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展覽再現二戰大和號戰列艦下水儀式影像

2021-01-19 人民網

原標題:日本展覽再現二戰大和號戰列艦下水儀式影像

  資料圖:圖為CG中重現的舊日本海軍「大和」號戰艦,該艦滿載排水超7萬噸,是日本建造的最大戰艦,也是日本帝國海軍的象徵。

  據日本《讀賣新聞》7月13日報導,7月12日,日本廣島縣吳市的大和美術館舉辦了一場名為《戰艦大和 武藏的下水式展覽——裝點了戰前戰後時代的軍艦們》的展覽。該展覽旨在介紹舊日本海軍秘密建造的戰鬥艦的「誕生」。

  報導稱,展會工作人員通過計算機圖形技術CG(以下簡稱「CG」)再現了當時世界最大,但幾乎未留下照片的兩艘戰鬥艦的下水式的影像,並且陳列了800件下水儀式上的相關紀念品,向人們傳達了製造者們的熱情。雖說戰鬥艦的下水儀式最多曾達到過5萬人的規模,但由於「大和號」和「武藏號」為秘密建造,其下水儀式也只有知道其製造的1000人參加。

  本次展會上,根據相關人士的證詞,工作人員採用CG製作出了5分鐘的影像畫面。該展覽上首次公開了於「武藏號」的下水儀式上切斷了套住戰鬥艦的鋼絲的斧頭,以及作為下水儀式紀念品的帶有海軍標誌的輪島塗材質的香盒等珍貴文物。

  據了解,展覽的開幕式上邀請到了日本海上自衛隊吳基地地方總監三木伸介。吳市市長小村和年在致辭中表示:「正是現代的高科技技術,使戰鬥艦的下水儀式的再現成為可能。藉此機會,我也想緬懷一下當年參與戰鬥艦建造的工作人員。」據悉,本次展覽將於9月23日結束。

相關焦點

  • 日本大和級戰列艦
    大和號 1937年11月4日,在侵華戰爭爆發的四個月後,日本開始了大和級戰列艦建造,首艦大和號戰列艦於廣島縣吳市的吳海軍工廠正式開工 ,鋪設第一根龍骨 。 1940年8月8日,大和號戰列艦下水。1941年10月,大和號開始試航。
  • 戰列艦發展史(四):戰列艦時代!
    大和號戰列艦1936年戰列艦限制解除後日本緊接著就在1937年開始建造「大和」級戰列艦,「大和」級戰列艦滿載排水量7.2萬噸、最大航速27節、裝有3座三聯裝460毫米主炮,射擊仰角但後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二戰時期太平洋區域的制海權是通過航母爭奪的,兩艘「大和」級戰列艦的戰績都少得可憐,「武藏」號戰列艦在1944年10月24日被擊沉,「大和」號戰列艦也在1945年4月7日被擊沉。
  • 二戰日本榛名號戰列艦雷伊泰灣海戰成為肉盾奇蹟般返回了日本港口
    說到二戰時期日本的金剛級戰列艦榛名號戰列艦,算是日本二戰中金剛四傻中唯一艘比較聰明的戰列艦,1941年12月日本南下戰役期間的主力戰艦之一,在太平洋戰爭開始時,被編入三川艦隊,支援馬來半島,菲律賓登陸作戰,並在此期間多次迎擊威爾斯親王號和反擊號組成的遠東艦隊的核心,一度成為日本聯合艦隊的主力旗艦之一
  • 日本啟動「大和」號戰列艦調查活動 影像資料將公開展示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產經新聞》5月10日報導,為了調查在太平洋戰爭中被美軍擊沉的舊日本海軍戰列艦「大和」號,日本一艘民間潛水調查船於10日從鹿兒島市的港口出發,前往鹿兒島縣西南方向的沉沒海域。此次調查由「大和」號建造地廣島縣吳市委託民間企業進行。拍攝到的影像將於7月在大和博物館(位於吳市海事歷史科學館)向公眾展出。
  • 二戰日本戰績最佳的戰列艦:巨炮「舔」機場,「砸傷」戰列艦
    【話說軍世】說到日本戰列艦,大和號總是最先被提起得到,畢竟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其代表著火炮戰艦的巔峰,不過大和號的戰績乏善可陳,實在拿不出手,沒有和其他戰列艦對戰過,雖然說被認為擊沉過一艘護航航母,不過後來美軍資料顯示,這艘航母是被日軍其他戰列艦擊沉的,因此如果說二戰日本戰績最佳的戰列艦排名,大和號確實提不起勁兒來。
  • 穿越二戰:7千噸的052D驅逐艦,能擊沉7萬噸的大和號戰列艦麼?
    那麼我們架空一下,假如日本大和號戰列艦穿越了,來到了2020年的中國外海,中國海軍的主力驅逐艦—052D飛彈驅逐艦,攜帶標準的反艦武器——鷹擊-18式反艦飛彈,能否一舉擊沉這艘滿載排水量72800噸的巨艦呢?戰列艦這種武器是大炮巨艦時代的產物,厚重的裝甲和超大口徑的巨炮是戰列艦的王牌。
  • 二戰日本真正意義上永不沉沒戰列艦長門號戰列艦
    說到日本的戰列艦,日本的大和級戰列艦是曾經世界上噸位最大,火力最強的戰列艦,但卻不是日本民眾心目中的永不沉沒的戰列艦,因為當時日本大和級戰列艦從建造到下水服役一直都是保密進行的,所以日本民眾當時幾乎不知道日本在建造當時世界上最大噸位的戰列艦,1936年,日本拒絕在新的倫敦海軍條約上簽字
  • 詳解二戰日軍大和級戰列艦及其戰史
    二戰期間日本的雷達技術遠遠落後於盟國和德國。雖然海軍技研所研製出不少型號的雷達,但日本的雷達發射功率都很小,一旦遭受電子幹擾,系統極其容易癱瘓。而且所有二戰期間的日本海軍大型艦載雷達都只能使用「最大感度法」(即「單瓣法」)來進行掃描,這也是它們的定位精度無法達到用於火力指揮的要求重要原因。
  • 戰績全靠「蹭」:大和號戰列艦最終被現實打臉
    【話說軍世】頂著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這一光環,1945年大和號戰列艦看著自己巨大的身軀,再看看手中的戰績列表,比剛服役時僅僅多了幾行字而已完全驕傲不起來。根據美軍的記錄,甘比爾灣號護衛航母在這場結局大反戰的海戰中,是被日本海軍金剛號戰列艦擊沉的,大和號誤認為擊沉戰績,是因為當時大和號炮術長觀察到了起火情況,以為炮彈擊中,不過實際情況是當時甘比爾灣號在遭到攻擊後釋放的煙霧,這是個誤會。
  • 大艦巨炮時代巔峰之作:二戰十大戰列艦(上)
    兩艦代表全體戰列艦在人類戰爭史上進行了謝幕演出,海灣戰爭結束後,兩艦先後退役,戰列艦終成歷史。二、TOP2之二:「大和」級戰列艦大和級戰列艦,舊日本帝國海軍集大成者,日本軍國主義的最後希望。大和號(Yamato, やまと)戰列艦是日本帝國海軍建造的人類歷史上噸位最大的戰列艦,日本軍部稱之為「超級戰列艦」。日本海軍在主力艦的數量方面無法同美國海軍抗衡,決心以單艦的威力來抵消對方在數量上的優勢。客觀上,以單艦指標來看,大和級在噸位、主炮口徑、裝甲、儲備浮力等指標上全面優於依阿華級,僅航速指標略差。
  • 二戰日本戰列艦艦長:是什麼級別海軍軍官擔任的
    【話說軍世】二戰時代的戰列艦最然已經不再是決戰的主力艦,不過作為大炮巨艦的威風尤在,其艦員一般都在2000人左右,而二戰中,損失了絕大多數戰列艦的舊日本海軍,其戰列艦艦長一般都是什麼級別的軍官呢?二戰日本戰列艦艦長:是什麼級別海軍軍官擔任的早期舊日本海軍戰列艦的艦長,大多由大佐擔任,不過二戰時代,舊日本海軍的軍銜,實際上是將官、上長官(同佐官)和士官(同尉官)等劃分,因此還有些稱呼不容易理解;其實不只是戰列艦,重巡洋艦、輕巡洋艦甚至是航空母艦的艦長,一般都是大佐擔任。
  • 戰艦奇蹟,史無前例的大洋巨獸,大和號戰列艦
    大和號戰列艦,是整個二戰時期建造出來的規模最大,火力最強,工業水平最成熟的艦艇。一度象徵著那個從明治維新開始步入現代化建設的東方國家,第一次真正超越了他們數輩人所效仿學習的西方。成為了幾代日本人心目中的精神信仰。
  • 日本海軍絕密「王牌」,被各種保密措施「包裹」的大和號戰列艦!
    大和號戰列艦「違章」建造的大和級戰列艦1934年設計,1937年開工建造,滿載排水量7.2萬噸,艦長超過260米的大和級戰列艦其實在當時算是一種日本蒼龍號航母「神秘」的殺手鐧雖然日本有「不軌」之心,但是大和級戰列艦籌建時日本尚處在條約監控期限內,表面功夫還是必須要做一做的。
  • 二戰結束後,日本戰列艦長門號遭受了兩枚原子彈的轟炸
    太平洋假想戰"一號艦"長門號是日本第一艘脫離英國影響而自行設計的戰列艦。20世紀20年代前後,日本逐漸將美國視為未來最大的敵人,出於爭奪太平洋的考慮,日本從1915年開始模仿英國的"無畏"級和"無敵"級,先後引進和模仿了"金剛"、"扶桑"、"伊勢"等戰列艦。
  • 必殺王牌駕到 雷霆海戰大和級戰列艦一覽
    必殺王牌駕到,雷霆海戰大和級戰列艦一覽。說到二戰中的著名戰列艦,必定少不了它,單以數據而論,第一戰列艦的名號非它莫屬!它是」大艦巨炮主義「的頂點之作,是日本海軍的」必殺王牌「!它就是日本的「大和級「戰列艦!今天小編為大家解讀的就是大和級戰列艦的首艦大和號。
  • 穿越二戰:大和級戰列艦和052D驅逐艦,誰更勝一籌?
    作為具備大口徑攻擊火力和強裝甲防護性能的水上艦艇,戰列艦曾經是海戰中的一款重要武器。在二戰結束之前,戰列艦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許多國家的主力艦型,可以執行遠洋作戰的任務。可是由於航母的發展,二戰之後這種艦艇逐漸被淘汰,美蘇兩國當時還有處在研製中的戰列艦項目,最後也還是沒能繼續下去。據了解,美軍研製的最後一款戰列艦是蒙大拿級戰列艦,從設計之初這款艦艇就被賦予了重要的意義,美方計劃打造一款巨型的艦艇,火炮口徑提高到406mm,長度方面達到了280m,同時在防護方面,這款艦艇的裝甲設備也進行了一定的提升。
  • 大和號戰列艦的裝甲防禦有多強?美軍戰列艦抵近射擊後結果是這樣
    「大和」號戰列艦是日本耗巨資建造的一艘超級巨艦,它的終極任務是與美軍最新型的戰列艦來一場世紀炮戰,因此,它的裝甲防禦力尤為受到重視。 舊日本海軍建造的世界最大戰列艦「大和」號裝備了9門460毫米的巨型主炮,這或許是軍迷最為津津樂道的事,不過,「大和」號厲害之外,不僅僅是此巨炮,其防禦力也遠遠凌駕於其之前的其他戰列艦之上。 舊日本海軍在「大和」號之前建造的戰列艦是1920年下水,1921年服役的長門級二號艦「陸奧」號。
  • 暴風戰艦完美再現二戰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
    暴風戰艦完美再現二戰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30年代中期,美國政府考慮到一戰結束前建造的戰列艦正陸續超齡,而在遠東和歐洲的潛在敵國日本和德國正積極擴軍備戰,於是在1934年3月和1936年6月相繼批准建造一批現代化戰列艦,以替代舊式戰列艦。
  • 二戰後航母稱霸海洋,衣阿華級戰列艦最終淪為博物館!
    二戰中、後期航母作為制海利器的優勢逐漸發揮了出來,即便是「大和」級戰列艦這樣的巨獸也無法擋住艦載機的攻擊,從這時開始就註定了航母在未來海戰中的地位。日本投降之時停泊在東京灣的「密蘇裡」號戰列艦作為籤字的場地見證了歷史性的一刻,這也是戰列艦最後的光輝時刻。
  • 世界上最後一艘退役的戰列艦:密蘇裡號戰列艦
    1938年5月,美國海軍確定南達科他級戰列艦後續的4.5萬噸級新型高速戰列艦的設計方案--依阿華級戰列艦的設計方案 。在保持南達科他級防護水平的基礎上衣阿華級戰列艦重點提高航速,大幅度提高主機功率,衣阿華級的動力裝置的主機功率是當時輸出功率最大的艦船動力裝置,設計航速高達33節,是歷史上主機功率最大、航速最高的戰列艦。1940年6月12日,密蘇裡號下單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