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西遊1:西天取經,不是一句話的事,萬事需用心
文/成長新視點
《西遊記》是一部偉大的著作,唐僧師徒四人一路斬妖除魔,歷經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拜見如來佛祖,取得真經,完成了唐太宗和如來安排的巨大任務。西遊記裡面,作者對人物描寫豐滿充實、活靈活現,故事情節也設計得曲折迷離、跌宕起伏,每一章節都充滿了懸念,讓人期待下一個變化。
從管理上說,唐僧師徒絕對是一個優秀的成功團隊,唐僧也稱得上是一個卓越的領導。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三個都不是省油燈,他們各有所長、性格各異,又都擁有非凡的能力,如何領導、團結他們,朝著共同的目標去奮鬥,就考驗唐僧的領導管理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今天分享對西遊裡任務及執行的理解。
一、如來向觀音布置取經任務,有目標有要求也有支持。
一日,如來集合眾手下召開盂蘭盆大會,說自己有《佛、法、經》三藏真經,準備送給東土大唐。但需要一個得力的人去大唐,找一個人,讓他心甘情願地來求,才會永遠贈送,進而勸化眾生。觀音聽了踴躍報名,願意前往。
如來非常高興,告訴觀音前去尋人,一路要詳細查看情況,仔細尋找合適的人。之後,給了觀音一領袈裟、一條九環錫杖,並交代取經人如果堅定信心取經,穿了袈裟可以免輪迴,手持錫杖可以免遭傷害。又給了三個緊箍兒,交代了使用方法,並指示觀音路上遇到神通廣大的妖魔,就勸他給取經人當徒弟,確保取經成功。
原著:如來大喜道:「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許在霄漢中行,須是要半雲半霧:目過山水,謹記程途遠近之數,叮嚀那取經人。但恐善信難行,我與你五件寶貝。」錦蝠袈裟一領,九環錫杖一根:「這袈裟、錫杖,可與那取經人親用。若肯堅心來此,穿我的袈裟,免墮輪迴;持我的錫杖,不遭毒害。」又取出三個箍兒道:「此寶喚做緊箍兒,有金、緊、禁咒語三篇。假若路上撞見神通廣大的妖魔,你須是勸他學好,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
賞析分享:在此,如來對西天取經任務安排非常周到,給取經人吃了定心丸,表示只要取經人堅定信心取經,保他長生不老、性命無憂。可見有這樣的領導,佛教不發揚光大才奇怪呢。
領導安排工作,不能只下命令,要有要求,更要有資源支持,這樣才能有利於任務順利完成。
二、觀音一路尋找取經團隊人員,用心在每一個細節。
觀音按如來法旨,前往東土大唐一路走來,在流沙河收了沙悟淨,福陵山收了豬悟能,接著又收了小白龍,最後在五行山收了孫悟空。觀音分別向他們四個明確交代,她是奉如來法旨,到東土大唐尋找取經人到西天取經,只要他們做取經人徒弟,皈依佛門,協助取得真經,就一定能夠修成正果。
觀音在執行如來命令,為取經人能夠到西天取得真經,選拔他們四個不同特長的人才作為團隊人員,可以說是費盡了心思。
原著:菩薩聞得此言,滿心歡喜,對大聖道:「聖經云:『出其言善,則千裡之外應之;出其言不善,則千裡之外違之。』你既有此心,待我到了東土大唐國尋一個取經的人來,教他救你。你可跟他做個徒弟,秉教伽持,入我佛門,再修正果,如何?」大聖聲聲道:「願去,願去!」菩薩道:「既有善果,我與你起個法名。」大聖道:「我已有名了,叫做孫悟空。」菩薩又喜道:「我前面也有二人歸降,正是「悟」字排行。你今也是「悟」字,卻與他相合,甚好,甚好。這等也不消叮囑,我去也。」那大聖見性明心歸佛教,這菩薩留情在意訪神僧。
賞析分享:觀音嚴格按照如來法旨,一邊摸清道路情況,一邊選了孫悟空、豬悟能、沙悟淨和小白龍等幾個大神級人物。他們有個共同點,都是能力非凡的戴罪之身,更是都渴望自由和進步,既然可以加入取經團隊,不只是能恢復自由,還可以修成正果,當然求之不得。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在這裡體現得非常到位。
三、玄奘自告奮勇,請求擔當西天取經重任,奉獻也需要勇氣。
觀音帶上寶物,化身凡人,到大唐尋找取經人。適逢唐太宗宣揚佛法,希望永保萬民。他們兩廂目標一致,立馬展開合作,由太宗出面徵選取經之人。當朝著名法師玄奘得知消息後,就向太宗請命,願意為大唐求取真經,永保大唐江山永固。太宗心中大喜,立即與玄奘結拜,口稱「御弟聖僧」,賜玄奘名三藏。玄奘表示不畏艱難,堅決完成任務,以盡臣子之道。
1.原著:禮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萬八千裡,大乘進殷勤。此經回上國,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2.原著:玄奘道:「陛下,貧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顧如此?我這一去,定要捐軀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經,即死也不敢回國,永墮沉淪地獄。」隨拈香為誓。唐王甚喜,即命迴鑾,待選良利日辰,發牒出行。
賞析分享:在這裡,玄奘開始並不知道取經會有好處,也沒有想過要得到什麼好處。他的主動請纓,及完成任務的堅定決心,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熱愛國家、熱愛人民,勇挑重擔、不畏艱難的積極人物形象,他的精神值得發揚。
四、三藏五行山收悟空為徒,初創取經團隊,手段初顯。
唐僧西行剛出大唐河州衛界,就遇到了野牛精、熊羆精、老虎精等山精樹怪茲擾,考驗他取經的意志是否堅定,在此被太白金星搭救點化。太白金星告訴他:「西天取經路上,會收神通廣大的徒弟相助,一定要堅定信念向目標前進,不要抱怨路途艱難。」
原著:吾乃西天太白星,特來搭救汝生靈。前行自有神徒助,莫為艱難報怨經。
經這一劫,唐僧才知道以後路上會有人幫助,對完成任務的信心更加堅定。一天,他來到了五行山,山下壓著的孫悟空看到他說:「你是東土去西天取經的人?」,唐僧說:「是」,孫悟空自我介紹後回道:「前期,觀音菩薩路過這裡說,她遵如來法旨,到東土尋取經人,讓我到時拜為師父,盡心保護取得真經,修成正果。」悟空出來後欣然拜師,師徒一路西行。
一次,他們遇到幾個攔路搶劫的土匪,被孫悟空全部打死,唐僧本性善良氣得一直教訓悟空不該草菅人命。孫大聖可不是個受氣的主,一氣之下去了東海找龍王解悶,被龍王以張良的故事勸解。唐僧無奈之下只好一個人前行,中途遇到一個老太太,把一套和尚的衣服和帶有緊箍咒的帽子交給了他,並教他如何使用咒語來管住孫悟空。唐僧心裡明白,這是觀音菩薩假扮的,也故作不知情。
孫悟空被龍王勸得回心轉意後,返回來找唐僧,唐僧就騙他穿衣戴帽。看到孫悟空帶上帽子後,唐僧立馬念緊箍咒懲罰他,疼得悟空滿地打滾。唐僧告訴他,這是菩薩送的,就是為了治他的野性,好讓他一心輔佐西天取經。
原著:三藏道:「此法既是觀音授我,你若尋他,他念起來,你卻不是死了?」行者見說得有理,哀告道:「師父!這是他奈何我的法兒,教我隨你西去。我也不去惹他,你也莫當常言,只管念誦。我願保你,再無退悔之意了。」三藏道:「既如此,伏侍我上馬去也。」行者才死心塌地,收拾行李,奔西而進。
賞析分享:萬事開頭難,接受任務,不要猶豫,要馬上行動。對孫悟空這樣的人,為了完成任務,有些手段還是必須要的,慈不掌兵也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