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西遊記,大家都知道講的是唐僧去西天取經的故事。唐僧是個和尚,也就是個佛教故事。故事裡妖魔鬼怪,神仙凡人非常吸引人。一般人看完,就覺得孫悟空好玩,唐僧細皮嫩肉,豬八戒老色鬼,沙和尚老實人,妖精們個個美豔動人,欣賞一番也就洗洗睡了。其實深究一下,裡面道教,佛教穿插出現,兩派勢力是明爭暗鬥。
就好像現在的基督教,佛教和道教,也都是水火不容的,也只有共產黨覺得各宗教都有其存在的道理,要大家和睦並存。但是在西遊記裡,處處細節都表明,道教比佛教厲害得多。
且說當年太上老君取出他的終極大boss神兵器,金剛圈,對觀世音菩薩道,佛就是他去天竺教化胡人成佛陀的。其實太上老君就是我們平時熟知的「老子」,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言歸正傳,當時觀音菩薩聽聞太上老君這麼說,竟然一聲不吭。什麼意思?觀音默認了?這明擺著說道教駕馭佛教之上啊,你說是不是?如果作者覺得佛教第一,那肯定讓觀音菩薩罵那太上老君一通,然後讓太上老君啞口無言才是。再說那西遊記裡厲害的神兵器,不論是金箍棒,還是九齒釘耙,亦或是紫金葫蘆,哪個不是太上老君的傑作?遇到觀音如來解決不了的問題,又都是找太上老君出面解決。太上老君簡直就是無所不能。其實太上老君又不會武功,看起來就是個文官,憑啥這麼大能耐?還不是作者賦予他的,其目的不言而喻了。下面我們來說說文殊菩薩。當年文殊菩薩被拆遷到烏雞國去,讓其國王當羅漢。文殊菩薩化身一個小和尚,跟國王發難。烏雞國國王一生氣,把文殊菩薩丟河裡泡了三天三夜。其實文殊本來就不開心,憑啥一個國王就能當羅漢跟我文殊平起平坐。現在還不問青紅皂白泡我。你敢泡我三天,我泡你三年。走神了,不是泡仔泡妞。哈哈!後來又派個獅子裝扮道士。道士待遇就是不一樣啊!道士幫國王降雨,國王立馬視他為兄弟,甚至還愛上道士,一起吃飯一起睡覺。道士最終還是伸張正義,把國王扔進井裡,自己做起了賢君。他做國王這三年,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而且這獅子是個閹了的,也不能女色。看到這一段,你們看出什麼眉目了嗎?文殊菩薩小肚雞腸,公報私仇。而且辦事不利,活該被泡。而且一個文殊,一個即將成羅漢的人,這是窩裡鬥啊!這代表佛教。道士呢?收到國王愛戴。他掌管國家期間,給人民群眾帶來的實實在在的一片興興向榮。這代表道教。下面不用小編說了,大家心知肚明了。其實這樣暗預的細節還很多,大家可以慢慢推敲。那為啥作者這麼力挺道教,貶低佛教呢?也難怪了,道教是我們中華民族土生土長的教派,從黃帝開始就萌芽了。可是長期被古印度來的佛教比下風去。作者吳承恩或許也想藉由西遊記來長長我們道教的士氣吧!
西遊記明著講佛教唐僧取經故事,暗指道教更勝一籌!孫悟空妖精不過是幌子,增加趣味性,讓大家有動力去看。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