淚溼衣襟」,說出了「先生不出,如蒼生何」這樣的肺腑之言。正是劉備對天下蒼生的這份誠摯情感,最終打動了諸葛亮。
  • 劉備最大的失誤:三顧茅廬將諸葛亮請出山,卻錯過了頂尖能人異士
    ,或許就是徐庶和諸葛亮了,說起諸葛亮,我們也都熟悉,曾經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請出山,後來在諸葛亮的輔佐下,劉備成為西蜀霸主,在三足鼎立的時候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但其實劉備在請諸葛亮的同時,也錯過了一個絕世高人,那麼這個人究竟是誰呢?能比諸葛亮還要厲害,今天就讓小編為大家揭曉答案。
  • 號稱臥龍的諸葛亮,為何三顧茅廬的是劉備,而不是曹操和孫權呢?
    《三國演義》中,劉備的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被譽為一段佳話,充分展示了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同樣的也說明,諸葛亮恃才自傲、寄貨可居,不願意隨隨便便的就把自己給賣了。自稱臥龍,又常以管仲、樂毅自居,不是一般人還真不敢這麼稱呼自己。
  • 三國演義:三顧茅廬諸葛亮就出山了?你看他試探了劉備多少次?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三顧茅廬」一直是一段流傳至今的佳話,劉備禮賢下士、求賢若渴,放下身段去求得人才,這樣的場景實在讓人感動不已!
  • 劉備三請諸葛亮,兩次只見崔州平,原來是他負責劉備的前兩輪面試
    話說三顧茅廬的前兩次,劉備並沒有順利的見到諸葛亮,而兩次都碰巧遇到崔州平。崔州平是諸葛亮密友,難道兩次偶然碰到真的只是偶然?肯定不是!那崔州平到底是何方神聖,他恰巧出現的原因又是什麼?首先,能與諸葛亮做朋友的必是曠世奇才,比如說足智多謀的徐庶,號稱可看透前世今生的崔州平等等。
  • 《三國演義》中是誰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同把業創
    解讀三國風雲人物;一代天驕,諸葛亮;我是原創作者宇墨,不定期給大家一起品讀三國諸葛亮;東漢末年,三國時期重要人物,蜀國軍師、被劉備封為蜀國丞相。劉備三顧茅廬,用真誠感動諸葛亮。才請其出山,輔佐成大業。才華出眾,心思縝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機智勇敢而聞名,善於用兵。
  • 劉備一生最大的失誤: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卻錯失一位絕世高人
    關於三國時期的劉備,很多人比較熟悉了,劉備一生中最大的失誤,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卻錯過了一位絕世高人。三國的歷史非常的精彩豐富,不僅有著非常璀璨的武將,也有很多的文臣謀士,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比如說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就是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的。
  • 諸葛亮為何誓死效忠劉備?
    諸葛亮死心塌地效忠劉備,對劉備忠心不二是事實,自始自終都沒打算背叛劉備。士為知己者死;劉備禮賢下士,三顧茅廬,把諸葛亮的分量看得極重。無論是在請諸葛亮出山,還是請諸葛亮出謀劃策,都給予了足夠的信任和面子。
  • 諸葛亮為什麼三顧茅廬就願意出山,原因究竟是哪樣?
    今天小編和大家要聊的是諸葛亮有智慧的人為什麼會因為諸葛亮為什麼會因為劉備的三顧茅廬而出山呢?正常小編的邏輯是什麼呢?諸葛亮這種如果他不想為劉備出山的話,我覺得別說是三次就算是三十次也是不會出山的!你們大家是怎麼看呢!
  • 「三顧茅廬」是真是假?諸葛亮劉備誰先找的誰?
    三顧茅廬,這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然而這又是一段被演義籠罩的歷史。"三顧茅廬"是諸葛亮人生中重要的轉折點,諸葛亮由此成為劉備一生中最重要的謀士。在《三國志》裡,有關"三顧茅廬"的記載只有五個字:"凡三往,乃見"。更有史書記載,是諸葛亮毛遂自薦,而不是劉備三顧茅廬。那麼歷史的真相究竟如何?"三顧茅廬"的故事為什麼會一再傳唱?
  • 三顧茅廬請出的諸葛亮,卻有意疏遠忠肝義膽的關羽,這是為何
    曹操此人可是個奸雄,哪怕是徐庶不為自己賣命也要把他從劉備的手中搶出來。曹操便找到了徐庶的家人並把他們軟禁起來,以此要挾徐庶到曹營中。徐庶走前也覺得對不起主公,便向劉備推薦了臥龍先生,也就是諸葛亮。其實早之前劉備遇到水鏡先生的時候,水鏡先生就對劉備說過:「臥龍鳳雛,得其一便可安天下。」劉備再一聽徐庶也向自己推薦臥龍先生,便重視起來。
  • 論提升身價:管仲拜相齊桓公齋戒三日,諸葛亮出山劉備三顧茅廬
    齊桓公十分信任鮑叔牙,他本來是想讓鮑叔牙做自己的丞相。但是鮑叔牙堅決不受,並表示,管仲之才,十倍於自己。雖然,鮑叔牙有些誇張和謙虛,但是管仲之才在鮑叔牙之上也確實不假。齊桓公見鮑叔牙如此推薦管仲,也就同意採用當時的最高禮儀來請管仲做丞相。
  • 世人只知劉備三顧茅廬,殊不知曹操此前已有三顧之舉
    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的故事是三國歷史的一個經典篇章,諸葛亮在草廬為劉備定下了三分天下而後一統的戰略,並切切實實的幫助劉備得到了三分天下。三顧茅廬的故事也成為了經典的求賢之舉。然而世人只知劉備三顧茅廬,卻不知有另一人,早在劉備之前就有了三顧之舉。此人就是三國裡的一代梟雄曹操。
  • 是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還是諸葛亮主動北上投靠劉備?
    在《三國志》中,曾提及劉備對諸葛亮有三顧茅廬的舉動。在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這段時間裡,劉備拜訪了由水鏡先生司馬徽與徐庶舉薦的人才。當時劉備帶領關羽和張飛先後三次到南陽拜見諸葛亮,而在見到諸葛亮後,書中並沒有記載劉備到底有沒有邀請諸葛亮出山,只是諸葛亮向劉備說出了一番話,為劉備規劃好了將來的戰略方向,而劉備則只說了一個「善」字,在此之後,只提及諸葛亮與劉備之間的關係日益交好,而沒有其他的記載。
  • 為什麼三國時期,諸葛亮選擇輔佐劉備,而不是其他人
    在三國時期,是劉備三顧茅廬請出的諸葛亮,最後諸葛亮一直在劉備身邊輔佐他,幫助他拿下了很多戰績,諸葛亮的聰明過人,神機妙算也是很多人都羨慕的。那麼,這個時候人們就會想,為什麼當時是劉備去請諸葛亮,而不是曹操去請諸葛亮,如果說曹操請出了諸葛亮,並且一直跟在自己的身邊,憑藉兩人的智慧和才能一定可以統一天下的,為什麼曹操沒有這樣做,而是劉備去請諸葛亮出山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