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芳芝:英雄黃繼光的母親,三次被接見,為何始終沒流下一滴淚?

2020-12-18 紫星薇辰

1953年4月,在全國婦女大會上,毛主席特意接見了62歲的四川中江縣的婦女代表鄧芳芝。她是英雄黃繼光的母親。主席對她說:

黃媽媽,你好哦!多虧你把黃繼光教育的好,教育他為人民服務。

此時的鄧芳芝精神矍鑠、滿面紅光,看不出一絲一毫喪子的悲痛。與那種"經歷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楚,不再願意接觸社會,選擇自我封閉。"的精神狀態大相逕庭。會後,她不但積極投身到婦女代表大會中,又於1955年、1960年先後兩次,受到中央領導人的親自接見。無一例外,她蒼老的面龐上都沒有任何悲痛之情。為什麼黃繼光犧牲後,作為母親的鄧芳芝,卻始終沒有流下一滴眼淚呢?

光緒17年(公元1891年),鄧芳芝出生在四川省中江縣積金鄉。10歲的時候,她被父母送給同縣石馬鄉發財埡村的黃姓一家,給黃家的二兒子黃德仲當童養媳。

黃家世代務農,家裡有一小塊祖傳的四方田。黃德仲不但種田是一把好手,而且吃苦耐勞,還經常出去打長短工,補貼家用。黃德仲勤勞、踏實、本分、顧家的性格,也逐漸得到了鄧芳芝的認可。二人結婚後,育有四子一女。

20世紀初的變法、改革層出不窮,但無論外面怎麼鬧騰,農村的生活還是一如既往。農民飽受著地主的壓迫和剝削,過著食不果腹的艱苦歲月。

鄧芳芝嫁過來後,生活更為艱辛,大兒子小時候被瘋狗咬傷,因為沒有錢治療,落下了病根。二兒子天生聾啞。家裡只有黃德仲一個男人能夠幹活。黃德仲沒日沒夜地操勞,但一年下來刨去租錢和稅錢,只剩下了幾鬥糧。這哪夠一大家人吃啊。

1930年寒冬臘月,黃德仲眼看著自己的第三個孩子就要降生了,為了維持生計,迫不得已向地主借糧。

發財埡村有個叫李積成的地主,平日裡善人善面,打著幫窮人的旗號,四處放貸,盤剝老實巴交的村民。窮人們如果無力還債,李積成就搶去他們的田地,或者直接讓他們淪為李家的常年苦力。

黃德仲心理也十分清楚,向李積成借錢無異於往火坑裡跳,但是又有什麼辦法呢?妻子鄧芳芝馬上就要生第3個孩子了,家裡又要多添一張吃飯的嘴。黃德仲真不知道這事是喜還是悲。

老大多病,老二聾啞,他希望這個還未出世的"三兒"能長得結實壯碩,順利繼承家中的一畝三分地。

為了這新的希望,黃德仲點頭哈腰地向財主李積成借了一擔油,用來做點兒炸米糕的生意。但是不識字的黃德仲並不知道,借據上寫著:今年借一擔,明年還三擔。

1931年1月8日,黃德仲和鄧芳芝的三兒子——黃繼光誕生了。伴隨著一陣嬰兒清脆般的啼哭聲,夫妻二人在微弱的燭光下,似乎看到了新的希望。但是就在這一年,黃德仲因為還不上那三擔油,只好去李積成家做苦工。他從此掉進了一個無盡的深淵。

此時的家裡只剩下鄧芳芝了,她自己不但要耕地種田,還要照顧著三個孩子。自己的省吃儉用換來了三兒子黃繼光的茁壯成長。

暑往寒來,在艱苦的歲月中,黃繼光逐漸長大。他8歲時因為沒錢上學,也只能下地勞動。除了砍柴、挑水、種地之外,還上山挖野菜、下河撈魚蝦、捅鳥窩、抓蛇蜥,目的只是為了能多吃上一口飯。

地主們遊手好閒,卻整天吃好穿好,窮人們不分晝夜地幹活,卻總是受欺負。這是那個年代很多人都想不明白的問題。

黃繼光

1941年,中江縣大旱,鄧芳芝面對著幹裂的田地,欲哭無淚。此時的她又有了一個小兒子——黃繼恕。為了讓孩子們吃飽飯,她自己忍飢挨餓,經常餓得在床上爬都爬不起來。哪有力氣下地幹活啊?而就在這一年,一件雪上加霜的事發生了。

黃德仲因為一邊給李家幹活抵債,一邊四處打短工,積勞成疾,一病不起。地主李積成看到病殃殃的黃德仲非但沒有絲毫憐憫之心,反而還硬把他拽下床,逼著他幹活。黃德仲硬撐著在李家掏了7天的牛糞,最後暈倒在了牛棚中。

鄧芳芝知道後,連忙請鄉親們幫忙,把丈夫抬回家中。當時的黃德仲面如死灰,已經奄奄一息了。

鄧芳芝心裡清楚:她自己常年因飢餓體弱多病,根本幹不了力氣活,丈夫如果倒下將意味著什麼,她一個孤苦無依的女人將要面對和承擔著什麼。

第二天,黃德仲就閉上了雙眼。鄧芳芝也因此積鬱成疾。4個兒子中老大有病、老二聾啞、老四還幼小,整個家庭的重擔,就壓在了只有10歲的黃繼光身上。

鄧芳芝雖沒有上過學,但是勤勞有見識,對孩子的管教也有方。黃繼光從小就善惡分明,踏實能幹。

鄧芳芝

那一年是荒年,村子附近的野菜早就被挖得一乾二淨了。黃繼光就背著竹籠,來到離家十幾裡遠的荒無人煙的山上挖野菜。好不容易挖了一筐,希望能夠從鄰村的財主陳子科那裡,換來一些乾糧。

黃繼光高興地把換來的一大袋紅苕背回了家,結果他被陳子科騙了,打開袋子一看,紅苕全部都是腐爛變質的,根本不能吃。

沒有辦法了,鄧芳芝就帶著4子1女,過上了流離失所的乞討生活。鄧芳芝和黃繼光靠在山上挖香草,製作成香,賣錢換糧食。

在這艱苦的兩年生活中,黃繼光幹活越來越麻利。看著拉扯一家子人的鄧芳芝含辛茹苦,鄉裡鄉親們也都願意幫助她。然而不曾想,這一天,地主李積成派人來到了黃家。

李積成看黃繼光幹活兒麻利,就又來催債了。鄧芳芝無奈,就讓黃繼光去李積成家打苦工。

這一日,黃繼光和弟弟黃繼恕,正在河裡捉蝦。此時甲長胡世風家的一條瘋狗,被李家人追打到了河邊,被打死在了河裡。胡世風不敢招惹李家人,就誣陷黃繼光,還讓他賠錢給狗買棺材。

鄧芳芝在1953年寫給毛主席的信中提到了這件事:

正在這時候,鄉保長的一條毛狗,被人打死在河塘裡了。甲長不分青紅皂白,一口咬定是繼光打死的,讓他背著死狗在街上遊街,讓我們家給狗買棺材,做道場。那時候,簡直沒有我們窮人的活路。

而黃繼光在李家髒活累活沒少幹,還經常挨到毒打。為此他心裡也恨透了這些仗勢欺人的地主。

黃繼光在地主家做苦力的日子,一過就是6年。1949年,好消息傳來了,解放軍來到了發財埡村,在地主剝削和壓迫下生存的農民,終於熬出了頭。

此時的鄧芳芝已經58歲了,她尤其憐愛已經18歲的三兒子黃繼光。她知道這些年,這個貧困的家庭能夠支撐下去,靠的就是自己的三兒子。

地主李積成所侵佔的土地,也被解放軍收回,重新丈量分給了農民。鄧芳芝也收回了曾經的土地,日子一天天好了起來。解放軍的做法,讓發財埡村的農民百姓看在眼裡熱在心頭。那時起,黃繼光就萌生出了參軍的想法,但是一直沒和母親提起。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10月19日,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地奔赴到朝鮮戰場,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席捲全國。

1951年3月,黃繼光向鄧芳芝請求報名參軍,鄧芳芝心裡雖然不舍,但她明白黃繼光是要保家衛國。於是佯裝高興地答應了。

臨別之時,鄧芳芝笑意盈盈,一再叮囑黃繼光:

繼光,你到部隊後要聽黨的話,為祖國和人民殺敵立功。

黃繼光也滿懷熱情地和母親說:您在後方要多生產一些糧食,供應給前線的戰士們。就這樣母子二人揮手告別,黃繼光走了沒多遠,鄧芳芝的眼淚就忍不住地流了下來。她不知道兒子何時能回來,也許一去就永遠不會回來了。

在那個通訊不發達的年代,黃繼光只能靠著給母親寫信,表達對母親的思念之情。下面是一封他於1952年4月29日,寫給母親的一封信:

母親大人,男於陽曆十月二十六日接到來信,知道家中人都很安康。目前雖有少些困難,請母親不要憂愁。想咱在前封建地主壓迫下,過著牛馬奴隸生活。現在雖有少些困難,是能夠渡過去的。要知道咱們英明共產黨,偉大領袖毛主席正確領導下,幸福的日子還在後頭呢!現在為了祖國人民需要站在光榮戰鬥最前面,為了全祖國家中人等幸福日子,男有決心在戰鬥中為人民服務,不立功不下戰場!最後,請母親大人及全家人等保重身體,並請回信一封,把當地情況,土改沒有,及家中哥哥嫂嫂生產比前好嗎。——黃繼光寫給母親的信(一九五二年四月二十九日,戰鬥中)

就在這封家書寄出的6個月之後,上甘嶺戰役打響。

1952年10月19日,黃繼光在其所在的2營6連爭奪597.9高地的戰鬥中,在身負重傷、血快要流幹的情況下,用盡最後一絲力氣堵住了敵人的槍口。連長萬福來後來回憶說:黃繼光胸前有一個大口子,但是卻沒有怎麼流血,他是用最後一絲力氣,最後一滴血完成的任務。

那一年黃繼光21歲。兩個月後,鄧芳芝才得兒子犧牲的消息。她當時直接坐在了地上。她最疼愛的三兒,在最艱難的日子裡支撐起家庭的三兒,犧牲了。

鄉裡鄉親們也都來照看鄧芳芝,叫她不要太難過。鄧芳芝雖然極為傷心,但是她化悲痛為力量,在"黃繼光追悼大會"上,動員家鄉的青年保家衛國。

1953年4月,鄧芳芝出席全國婦女代表大會,會議期間受到毛主席親切的接見。主席對她說:

你失去了一個兒子,我也失去了一個兒子。他們犧牲的光榮,我們都是烈屬。

然而,令在場所有人都驚訝的是,鄧芳芝此時臉上沒有絲毫的喪子之痛。她為何能夠如此平靜?

鄧芳芝說:黃繼光犧牲了我也傷心,孩子犧牲哪個娘會不難過?可是我告訴自己一定要忍著,不能哭,那麼多戰士為保家衛國犧牲了,有的戰士還只是十幾歲的孩子,年齡比我兒子還小。我兒子不怕死,是英雄,做娘的也要堅強,不能給兒子丟人。

多麼識大體的偉大女性,多麼鋼鐵般的意志。這是那個經歷過舊社會,飽受剝削和壓迫的女性骨子裡所表現出來的堅韌不拔。她經歷了太多的生離死別,目睹過太多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慘狀,忍受了數不清的苦難和折磨,所以才能表現出這種異於常人的堅韌。

鄧芳芝雖然沒有上過什麼學。但在四川解放後,60多歲的她就加入了當地的掃盲班。如此數年,能識得幾百個字,讀書看報寫文章也沒有什麼障礙了。1953年,鄧芳芝寫了一封送給前線志願軍戰士們的信,信中說道:

英勇的志願軍同志們,我是黃繼光的媽媽。繼光是我心愛的三兒。去年12月26日我去趕集,知道光兒在朝鮮前線犧牲了。當時我身上像割了一塊肉,天下母親誰不疼他的兒女?我記起光兒離家時說的話:媽媽,這回我志願到前線去,要保衛我們翻身的勝利果實,保衛祖國和世界的和平。現在,光兒是做到了他自己說過的話了,他為了多數人的幸福日子,犧牲自己。很多很多地方的青年學生們,都寫信慰問我,要我接受他們做我的兒女。我失掉了一個兒子,現在卻有了千千萬萬個兒子。我雖然已經61歲了,但我覺得我並不算老,還有很多力量要獻給祖國。我準備把慰問金用到生產上去,為國家多打些來支援你們。我還要把我的小兒子繼恕教育好,教他學哥哥的樣子,爭取當英雄和模範。我等著你們勝利的消息。

黃繼恕

就像鄧芳芝在信中寫的那樣,1954年深秋,四兒子黃繼恕已經20歲了,他想成為像哥哥一樣英勇的軍人,鄧芳芝果斷同意小兒子報名參軍。

此時朝鮮戰場的硝煙已經停止了。志願軍入朝的主要任務是武裝警戒、構築工事和清理戰場。就這樣,黃繼恕穿上了軍裝,追隨著哥哥的腳步,來到了朝鮮。

黃繼光生前沒有留下什麼照片,黃繼恕雖然比黃繼光小三歲,但是兄弟二人長得非常相像,就連鄧芳芝也經常弄混。於是很多人就照著黃繼恕的模樣,為黃繼光豎立雕像。

1957年1月,偉大的母親鄧芳芝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擔任村支部副書記。

1965年,因為張思德的母親劉光友,在山上勞動時不小心摔下山崖。為了確保70多歲的鄧芳芝人身安全,縣裡給他分了一間房子,還想給她落下城市戶口,但是鄧芳芝一口拒絕了。

同年的一天,是鄧芳芝刻骨銘心的一個日子。她作為抗美援朝烈士的代表,赴朝訪問。鄧芳芝來到了黃繼光犧牲的戰場——597.9高地。這一次她再也沒能抑制住淚水……

1974年10月,黃繼光生前所在連隊將鄧芳芝接到了武漢,但此時鄧芳芝不知道的是,常年的勞作和年輕時受的苦難,讓她的身體早已吃不消了,她在不知不覺間患上了肺癌。1975年2月17日,"黃媽媽"鄧芳芝病逝,享年84歲。

黃繼光犧牲後,鄧芳芝不但把小兒子送到了朝鮮,還把三個孫子、兩個孫女,都送到了部隊去當兵。

晚年的鄧芳芝在勞作之後,經常會一個人坐在窗前,思念著自己疼愛的"三兒"。他在全國人民面前沒有展示出悲痛,卻在私下裡一個人的時候,無數次地默念著:繼光,媽媽想你了。黃繼光小時候背著竹籠挖野菜,捲起褲腿在河裡捉蝦,回到家裡滿臉髒兮兮的場景,和淚水一齊,湧上了鄧芳芝的心頭。

世界上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前輩們已經替我們經歷了蹉跎。抗美援朝,又何止黃繼光一個英雄呢。是先烈們前赴後繼,用自己年輕的生命換來了新中國如今的強盛。向長眠在朝鮮青山綠水中的197653名志願軍烈士致敬!向他們偉大的母親致敬!

相關焦點

  • 視頻| 五個切片還原黃繼光:英雄亦凡人
    03一捧帶彈殼的黃土1953年4月,毛澤東主席特地接見了黃繼光的母親鄧芳芝。「奶奶得知兒子在朝鮮戰場上犧牲後,一直沉浸在悲痛中。當時陪同奶奶接受毛主席接見的工作人員,都非常擔心奶奶見到毛主席時會情緒激動,失聲痛哭。
  • 捨身一躍!侄子追憶黃繼光:戰友找到遺體時仍保持前撲堵機槍姿勢|...
    在上甘嶺戰役中犧牲的特級英雄黃繼光,是四川中江人。1952年10月19日晚,黃繼光所在連隊接到命令,在天亮之前奪取上甘嶺西側597.9高地。戰鬥打響,志願軍部隊在0號陣地受敵重火力阻擊,連續組織3次爆破均未奏效。眼見拂曉,黃繼光帶領兩名戰友衝向敵人暗堡。在多處負傷、彈藥用盡的情況下,奮身一躍,用身體擋住了敵人的機槍,為戰役的勝利英勇獻身。
  • 鬥戰勝佛之大聖之淚:幸運星女神為何被黑化,大聖之淚為誰而流下
    三百年輪迴,最美的是愛情,望一眼幸運星女神張馨予,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三百年輪迴,最苦的也是愛情,長長的等待,無盡的相思,穿過春秋,也穿越冬夏。三百年輪迴,謎團一樣的愛戀,幸運星女神為何被黑化,大聖之淚,為誰而流下?
  • 大型紀錄片《英雄兒女》央視頻全網首播!
    1950年,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響應祖國號召,義無反顧地投入到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偉大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是怎樣誕生的?為何說「毛岸英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第一個志願兵」?
  • 黃繼光與戰友生死之約:誰先犧牲,活著的去對方家裡看望
    志願軍兩次組織反擊,都沒能打退美軍。 10月19日晚,黃繼光所在135團2營6連組織第3次反擊,全力奪取597.9高地。 一、黃繼光和李繼德都是「破格」 15軍45師在597.9高地構建了12處表面陣地,在537.7高地也有9個標高命名的陣地。
  • 英雄戰旗永不褪色|「黃繼光!」「到!到!到!」
    他們圓滿完成九八抗洪、抗震救災、中俄聯演、首都國慶閱兵等30多項重大任務,榮立一等功4次、二等功12次、三等功21次,先後被空軍授予「空降兵模範六連」「抗洪前線先鋒連」「黃繼光英雄連」等榮譽稱號。2013年8月,習主席籤署命令,授予該連「模範空降兵連」榮譽稱號。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紀錄片《英雄兒女》10月21日播出
    按照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進程,重點講述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英雄人物和英雄故事,再現全國人民萬眾一心開展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的壯麗圖景,凸顯抗美援朝的偉大精神和現實意義。  △百名老兵口述歷史30秒宣傳片  此片對百名志願軍老戰士進行了搶救式採訪,首次披露了珍貴歷史影音資料,如彭德懷作關於抗美援朝工作報告的原聲錄音,毛岸英在新中國成立之時陪同周恩來會見蘇聯文化科學藝術代表團的彩色影像,黃繼光母親鄧芳芝的講話原聲錄音等
  • 中央廣電總臺大型紀錄片《英雄兒女》10月21日播出
    按照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進程,重點講述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英雄人物和英雄故事,再現全國人民萬眾一心開展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的壯麗圖景,凸顯抗美援朝的偉大精神和現實意義。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百名老兵口述歷史30秒宣傳片此片對百名志願軍老戰士進行了搶救式採訪,首次披露了珍貴歷史影音資料,如彭德懷作關於抗美援朝工作報告的原聲錄音,毛岸英在新中國成立之時陪同周恩來會見蘇聯文化科學藝術代表團的彩色影像,黃繼光母親鄧芳芝的講話原聲錄音等
  • 黃繼光親密戰友講述目睹黃繼光堵槍眼全過程
    已85歲高齡的李繼德動情地說:「每次想到黃繼光堵槍眼的時候,我就睡不著覺。我們國家有今天的和平,就是因為有千千萬萬個黃繼光這樣的英雄!」2015年,面對網絡上對黃繼光等戰鬥英雄的事跡被抹黑、被質疑,李繼德挺身而出為戰友正名:我見證了黃繼光堵槍眼的全過程!《環球時報》記者日前在北京對李繼德進行專訪時,老人打開一個系了十字結的手絹包,將裡面的抗美援朝紀念章、軍人登記表等珍貴物品向記者逐一介紹。
  • 記空降兵某旅「黃繼光英雄連」
    新華社武漢10月24日電題:當好英雄傳人 爭做轉型先鋒——記空降兵某旅「黃繼光英雄連」新華社記者楊雅雯從「黃繼光英雄連」指導員到炮兵營副教導員,吳健「進步」了。在鄂北山區某綜合訓練場的野營駐訓地,即將離開連隊的他,和戰士們告別時說:「我會永遠記得自己是第3786名黃繼光英雄傳人,不管走到哪裡,我都不會給老班長丟人。」「老班長」,是六連官兵對黃繼光的尊稱。對於空降兵某旅六連的官兵來說,黃繼光這位在中國家喻戶曉的特級戰鬥英雄,是他們共同的精神偶像。
  • 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啥意思?滴淚屋有何講究?
    前幾年中不少人搬到城市中的高樓大廈裡,也有一些人在農村老家自建漂亮的房子,在古時,家家戶戶都是低矮的房子,並不存在一棟樓裡住上十幾戶人家的情況,俗話說:「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啥意思?滴淚屋有何講究?
  • 抗美援朝第一英雄,最傳奇爆破大王,黃繼光榜樣,被106人模仿
    僅有的兩名特等英雄中,有一位自然是上甘嶺上「鐵胸堵搶眼」的黃繼光,那麼另一位是誰?他是參加過淮海戰役的英雄,是最傳奇的爆破大王,在朝鮮戰場上被106人模仿,是黃繼光的榜樣! (一)最苦難的童年 能讓黃繼光做榜樣的人,自然是一位「大神」了。
  • 小品一姐,與何慶魁未婚同居13年,去世後女兒繼承遺產滴淚未流
    在她去世後,女兒繼承了不菲遺產,但在葬禮上卻一滴淚未流。01高秀敏出生於農村,本是一個農村娃,卻憑藉著自己的藝術天分和努力,一步步走進縣劇團。成為劇團裡的副團長,然後又擔任縣裡的政協委員,不安現狀的她,又從二人轉走上小品舞臺。
  • 《信·中國》重溫經典書信 楊洋讀黃繼光家書感動觀眾
    首期節目「打開」的,是圍繞朱德、黃繼光、江姐和聶榮臻的四組信件。被時間定格的文字裡,帶給今天的觀眾哪些啟示?■戰火裡的家書、與友書、致日本侵略者書,閃回那些真實難忘的場景節目的總製片人兼主持人朱軍說,他的初衷是希望「值得更多關注的信」能被發現,能被重讀。因為那些書信都由一個個鮮活的人寫成,而那些人都是各自年代最真實的註腳。藉由文字走近他們所思所想,歷史的脈絡清晰可見。
  • 大型紀錄片《英雄兒女》播出 以真實的力量震撼人心
    出品方供圖  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由中共中央宣傳部指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攝製的6集大型電視紀錄片《英雄兒女》,日前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綜合頻道播出。截至2020年10月24日7時,該片在總臺和各平臺跨屏傳播的總觸達次數為9.33億次。  總導演閆東說:「這部紀錄片既關注當下,又兼具國際視野,是一部英雄的讚歌,也是我們對歷史的深沉致敬。」
  • 不倒的戰旗——空降兵某旅「黃繼光英雄連」抗洪搶險記事
    不倒的戰旗——空降兵某旅「黃繼光英雄連」抗洪搶險記事 2020-08-19 09:51:01參與互動   不倒的戰旗  ——空降兵某旅「黃繼光英雄連
  •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大型紀錄片《英雄兒女》10月21日播出
    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由中共中央宣傳部指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攝製的六集大型電視紀錄片《英雄兒女》,從10月21日起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晚8點檔黃金時段播出,每天兩集。按照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進程,重點講述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英雄人物和英雄故事,再現全國人民萬眾一心開展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的壯麗圖景,凸顯抗美援朝的偉大精神和現實意義。此片對101名志願軍老戰士進行了搶救式採訪,披露了珍貴歷史影音資料,如彭德懷作關於抗美援朝工作報告的原聲錄音,毛岸英在新中國成立之時陪同周恩來會見蘇聯文化科學藝術代表團的彩色影像,黃繼光母親鄧芳芝的講話原聲錄音等。
  • 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英勇無畏的黃繼光,英雄犧牲的是那麼悲壯
    陣地上美軍的三個子母連環碉堡以猛烈的火力擋住了部隊前進的道路,連續幾個爆破小組都沒能接近碉堡便全部傷亡,而此時天也快亮了。就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營部通訊員黃繼光從後面爬了上來說道:「讓我上吧,只要還有一口氣,我就一定會炸掉他們」。就這樣,黃繼光跟另外兩名通訊員吳三羊,肖登良組成了一個爆破小組,三個人交替掩護向前躍進。黃繼光和肖登良分別炸掉了東西兩側的碉堡。
  • 錦衣之下:今夏第4次落淚,就像歌詞「你的淚滴落在心間」一樣痛
    第四滴淚,砸在了心上:「大人。」雖未喊出口,但此刻,被小閣老捆住凌辱,除了這兩字,今夏不知該念什麼。對面的陸大人凝視著,她穿著最喜慶的衣服,臉上是最絕望悲傷的表情,眼中一滴真真切切,不是假的,不是忍著的,不是快幹了的,淚。一滴,就砸在了他的心口上。「今日我來,人就一定要帶走。」「我會帶你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