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我國的核能技術研究再進一步——「國和一號」宣布完成研發。「國和一號」代表著當今世界三代核電技術的先進水平,是我國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
據國家電力投資集團介紹:「國和一號是國家電投落實我國三代核電自主化發展戰略,在引進消化吸收三代非能動壓水堆核電技術的基礎上,依託工程項目平臺實踐和國家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重大專項開發的、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大型先進非能動壓水堆核電型號,是自主設計的中國核電技術品牌。該技術研發完成標誌我國全面具備了先進核電自主化能力。」
總結來說,「國和一號」不依靠電能等外部動力即可保證核電廠安全,是全球最大的非能動壓水堆核電站,單機組輸出功率方面達到150萬千瓦,單機組年發電量更是高達114億度,年可用率也超過了93%。
在這一系列亮眼數據中,對於普通大眾最關心的可能還是安全性。據央視報導,「國和一號」的安全性,相比二代核電機組提高了100倍:由於它採用非能動安全系統,增加了電站抗擊地震、外部水淹等極端自然災害的能力,所以大大降低嚴重事故概率。
而且,「國和一號」還能夠達到72小時無須人工幹預。也就是說,當電廠出現斷電狀況,反應堆可在事故發生72小時內無須人工幹預自動保證安全。
這也給安全方面加了一個雙保險。
在保證了安全的基礎上,「國和一號」能以非常高的經濟性價比,為社會提供服務。「它每小時可以為電網提供150萬度電,那麼每年的話基本上能夠提供將近130億度電,在冬天的時候也能夠為社會提供供熱。」國家電投核能總工程師, 「國和一號」總設計師鄭明光接受央視採訪時介紹。
據央視報導,「國和一號」核電機組設計壽命達60年,單臺機組年發電量可滿足超過2200萬居民的用電需求,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超過900萬噸。
能夠實現這樣的技術突破,背後是中國自主創新研發的成果。據國家電力投資集團介紹,「國和一號的關鍵材料全部實現自主化設計和國產化製造,設備整體國產化率達到90%以上,批量化後工程造價還有下降空間,具有國際競爭力。」
非能動技術的應用,系統性地簡化了整個機組的設計。「相比傳統電廠,安全級閥門、管道、電纜、泵、控制裝置、抗震廠房總量分別約減少50%、80%、85%、35%、70%和45%。」
反應堆冷卻劑泵它的蒸汽發生器是我國建造過的最大的蒸汽發生器,在內部設有超過一萬根U型管,壁厚不到一毫米卻可以承受超過15兆帕的壓力,完成熱交換。它的殼內核級電纜也由我國自主研發,並填補了國際空白,在高溫、高壓、輻照等環境下還能保證60年的使用壽命。它的心臟——反應堆冷卻劑泵採用屏蔽電機主泵、溼繞組主泵雙線並行的模式,是自主研發八年攻關的成果。
國家電投核電重大專項辦公室主任郝宏生在接受央視採訪時介紹:「我們從現在核電的建設能力來講,我們是世界領先水平,那麼我們的核電技術水平應該是和世界並跑。」
「國和一號」將繼續為世界核電技術創新提供中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