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藏:西天取經,三年歸國!為何去了十七年,李世民也不著急?

2020-12-23 趣談唐宋元明清

在西遊記中有這樣一個鏡頭,看起來非常有趣。

李世民親自目送唐三藏前往西天取經,只不過在唐三藏臨走之時,李世民下意識的問了一句:「老弟,你這一走可啥時候回來呀?」

唐三藏聽了之後,微微一笑說:「儘管放心,三年之後我必然回來。」

有了唐三藏的保證,李世民變得更加開心,樂呵呵的送唐三藏前往西天。

在之後的一段時間裡面,李世民便開始數日子,一天兩天三四天,五天六天七八天,數來數去,三年很快就到了。

可三年到了之後,李世民並沒有見到唐三藏,只能接著等。沒有想到,他接下來等了將近六個三年。

在第十七年的時候,唐三藏才回來。

一、唐三藏回來後,李世民的多方表態。

甭管是在原版的西遊記當中,還是在西遊記的電影電視劇當中,我們能夠發現唐三藏回來之後李世民非常開心。

李世民拉著唐三藏的手,就這樣一起往大堂走去,而且李世民的表情甚是真誠。

在之後的類似於表彰大會上,李世民還再三表揚唐三藏,說他為唐帝國做了很大的貢獻,云云。

李世民的歡喜之情唐三藏一來,李世民整個狀態就不一樣了。

按照土味情話來說,沒有見到的時候小心碎碎念,見到之後開心的不得已。

而且這些經書被李世民安排在了一個地方,從安排經書的時候,就能夠發現李世民對唐三藏以及唐三藏手中拿到的那些經書,甚是敬重。

李世民沒有問過任何毀約之事

大家要注意,李世民的脾氣未必有我們想像的那樣好。

我們一談到李世民,總會想起魏徵那個不畏懼天子,敢於直言上諫的人。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魏徵之所以不畏懼天子,敢於直言上諫,是因為魏徵有著龐大的勢力,除此之外魏徵是一個好人,一個好的不能再好的人。

可即便如此,魏徵去世之後,李世民還是發了狠把魏徵的墓碑給砸了。這也足以見得李世民表面上寬容大度,其實內心裡多多少少有自己的小算盤。

貴為九五之尊,突然被自己的手下人放了鴿子,李世民的心態即便再好,也沒有辦法開心起來。

如果我們能夠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就會發現其中有一些貓膩。唐三藏遲到了,而且這個遲到一遲到就遲到了整整十四年,這可不是一個小數字。

這要是趕上個脾氣暴躁老哥,估計得把欺騙自己或者違約之人大卸八塊兒,祖宗上面的墳都得給刨了。

比如朱元璋給你安排一個工作,讓你三年之內必須完成。結果你告訴皇帝:三年之內肯定完不成,需要十年,那你去看吧,保不齊,第二天烏紗帽就沒了。

但事情有趣就有趣在這裡了,李世民的態度非常好,而且李世民對唐三藏也頗為照顧關懷。

二、唐三藏背後的勢力,李世民惹不起。

沒有看錯,儘管唐三藏是李世民的御弟,儘管唐三藏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聽從李世民的調遣,但是這個時候的唐三藏已經鍍了金身。

凡人怎敢,與佛較量在西遊記當中,唐三藏這個時候已經成為了一個佛。

這個佛的名字非常難念,一共有5個字,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搜索一下。

但無論如何,唐三藏已經非同於凡夫俗子,換句話來說,這個時候的唐三藏已經不是李世民能夠沾惹的了。

這一點很容易理解,就相當於是一介凡夫俗子,怎麼能夠去招惹神仙一樣。

所以在這個時候,哪怕唐三藏做了很多不合時宜的事情,李世民都得忍著,因為這個時候如果不忍著的話,可能會出現諸多亂子。

唐三藏已經成為了一個有背景的人在之前的時候,唐三藏最大的背景就是李世民的御弟。

這樣的一個背景,足以保證前去西天取經時途經各國都會給打點方便。

換句話來說,在之前的時候,唐三藏是由李世民照顧的。

但是唐三藏在西天渡了金身成了佛,這個時候唐三藏最大的背景已經不是李世民了,轉而變成了如來佛祖。

如果李世民想要對唐三藏不敬的話,那就是李世民對如來佛祖不敬,如果李世民對如來佛祖不敬的話,後面的結果我就不多說了。

唐三藏的佛法教義其實如果把這些虛幻的東西統統拋出在外的話,還有一點是我們無法忽視的,那就是唐三藏帶來的佛法。

李世民為什麼讓唐三藏前往西天取經?為的不就是取得這些經書書嗎?唐三藏把這些經書取來了,在無形之中就已經圓了李世民的夢。

自己的夢都給圓了,那麼這個時候如果還吹毛求疵,責怪唐三藏沒有按時歸來,實在是不可取也是不可思議的。

李世民即便有點小心思,即便有點小算盤,在大是大非面前還是能夠明白應該怎麼做的,所以這個時候他只會祝賀唐三藏,而不會暗中責怪。

既有功勞又有苦勞唐三藏前往西天取經,甭管是在小說當中還是在現實中,唐三藏都是歷經了艱難險阻。既然已經歷經艱難險阻,這個時候李世民就沒有辦法吹毛求疵了。

我們在一些小說當中經常會見到這樣的一句話,他沒有功勞,還是有苦勞的,我們饒過他吧。

而這樣的一句話就如同免罪金牌一樣,往往會饒過一大批的人,但是這個時候的唐三藏他不是沒有功勞,恰恰相反,他有很大的功勞。

歷史啟示錄

可能很多小夥伴說:你講的這個故事頗為無趣,這只是一個虛構的歷史而已,沒有必要拿出來當真的去講。

但是歷史就是這個樣子,在一個看起來好不合邏輯或者看起來有那麼一點點小漏洞的地方,如果我們仔細往下深挖,會挖到很多有趣的事情。

而本人不才,願意將這些有趣的事情分享給大家。

或許從另一個角度來出發,這就是歷史的魅力吧。

小夥伴們,你們認為呢?

相關焦點

  • 李世民身邊的丞相不簡單!身份讓三界神仙害怕,一手策劃西天取經
    觀音菩薩就擔任了取經小團的責任人和策劃人的地位,尋找取經人是菩薩遵從如來的命令執行的,當時菩薩到達長安城開始準備挑選適合取經的人物時發生了三件令人奇怪的事情,首先就是陳光蕊喜中狀元,但是在赴任的時候被水賊殺害,他的妻子當時懷孕和水賊生活了多年;這第二件就是李世民的起死回生,水陸法會就是當時他復活之後舉辦的;最後一件就是為何長大成人之後的江流兒會成為水陸大會的主持
  • 取經人只有唐三藏嗎?還有另外的「西遊記」你知道嗎?
    作為中國人沒有一個不知道《西遊記》的。唐三藏師徒四人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到西天取經的故事在中國可謂是老幼皆知,津津樂道。雖然《西遊記》只是一個神話故事,但是唐三藏天竺國取經卻是歷史上的真人真事。那麼中國去天竺取經的只有唐三藏一個人嗎?其實不是的。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去天竺國取經的僧人是東晉時期的法顯和尚。法顯和尚是東晉僧人,旅行家、翻譯家。是平陽武陽就是現在山西襄垣縣人。東晉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法本為「求取真經」,自長安出發西渡流沙,越蔥嶺去到天竺國。
  • 唐僧為什麼主動接過李世民敬的酒?說好的取經三年為何卻用了14年
    在我們的印象裡,西天取經路上,人家禮節性地要請唐僧喝酒的時候,唐僧總是很禮貌的推辭,並且告訴對方,酒乃僧家第一戒。 唐僧這個舉動,明顯是怕李世民! 什麼唐僧怕李世民,李世民不是封了唐僧為御弟嗎?李世民不是非常器重唐僧嗎? 可你不知道,伴君如伴虎,李世民對親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尚且殘忍,對你這個非親有故的御弟能沒有戒心嗎?
  • 揭秘|唐三藏去印度,為什麼要往西北走不往西南走?
    中國人對《西遊記》的故事耳熟能詳,唐三藏於貞觀三年從長安(今陝西西安)出發,經過今天的河西走廊的玉門關,再從中亞轉道南亞,到達當時的天竺(即今日的印度)成功取經。不過,當我們打開地圖可以發現,唐三藏的路線相當於往西北繞了一大圈,實際上到達天竺的最快路線應該是往西南走。那麼,為什麼唐三藏去印度要往西北走呢?
  • 唐三藏去西天取經,觀音怎麼找三個罪徒給他?專家:看看他們叫啥
    又如捲簾大將,他被罰下界的經歷實在過於巧合,讓人不得不懷疑是天庭自導自演的一齣戲,天庭探知到佛門的取經計劃,所以提前在取經隊伍裡留下這顆暗子。類似或明或暗的爭鬥實在數不勝數,小說裡每個人的身份都真真假假。要說《西遊記》是權謀小說的巔峰也不為過。
  • 唐僧說三年回大唐結果用了十四年,李世民不著急?答案在生死簿上
    唐僧被李世民欽定為取西經的使者,讓其為大唐帶來安康,超度冤魂,也為李世民的地府還魂劃下一個完滿的句號。臨走前,唐僧吹牛逼道:皇上哥哥,我只需三年,便可回來。結果呢?
  • 西行紀:女妖為何喜愛唐三藏,不是因為長得帥,悟空說出其中原因
    本文由光影二次元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唐三藏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個角色,在西行紀中,唐三藏本身是有一定的實力,所以遇見普通的妖怪,唐三藏自己也可以和妖怪戰鬥,但是最主要的,還是離不開徒弟的保護。
  • 金箍棒伸縮自如,西遊取經路上,為何不利用金箍棒直接去西天呢?
    大家小時候在看《西遊記》的時候可能就會困惑了,西天取經的道路如此艱險,為什麼不用一些簡單的辦法去西天呢,減少了麻煩,還節約了不少時間。就比如孫悟空一個跟頭就十萬八千裡,那麼為什麼不背著唐僧直接去天竺呢?
  • 西天取經,如果法海悟空老牛大鵬鳥組隊,會不會和如來佛幹起來
    西天取經,如果法海悟空老牛大鵬鳥組隊,會不會和如來佛幹起來上期我們說道,由楊戩、孫悟空、牛魔王三人護送法海去西天取經,可以說是橫掃西天路,打的可謂是雞鳴狗跳。那麼這次我們先把楊戩換成如來的娘舅大鵬鳥,來分析一下,他們在會不會被馴服。
  • 《西行紀》孫悟空去陰間上路後,為何唐三藏要把金箍給丟了?
    金箍的作用金箍是用來約束悟空的,如果悟空在取經的路上不停唐三藏的話那麼唐三藏就會通過念緊箍咒讓悟空頭痛不已!唐三藏和悟空在經歷種種苦難後至少金箍的作用是越來越小了,畢竟悟空和唐三藏兩人都已經彼此信任對方。
  • 《西遊記》涇河龍王為何而死,下錯雨?或許死於取經前的精心布局
    所以李世民還陽後就開始大赦天下,接著又讓官員們推舉有德高僧,搞了一次水陸法會。玄奘法師法師隆重登場,就在玄奘法師講法的時候,觀音再度現身,又是送袈裟,又是送禪杖,最後觀音還親自上法臺講法,其間天生異象,唬得李世民一愣一愣的,當即就要遣人去西天取得真經,取經團隊順理成章的組建了。
  • 唐三藏向唐王李世民的工作匯報提綱,很有幽默感噢!
  • 孫悟空本領高強,為什麼會服唐三藏的「管理」?這3點原因說透了
    走得累了,就對著孫悟空破口大罵:你這個猴子,想當年你被如來壓在山下,是我救了你,做了我的徒弟,現在我餓了,還不快點化齋給我吃,吃不飽我怎麼去雷音寺取經?看完原著實在心疼孫悟空,也難怪他經常被氣到想回花果山。再談智慧,唐三藏也是遠不如孫悟空。
  • 你知道唐僧西天取經中的「西天」是指的什麼地方嗎?
    古代交通不發達,很多人認為印度已經是天的西邊了。古代中國人去印度都要沿著絲綢之路西行,然後走到一個比西域更遠的地方,人們就把那個地方當成了「西方世界」。公元十六世紀,明朝人吳承恩創作了神話小說《西遊記》,西天取經的故事從此在中國家喻戶曉,其實唐僧取經是歷史上一件真實的事。
  • 「帝國反擊戰」背景下的玄奘西行||唐僧西天取經大探秘(上)
    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唐僧是後世人對他的俗稱,他於公元602年生於今河南洛陽,俗家姓名「陳禕」,法號「玄奘」,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因此也被稱為唐三藏。中國人對玄奘法師的了解,絕大多數都是來自於明代吳承恩所寫的魔幻小說《西遊記》。在小說中,玄奘受唐太宗李世民的囑託,向西天極樂世界求取大乘真經,以解救民間疾苦,祈保唐朝江山永固。
  • 《西行紀之再見悟空》:孫悟空為愛所困,罪魁禍首竟是「唐三藏」
    值得去騰訊補課一波哦!小面小塵詳解一下這部影片。原本話癆的「唐三藏」卻十分能打,能動手絕不會多聽人嗶嗶;白龍馬也出現了「傲嬌公主病」;「如來」也看不下去,親自動手了;「孫悟空」也為愛打上帝釋天。主角則是一頭修成人身小白狼,幾人目的也不是去西天取經,而是去「西天還經」。這樣的反轉也被大家友好地接受了,深受喜愛。而這《西行紀之再見悟空》定位是講述西行前傳,「孫悟空」為何被鎮壓於南海前面提到「孫悟空」為愛。在這部影片中就出現了所謂的「女朋友」,在花果山時就交往上了。當然不會是電影中的「小狐狸」,這裡更逆天,背景竟是「帝釋天」的女兒,名叫「素衣」。
  • 「養成系」唐三藏:精通經、律、論的玄奘是如何變身「三藏法師」的?
    其中「唐三藏」西天取經的故事主線則來源於唐朝時的玄奘前往天竺取經。那麼這其中到底有著那些曲折歷程,使得歷史故事的玄奘最終演變成了神話傳說中的唐僧了呢?從唐朝時的玄奘逐漸演繹成神話故事中的「唐三藏」,這中間自然有著許許多多的曲折歷程。
  • 唐三藏取經工作總結
    雖然在途中對個別女同志還存在言語衝動等過激行為,但沒有造成嚴重後果。剖析問題根源,也只是因為他六根未淨,外界影響太深所致,況且都是背著我幹的,我並不知情。三徒弟沙悟淨,本是天上捲簾大將,因工作標準不高,摔壞玉帝酒杯,被貶流沙河,心中充滿怨氣。看在他把前邊取經人都吃掉的份上收他為徒,使他從吃取經人的妖怪轉變成一個取經人。我也常給他講別和領導過不去的道理,加速他轉變。
  • 佛品西遊|唐王遊地府,小小判官受誰指使給李世民加陽壽20年?
    總之,我們發現,唐王遊地府這一段四章的故事情節是層層遞進,似乎是佛家有目的地通過對太宗李世民的驚嚇、安撫、教育等手段,讓太宗發自內心地決定要開始尊崇佛教、派員去西天取經。而崔判私改唐王的陽壽一事是被閻王默許、佛教教主支持的;因為,如果唐王就此留在陰司轉世投胎,就沒有後來的唐三藏取經一說,或者說,給唐王加陽壽就是為了換取他對取經的支持。
  • 都看過西遊記有誰知道唐僧為啥要去西天取經呢
    要想知道為啥要去西天取經,那不得不提的就是唐王李世民了。唐太宗李世民在貞觀十三年的一天,因為涇河龍王事件陽壽已盡,最終魂魄被抓到了地府。來到地府以後,地府的判官崔珏,利用手中的權力,改變了李世民的陽壽,為李世民在陽間添加了20年的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