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所等在深淵地幔巖中發現非生物成因有機質

2020-12-22 瀟湘晨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彭曉彤團隊與荷蘭烏得勒支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在深淵地幔橄欖巖中發現納米級非生物成因有機質。研究人員使用大深度載人深潛器「蛟龍」號,在水深6413米的雅浦海溝深淵區域採集蛇紋石化橄欖巖樣品,在現代俯衝帶巖石圈環境中發現非生物成因固態有機質。通過高解析度電子顯微鏡並結合原位振動光譜技術,發現蛇紋石化橄欖巖中的固態有機質由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組成,但尚未發現含有與生物有機質有關的信息。這些有機質存在於微米級磁鐵礦晶粒周圍以及與納米級鐵氧化物相關的蛇紋石納米孔隙中,表明蛇紋石納米孔和納米級催化活性礦物的物理化學特性可能在自然界有機質的非生物合成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非生物成因有機質既可為地球早期生命起源提供關鍵的碳質物質基礎,也可為地球巖石圏生命系統提供新陳代謝能量來源,該發現對於地球早期生命起源及地球深部生物圏具有啟示意義。

相關研究成果以The nanogeochemistry of abiotic carbonaceous matter in serpentinites from the Yap Trench, western Pacific Ocean為題,在線發表在Geology上,深海所博士研究生南景博為論文第一作者,彭曉彤與荷蘭烏得勒支大學博士Oliver Plümper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

論文連結

非生物成因有機質(CCM)與鐵氧化物及蛇紋石(Srp)納米孔的空間關係

【來源: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石油和天然氣的成因
    天然氣主要由氣態低分子烴和非烴氣體混合組成。 天然氣的成因是多種多樣的,天然氣的形成則貫穿於成巖、深成、後成直至變質作用的始終,各種類型的有機質都可形成天然氣,腐泥型有機質則既生油又生氣,腐植形有機質主要生成氣態烴。
  • Nature:克拉通巖石圈地幔的成因模型
    根據該模型可以預測,在地幔物質減壓熔融的過程中,由於上部地幔物質的熔體抽取程度更高,因此地幔熔融柱頂部的密度應相對較低,而巖石圈地幔底部的密度應相對較高。然而,熔融模型所預測的巖石圈地幔化學分層與其他學者的觀測資料和工作模型(Lee et al., 2011)所預測的結果有很大出入。
  • 我國科學家發現卡羅琳海山成因接近「地幔柱假說」
    新華社青島3月12日電(記者張旭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團隊通過科考取樣和實驗室分析發現,西太平洋卡羅琳海山隆起部分玄武巖的形成早於其東側海山鏈的玄武巖,而且兩處玄武巖同位素相同,說明這座海山的成因接近從未被證明過的「地幔柱假說」。
  • 科學家深入馬裡亞納海溝,發現深海生物
    海洋板塊跟大陸板塊相碰撞,由於海洋巖石密度大、位置低,前者俯衝在下,插入地幔後逐漸消失,發生碰撞的地方就形成了海溝。馬裡亞納海溝位於西太平洋、馬裡亞納群島東部,綿延2550公裡、呈現弧形,已經形成了6千萬年。而水深超過10000米的區域,則主要集中在馬裡亞納海溝的南部,最深處"挑戰者深淵"也在其中。海底10000米有什麼?
  • 第四十一章:VS 地幔巖
    耀眼的橙色光芒從地幔巖的各處稜石亮起,匯成一個光點。下一刻,閃到瞎眼的雷射從中射出,寬粗的光路吞噬了大嘴蝠的形體,一聲悶哼過後,再無動靜。    「大嘴蝠失去戰鬥能力,地幔巖獲勝!」    化夢揉了揉眼,只覺得閉上眼後還是白茫茫一片。想必合眾地區山洞中的超音蝠們從來不擔心進化的問題吧,這光子密度足夠把電燈魚、電螢蟲之流的自帶光芒轟殺成渣了。
  • GRL:西藏普蘭蛇綠巖中「石榴石」二輝橄欖巖 ——深部大洋巖石圈地幔剝露證據
    經典的蛇綠巖成因模型認為,蛇綠巖代表了形成於不同擴張速率洋脊的古大洋巖石圈殘片,其地幔單元巖石主要為來源於淺部(15~20 km)大洋巖石圈地幔的斜長石
  • 「深海勇士」號帶來深海4000米奇妙畫面:仙女魚、深淵鉤蝦……
    馬溝弧前區4000米深處發現白色碳酸巖今天在現場展示的畫面是「深海勇士」號前兩次下潛帶回來的。中科院深海所杜夢然介紹,「深海勇士」在馬裡亞納海溝弧前區4000米深度的區域下潛,該區域底部大部分都是黑色的積巖,但是這次很意外,在這樣的深度發現有一片白色的碳酸巖。
  • 中國東北軟流圈地幔中的原始橄欖巖質地幔:來自大興安嶺地區新生代玄武巖的地球化學證據
    要:為了進一步了解中國東北新生代玄武巖地幔源區的物質屬性,報導了大興安嶺哈拉哈河-柴河地區新生代玄武巖的全巖主量、微量元素和Sr、Nd、Pb、Hf同位素組成.哈拉哈河-柴河玄武巖屬鈉質鹼性系列,具有與洋島玄武巖相似的微量元素特徵,如富集大離子親石元素(LILEs)、明顯的Nb、Ta正異常等.它們具有中等虧損的Sr-Nd-Hf同位素組成(87Sr/86Sr=0.703 5~0.703
  • 《神奇寶貝》地幔巖真的回歸?這只是造勢,特別篇不用當真
    漫談:《神奇寶貝》地幔巖真的回歸?這只是造勢,特別篇不用當真《神奇寶貝》新無印重新上映後,也有不少漫迷們對小智寶可夢的回歸有所期待。其中就以噴火龍,甲賀忍蛙,兩隻寶可夢的人氣最高。新無印中結合了幾個地區的寶可夢,在一些內容中,也彌補了漫迷們多年遺憾的心態。隨著快龍,耿鬼的上線,新無印更是收穫了一堆漫迷,這也是編劇想把漫迷留下來的制勝法寶,當然,寶可夢在這兩個月也經歷停更的狀態,原因小六就不必說了,都是扎心的話啊。26集劇情可以說是特殊的篇章,是關於鯉魚王呆呆獸的內容。
  • 201種巖石巖性描述(三十五)
    所屬巖類:沉積巖\自生沉積巖\碳酸鹽巖鑑定依據:菊石殼體呈顆粒支撐,並含方解石泥晶成因:淺海、半深海低能環境沉積物的成巖產物產地:西藏定結 採集:張華雄收藏:地大區調院 藏號:HB0017-2描述:鄔金華數位化:鄔金華鏡下照片
  • GCA:藏南中新世加厚地殼熔融及其對喜馬拉雅淡色花崗巖成因的制約
    紀偉強等-GCA:藏南中新世加厚地殼熔融及其對喜馬拉雅淡色花崗巖成因的制約漸新世-中新世是青藏高原形成和演化的重要時期,基本奠定了高原現今的整體格局。雅魯藏布縫合帶北側的拉薩地塊以發育超鉀質巖石和鈣鹼性埃達克質巖石為主,分別來自於交代巖石圈地幔和加厚下地殼的熔融,巖漿形成過程中存在地幔熱源和物源的重要貢獻;縫合帶南側的喜馬拉雅地區則主要發育淡色花崗巖巖漿活動。傳統觀點認為喜馬拉雅淡色花崗巖來自於變沉積巖的部分熔融,可以作為S型花崗巖(源巖為沉積巖)的典型代表,並且淡色花崗巖形成和喜馬拉雅造山過程中不存在地幔的貢獻。
  • 沉積巖:沉積巖的結構,構造,分類及主要類型
    4)生物骨架結構:主要由造礁生物原地生長繁殖形成,在生物骨架之間的空隙中常有自生顆粒,泥級質點或膠結物充填。5)結晶結構:也稱化學結構,主要由原地化學沉澱的礦物晶體形成,所謂「原地」是指晶體的大小、形態和相對位置都是在礦物沉澱時形成的。沉積巖的構造層狀構造是沉積巖最典型的特徵,是沉積巖最主要的構造特徵,也是區別於巖漿巖、變質巖的主要標誌之一。
  • Lithos | 地幔起源的富水的原始巖漿誘發地殼部分熔融產生鈣鹼性的安山巖巖漿:來自千島弧南部Rishiri火山的證據
    因此,鈣鹼性安山巖的成因是目前地球科學領域最具有爭議的話題之一。大量的有關鈣鹼性安山巖的成因假說已經被提出,主要成因包括:1.地幔起源的原始玄武質巖漿的結晶分離(Gill, 1981; Sisson and Grove, 1993);2.一些特殊條件下在上地幔產生的巖漿,比如:在低壓或高含水量條件下地幔橄欖巖部分熔融(Hirose, 1997; Kushiro, 1969);3.板片起源的流體和地幔橄欖巖反應(Kawamoto et al., 2012);4.在中地殼或下地殼鎂鐵質巖石的部分熔融
  • 深海恐懼加觸手系,卡梅隆大帝《深淵》附體,「暮光女」拼了
    只不過,《深淵》的秘密是外星生物,而《深海異獸》的威脅是遠古怪獸。克裡斯汀·斯圖爾特飾演的海底鑽探員工Norah剛剛從睡夢中驚醒,很快就遭遇了山崩地裂的海難。 黑暗中,人類從未見過的深海異獸面露猙獰,從最小的幼體,到與人類體型差不多的海怪,再到體型龐大、可以掀翻幾千噸的海底平臺的史前巨獸。人類的狂妄自大,遭遇了最無情的殘酷教育。
  • 墨西哥灣出現深海生物,科學家稱這並非首例,它是世上最醜生物
    據一份科學研究報告表明,2019年是海洋有記錄以來溫度最高的一年,近五年裡海洋所吸取溶解的熱量相當於1945年日本兩顆原子彈爆發所產生熱量的32倍。這一系列數據讓人觸目驚心,為海洋生態環境捏一把汗。再加上海水極強壓力的存在,人類根本不敢輕易涉足深海世界。關於深海世界的傳說,我們聽過不少,而且很多編劇和作家都以此為靈感或原本,創作出優秀的藝術作品,比如《海王》中的亞特蘭蒂斯城、《哥斯拉2》中的深海巨獸。甚至有專家懷疑,在海底某處或許還有遠古巨獸存活著。總而言之,在世人的眼裡,深海世界是神秘的、是詭異的。
  • 三大巖類的成因及其循環關係,都在這了!
    巖石可以按照其成因因分為三大類,但由於自然界是連續體,很難真正依據我們的非類分成三種巖性,因此會存在一些過度性的巖石,好比說凝灰巖(火山灰塵與巖塊落入地表或水中堆積膠結而成)就可能被歸於沉積巖或火成巖,但大抵是我們還是可以分為主要的三大類: 沉積巖:佔地表的66%,為地表的主要巖類。
  • 存在與深海中的十種恐怖生物你知道幾個?
    這些馬裡亞納海溝的生物才真的會嚇死你。有什麼比曾住在馬裡亞納海溝的史前巨鯊魚還可怕,現在住在那裡有著鋒利短牙長的令人毛骨悚然的生物,雖然馬裡亞納海溝還未被充分探索,但科學家們目前發現的生物已經夠嚇人的了。繼續看下去,了解在世界最深的海水裡有哪些驚人的海底生物,但是看完你可能再也不想到海裡遊泳了,或者你不會想潛到深水裡了。
  • 大西洋發現12支新物種隱藏在深海之中
    來源:新浪科技一種叫做Epizoanthus martinsae的鞘群海葵屬生物生活在海底近400米的黑珊瑚上。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科學家通過五年間對大西洋深海進行全面勘測研究,發現了12種新物種。他們表示,由於此前海底環境未被深入勘測,一些海苔蘚、軟體動物和珊瑚物種一直沒被發現。
  • 地幔中存在「地心人」?地球內部還有另一個「地球」存在?
    難道蘇聯在地下發現了什麼嗎?或者是地球內部真的還有一個「地球」存在?哈佛大學的一個科研團隊發現,目前在地球地幔的深處,仍然存有遠古地球的一部分。之前科學家對比了來地幔深處和接近地表的稀有氣體同位素比率後發現,地幔深處氦-3、氖-22、氙-129和氙-130的比率遠高於近地表。所以得出地幔的古老部分是在地球演化進程中的最初1億年期間形成的。
  • 構造背景對Ni和Cu元素在地幔部分熔融過程中分配行為的控制作用
    最初人們認為其形成於裂谷環境,而後研究表明其形成於幔源鎂鐵-超鎂鐵質巖漿中不混溶硫化物液滴的熔離和匯聚作用,多與地幔柱作用及相關的大火成巖省事件有關。近年來,伴隨著中亞造山帶中一系列小巖體型巖漿銅鎳礦的相繼發現,銅鎳礦與構造背景間的內在聯繫日益模糊。幔源巖漿應該具有怎樣的屬性才能更有利於形成巖漿銅鎳硫化物礦床?或者說,地幔部分熔融在巖漿銅鎳礦床形成過程中發揮著怎樣的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