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塵散先生@bigfun社區
由著名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動作驚悚電影《信條》於本月4號在內地上映。本著「諾蘭出品,必屬精品」的原則,在周六我頂著烈日趕赴電影院,看完了《信條》。
《信條》在中國內地的首周票房突破了2億人民幣,但首日票房只有5701.1萬,只有前段時間上映的《八佰》的40%。作為一部投資超過2億美元的電影,這樣的成績對於《信條》來說是不樂觀的。豆瓣的首周評分7.8,相比《蝙蝠俠三部曲》、《盜夢空間》、《敦刻爾克》等諾蘭執導的經典作品,評分也是偏低的。。
那麼這部電影到底是否值得一看呢?有哪些優缺點呢?
就讓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聊聊《信條》這部電影:
本文涉及劇透!!!
演職員陣容
首先來聊聊這部電影的演職員陣容:
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就不用過多介紹了,作為指導過《蝙蝠俠三部曲》、《星際穿越》、《盜夢空間》等一系列經典影片的導演,諾蘭這個名字就是電影最好的宣傳。
男主是黑人演員-約翰·大衛·華盛頓,曾與道恩·強森(The Rock)在美劇《球手們》中合作。我本人對他的了解並不多,但是看到他的時候總是莫名的會想到NBA球星詹姆斯·哈登,容易出戲。
男二羅伯特·帕丁森在國內的知名度就要高多了,作為《暮光之城》愛德華·卡倫的扮演者,俊美的外表讓人一眼就印象深刻。
女主是伊莉莎白·德比茨基,190cm的身高在劇中顯得尤為突出,看過銀河護衛隊的觀眾應該都對她所飾演的「小金人」有印象。為什麼要選這樣一位身高如此突出的女主呢?後面的劇情我們再細聊。
《信條》講了怎樣一個故事?
主角受命去歌劇院救出被恐怖分子挾持的美國要員,在被人用槍指著的時候,被一個神秘人所救,寧死不屈的他通過了測試,加入了拯救世界的「信條行動」之中。
然後就引出了本片第一個讓人眼前一亮的設定:逆向子彈
在正常的時間觀下,開槍是這樣一個過程:子彈從槍內打出→穿透目標→打進牆體
而《信條》中所呈現出的「逆向子彈」則完全相反:牆體的子彈反向飛出→穿透目標→回到槍內
而且在子彈回到槍內後,牆上的彈孔還會消失,整個過程就像是在倒放一樣。這種新奇的設定頓時吸引住了熒幕前的我。
為了查清這些來自未來的子彈,男主和男二尼爾展開了追查,這期間兩人的默契程度極高,完全不像是初次合作的樣子,這也為後來的故事埋下了伏筆。在印度軍火商的指引下,找到了一個俄國軍火巨鱷(本作的反派)。
在交換情報的過程中,男主了解到了巨鱷的妻子是個藝術品鑑定師,決定從她入手。而負責情報交換的,正是諾蘭導演的御用男配角-麥可·凱恩(管家俠!阿爾弗雷德)。
通過調查得知,女主與丈夫的關係並不和諧,丈夫以一張假畫和兒子的撫養權一直威脅著她,在後面的劇情中甚至還對女主拳腳相向,活脫脫一個「家暴男」(氣抖冷!)。女主與男主打成協議:女主負責引薦,男主則幫她毀掉家暴男用來威脅女主的把柄。
男主與尼爾找來了一群幫手,用一架飛機炸了倉庫,並趁亂潛進內部,毀掉假畫。
Ps:諾蘭導演不愧是實拍狂魔,這段炸飛機的戲份可是真金白銀的買了一架舊的波音747 X1飛機來炸的。
在這一過程中他們發現了電影的另一個重要設定:時光逆行傳送門。從傳送門中突然衝出了一個全副武裝的人,而且使用的是逆向子彈。而隔壁的尼爾也遇到了一個人,這人是正向的。一番打鬥後,主角要殺死這個逆行人,但被尼爾阻止了,因為尼爾看到了正向那人的長相。
在之後的劇情可以得知,這兩個蒙面人其實都是男主。
經歷了這次離奇的遭遇後,男主又趕赴希臘繼續調查家暴男。他的最終目的是要毀滅世界,而男主弄來的「鈽241」則是不可缺少的零件。在經過了一場飆車戲之後,男主搶到了箱子。但也正中家暴男的埋伏,一輛倒著開的汽車出現在他們的面前,而車上是被脅持的女主。家暴男用自己的妻子威脅著男主(無情的人間迷惑行為)。
男主無奈之下只好將箱子交給家暴男,而身高190女主則用自己的大長腿打開了車門,被男主從車上救下。(從這裡也就可以知道,為什麼諾蘭導演要找一個身高如此突出的女主了,就這操作沒190還真辦不到)。但兩人還是落入了家暴男的手中,並被帶到之前出現過的「時間傳送門」。
先是玻璃的對面,家暴男用槍指著自己老婆,威脅男主說出箱子下落,但聲音是倒放的;隨後在男主這邊又出現一個家暴男,說的話和對面那個一模一樣,這一次是正向。
尼爾等人趕到,家暴男逃進機器,將自己逆行;而男主為了救女主也衝進了機器,驚奇的發現自己身處剛才那輛反倒的車內。家暴男放火燒車,好在尼爾等人搶救及時。
這裡的設定也十分有趣,在逆行的時間中,火從加熱變成了吸熱,也就是說:男主差點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個被火凍死的人。
在尼爾做了一番科普後,眾人計劃回到幾天前,利用倉庫的那臺機器回到正常時間救治女主。於是他們又重新經歷了飛機撞倉庫的時間,只是這一次他們的視角是全副武裝的神秘人。這裡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尼爾前面阻止男主殺蒙面人的行為了,不阻止的話,就變成「我殺我自己」的慘劇了。
結束後,眾人得知了家暴男的計劃:身患癌症的他,想使用滅世武器將整個世界時間倒轉,從而毀滅全人類,而毀滅世界的日子就定在過去在越南度假的那天。
主角團一行人為了阻止家暴男的計劃,與一眾特工一起回到了過去,分為紅藍兩隊,從正逆兩個方向發起進攻。一番打鬥後,隨著男二尼爾的犧牲,世界得到了拯救。
《信條》有哪些優點?
1、腦洞大開的設定
一般涉及時空穿越的電影都是:不管我們利用時光機器穿越到哪個時代,時間的流向始終不變。簡單來說,傳統的穿越就像在時間軸上拖動進度條,觀看體驗是不會發生改變的。所以我們在觀看時,並不需要花費過多的腦力,去理解穿越的原理。
而《信條》中則並不是這樣,由於《信條》的科學顧問是諾貝爾物理學家基普·索恩,所以電影在設定上相較於普通的穿越題材作品會嚴謹、深奧許多,在觀看解析視頻或是二刷的過程中,值得品讀的內容也會更多。本人才疏學淺,這方面的內容無法展開細說,簡單聊聊我感覺比較有趣的幾個設定:
在經過時間轉換器後,時間的流動方向是相反的,就好像點了倒放一樣,原本熟悉的臺詞,因為倒放後變成了完全聽不懂的語言。劇中逆向的子彈、反向開的車、能凍死的火也都是完全違背了我們常識的存在。在觀影過程中能感受到強烈的新鮮感。
2、出色的配樂
在第一次看《信條》的時候,你可能看不懂這部電影到底在講些什麼,但是配樂這塊帶來的觀影體驗絕對是值回票價的。在電子樂的烘託下,音樂會救人、劫押運車爭奪箱子等環節顯得更加的緊張刺激。
由於諾蘭的「御用配樂」漢斯·季默沒有檔期,所以本次選擇了瑞典作曲家路德維希·格瑞森,這位作曲大神年僅36歲,就憑藉著《黑豹》拿到了奧斯卡最佳電影原創音樂獎,可見其實力有多麼的出色。
最後再聊聊信條的缺點
不做功課的情況下,第一次的觀影體驗真的很差
燒腦、有深度,這是諾蘭懸疑片的風格,《信條》自然也不例外。
與傳統穿越電影完全不同的設定,導致許多非物理專業的觀眾在觀影時無法第一時間理解電影所涉及的知識。
那我個人舉例,在沒有做任何準備的情況下走進電影院,看完《信條》後,整個人完全是懵的:哦,這部電影好像講的穿越題材;原來男主之前打的自己;哇,女主個子好高,男二長得好帥;誒,這結尾是啥意思來著?
隨後打開朋友圈和論壇,發現原來不止我一個人,許多看完電影的朋友也和我有一樣的感受:第一遍屬實沒太看懂電影在講什麼,只知道特效還不錯、配樂也挺好,僅此而已。
總結:正如諾蘭導演自己在片中所說的那樣:不要試圖理解它,要去感受它。《信條》就是這樣一部很「諾蘭」作品,它不像傳統的商業電影那樣通俗易懂,複雜的人物關係、深奧的設定再加上獨特的剪輯手法,稍有走神可能就會跟不上節奏,只有在多次、細緻的觀看後才能收穫最佳的觀影體驗。
如果你是一個喜歡深度電影、願意為一部電影做足功課,或是二刷三刷反覆品讀的影迷,那《信條》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如果你看電影只是單純為了放鬆心情、放空大腦的話,不建議花費兩個半小時的時間在這樣一部看完劇透都不一定能完全理解的電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