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如今的世界性體育賽事已經成了各國國力交鋒的平臺,雖然明面上說是為了促進和平交流進步,但各國為了拔得頭籌,都是沒命地往裡投入資金和人力。
當然,體育這種東西很快天賦和人群,不是沒日沒夜訓練就一定會有所回報。因此,為了快速壯大自己的體育力量,如今體育界還出現了一個叫「歸化」的東西。什麼意思呢?即為了振興那些本國天生短板的體育項目,不惜通過人才引進的方式將他國運動員變成本國運動員,從而獲得在該項目上的成功。
這種「歸化」案例並在少數,譬如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桌球女將何智麗,1989年後移居日本,還在當地組建家庭。後來在1994年代表日本參加亞運會時獲得女子單打冠軍,一時間,無數國人將其稱作「賣國賊」。
其實,「歸化」這種行為並沒有對錯之分,無非是利益的驅使罷了。並且,運動員雖然是為國家而戰,但畢竟是自由的個體,我們也沒有理由道德綁架他們。
退一萬步講,也有不少外國運動員歸化到中國的,譬如美國的籃球明星馬布裡,還有00後華裔花滑女選手朱易。至於我國的足球界,早在好幾年前就有了歸化運動員。
雖然歸化並無對錯之分,但歸化後惡意貶低故國就有點下作了。今天筆者要說的這位姚麗,便是如此。
姚麗出生於1985年的遼寧阜新,是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由於從小身體十分紮實,初中還沒讀完,父母便將她送到了遼寧省舉重隊,希望其能有一番大作為。
當時省隊的教練朱明武看姚麗是個好苗子,對她也是精心培養,甚至後來被調往湖南工作時,還將姚麗帶去了湖南舉重隊。經過朱明武教練如此不辭辛勞地悉心指導,姚麗很快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在2009年,她一舉奪得世錦賽挺舉冠軍,還有2010年亞運會的舉重冠軍。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姚麗本該在賽場上大放光彩,為國爭光之際,她卻突然成了哈薩克斯坦人。不僅將自己名字改成了邁婭·馬內扎,甚至在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上,還一舉打破了奧運會女子舉重紀錄奪冠,為哈薩克斯坦在這個項目上實現了零的突破。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身為中國人的姚麗卻要選擇歸化成哈薩克斯坦人呢?原因在於2008年北京奧運那會,姚麗曾受過一次傷,本來極具奪冠實力的她被迫和金牌失之交臂。這可是北京奧運會的金牌,含金量自然可想而知。
這之後,傷心欲絕的姚麗回到老家阜新修養。也是在這段時期,由於無法上賽場,她和隊友趙常玲被公派去支援哈薩克斯坦的舉重事業。而這一去,兩人便再也沒有回來,還入了哈薩克斯坦籍,後來自然也成了哈薩克斯坦的舉重女將。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姚麗代表哈薩克斯坦奪冠時,我國記者十分激動,曾想上前採訪她兩句。而她聽到記者稱呼其為姚麗時,便故意跑開了。幾經輾轉,後來她又走了出來。不過,面對我國記者的中文提問,她顯得很不耐煩,還向現場的主持人抗議,讓我國記者說英文和俄文。
最後我國記者不得已妥協,用英文和她對話,沒想到接下來姚麗說出來的話讓中國媒體大感震驚。她直言自己生在吉爾吉斯斯坦,從未在中國訓練,也和中國教練沒有任何關係。
她這番話不止震驚了我國記者和國人,甚至連西方媒體也都感到詫異。姚麗又接著補充道「我只在中國生活過10年,我的心代表的無不是哈薩克斯坦。」
聽到姚麗這些話,最傷心的無疑還是她的家人和當時一手提拔她的教練朱明武了。我國有句俗話,叫「人不能忘本」。不管你姚麗有多麼厲害,歸化到哈薩克斯坦也沒什麼問題,但怎麼就不能承認我國為培養你付出的心血呢?
或許,姚麗有什麼難言之隱。不過她自己不開誠布公,世人也難以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這種過河拆橋的行為是註定走不遠的。這可能也是姚麗在如今舉重賽場上逐漸銷聲匿跡的原因,各位,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