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韋德佔
12月3日,張小娟被中共中央追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12月7日,張小娟被追授為「全省先進工作者」。
張小娟同志的先進事跡在我省廣大幹部職工中引發強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張小娟同志是脫貧攻堅主戰場上廣大黨員幹部的優秀代表,她的先進事跡和寶貴精神催人奮進,為廣大黨員幹部樹立了榜樣。
「張小娟同志讓我感受到了一名共產黨員對黨的忠誠和信念,一位扶貧幹部的為民情懷和無私奉獻,一位母親對脫貧攻堅事業的責任擔當和無私大愛。今後,我們會繼續以張小娟同志為榜樣,把黨和人民的事業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埋頭苦幹、無私奉獻,以實際行動詮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把對黨的忠誠融入為人民服務之中,把人生追求融入水利發展之中。」省水利廳幫扶辦副主任鄭熙說。
省水利廳作為幫扶舟曲縣省直組長單位,舉行了張小娟事跡報告會,組織省直和中央在甘幫扶舟曲單位開展了向張小娟同志學習的系列活動。幫扶責任人通過為困難群眾送化肥、地膜等農用物資,提供就業及培訓信息,鼓勵外出務工創收,支持返鄉青年種植養殖,為聯繫戶修繕房屋等方式為幫扶戶解決實際困難,謀劃致富門路,全年幫辦各類好事實事近400件;省水利廳系統400多名黨員,按照「一對一」的方式,與幫扶村黨支部、貧困戶開展結對共建,提升貧困村黨組織的凝聚力和組織力,實現黨建工作和脫貧攻堅雙推進,為舟曲縣如期實現脫貧摘帽和鞏固提升發揮積極作用。
省水利廳舉行張小娟事跡報告會
「作為中建八局駐舟曲縣幫扶工作隊的一員,張小娟同志的事跡深深地感染著我。張小娟同志為了家鄉的扶貧事業回到家鄉,全縣19個鄉鎮、208個村都跑遍了,她是扶貧工作的『移動資料庫』和『活字典』,張小娟同志的生前事跡如今已經成為一種力量激勵著我們繼續前行,雖然她離開了,但她的精神已經成為一種象徵,影響和帶動著很多人。」中建八局舟曲縣教育布局優化提升改造項目負責人桑文虎表示,他會繼續以張小娟同志為榜樣,為建設幸福美好新舟曲不懈努力。
舟曲縣曲瓦鄉扶貧工作站副站長楊海平說:「張小娟同志把青春積澱的力量和智慧、把深植於故鄉的熱愛和情懷全部注入到偉大的脫貧攻堅事業,她用短暫而精彩的人生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崇高追求。我們要學習她不懼困難、堅守基層、無私奉獻的精神,以更加紮實的工作作風,幹好本職工作。」
「張主任(張小娟)一心撲在工作上,想幹事、真幹事、能幹事、幹成事,勤奮刻苦,無私無畏,以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精神風貌和時代風範。我們要認真對照先進,從思想、工作等方面查找差距,抓落實。」舟曲縣八楞鄉下半山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關民權說。
舟曲縣曲瓦鄉黨委組織員王玉軍說:「通過組織學習張小娟先進事跡,讓我們備受鼓舞,我們要以她為榜樣,在美麗舟曲行動中,以先進模範為鏡,向先進典型看齊。以更高的政治使命感和責任感推動全鄉工作,真正把英雄的精神火花落到實際工作中來。」
大川鎮學習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張小娟同志精神
家住舟曲縣城關鎮西半山村的村民楊許舂夫妻二人身患殘疾,過去家庭困難,舉步維艱。他並不是張小娟的幫扶戶,只因一次入戶結下緣分,為了不讓正在讀高中的兩個孩子輟學,張小娟多方奔走,為他們解燃眉之急,並積極找尋增收渠道。日子逐漸有了起色,張小娟卻永遠離開了。當時,驚聞噩耗的楊許舂半夜步行近10公裡去找尋小娟。
「很多話還沒有說,很多事還沒來得及做,這是我們全家永遠的遺憾。」楊許舂說。
「我們要以一名共產黨員的忠誠和熱愛,對脫貧攻堅事業矢志不渝。舟曲縣扶貧辦是小娟生前工作的單位,大家非常懷念在扶貧路上並肩戰鬥的時光,紛紛以她為榜樣,在平凡的崗位上,以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和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繼續為鞏固全州脫貧攻堅成效貢獻著自己的綿薄之力。」舟曲縣扶貧辦主任周識宇說。
將初心融進靈魂,把使命抗在肩上。隴原大地上,千千萬萬的扶貧工作者,正用自己的青春與汗水、愛心與真情譜寫一曲宏大的脫貧致富樂章。
【延伸閱讀】
張小娟,女,藏族,甘肅舟曲人,1985年4月出生,2008年9月參加工作,2010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甘肅省舟曲縣扶貧開發辦公室原副主任。2019年10月7日,在完成舟曲鄉村脫貧攻堅抽樣調查工作返程途中因交通事故不幸殉職,年僅3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