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歐洲歷史:對動物的刑事審判,源於西方文化對未知的恐懼

2020-12-16 百哥曰

小白是我們常見的寵物名字。「白」代表著寵物大概是白色,而「小」則是一種嬌小且親暱的稱呼。這種名字還可以小黃小黑一直延伸下去。

有時候主人費心為它們打扮,甚至當主人出遠門時,它們還有專屬的高級旅館和人員細心照料,比世界上很多人過得還要好。因為對主人而言,它們不僅僅是寵物,還是朋友、知己,家人。

當然有時候我們也會看到許多虐待動物的例子。他們在可愛貓咪的哀嚎與掙扎中滿足了施虐的愉悅感,這是一種徵服欲的興奮快感。甚至把虐待動物的照片放上網絡上,讓世人瞻仰一下動物的可憐表情,證明他能如何宰制這弱小的生命。

這讓我想起任天堂發售的知名電子寵物養成遊戲「任天狗」。這個遊戲有一個基本的設定,也就是不管怎麼做,「寵物都不會死亡。」

所以雖然也有一些玩家想出玩弄狗狗的手段,不過就算這狗狗滿身蒼蠅,四肢無力,它依舊不會死。

《任天狗》截圖

後來在雜誌訪談中,製作人有提到,為了避免年年紀輕的玩家得失心過重,也怕有玩家利用此遊戲逞虐待欲,更希望玩家隨時打開遊戲,都發現狗狗在家等著你,所以才設計了這樣的原則。

雜談到此,我這篇要講的是,西方文化中具有一種「審判動(寵)物」的習慣,相對的,在中國這樣的例子幾乎很少見。

在中國的傳奇與小說中,當然也有老虎吃人而被抓到衙門,或是在聊齋與其他民間故事中,都出現許多動物精怪蠱魅人心,最後被道士或是法師就地正法,或是認錯向善,如雷峰塔下的白蛇。

包容性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特質和優勢。

但是相對的,西方則是認定這些動物為惡,故用人類的法律與刑法來審判動物(且大多處以極刑),這和中國動物也能改錯向善的基本原則是完全不同的。

審判動物,處以極刑

根據資料的記載,這種審判動物的案例,可以從9世紀一直下追到工業革命的19世紀都還存在,尤其是16世紀上下最為明顯,有學者便認為,這和獵捕女巫時代有關係,都表現了當時西方人對於未知的極端恐懼,進而對於周遭的任何不尋常之事物,採取過渡的激烈措施。

在西方,對於動寵物的追捕與審判基於下列三種情況:

一、動物傷人的事件,如豬吞吃嬰兒(這是真實的案例)。

二、認為動物造成了疾病、災害或詛咒(如蝗蟲、鳥類的怪鳴)。

三、違反自然律的動物異狀(如公雞下蛋)。

其中第一種是動物犯錯,故需要接受審判,在這裡說明西方把動物也視為是一種擬人性格的被審體。

第二種則認為動物帶來了自然災害,所以要處罰。在某種意義上,其實這類似慧星掃把,也似今天我們發現動物異狀、鯰魚翻滾而預測會有地震發生,只不過當時認為這種自然的災害是動物所帶來。

中國自古以農立國,故對於蝗害也多有措施,比如說劉猛將軍廟,就是一個因為驅蝗有功而神格化的驅蝗神,大約在628年,唐太宗李世民也公開嗑吃炸蝗蟲來表示對惡蟲的對抗。

但第三種就非常有趣了,也是在中國很難找到例子的事情。1474年瑞士巴賽爾,大量的公雞被判處以火刑,被活活燒死,因為它們竟然產卵,違背了自然倫常之理;同樣的判裁公雞不潔而焚死的案例在1730年也發生,而這些發生的時間已經是西方號稱「彰顯人類理性光輝的啟蒙時代」了。

用今天的角度來看,很可能這個母雞隻是性徵不明顯而被誤認是公雞,但之所以如此,其實最主要的是「公雞之卵」的宗教意義存在。

不管您喜不喜歡科幻文學,大概都會浮現一個印象:披著黑色長衣的女巫,在一個大釜前攪拌著奇怪冒泡的液體,然後丟進什麼蝙蝠的翅膀、死人的指甲、蜥蜴血等等奇怪物品,作為煉藥的引子。

上述這些東西其實都不難獲得,但是公雞卵這種背德自然的物品可不是隨便去蝙蝠洞、墳場挖挖那麼容易就可以獲得的,而是要等待上天的巧合、自然的惡作劇,所以在中古西方人的心中,公雞卵是一種女巫秘藥的重要成分,如果被女巫獲得後果將不堪設想;所以一定要阻止女巫獲得。

中世紀歐洲大量獵殺是所謂的「女巫」

同樣的,如果放置公雞卵不管,當時的西方人相信卵會孵化成巴茲裡斯克蛇或雞蛇獸,認為它們的眼神會使人致死。

所以在西方中古的法庭,一旦有這種公雞下蛋的謠言或是情況,通常都會不問結果是非,舉行宗教審判,然後全數焚死。

從這些細微之處可見中西文化之差異與優劣。

一方面是西方宗教影響力的巨大差異,而中國沒有頻繁的宗教衝突與戰爭,自然也對於這種超自然事物較少迷信且恐懼。

另一方面,比起中國的改過勸善道德理論,「人人皆可成堯舜」的意識形態可以把範圍從人擴大到動物。

而西方則重視「法律」的認定與審判,就算是動物,也需要經過一個「嚴格」的定罪程序與處刑,這也凸顯了中西對於法律的理解與看法,以及對於人治/法治的概念差異。

相關焦點

  • 中世紀荒誕的動物審判,豬因謀殺罪上法庭接受審判,簡直顛覆認知
    對人進行審判是一件很正常合理的事情,人有思想,有社會規則,有遵循道德法律的必要。但是,動物有嗎?它們需要遵守人類社會制定的規則,犯了錯之後需要審判嗎?這乍一看是個愚蠢的問題,但在歐洲歷史上,卻真實地發生過這樣看似玩笑般的事件,人們煞有其事地的對動物進行刑事審判。而接受審判的動物,刑罰也和人類犯罪無異,它們會坐牢,會被處以死刑,或者流放。
  • 董子云評《審判王后》︱被斷頭的瑪麗與被審判的歷史
    雖說他善於發掘新檔案,但在《審判王后》中他給讀者提供了一段富有文學性和感染力的敘事,少有歷史分析的那種學究氣。1793年10月的這三日審判並沒有為當時的法國人留下多麼深的印象,而是很快就因為革命局勢的突變而受人遺忘(271頁)。
  • 為什麼我們會害怕未知的東西?我們的恐懼來自哪裡?
    如果恐懼是人的天性,那麼為什麼同樣的環境有些人會恐懼,而有些人沒有,那麼為什麼人會產生恐懼心理?首先我先來把恐懼來源於哪裡的答案告訴大家?思想。那麼為什麼人的思想會產生恐懼?下面我們就來談論這兩個問題。我們下面看這麼一個假設。
  • 【刑事研究】警惕刑事審判中的錨定效應
    如心理學家實驗發現,被試被要求在法庭審判前通過擲骰子方式決定最後的裁判結論,結果,擲骰子得到點數高的法官最後的量刑普遍比擲骰子得到點數低的法官量刑更高。 刑事審判中的錨定效應 刑事審判中存在大量信息交互和判斷決策行為,錨信息是決策的起點,錨定效應在刑事審判中普遍存在且影響較大。
  • 西方文明起源於中國 英語英人起源於中國
    :第一、15-16世紀之前,歐洲沒有歷史,只有神話與傳說。西方面對源遠流長燦爛的中國歷史而自慚形穢,於是就花了近500年時間偽造了西方歷史。法國神職學者約瑟夫·斯卡利傑(1540—1609年),他參照模仿中國歷史,尤其是中國朝代帝王年表,建立了「聖經編年」及其整個歐洲各國歷史框架,把所有神話、傳說和杜撰當做史料填入其中,特別是「古埃及」、「古希臘」、「古巴比倫」「古羅馬」就這樣產生了!
  • 中世紀獵巫運動與近代早期西方法制的覺醒:讓悲劇不再重演
    以愚昧無知為源的「獵巫運動」敲響了近代西方法律的警鐘,使得西方國家在完善法律制度上邁出了堅定的步伐,這一切都是為了不讓獵巫運動的悲劇不再重演。因此從獵巫運動的本質來說,它所產生的原因就是當時的歐洲人普遍相信惡魔與巫術對人類的不利影響,堅信巫術有著超越現實的邪惡力量,正是這種力量導致了人們對於巫術的集體恐懼。由於巫術與巫師(巫女)的存在是為了推翻現有的社會秩序,因此在西方封建國王的眼中,巫師(巫女)就是危害社會秩序的不安定因素,被消滅自然也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
  • 最高法四巡召開巡迴區刑事行政審判座談會
    本報訊 5月18日和20日,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迴法庭以視頻形式分別召開巡迴區刑事審判、行政審判座談會,全面總結2019年以來刑事和行政審判工作情況,分析當前審判態勢,進一步統一裁判思路,為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 大聲告訴那些未知的、讓你恐懼的事物,你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對未知事物,人們對待它的態度總是不太一樣的。有的人是充滿了好奇與期待,於是去探索、去追求,而有的人卻充滿了畏懼、害怕。所以一句話叫做:恐懼源於未知。其實,很多不好的事情都是我們自己想像出來的,總是在自己嚇自己。
  • 奉新縣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刑事審判庭庭長餘毛毛接受紀律...
    奉新縣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刑事審判庭庭長餘毛毛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奉新縣紀委縣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餘毛毛簡歷餘毛毛,女,漢族,1966年1月出生,江西奉新人,大學文化,1987年7月參加工作,1997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 警惕刑事審判中的錨定效應
    公眾對公正、秩序和安全的執著追求,反映在刑事審判領域就是對裁判的確定一致和可預期性的要求。但由於人的有限理性,裁判者常常受到各種因素影響,使裁判偏離確定性軌道。這其中,有一種廣泛存在卻未得到足夠關注的認知心理偏差——錨定效應。實踐中有罪推定、疑罪從有、同案異判、冤假錯案等現象均可從錨定效應中找到心理根源。
  • 溫江法院採用「七人合議庭」審理一起涉野生動物保護刑事附帶民事...
    溫江法院採用「七人合議庭」審理一起涉野生動物保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 2020-12-11 17: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歐洲特性理論史:淺析歐洲人類學與顱骨文化
    但是,當歐洲統一體的問題被提出來時,這種歐洲的統一體不可能建於「歐洲人民的科學」之上,這種科學不會去反思以下兩者的混淆:一個是戈比諾所說的處於種族優越性之上的歐洲人,另一個是康德所說的處 於歷史優越性之上的歐洲人。人類學這門學科多次走到了這條死胡同的盡頭。
  • 相城法院張嘉榮獲江蘇省法院刑事審判工作先進個人
    相城法院張嘉榮獲江蘇省法院刑事審判工作先進個人 2020-04-29 02: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威尼斯嘉年華的鳥嘴面具,源於歐洲人對黑死病的恐懼
    但很多人不知道,這款面具起源於歷史上最大的一場瘟疫,而最初佩戴這款面具的正是中世紀歐洲對抗黑死病的醫生。黑死病間接促進歐洲文明發展十四世紀四五十年代,對於歐洲來說,是一個極為悲慘的時期。從1347至1353年,席捲整個歐洲的被稱之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奪走了2500萬歐洲人的性命,佔當時歐洲總人口的1/3。
  • 全省刑事審判工作會議暨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攻堅決戰推進會召開
    、全國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第三次推進會、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精神,全面總結「六刑會」以來全省法院刑事審判工作取得的成績和經驗,研究部署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刑事審判工作,對常態化、機制化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進行安排部署,12月7日,省法院召開全省刑事審判工作會議暨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攻堅決戰推進會。
  • 柳江人遺址告訴你,中國人不一定起源於西方?
    柳州人遺址的發現,在當時的中國乃至世界都引起了軒然大波,更加進一步推翻了中國人起源西方這一說法,確實,京極夏彥曾經說過,世間無常,瞬息萬變,沒有任何東西是永遠不變的。經過多方專家的精確研究表明,定名"柳江人",還發現了許多動物骨化石。之後有關"柳江人"的化石被運進京進行進行存放,"柳江人" 因為年代十分久遠出土地層不明,推定不一定做得非常可靠。有的學者傾向於認定"柳江人"是蒙古人中一個南方屬種的典型代表,是距今在國內發現的最早的現代人活化石。
  • 帶您深入了解忻州刑事審判工作!
    帶您深入了解忻州刑事審判工作!▲劉碩才院長作刑事審判工作報告堅持以黨建帶隊建促審判,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端正執法司法理念、改進執法司法作風」、「致敬最美逆行者,爭做精誠法院人」等活動,組織全市法院刑事法官和法官助理到知名院校開展刑事審判業務培訓,極大地激發了廣大幹警愛院敬業的工作熱情
  • 【惠州審判】刑事案件二審開庭審理的困境與對策
    提高審判質量,防止冤假錯案,作為黨中央對審判工作的指導方針,一直指導著審判工作的開展。而二審開庭率低,一直是我國刑事訴訟法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也是貫徹上述方針的一大阻礙。為此國家通過多方面的措施,試圖提高刑事二審的開庭率,結果仍然不盡如人意。我們不禁要問,是什麼原因導致我國刑事二審開庭率這麼低?二審開庭是否能夠提高審判質量?
  • 恐懼來源於未知
    隨著年齡的增長,科學文化知識的不斷學習,我逐漸的成為了唯物主義者,不再相信這些不存在的事情。但依然無法避免的繼續接觸到身邊有人偶爾還會提及這方面的事情,不過只是間接「佐證」,因為通常談論到的都是離奇古怪的事情,總會聽有人提到,甚至親身經歷過「不乾淨」的東西。在他們看來既然有這些,當然就有滿天神佛,不然不是天下大亂了,總要有管理「他們」的神仙吧。
  • 撲克牌是源於西方還是東方?
    撲克牌如今已有數百年的歷史了,但是人們對於撲克牌的是如何出現,又是何人發明卻一直是個迷。 早期歐洲各國撲克牌的造型、規格、張數差異很大,唯有法國的是52張,後來這52張又加入了大小王,之後各國的撲克牌也逐漸趨於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