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我國三代核電技術「國和一號」研發完成

2020-12-14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今天(28日)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宣布,我國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國和一號」完成研發。「國和一號」是我國十六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代表著當今世界三代核電技術的先進水平,是我國核電技術研發和產業創新的最新成果。

國和一號,也稱作CAP1400,是我國在引進消化吸收國際先進三代核電技術的基礎上,依託國家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重大專項開發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大型先進核電型號,具有安全係數高、經濟性能好、創新成果多等特點。

國家電投核能總工程師 「國和一號」總設計師 鄭明光:「國和一號」它能夠為社會提供強大的電力。比如它每小時可以為電網提供150萬度電,那麼每年的話基本上能夠提供將近130億度電,在冬天的時候也能夠為社會提供供熱。

「國和一號」從2008年啟動研發,歷時12年科研攻關,建成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三代核電自主創新體系和產業鏈供應體系,填補了我國核電產業的多項技術和工藝空白,推動了我國核電行業和技術整體升級換代。

國家電投核電重大專項辦公室主任 郝宏生:有477家單位參與整個項目的研發,26000多名工程設計人員參與其中,自主的研發、自主的設計、自主的製造、自主的運維,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全方位的提升,由二代升級為三代。

「國和一號」核電機組設計壽命達60年,發生嚴重事故的概率相比二代核電機組降低100倍。單臺機組年發電量可滿足超過2200萬居民的用電需求,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超過900萬噸。

我國兩大三代核電技術:「國和一號」與「華龍一號」

目前,我國已擁有兩種自主三代核電技術,分別為國和一號與華龍一號。國和一號是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之一,由國家電投集團在引進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核電技術的基礎上,開發的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電技術,採用「非能動」安全設計理念,單機功率達到150萬千瓦,是我國自主設計的最大功率的核電機組。

華龍一號是中核集團和中廣核集團在我國30餘年核電設計、製造、建設和運行經驗的基礎上,推出的三代核電技術,採用「能動+非能動」安全設計理念,我國也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這兩大核電技術採用不同的技術路線,都代表著我國核電研製能力的最高水平。

歷時12年研發 取得大量技術突破

「國和一號」從2008年啟動研製,至今經過12年科研攻關,取得大量技術突破。如今我國已全面掌握三代核電關鍵技術,實現了自主核電技術從二代到三代的跨越。

截至2020年8月,「國和一號」累計形成智慧財產權成果6513項,獲得國家授權專利1052項,形成新產品、新材料、新工藝、新裝置、新軟體392項。並且「國和一號」也已通過評審,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出口權,為我國三代先進核電的規模化、批量化發展與「走出去」提供了有力保障。

總臺央視記者 李廈:核電技術研發能力的不斷提升,要依靠重大裝備的生產製造能力作為支撐。在我身後的這個龐然大物就是「國和一號」核電機組當中採用的核心組件,叫做蒸汽發生器。這個大傢伙的長度達到24米,最大直徑6.5米,重量超過了800噸,這也是我國迄今為止建造過的最大的蒸汽發生器。要把這個龐然大物造出來,科研人員進行了大量的攻關和創新。

上海電氣核電設備製造部部長 餘升:為了這臺蒸汽發生器,我們設置了30餘項的關鍵工藝,創新和改進,最難的是深孔加工的精度要求非常高,我們要在圓形的板上打25,000多個孔,最多一根頭髮絲的直徑的偏差,我們進行了長達半年的設備調試和加工實驗。

在十多年時間裡,「國和一號」研製團隊攻克了主管道鍛造、主泵製造、數位化儀控系統研發等一系列制約我國核電發展的難題,並且積累了大量試驗數據填補了國內標準基礎數據方面的空白,形成了三代核電設計、建造、材料、焊接、無損檢測等技術標準,實現了我國核電從技術到產業的跨越。

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總經理 王明彈:「國和一號」除了解決了一個我們智慧財產權的問題,解決了一個我們設計能力的問題,還解決了我們裝備製造的問題,我們建造的問題,我們調試的問題,我們管理的問題,(發揮了)核電項目對整個工業行業的引領的作用。

我國核電建設能力處於全球領先水平

核電作為投資巨大、安全性要求極高的高科技產業,實現自主化離不開強大的國力支撐。經過30多年不間斷積累的核電工程建設和運營經驗,目前我國的核電建設能力已經走在了全球前列。

目前,我國已完成5臺國際三代核電機組的建設,數量居全球第一。其中三門核電一號機組為美國AP1000全球首堆,臺山核電一號機組為法國EPR全球首堆。過硬的核電建設能力,嚴格的技術安全審查,使得這些「全球首堆」能夠為世界其他三代核電機組的建設提供極有價值的經驗和信息。

國家電投核電重大專項辦公室主任 郝宏生:我們從現在核電的建設能力來講,我們是世界領先水平,那麼我們的核電技術水平應該是和世界並跑。

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我國在建核電機組13臺,總裝機容量達到1387.1萬千瓦,居全球第一。成熟可靠的核電建設能力使我國核電發展的步伐不斷提速。據測算,到2025年,我國在運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7000萬千瓦,在建3000萬千瓦;「十四五」及中長期,自主三代核電技術在我國清潔能源體系中的作用將更加凸顯。

國家電投核能總工程師 「國和一號」總設計師 鄭明光:電網的總體的需求還是在不斷地提升,(「國和一號」)我認為還是有比較大的發展空間,在保證安全性不變的前提底下,使它的經濟性得到進一步地增強,建設周期能夠進一步縮短,同時使造價能夠進一步降低。

(來源:央視新聞)

研究|諮詢|服務|交流

【2019年中國能源研究會系列報導】2019中國能源研究會年會圓滿結【2019中國能源研究會年會系列報導】中國能源研究會年會儲能專委會「構建儲能高效發展新模式」專題論壇在京召開【2019中國能源研究會年會系列報導】中國能源研究會核能專委會「中國核電的安全高效發展」專題論壇成功召開【2019中國能源研究會年會系列報導】中國能源研究會年會中小配電企業發展戰略研究中心「新型配電企業高質量發展」專題論壇在京召開【2019中國能源研究會年會系列報導】中國能源研究會城鄉電力(農電)發展中心「農村清潔用能與資源利用」專題論壇成功舉辦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能源研究會,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我國第三代核電技術「國和一號」日前研發完成
    2020-10-04 10:06 來源: 澎湃新聞 科普熊貓 2020年9月28日,中國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宣布,中國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國和一號」完成研發。
  • 我國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三代核電技術「國和一號」研發完成
    【電纜網訊】據央視報導,9月28日,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宣布,我國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國和一號」完成研發。「國和一號」是我國十六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代表著當今世界三代核電技術的先進水平,是我國核電技術研發和產業創新的最新成果。
  • 「國和一號」研發完成,三代核電技術更進一步
    9月28日,我國的核能技術研究再進一步——「國和一號」宣布完成研發。「國和一號」代表著當今世界三代核電技術的先進水平,是我國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據國家電力投資集團介紹:「國和一號是國家電投落實我國三代核電自主化發展戰略,在引進消化吸收三代非能動壓水堆核電技術的基礎上,依託工程項目平臺實踐和國家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重大專項開發的、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大型先進非能動壓水堆核電型號,是自主設計的中國核電技術品牌。該技術研發完成標誌我國全面具備了先進核電自主化能力。」
  • 中國三代核電技術已研發完成,從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的轉變
    近日,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宣布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中國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國和一號」成功地完成了研發,國和一號的成功也標誌著我國已經躋身世界核電發達強國,中國的三代核電技術在世界上也是具有領先地位的,是中國核電技術和產業創新的最新成果
  • 自主三代核電國和一號誕生記:2.6萬名技術人員的攻關長跑
    9月28日,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國家電投」)在上海正式發布我國三代核電自主化標誌性成果「國和一號」,並全面回應「國和一號」核電型號的安全設計理念、市場競爭力、國產化程度、出口前景及三代核電自主化歷程。
  • 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成功
    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成功  新華社福州11月27日電(記者張華迎、高敬)27日0時41分,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     11月27日,工作人員在「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福清核電5號機組主控室慶祝併網成功。11月27日0時41分,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
  • 中核二四公司完成漳州核電「華龍一號」鋼襯裡模塊三吊裝
    華龍一號是我國具有完整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滿足全球最新核安全標準,是我國核電創新發展的重大標誌性成果,對於我國實現由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的歷史性跨越具有重要意義。
  • 中核華龍一號成功併網發電:中國打破國外核電技術壟斷
    經現場確認,該機組各項技術指標均符合設計要求,機組狀態良好,為後續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奠定堅實基礎,並創造了全球第三代核電首堆建設的最佳業績。這標誌著中國打破了國外核電技術壟斷,正式進入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這對我國實現由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的跨越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進一步增強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華龍一號的信心。
  • 國內首臺融合後 「華龍一號」核電試驗泵殼發運
    首運國內首臺融合後 「華龍一號」核電試驗泵殼發運本報訊(記者 朱雪黎)6月14日,由二重裝備研製的「華龍一號」RSR750型核主泵全流量試驗臺泵殼發運。記者當天從國機重裝獲悉,這標誌著二重裝備率先掌握具有世界最高安全標準的第三代核電泵殼內壁堆焊全自動焊接技術,正式進入融合後的「華龍一號」核電泵殼批量化生產時代。「華龍一號」是我國自主研發的世界第三代核電技術。核電泵殼是核島中唯一高速旋轉設備,對核反應堆的安全運行起著重要作用。
  • 更加安全可靠 三代核電國產化核級鋯材正式入堆服役
    記者今天從科技部獲悉,近日,隨著AP1000依託項目第二臺機組——山東海陽核電廠1號機組首次換料大修結束,由國核寶鈦鋯業股份公司生產的三代核電核級鋯材正式入堆服役,標誌著我國核級鋯材國產化目標成功實現,改寫了我國長期以來核級鋯材全部依賴進口的局面。
  • 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開始裝料 向商運邁出關鍵一步
    首次裝料是核電工程併網發電、商運前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在這一階段,全新的核燃料組件被裝入反應堆堆芯,是核電工程中有核試驗和無核試驗的分界點。作為中國自主研發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與高鐵一起被並稱為「國家名片」。中核集團發布消息,9月4日下午,生態環境部在京向中核集團福建福清核電有限公司頒發福清核電5號機組運行許可證。
  • 世界領先 我國三代核電最新型控制棒驅動機構成功研製
    來源:中核集團控制棒驅動機構承擔著反應堆的啟動、功率調節、保持功率、正常停堆和事故停堆等功能,其設備性能直接關係到反應堆運行的安全性,是核島中的關鍵主設備。日前,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和四川華都核設備製造有限公司聯合研製的ML-C型控制棒驅動機構在完成1200萬步熱態壽命試驗後,又順利通過了抗震試驗,該抗震試驗地震相當於8.5度抗震烈度,在該抗震烈度下房屋將遭受嚴重破壞或坍塌。抗震試驗的成功標誌著該型驅動機構正式研製成功。
  • 我國三代核電最新型控制棒驅動機構成功研製,世界領先
    四川在線記者 朱雪黎5月9日,記者從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獲悉,由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和四川華都核設備製造有限公司聯合研製的ML-C型控制棒驅動機構在完成1200萬步熱態壽命試驗後,又順利通過了抗震試驗,該抗震試驗地震相當於8.5度抗震烈度,在該抗震烈度下房屋將遭受嚴重破壞或坍塌
  • 打破國外核電技術壟斷,「華龍一號」對我們有多重要?
    11月27日中國自主研發設計的第三代核電"華龍一號"獲得巨大成功,使用"華龍一號"的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順利組網並且開始發電。據中核集團12月8日消息,就在前一天的12月7日,"華龍一號"示範工程福清核電6號組的500kV倒送電工作也順利完成,這也標誌著"華龍一號"距離成熟正越來越近。
  •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成功:核心零部件均已實現國產 運營商有望受益
    財聯社11月27日訊,歷經五年半,華龍一號全球首堆成功併網,我國核電從技術到產業都在實現快速發展,三代核電市場的春天正在加速復甦。有分析師表示,核電板塊有望迎接千億市場。今日,中核集團官微發布消息稱,當天00時41分,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據中核集團介紹,華龍一號電廠可利用率達90%以上,採用「能動和非能動」相結合的安全系統、雙層安全殼等技術,在安全性上滿足國際最高安全標準要求。
  • 從第一度核電到華龍一號!崢嶸五十載,走出自主創新的核動力事業...
    近日,在由中央網信辦網評局指導、中核集團宣傳文化中心主辦的「走進新中核」媒體活動中,記者來到有「中國核動力工程搖籃」之稱的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以下簡稱「核動力院」),探尋我國第一代核潛艇陸上模式堆到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發展歷程,解密我國核動力事業的起源與未來之路。
  • 印度拒絕中國核電:雖自誇華龍一號,但核燃料後處理落後印度10年
    當中國的自主產權第三代核電「華龍一號」推出後,南亞國家泰國、印度尼西亞、斯裡蘭卡、孟加拉國、伊朗、巴基斯坦都表達了興趣。只有一個國家熟視無睹,那就是印度。國內至今沒有中國核電技術以及華龍一號接觸印度項目的消息。
  • 遠東為「華龍一號」保駕護航!
    「華龍一號」是我國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自開建之日起就備受各界關注,也是我國從核電大國邁向核電強國的重要標誌。   2013年,安纜攜手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展開了「華龍一號」用核級電纜近三年的研發、試驗、驗證工作,並成功攻克三代核電站用電纜技術難關,研發出「華龍一號」堆型用殼內和殼外核級電纜。
  • 王婷:為核電綻放青春之美
    她是中廣核研究院堆工中心流體系統與安全分 析研究所主持工作的副所長、「華龍一號」英國通用設計審查(GDA)項目堆芯設計與安全分析領域負責 人。作為中國核電「走出去」的主打品牌,中國自主 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的研發,凝聚了中國核電建設者的智慧結晶。
  • 「華龍一號」研發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CCTV-1今晚十點半檔,「華龍一號」總設計師邢繼《開講啦》與您分享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福清核電5號機組2015年開工建設2020年9月4日隨著第一組燃料組件順利入堆該機組進入主系統帶核調試階段裝料完成後福清核電5號機組將在今年年底迎來正式併網發電投產運行這也將進一步推動我國躋身世界核電技術「第一陣營」本期《開講啦》邀請到中核集團「華龍一號」總設計師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總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