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L:西藏普蘭蛇綠巖中「石榴石」二輝橄欖巖 ——深部大洋巖石圈地幔剝露證據

2021-02-08 陽光創譯語言翻譯

經典的蛇綠巖成因模型認為,蛇綠巖代表了形成於不同擴張速率洋脊的古大洋巖石圈殘片,其地幔單元巖石主要為來源於淺部(15~20 km)大洋巖石圈地幔的斜長石/尖晶石相橄欖巖。然而,近十幾年來,學者們從全球多個地區(中國西藏、俄羅斯極地烏拉爾等)的蛇綠巖地幔橄欖巖/鉻鐵礦中陸續發現了金剛石等不尋常礦物組合,極大地挑戰了傳統的蛇綠巖成因模型以及現今大洋巖石圈的認知。因此,釐定這些含金剛石型蛇綠巖地幔橄欖巖的成因對於豐富蛇綠巖成因認識、建立現今大洋巖石圈的類比模型、約束「蛇綠巖型」金剛石的成因具有重要意義。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史仁燈研究員及其合作者龔小晗博士(現為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博士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許繼峰教授等,以西藏普蘭蛇綠巖中含輝石-尖晶石後成合晶體的二輝橄欖巖為研究對象,通過系統的巖石學、礦物學與地球化學工作,首次證實這些二輝橄欖巖由早期石榴石相橄欖巖轉變而來。

圖1:(a-d) 西藏普蘭二輝橄欖巖中的輝石-尖晶石後成合晶體。(e-f) 後成合晶體與寄主橄欖巖中的輝石稀土元素特徵,相較於寄主橄欖巖中的輝石顆粒,部分後成合晶體中的輝石表現出更高的重稀土含量和更顯著的中稀土與重稀土之間的分異,較好的保留了早期地幔熔融殘留相石榴石的微量元素特徵。

這些二輝橄欖巖整體具有相對飽滿的全巖與礦物成分,礦物微量元素模擬計算表明,它們經歷了兩階段的部分熔融,即早期低程度的(4~6%)石榴石橄欖巖穩定區熔融與隨後同等程度的尖晶石橄欖巖穩定區熔融。進一步的礦物學分析表明,儘管後成合晶體中的礦物顆粒與寄主橄欖巖中的礦物具有相一致的主量元素成分,但在礦物微量成分上,相較於寄主巖石中的輝石,少量後成合晶體中的輝石顆粒表現出更高的重稀土含量以及更顯著的中稀土與重稀土之間的分異(圖1),與典型的地幔熔融殘留相石榴石的成分特點極為相似。本研究嘗試利用後成合晶體中的礦物成分重建了「原始」礦物的化學成分,結果顯示:重建的礦物具有與地幔熔融殘留相石榴石極為一致的主、微量元素成分。這些證據一致表明普蘭二輝橄欖巖為早期石榴石相橄欖巖的退變產物。 

P-T計算表明,這些早期石榴石相橄欖巖形成/穩定的壓力約在2.5~2.8 GPa, 對應的地幔深度約為85~100 km(圖2),這個深度比傳統認為蛇綠巖地幔橄欖巖形成深度(15~20km)要深很多,更接近於成熟的(>60 m.y.)大洋巖石圈的底部或者洋底高原巖石圈的下部位置。結合巖石地球化學顯著的不均一性以及金剛石等不尋常礦物組合,提出普蘭地幔橄欖巖由不同深度的巖石圈地幔構成,包括新增生的弧前巖石圈、成熟的大洋巖石圈或洋底高原巖石圈地幔。它們在俯衝板片回撤過程中通過俯衝隧道在不同地幔深度快速向上剝露並隨機混合,最終可能通過伸展拆離斷層剝露至海底。 

圖2:普蘭二輝橄欖巖的剝露P-T軌跡(紅線)。不同顏色的橢圓代表了不同的剝露階段,紅色為早期石榴石橄欖巖穩定區,深灰色為深部尖晶石橄欖巖穩定區,淺灰色為淺部尖晶石橄欖巖穩定區。

粉色五角星及虛線(圖2)代表了現今大洋俯衝帶含石榴石橄欖巖的剝露軌跡。不同顏色方塊代表了不同學者提出的『蛇綠巖型』金剛石可能的形成P-T條件

1)縫合帶蛇綠巖往往表現出多樣的洋殼成因類型,本研究首次在碰撞型造山帶內的蛇綠巖中識別出代表深部大洋巖石圈地幔的「石榴石」橄欖巖,因而進一步表明蛇綠巖地幔單元巖石也可具有多樣的成因與來源。

2)目前,世界範圍內可供研究大洋俯衝帶內深部巖石圈地幔巖石剝露機制的案例十分稀缺,本研究為深入研究這一問題提供了新的案例和理想的窗口。

3) 迄今為止,關於「蛇綠巖型」金剛石的成因及形成深度尚存巨大爭議。本研究揭示的普蘭二輝橄欖巖早先形成深度(約85~100 km)與自然成因的金剛石的最小穩定深度(約120 km)較為接近,結合普蘭地幔橄欖巖成因與來源的複雜性,表明淺部上地幔來源的金剛石是可能的。

  該成果近期以題為「Garnet」 lherzolites in the Purang ophiolite, Tibet: Evidence for exhumation of deep oceanic lithospheric mantle」發表在國際地學期刊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本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672054, 41802046, 41972052)與「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專項(2019QZKK0801)的聯合資助。  全文連結:Gong, X. H., Shi, R. D.,* Xu, J. F.,* Huang, Q. S., Huang, X. X., & Su, B. X., 2020. 「Garnet」 lherzolites in the Purang ophiolite, Tibet: Evidence for exhumation of deep oceanic lithospheric mantle.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https://doi.org/10.1029/2019GL086101.

猜你喜歡:

1、重磅!中國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選結果!

2、整理丨自然資源相關法律法規匯總 沒理由不收藏

3、突發丨西非加拿大礦業公司車隊慘遭襲擊 37死60多傷

4、定了!山東鑫海張雲龍董事長要在中國國際礦業高峰論壇演講啦

5、和田玉淪為行賄「硬通貨」,中央重拳出擊!

6、東南亞鮮為人知的重要海峽!

7、國家資源圖解

8、《從金屬期貨走勢看未來礦業投資方向》 且看地質大學肖榮閣教授如何解讀

9、陽光創譯主辦的2019(第七屆)中國國際礦業發展高峰論壇圓滿閉幕

10、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肖榮閣教授連續七屆蒞臨由陽光創譯主辦的中國國  際礦業發展高峰論壇!

11、中國有色金屬海外投資項目地圖,未來哪些礦產利潤最大?

12、礦從哪裡來?帶你重溫元素周期表

14、總投資2038億的高速公路即將開建!礦產品需求量巨大!

15、世界最美麗的礦石都在這裡!

  相關業務需求即可致電下方相關責任人  

呂國博士董事長1127203572@qq.com電話:13401184506微信:suntrans-mining孫玉梅總經理853495100@qq.com電話:13810694105微信:853495100王宏業礦業外語獵頭582934973@qq.com電話:18210692263微信:suntrans222劉乾勇英語翻譯1935014417@qq.com電話:13693672413微信:13693672413範寶山礦業諮詢1583289628@qq.com電話:13683660097微信:suntrans_1543劉鑫論文翻譯1749173384@qq.com電話:13683660873微信:lvy_09260312史夢亞地礦報告翻譯25342721235@qq.com電話:13683661813微信:zyy-suntrans陳志福口譯2268356581@qq.com電話:13681439112微信:miningtranslation李冬梅日、俄、韓翻譯3602237436@qq.com電話:15701297623微信:suntrans_6787尹雪梅西、法、葡翻譯1529169438@qq.com電話:15801185374微信:ha15313128283蔡恆非地礦類及其他小語種3073107861@qq.com電話:15210897852微信:suntrans-1938鍾凌峰媒體合作1985130191@qq.com電話:18511709317微信:suntrans2014王洋全職招聘347562171@qq.com電話:13661190472微信:13661190472

陽光創譯的核心定位已經由最初的「陽光創譯=礦業翻譯」——中國地質礦業翻譯領軍品牌逐漸延伸擴展成「陽光創譯=中國國際礦業服務大平臺」,涵蓋礦業翻譯、礦業會展、礦業諮詢、礦業獵頭、「一帶一路」礦業商會、礦業媒體等國際礦業服務板塊。

文章版權聲明:本文來源 :地學之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不代表陽光創譯立場,並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各位閱讀者交流參考之目的。本號所轉載內容沒有任何商業宣傳目的,僅供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繫主編刪除(主編微信:suntrans2008),另外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會立刻刪除!給您帶來的不便,盡請諒解!

商務合作:請加編輯微信suntrans2008(添加時請您標明「公眾號商務合作」意向);聯繫電話:15313128281

圖片版權聲明: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或者對版權有疑問,請聯繫郵件1943581358@qq.com,我們會儘快處理!

相關焦點

  • Geology:青藏高原南部上地幔氧化還原狀態和超鉀質巖的氧逸度
    針對上述科學問題,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楊志明研究組選擇青藏高原南部後碰撞(~25-8Ma)超鉀質巖中的二輝橄欖巖包體開展詳細研究,首次報導了喜馬拉雅造山帶之下的上地幔fO2,以及超鉀質巖漿從地幔源區到淺部地殼上升過程中的fO2變化。
  • 中國東北軟流圈地幔中的原始橄欖巖質地幔:來自大興安嶺地區新生代玄武巖的地球化學證據
    6.55、εHf=10.00~11.25),接近中國東部新生代玄武巖的虧損端元.這些玄武巖具有中等的放射成因Pb同位素組成(206Pb/204Pb=18.37~18.57、207Pb/204Pb=15.52~15.54和208Pb/204Pb=38.24~38.43),在206Pb/204Pb-207Pb/204Pb相關圖上位於4.42~4.45 Ga的地球等時線之間.它們在Sr-Nd-Pb同位素相關圖中均落入地幔柱來源的
  • Nature:克拉通巖石圈地幔的成因模型
    古老的克拉通巖石圈地幔是在地球演化的早期階段經過殼幔分異事件之後形成的,它們是原始地幔(主要由易熔的二輝橄欖巖組成)經過高程度的部分熔融,大量玄武質熔體被抽取之後殘餘的難熔組分(以難熔的方輝橄欖巖為主),因此,古老的克拉通巖石圈地幔具有明顯富Mg、貧Fe、高度難熔的組成特徵。
  • 廣州地化所在峨眉山地幔柱與古特提斯洋俯衝帶相互作用研究中獲進展
    大量的地球化學、地球物理和實驗模擬證據表明許多新生代地幔柱的物質已經流入到相鄰的俯衝帶的地慢楔之中,主要是由於俯衝板片後撤或者斷裂引起的地幔流導致地幔柱發生變形而流動,比如Samoa,Yellowstone和Galapagos地幔柱與環太平洋俯衝帶的相互作用。但是,到目前為止,很少有新生代之前的地幔柱與俯衝帶相互作用的實例報導。
  • 通過這6件事情解讀地幔
    採集地幔樣本        地球上的元素成份與太陽和其它行星上的一樣(除了氫和氦,因為這兩種元素不受地心引力的控制)。減去地核中的鐵,我們可以計算出地幔是由鎂、矽、鐵和氧組成的,大致與石榴石的成份相同。        要準確地說出地幔內部某個指定的深度會有什麼樣的礦物質混合體確實是個複雜的問題,我們還沒能徹底地解決這個問題。
  • 深海所等在深淵地幔巖中發現非生物成因有機質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彭曉彤團隊與荷蘭烏得勒支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在深淵地幔橄欖巖中發現納米級非生物成因有機質。研究人員使用大深度載人深潛器「蛟龍」號,在水深6413米的雅浦海溝深淵區域採集蛇紋石化橄欖巖樣品,在現代俯衝帶巖石圈環境中發現非生物成因固態有機質。
  • 2021年中考地理考點複習:地幔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地理考點複習:地幔,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地幔和地殼的分界面是莫霍洛維奇不連續面(莫霍面),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是古登堡面。前者由南斯拉夫地震學家莫霍洛維奇於1909年發現,後者由美籍德國地震學家古登堡於1914年發現。
  • 三大巖類100多種巖石鑑定圖冊,看完你就是專家!
    二輝橄欖巖斜方輝橄欖巖含粉砂石灰巖中礫巖石榴石白粒巖石榴石輝石麻粒巖
  • 三大巖類190種巖石鑑定圖冊
    二輝橄欖巖斜方輝橄欖巖含粉砂石灰巖中礫巖石榴石白粒巖石榴石輝石麻粒巖
  • Lithos | 地幔起源的富水的原始巖漿誘發地殼部分熔融產生鈣鹼性的安山巖巖漿:來自千島弧南部Rishiri火山的證據
    (Rudnick and Gao, 2003),並且普遍與拉斑玄武巖巖石系列共存。大量的有關鈣鹼性安山巖的成因假說已經被提出,主要成因包括:1.地幔起源的原始玄武質巖漿的結晶分離(Gill, 1981; Sisson and Grove, 1993);2.一些特殊條件下在上地幔產生的巖漿,比如:在低壓或高含水量條件下地幔橄欖巖部分熔融(Hirose, 1997; Kushiro, 1969);3.板片起源的流體和地幔橄欖巖反應(Kawamoto et al., 2012);4.在中地殼或下地殼鎂鐵質巖石的部分熔融
  • 帶你從6個角度看一看地幔
    地幔是地殼和熔融鐵心之間的一層厚厚的、熱的、固體的巖石。它佔地球的大部分,佔地球質量的三分之二。地幔大約開始於地表以下30km,厚約2900km。某些火山爆發中能攜帶地下300km或更深的大塊巖石,這有助於我們獲得地幔巖石的樣本。通過對這些樣本的分析,我們發現地幔最上部由橄欖巖和榴輝巖兩種巖石類型組成。▲橄欖石(圖片來源於網絡)不過,我們從地幔中得到的最令人興奮的東西是——鑽石。▲鑽石(圖片來源於網絡)地幔頂部被其上方發生的板塊運動緩慢攪動著。
  • 我是···石榴石
    編輯紫牙烏的原生礦床有多種,主要產在許多巖漿巖或變質巖類中,多數寶石級石榴石發現在衝積砂礦中。紫牙烏是石榴石族礦物,是化學成分比較複雜的矽酸鹽礦物(島狀矽酸鹽),通常用A3B2[SiO4]3表示。其中A表示Ca2+ 、Mg2+、Fe2+、Mn2+等二價陽離子,B表示Al3+、Fe3+、Cr3+等三價陽離子。晶體形態呈菱形十二面體、四角三八面體或二者的聚形。
  • NREE:地球深部地幔彈性性質的實驗進展
    NREE:地球深部地幔彈性性質的實驗進展 地幔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影響著地幔的動力學過程,不僅控制了地幔內部的行為,對地錶板塊構造的性質同樣有很強的控制作用。因此,準確和定量地理解地幔的物理和化學性質有助於我們探索地球或者其他行星的演化歷史。
  • 新證據顯示鑽石源自更深的地幔中
    研究人員近期發現的證據表明,希望藍鑽(Hope Diamond)等令人印象深刻的鑽石起源可能來自於比此前認為更深的地幔中。大多數鑽石形成於上地幔,就在大陸地殼之下,深度在150至200公裡(93至124英裡)之間。而在一些罕見情況下,在更深地下也會形成鑽石,估計深度在360至750公裡(224至466英裡)之間。
  • 『大陸漂移』·『地幔對流』·『海底擴張』經典說
    當地幔上升流遇大陸屏障時,其引張力導致板塊撕裂,在洋底處則形成大洋中脊。下降流則拖動板塊俯衝和消亡,其積壓力和拉力造成海溝、地槽和山脈。20世紀後期板塊構造學說建立後,地幔對流被普遍認為是板塊運動的主要驅動機制。
  • 三大巖類190種巖石鑑定圖冊,看完你就是專家!
    二輝橄欖巖斜方輝橄欖巖含粉砂石灰巖中礫巖石榴石白粒巖石榴石輝石麻粒巖
  • 構造背景對Ni和Cu元素在地幔部分熔融過程中分配行為的控制作用
    迄今對這一過程的認知均基於Naldrett(2011)建立的原始地幔等壓批式熔融模型(圖1),其中幔源巖漿中的Ni隨著部分熔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Cu、Pt和Pd則主要受地幔中殘餘硫化物相的控制(當硫化物完全耗盡時達到極大值,隨後逐漸降低)。該模型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並已經運用於眾多礦床的解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