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古代那些達官貴人們去世之後,殉葬仿佛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習俗。迄今為止在我國境內發現最大的一個殉葬墓,莫過於秦始皇陵了,秦始皇陵的兵馬俑被稱之為世界第八大奇蹟,也一直是我們中國的驕傲。在我們的印象當中,兵馬俑基本上都是灰色的陶俑,但其實不是有一張圖片徹底地改變了人們的認知。
先說一下秦朝時期的文化,在秦始皇統治之下,人們都是以黑色為尊,就連秦始皇本人的王袍上大多數都呈現為黑色。所以在當兵馬俑被發掘出來後,人們所看到的大量黑色陶俑,都覺得這只是秦朝文化的特點。但就在記錄發掘兵馬俑的一張圖片裡,卻能清晰地看到在3號墓裡曾出現一張神秘的臉,這個臉與其他秦俑大不相同,因為它是帶有顏色的。
當時在發現帶有顏色的秦俑之後,在場人員都10分的興奮,但令人不曾想到的是,還未來得及去做研究,這個彩色的秦勇便開始慢慢變化為灰色,身上五彩繽紛的顏色逐漸褪去。這明顯就是氧化腐蝕的原因,不過好在有人將這張圖片給拍了下來。雖然看似簡單的一件事情,卻讓眾多專家直呼後悔,因為很有可能其他兵馬俑身上原本也是帶有顏色的,極大可能如同眼前這個秦俑一樣,被空氣中的氧氣腐蝕掉了。
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後果,是因為我國專家一般都是搶救性的挖掘,不僅是為了保護文物,更是對墓主人的尊敬。而且在我國所存留的記載當中,關於清朝的微乎其微,更何況像這麼大一個規模的俑坑,著實罕見。所以從這方面來看,對兵馬俑進行發掘其實是一個錯誤的決定,雖然說考古是破壞與保護共存,但這次明顯破壞的比例要大一些。
根據《史記》當中記載,秦始皇的皇陵修築時間接近40年,在這其中也曾遭受過一系列的破壞,不過相對比,在2000多年過去後,能有如此的完整性也實屬罕見。這個3號坑裡所發現的彩色陶俑,也直接推翻了人們所認為清朝只推崇黑色的這一想法。不過好在,在現在所保存下來的秦俑當中,還有一個綠色面孔的秦俑,現在已經是我國最高級別的保護文物。
其實在網上,一直有一種考古和盜墓之間有何區別?其實在小編看來,這種區別在於貢獻,盜墓賊竊取寶物之後不會進行研究,只會倒賣。而考古專家在發掘墓穴之後,會研究起文化,增進我們對古代人民的了解,這就是最本質的區別。不過也希望他們能夠更好的保護這些文物,如果在開車的時候能將這些文物保持原始的容貌的話,相信對研究有更大的幫助,對此大家有什麼樣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