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白巖松「育兒觀」驚豔到:培養一個學霸娃,要捨得讓他吃3種苦

2020-12-23 妮子聊育兒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白巖松在高中時期,語文老師為了讓學生了解新聞時事,積累寫作素材,就讓學生觀看他的節目,他基本上已經成為了學校的"年級名人"。

不過除了社會事件、時事評論,白巖松在育兒方面也有自己的心得。

白巖松的兒子名叫白清揚,高中時期是學校足球隊的隊長,和爸爸一樣喜歡搖滾樂,還用自己的筆名出版了第一部小說,積累了一些人氣。

有這樣優秀的爸爸,白清揚的壓力一直都不小,但是之所以能夠變得出眾,離不開爸爸白巖松的引導。

而在一次提到育兒這件事上,白巖松的育兒觀也很是令人驚豔,根據他的觀念,培養一個學霸娃,要先捨得讓他吃3種苦!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所以這句話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一直穩穩地呆在我的座右銘的位置上。

現在很多人都會使用一張表情包,表情包上的文字是"生活不易,豬豬嘆氣",就是用一種幽默的姿態來調侃生活的忙碌或者是許許多多的煩惱。能有這種樂觀很難得,也希望現在正在努力讀書的孩子能吃得下以下的"三種苦"。

被白巖松"育兒觀"驚豔到:培養一個學霸娃,要先捨得讓他吃3種苦:

這第一種苦就是"失敗之苦"。

很多孩子是比較驕傲的,他們無法直視自己的失敗,即使是一些小小的挫折,也能讓他們一蹶不振,鬥志萎靡。

有種樂觀的精神叫"在哪裡摔倒,就從哪裡站起來",但是《熊出沒》裡的熊二更具人生智慧,說"從哪裡摔倒,就在那裡多趴一會"。

讓人聽了會心一笑。

孩子很多時候並不是害怕挫折,他們只是害怕達不到父母對自己的預期,所以會感到焦慮、緊張,從而害怕"失敗"。

但是越緊張、越害怕,事情也常常向著不可控制的方向發展了,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所以,爸爸媽媽要給予孩子一定的鼓勵,讓他敢於直面挫折,直面現實!

這第二種苦是"缺錢之苦"。

現在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比較高了,孩子們也是人手一部手機,零花錢從小就由自己支配,也不需要爸爸媽媽幫忙保管。

不過,父母在增強孩子的理財意識這方面還是不能掉以輕心,畢竟孩子出到社會上,缺乏基本的理財意識,容易變得冒冒失失,甚至被有心之人欺騙,"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

這第三種苦很多孩子都正在經歷,也是所有父母的共識,那就是"學習之苦"。

個人認為,學習得分2種,一種是讀書,一種是技能。

讀書學習對很多孩子來說確實是吃"苦",畢竟這是大多孩子現階段改變命運,讀書學習也是為了未來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求而在做積累。

如果父母不讓孩子讀書,他將會失去知識儲備,缺乏基本的素養,甚至大字不識,目不識丁,可能就只能被社會大環境無情淘汰。

"書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希望孩子們可以牢牢把握住命運的準繩,將自己拉上岸。

"平衡"是最好的教育

很多人會問,讓孩子成為"學霸"需要爸爸媽媽做些什麼?自己工作忙,孩子自學不就可以了嗎?

怎麼說呢,很多父母只會在口頭上嘮叨孩子,讓他去做作業,卻不明白要給予孩子實質性的幫助。

但實際上,每個孩子的情況各不相同,需要父母的幫助也各不相同。

有多孩子文靜,似乎天生就不好動,靜下心來看書相對較為容易,父母也可以相對地不要看太緊,適當地給孩子一點私人的空間;而對於個別太愛安靜的孩子,父母反而還應該多督促孩子多到外面去玩;至於一些孩子生性調皮,坐著都待不了幾分鐘,自然是需要父母嚴格"看守",要幫孩子養成了一定的自律性之後才能稍微放手。

孩子不能逼太緊,也不能放得太松,家長的教育之道,從某種角度上也是一種"平衡"之道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妮子,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白巖松培養出學霸兒子,育兒觀走紅:別心軟,多讓孩子吃這3種苦
    白巖松,不但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節目主持人,他或是一位特別厲害的爸爸,在撫養兒子白清揚的過程中,白巖松能夠說是跟他在主持人的崗位上一樣盡職盡責。也其實就是這樣的做人做事對工作的態度,促使兒子白清揚成為一名穩穩的學霸,不論是在學科專業學習上或是在課外的興趣活動發展層面都做出了很優異的成績。
  • 白巖松:心不夠狠,家長要讓他們吃3種苦
    白巖松作為我國央視的著名主持人,他在事業上已經取得成就了,想必我們會想到他會要求他的兒子子承父業。而且在大學考試時要求孩子選擇跟自己一樣的科目主修,但是他的兒子卻意外地選擇非常冷門的歷史系,主修蒙古史。
  • 白巖松養出「學霸」兒子靠的是什麼?獨特的育兒觀,值得父母學習
    白巖松這個名字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是著名的央視名嘴,他和朱宏鈞有個兒子叫白清揚,小名叫巴蒂,大家可能就不太熟悉了。他可是一個學霸。在父親的教育影響下,白清揚從小學習成績就優秀,在班上是數一數二的學霸。現在他22歲,就讀於倫敦國王學院。
  • 白巖松:「考第一,就和你斷絕父子關係」,獨特育兒觀成就白清揚
    白巖松是知名中央臺主持人,央視名嘴、作家,2018年享有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國內但凡能和「轟動」沾上邊的新聞,必得有白巖松的經典評論在裡面。這樣一名成功人士,針對孩子教育確是「自由式散養」,獨具特色的育兒觀非常值得中國家長學習。
  • 「再苦也別讓娃住校」,白巖松自述三大理由,寶媽卻吐槽現實可悲
    「文/萌主媽咪育兒經(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白巖松是著名央視主持人,他與妻子結婚後生下了一個兒子,兒子從小就是學霸,一路保送至倫敦國王學院,而白巖松的育兒觀也因此火熱。
  • 「你要是考第一名,我就敢和你斷絕關係」,看看白巖松獨特育兒觀
    今天和大家說一說白巖松的「奇妙」育兒觀。我相信你會得到深刻的啟示!你敢考第一名,我就和你斷絕關係?白巖松的兒子叫白清揚,可以說繼承了他的優秀基因,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但白巖松不這樣,他對孩子的成績不是很看重,也從來不會要求孩子一定要考第一。甚至白巖松曾經對兒子說過:你要是敢考第一名,我就和你斷絕父子關係。很明顯這是一句玩笑話,但是不得不說,這從中透露出的,是白巖松非常特別的教育方式。
  • 白巖松:「考第一,就和你斷絕父子關係」,獨特教子觀成就白清揚
    白巖松,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著名的央視主持人。在工作上他是「名嘴」,主持風格自成一派;在生活中他沉穩睿智;在家庭教育上,他有自己獨特的育兒方法。在育兒上,白巖松往往反其道而行之。而他獨特的育兒方法、家教風格也令很多人對其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 有遠見的父母,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
    有格局的父母,捨得讓孩子吃讀書的苦。 要知道,那些奮鬥的汗水,終將成為孩子的底氣,累積成他向上攀爬的階梯,支撐著他看到更遠處的風景。 還記得白巖松在《白說》裡寫道: 他每年都會招收幾名研究生指導,北大、清華等幾所名牌大學會提供幾份簡歷,讓他從中挑選。 可有一個學生,覺得自己並不算優秀,可竟然被錄取了。
  • 何鴻燊、白巖松、黃磊、鄧超教育子女有絕招,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1、何鴻燊:「我什麼都可以給你,唯一給不了你的就是學問」賭王何鴻燊的孩子們,個個是學霸。賭王女兒何超蓮曾說:爸爸對我們只有一個要求,就是「好好讀書」。當初何鴻燊非常忙,但是總會抽出很多時間和孩子們一起談心,去講自己如何發家致富的。
  • 哈佛教授:能成為學霸的孩子,多有以下特徵,家長要趁早培養
    文 | 小婷老師育兒觀(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隨著受教育的機會越來越多,家長也越來越重視教育、關注孩子的成績。我有一個朋友就經常感嘆:「我看我兒子也不笨呀!你說他比那些學霸差啥呢?怎麼成績就上不去呢?」
  • 《教導有方》方亭用辯證法探究正確育兒觀
    吳子健即將傳授「全人教育」法去年,「北大學霸弒母案」曾成為熱搜焦點,引發廣泛的社會關注,甚至打破了傳統中國父母育兒的「金科玉律」。直到今天,不少人提起此案件依舊很難想像,吳謝宇這樣一個堪稱完美的學霸,最後居然會選擇弒母和詐騙,同時也讓家長開始思考,眾人眼中的優秀和健全的人格到底哪個更重要?
  • 白巖松:孩子長到10歲,這類書不但要鼓勵看,還要和孩子一起讀
    白巖松自己是個地道的蒙古漢子,雖然他17歲就離開家鄉,到北京求學,謀生,開創自己的事業,但對故土的眷戀,從他的節目中不時地流露出來。白巖松自己本人就是個歷史迷,在他潛移默化的影響下,白清揚從小酷愛歷史,很小對明清的歷史特別感興趣,史書就像故事書一樣迷人,帶給他無盡的遐想,滿足了他的探索欲。白清揚選擇這個專業,父親不但沒有反對,反而非常支持兒子。
  • 白巖松為什麼不允許兒子考第一?4個「縱容」透露育兒觀念!
    在當今激烈的社會競爭下,許多父母會把孩子逼得很緊:「你要考第一」、「你要每門成績都優秀」、「你要學3、4種才藝」……如果學校給孩子們減壓、改成素質教育,這些家長反抗最激烈,抱怨學校不給孩子補課、不多些考試,唯恐孩子落後於人。
  • 李娜的育兒觀就是「自信」,父母要鼓勵孩子思考,讓孩子勇敢嘗試
    李娜的育兒觀就是「自信」,父母要鼓勵孩子思考,讓孩子勇敢嘗試 李娜這個名字,相信大多數父母都聽過。
  • 寶媽為培養兒子興趣愛好,買「驢牌」跳跳棋當玩具,網友:貧限想
    「驢牌」高級定製跳跳棋,價值1.3w,不知是否會有人願意買單?很多父母的育兒觀是「富養」,給孩子最好的,無論是教育還是生活。就有這樣一位寶媽,為了培養兒子的興趣愛好,專門定製了「驢牌」的跳跳棋當玩具...
  • 拼音都要重頭學習的媽媽,培養了一個學霸,只因做對了這四點
    家長會上,學霸媽媽說:「我跟孩子爸爸都不是重點大學的畢業生,學習方面,我們給不了孩子最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一年級的時候,我甚至要重新複習拼音,才能在家裡陪孩子拼讀。孩子成績好,更多的是因為有個輕鬆的家庭氛圍。」培養一個學霸,相信是很多父母的心願。但是很多人認為,培養一個學霸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甚至有人覺得,學霸需要天賦,不是靠培養的。
  • 一個家庭走出5個博士,父親暢談教子方法:學霸從小學開始培養
    於是把責任推到先天優勢上,認為學霸是天生的。誠然,有部分學霸有良好的基因,但並不是所有學霸都如此。學霸是可以後天培養出來的,一位鄉村醫生爸爸,一口氣培養了6個學霸。浙江瑞安的鄉村醫生蔡笑晚,有6個孩子,5個是博士,1個是碩士。
  • 白巖松:有格局的家長,懂得讓孩子吃「3種苦」,不會心軟
    ——白巖松老輩人常說,一個人將來能否享福,要看小時候有沒有吃過苦,因為人生需要福禍相依,一切都是有定數的。可如今再看中國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大多數父母會盡力給孩子更好的生活,不再願意讓他們吃苦。就比如一些常見的小事,在多數父母的意識裡都是非常危險的,他們絕對不會讓孩子處於這種危險中,更不會讓孩子去吃生活中的苦。
  • 浙江鄉村醫生6個孩子,5個博士1個碩士,他的育兒觀只有24字
    為什麼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醫生家庭裡,能夠出現五個高學歷的博士生呢?有記者採訪到蔡笑晚,是不是有什麼特殊的教育?對孩子是否實行非常嚴格的軍事化管理?是不是唯成績論?面對這一連串的提問,蔡笑晚只能笑著白了擺手說,哪有那麼多奇奇怪怪的不平等教育,教育孩子講究的是這24個字的育兒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