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落幕時,對於考分這件事,依舊是幾家歡樂幾家愁,考分成了定局,但是在人生這場馬拉松,高考只算是一個轉折點,並不能決定一切。
高考之後,短暫的放鬆,大家開始關心的是孩子大概能考多少分,可以上什麼類型的大學,還有就是孩子大學學什麼專業,將來到底要怎麼辦?
這個時候一家齊 上陣,志願填報專場諮詢,找各種人詢問意見等等,就希望孩子可以上個好學校,有個好未來?
好學校真的能夠讓孩子有美好的未來嗎?
面對大學畢業,我想很多人已經感到滿滿的壓力了,即使是名校,仍舊不得不面對畢業巨大的壓力。考個好大學,不一定有美好的未來,關鍵還得靠後面的努力。
最近幾年走進我們視野的人大畢業生伍繼紅處於貧困線上,靠校友捐款度過難關,這個確實讓人們匪夷所思。
面對生活的困境,面對人生的壓力,另一部分人卻靠著自己的努力,上了很一般的大學,卻活成了人生的贏家,讓人們不得不思考?
名校的光環不能永遠照耀你的人生,那麼我們人生要怎樣才能贏呢?
不同大學生的不同大學生活
在之前,網絡引熱議的山西某大學生因作弊被監考老師收了其補考試卷,20分鐘後跳樓的那個大學生,在大家追責的時候問老師是否有過錯,校方答覆老師無責。
稍微深究,我們就知道,該生已經是補考,為啥他連合格都拿不到呢?
我們都知道,大學的學分其實是非常容易的,還有考試也是,但是大學不同的是20%的成績是和平時有關係。
補考的學生往往都是上課不好好上,甚至有的是逃課打遊戲,不是一次兩次,而是常態,甚至有的學生一學期能夠見到老師的次數都是屈指可數,去了也是為了應付點名。老師講啥有惡不知道。
一個學期下來,掛科一片紅,為啥呢,為啥呢?他可能說我不喜歡這個呀,學了也沒有用。
而讓我們辣眼睛光的是考研分數揭曉的時候,亮出了很多的學霸宿舍,一個寢室集體考名校, 讓人羨慕不已。
為啥差別那麼多,遇到啥舍友好像很關鍵?在什麼學校學習似乎也很關鍵。可是考分一定,還有機會贏嗎?
怎樣在高考之後贏在人生轉折點呢?
大學很多孩子沉迷於遊戲,甚至想逃課幹別的事情,究其原因就是這個專業不是我喜歡的,我一點都不想上。
很多家長想盡辦法給孩子報認為對孩子最有利的專業,將來我可以靠關係去開發,比如我想讓孩子學醫,可是孩子想學軟體設計,家長不同意, 逼著孩子改了志願,最後發現孩子上了大學渾渾噩噩,很是可惜。
我認為在孩子讀什麼專業這件事情,家長一定要學會理智客觀的尊重孩子。
當然,要想讓孩子以後人生贏,高考轉折點讓自己的人生贏,做好孩子的職業規劃和人生規劃是取勝的關鍵中的關鍵。
很多人壓根沒有職業規劃的意識,甚至很多人畢業之後步入職場幾年後才想起來做職業規劃,那麼在上大學前做好職業規劃的人已經早早開始起跑,你會發現你與別人的差距不止一點點。
這裡家長要注意:誤區莫入
1. 不是網絡上一份簡單通用的職業測評表,根據你的答案給你一個答案,然後就做確定了
2. 也不是所謂大數據分析出來的適合範圍
3. 也不是孩子簡單的我喜歡這個職業,我覺得這個我能行就可以得出結論的
而所謂的專業的職業規劃一定是有很深刻的內容在裡面,必須遵循優勢理論,多元智能化發展,還有就是孩子自己認知和想法,孩子本身對未來的規劃和期待等等。
除了孩子對未來期待,那麼需要做的是對選定的職業方向必須有深刻的認知,除了對美好的期待還得對不好的方面全然接受,這樣才是對孩子負責任的態度。
對於孩子報考之前,無論多少分,必須給孩子找到適合孩子且孩子也有興趣的專業,這樣的話無論孩子處於一類二類還是其它學校,孩子都不會失去動力,放任自己大學白白浪費,臨到畢業一片茫然。
做好職業規劃的好處:
1. 孩子有興趣且有天賦,更容易有成就感,那麼更容易堅持
2. 孩子對未來有明確的方向,就不會沒動力,被一點點困難就改變方向
3. 孩子對未來職業不好的一面有了認知,在報考時候也在內心接受,自然就不會輕言放棄
孩子上了大學,已經是成年人了,就得學著獨立和學著去面對,幫助孩子做好這方面的規劃,那麼從上大學開始,孩子就開始起跑,也不會出現畢業了去從事另外一個無關的行業又得從頭開始,甚至工作幾年後還轉行的情況,最後渾渾噩噩混日子。
總之:給孩子做好專業的職業規劃,那麼對於上大學孩子不好好學習這事壓根就不用操心,更不擔心孩子重新學什麼,起步晚。
贏了這一步,孩子就真正的贏在轉折點,堅持下去,孩子的未來必定一片光明。
祝福大家,家長們,這件事一定要在孩子上大學之前做好哦,讓孩子真正贏在起跑線上,實現彎道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