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夠優秀?白巖松:心不夠狠,家長要讓他們吃3種苦

2020-12-23 嘟嘟媽媽分享

說到教育孩子方面,相信很多父母都會特別重視,但是越有成就的父母,他們在教育孩子方面管得反而越「松」,這是因為有成就的父母能夠提供給孩子們足夠的條件,就可以「放養」他們嗎?

其實反過來想,是那些父母他們都有自己的思維邏輯,在培養孩子方面懂得方法,他們會通過自己的領悟來對孩子進行教育。比如我國著名的主持人白巖松,在教育孩子方面,就顯得比較優秀了。

白巖松作為我國央視的著名主持人,他在事業上已經取得成就了,想必我們會想到他會要求他的兒子子承父業。

而且在大學考試時要求孩子選擇跟自己一樣的科目主修,但是他的兒子卻意外地選擇非常冷門的歷史系,主修蒙古史。

當很多人發出疑慮後,白巖松就在接受訪問時說出了自己的看法:「自己並不是編劇,不可能去編寫孩子的一生,只能做到引導的作用,只要孩子能選擇正確的成長道路,那麼他也能在所選的道路上走出一條光明大道。」

結果他的兒子如願考上了自己所選的大學,並成為了一個優秀的學霸,孩子的出色表現,可以看出白巖松的「放養式」教育是取得效果的。

從白巖松的育兒觀念中,他曾經說過在教育孩子上,如果想孩子取得優秀,那必須得心狠,而且要對孩子在這三件事上心狠,讓他們吃這三種苦,孩子才能經得起磨練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白巖松:想讓孩子變得優秀,家長要讓孩子吃這3種苦

01感受沒有錢的苦

生活當中「錢」是現實的代名詞。很多物質的東西需要錢來獲取,但如今父母的條件越來越好,他們都可以通過錢來使孩子得到越來越多的物質。

這間接就造成了孩子對「錢」沒有概念了,容易鋪張浪費,不懂得節約,也不懂得父母錢是通過辛苦操勞而獲取的。

讓孩子感受一下沒有錢的痛苦,他們就懂得錢的來之不易,也會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換取物質,還會反過來去孝順父母。

02懂得自律的苦

一個人自律就意味著他們不能被受誘惑,在生活中當中有很多事情都具有誘惑性的,所以孩子在經受誘惑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的痛苦。

他們會努力壓制自己的情緒,當別人擁有的時候,自己卻不能擁有,這種反差的對比,他們需要嚴格的自律來把守。

只要他們跨過自律的苦,那麼他們在生活當中就會懂得自律、約束自己有強大的決心做人,使自己不被受誘惑。

03經歷讀書的苦

用知識來充實人生,那是每個人必須經歷的階段,但當孩子經歷了讀書的苦,他們就認識到讀書更使人懂得珍惜。

在每個讀書的階段中,孩子的刻苦奮鬥,都需要有強大的毅力去堅持,讀的書越多,那麼他們對自己的認識會越來越豐富,吸收的知識會越來越多,這對他們的學習、事業都提供非常大的幫助。

其實我們要孩子所經歷的苦,是希望他們懂得做人的道理,從而讓他們的行為習慣良好,當他們對自己的思維有所考慮時,情緒就會往積極的方向發展,性格也會變得越來越好,這本《兒童情緒管理早教啟蒙繪本》就對孩子的成長有指導的作用。

這本《兒童情緒管理早教啟蒙繪本》通過個故事情節,生動地展示了小動物們的性格特點,使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得到領悟和啟示,進而幫助自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情緒管理。

全書一共10冊,原價150元,現活動價69.9元,想幫助你的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嗎?下方連結進行搶購吧。

結語: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狠不下心就很難以取得教育成果。也有很多媽媽因為過於溺愛孩子,不捨得讓孩子受到傷害就表現得處處維護孩子,結果就導致爸爸的嚴厲教育沒有得到效果,這樣不僅是沒有幫到孩子,反而會害了孩子的一生。

所以無論是爸爸還是媽媽,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得狠下心來,特別以上3點,必須要孩子吃到了苦,孩子才懂得苦中的滋味,方能品出他們自己的人生,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相關焦點

  • 被白巖松「育兒觀」驚豔到:培養一個學霸娃,要捨得讓他吃3種苦
    白巖松的兒子名叫白清揚,高中時期是學校足球隊的隊長,和爸爸一樣喜歡搖滾樂,還用自己的筆名出版了第一部小說,積累了一些人氣。有這樣優秀的爸爸,白清揚的壓力一直都不小,但是之所以能夠變得出眾,離不開爸爸白巖松的引導。
  • 白巖松:有格局的家長,懂得讓孩子吃「3種苦」,不會心軟
    ——白巖松老輩人常說,一個人將來能否享福,要看小時候有沒有吃過苦,因為人生需要福禍相依,一切都是有定數的。可如今再看中國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大多數父母會盡力給孩子更好的生活,不再願意讓他們吃苦。就比如一些常見的小事,在多數父母的意識裡都是非常危險的,他們絕對不會讓孩子處於這種危險中,更不會讓孩子去吃生活中的苦。
  • 白巖松培養出學霸兒子,育兒觀走紅:別心軟,多讓孩子吃這3種苦
    在當今社會,要想教育好孩子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生孩子難,撫養孩子更難,這樣想必許多家長都是有一樣的感受吧。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但要付出時間和精力,也是要熟練掌握一定的方法的。就從最純粹的輔導作業而言,就能難倒許多家長。
  • 白巖松:巧用的「破窗理論」,讓孩子變得更優秀,值得父母學習
    白巖松直言:要想培養更優秀的孩子,建議家長使用「破窗理論」!一、破窗理論:用以表達環境對人的影響家庭環境對於孩子的成長起著很大的作用,比如白巖松,他是個很好的父親,同時他也像大多數父母一樣,對孩子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在未來出人頭地,但他對孩子的教育卻與大多數父母不同。
  • 白巖松:不希望孩子考第一名,父母善用「破窗效應」,孩子更優秀
    李玫瑾教授說過:「家庭教育非常關鍵,如果家庭教育出現了問題,那麼孩子就會活得非常辛苦,那些成績優秀的孩子,他們的家長通常都是非常有計劃地,做事情乾淨利落有條理。」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優秀,白巖松也不例外,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他從來不會幹涉孩子的選擇,他想成為孩子人生中的一個「觀眾」,而不是一個「編劇」。白巖松育兒:想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 孩子老是坐不住?或是專注力不夠惹的禍,3妙招提高孩子專注力
    說到底,還是專注力不夠惹的禍,所以家長應該把重心放在培養專注力上。 在這之前,應該先了解一下,孩子為何會出現專注力不集中的問題。既然想讓孩子擁有專注力這個超能力,那麼家長就得要先找到導致專注力不足的原因在哪裡。
  • 大神教學| 重心不夠穩、接吊不夠準,殺球就會不夠狠!
    大神教學| 重心不夠穩、接吊不夠準,殺球就會不夠狠! 原標題:大神教學| 重心不夠穩、接吊不夠準,殺球就會不夠狠!
  •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優秀的人太拼命
    也許你要說,人和人註定不同,要放下攀比心,做最好的自己。 這句話本身沒有問題,但是忽略了一點,如果只在自己的世界裡奮鬥不去看別人,你根本不知道別人成長得有多快。 世上沒有後悔藥,也沒有無緣無故的優秀。
  • 請告訴孩子,你可以不夠優秀,但內心一定要強大!
    我和孩子爸連忙上前查看,只見兒子哭喪著臉坐在書桌前,作業本和文具散落一地。問了才知道,成績一向不錯的兒子,在數學上遇到了難題:「我寫了一個晚上,可算了好幾遍也得不出正確答案,我太沒用了......」兒子帶著哭腔的話,讓我想起了今年5月的一則事件:西安一名9歲女孩,因為無法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從15樓跳下身亡。
  • 孩子不夠勇敢怎麼辦?家長要避免這三個誤區,防止孩子變得膽小
    文/糯媽育兒經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家孩子是一個勇敢自信的人,如果孩子畏首畏尾或者比較膽小,家長就會擔心孩子長大之後不夠自信或者無法表達出內心真正的感受,導致孩子的成長道路出現偏差。不僅如此,在這之後小陳還注意到自家孩子總是喜歡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就開始退縮的現象。相信和小陳孩子差不多性格的小朋友還有很多,這些孩子的家長都希望他們能夠勇敢一些、果斷一些,能夠成為一個有勇氣、有擔當的人。
  • 白巖松:孩子,你要考第一就斷絕父子關係!(父母必看)
    您是家長嗎?
  • 看了白清揚就知道,白巖松「自由成長式」育兒,值得中國家長學習
    普遍家長都是「望子成龍」,要求孩子好好學習,將來才能出人頭地,所以總是提著孩子耳朵,要求孩子考第一。 白巖松的育兒觀,卻和許多家長不同,他更偏向「自由成長式」育兒。
  • 孩子優秀離不開家長的培養,巧用光環效應,孩子出類拔萃
    文/小當家育兒經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可以成為人中龍鳳。一旦,孩子不夠優秀,就會受到父母的打壓,還會拿出其他的孩子進行比較,從而導致忽略了自己孩子的優點,而讓孩子活在其他孩子的陰影裡。我們應該要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孩子,即使孩子一時沒有做好,也應該要給他們時間,相信他未來一定會做得更好。家長給予孩子正面積極的評價,尤其是在孩子不擅長的領域。雖然孩子做的並不如其他孩子好,但是他已經努力了,家長一定要肯定孩子的付出,讓孩子看到自己的發光點,有信心成為一個更加優秀的人。
  • 白巖松:孩子長到10歲,這類書不但要鼓勵看,還要和孩子一起讀
    白巖松說:他選擇了自己最喜歡的專業,目前對蒙古族的歷史,研究非常淺,遠遠不夠,如果我兒子能在這個領域做出成績,能夠推動相關歷史文化學科的發展,這是非常有意義的。白巖松說:閱讀是一條令人生畏的道路,若是一開始就學習正書,會使他們很快失去興趣。從孩子感興趣的閱讀出發,這讓孩子更容易養成閱讀和傾聽的習慣。
  • 「再苦也不讓孩子住校」,白巖松談寄宿制的危害,原因引人深思
    寄宿制的出現,讓孩子變得更獨立,也給孩子帶來了危害。現在的家長普遍工作都比較忙,平時很少有時間照顧孩子。所以說,有很多家長在孩子稍微長大了一些以後,就會選擇把孩子送去寄宿制學校上學。這樣的話,家長就可以省不少心,完全不需要為了接送孩子等事宜太過操心。
  • 孩子膽小又不敢說話,單鼓勵是不夠的,三個技巧讓他們變得有勇氣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膽小就是因為孩子內向,所以就鼓勵自己孩子,讓孩子勇敢點,沒有什麼的,身邊的人都很友好,可是這種鼓勵是不夠的。三、單鼓勵為什麼不夠第一、 "不怕,這些都是假的",可能讓孩子更害怕。孰不知,孩子因為這句話可能會更害怕了,本來孩子就不敢跟外人交流,而家長又要孩子跟認識的朋友打招呼,這會讓他們變得更加敏感,讓他們的社交恐懼更嚴重。
  • 白巖松:中國教育最該批評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這些錯誤太低級了
    編輯:貝貝豆審核:貝貝豆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詬病至深,有人認為是學校教育起主導作用,也有人認為家庭教育才是關鍵,其實,父母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責任人。在孩子的成長中,家長要承擔51%的「控股」責任。白巖松在一次訪談中就曾經指出,「中國教育最該批評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網上曾瘋狂流傳過一段視頻,並且火了很長一段時間。一位父親開啟了手機錄像模式,鏡頭前,女兒正在刷牙,而父親衝上去就是一頓打罵,女兒在不斷求饒和哭泣,這段視頻被這位父親直接發到了班級群。
  • 吃假奶粉整整兩年,孩子變畸形大頭兒子,導購:量不夠繼續吃
    湖南有不少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有營養不良的情況,因為他們發覺孩子的體重下降,甚至帶孩子去醫院被告知骨骼病變,被確診為佝僂症。他們這些孩子之中最小的只有幾個月,有的出現溼疹的病症,有的頭部出現較為明顯的畸形,跟"大頭兒子"一樣。
  • 美國愛荷華大學:家長打擊孩子,抱著激勵孩子的心,最終卻害了娃
    「」我們這麼優秀,為什麼你一點也沒有遺傳到?」這些話都是家長對孩子的打擊,也是家長對孩子的負面評論。家長們是否覺得這些話似曾相識?你們也對孩子說過這些話吧?很多孩子都不能理解,為什麼家長都很喜歡打擊他們呢?我們一起來分分析一下原因吧。
  • 「我退休金就4千,孩子暑假只上一個培訓班不夠嗎?」寶媽:不夠
    孩子的英語最差,但暑假最便宜的英語培訓,整個下來要8000多塊。孩子一直跟不上的數學,成績平平的語文,要怎麼辦?寶媽要老人貼補。老人說:"我退休金就4千,孩子暑假只上一個培訓班不夠嗎?"得到寶媽的回答是: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