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曾是馬來富商的私人豪宅,見證華人的聰明才智。這裡現在是遊人如織的博物館,展示百年來的風雨歷程,今天與你共享一座宅邸的前世今生 。 【文:林凡凡】
隨著電視劇《小娘惹》的熱播,電視劇中那富麗堂皇、中西合璧的大宅也深深的圈了一波粉,這座讓人豔羨的宅院可不是影視城搭建的布景,而是一座實打實的馬來西亞豪宅。
這座豪宅位於馬來西亞檳城,檳城是馬來西亞十三個聯邦州的一個,在馬來西亞的西北部,與馬六甲海峽和蘇門答臘島遙遙相對,曾被英國殖民,因為地理位置重要是英國在遠東地區最早的商業中心。英國的殖民使得各地的勞動力大量輸入,各種文化在檳城交匯使得檳城成了一個文化多元、風情獨特的地域。
在這些多元文化中,中華文化也是其中重要的一支。中國與檳城的淵源可以追溯到明代鄭和下西洋,當時鄭和途經的南洋滿剌加、滿者伯夷國等地就是現在的馬六甲、印尼一帶。
鄭和下西洋不僅促進了中國文化與東南亞文化的交流,很多隨行的人們也借著這個契機在當地定居下來,與當地人通婚繁衍,逐漸形成了華人族群,這些土生土長的東南亞華人女性叫做娘惹,相對應的華人男性就叫做峇峇(ba)。
檳城就是一個華人較多的城市,華人佔總人口比例超過50%,就連最高行政長官都一度由華人擔任,很多華人在當地世代發展成為了豪門大族,電視劇《小娘惹》裡展現的這座豪宅就是19世紀華人甲必丹(州長)鄭景貴的宅邸。
鄭景貴原名叫鄭嗣文,祖籍在中國廣東,他的父親早年到馬來西亞謀生頗有成就,1841年的時候,鄭景貴從廣東來到馬來西亞和他的父親共同經商。他們父子頭腦精明、勤勞肯幹,很快就成為了當地有名的華商,後來鄭氏父子投資開採錫礦,一舉跨入了富商的行列。
因為錫礦暴利,長久以來圍繞著礦區經常發生幫派間、種族間的械鬥,鄭景貴其人非常有膽識,為人公道爭議,在礦主之間很有聲望。他不僅積極調和各方矛盾,推動礦業發展,還常常為受欺凌的華僑伸張正義,為了保障華人的權益,鄭景貴牽頭建立了增龍會館,團結華人群體,還興辦華僑學校,弘揚祖國文化。
久而久之,鄭景貴成為了華僑領袖,深受華僑們的擁戴。 1877年,鄭景貴被當地政府授予霹靂州「甲必丹」的職位,協辦華僑事務,鄭景貴的身份從一位腰纏萬貫的富商開始變成了政界名流,鄭家子弟也逐漸開始踏入政壇,1921年,鄭景貴的第三個兒子鄭太平被封為甲必丹,接過了他父親的權力。
鄭家在當時絕對是華人中的望族,即使對當地人也很有影響力,現在檳城還有兩條街是以鄭景貴得名字命名的,一條是JALANAH QUEE亞貴街,一個是 Lebuh Kwee景貴街。
鄭景貴以一個華人的身份在異國取得了如此的成就,實是我輩的楷模與驕傲。作為一名成功的華商,鄭景貴不僅在南洋為中國人爭取了很多權益,為祖國也做出了很多貢獻。
同治九年(1870年)直隸水災,鄭景貴以其母親的名義為國家捐了巨款,李鴻章親自上報朝廷褒獎鄭景貴,聖上御賜了一塊「急公好義」的牌匾。光緒十一年(1885年),法國殖民軍侵犯南疆,鄭景貴又捐了巨款支持抗法戰爭,清廷為了表彰鄭景貴的義舉,賞賜他和他的妻子二品榮譽官銜並封贈三代。
總之,鄭景貴所代表的鄭氏家族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都絕對當得起一代豪門的稱呼。《小娘惹》中展示的那座富麗堂皇的大宅就是鄭景貴的私宅和辦公樓,鄭景貴將其命名為「海記棧」。
鄭景貴雖然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峇峇,但是他的這座豪宅卻是一座典型的「峇峇娘惹」大宅,這座大宅以華人的四合院為基礎,混合了多種建築風格,既有中式的祠堂、私塾、雕刻技術、紅木家具,也有西式的宴會大廳、樓梯欄杆、鑄鐵雕塑,中西合璧將文化融合的成果和華人富商的豪奢展現的淋漓盡致。
鄭景貴去世後,這座豪宅空置了好些年,後來被一個搞古董收藏的商人買了下來改造成了對公眾開放的博物館——僑生博物館Pinang Peranakan Mansion。
這個博物館不僅完美的還原了當年鄭景貴豪宅的盛況,還收藏和展示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古董和器物,向大家展示了土生華人在東南亞的奮鬥歷史和生活面貌,被人們稱作「娘惹博物館」,現在這個博物館已經成為了檳城最有代表性的著名景點之一,是很多遊客打卡檳城的必去之地。
步入今天的僑生博物館,你會被它的金碧輝煌和百變風格所震撼。這裡有英格蘭進口的彩瓷地磚, 有蘇格蘭鑄造的生鐵雕塑, 有中國傳統木雕,也有歐陸玻璃窗花組合的窗戶,觸目一切幾乎都完美的融合了東方的古典與西方的時尚。
如果你是《小娘惹》的忠實觀眾,你會發現很多場景都似曾相識。比如說聚會的飯堂,長長的桌子是娘惹們精緻廚藝最好的舞臺,飯堂左右牆上各有一面超大的鏡子,主人坐在主位上可以通過鏡子觀測屋內和門外的情況,把握全局。
比如說小姐的閨房也頗有講究,早期的娘惹床是中式臥榻,後期收到西方文化影響,就出現了西式軟床,、梳妝檯,刻錄機收音機也都出現在房間裡。在女子的房間裡我們不僅能看到很多色彩鮮豔的娘惹服,也能看到很多西洋的服飾。
再比如說大宅院裡的祠堂,雕梁畫棟,房頂很多木雕都是中國匠人一點一點手工雕刻出來的,工程量巨大。
除了這些房間,僑生博物館也收集了很多能代表娘惹文化的藏品,在大宅後面專門闢出了地方作為娘惹的刺繡、首飾和生活用品的展廳。
據說娘惹女子是以刺繡工夫為婚嫁標準的,當年女孩子要嫁人要展示自己的刺繡手藝,繡得好就嫁得好。
娘惹的婚嫁首飾多是黃金打造,不僅陪嫁的黃金豐厚,還經常伴有點翠的手藝。點翠是用翠鳥的羽毛作裝飾,因為翠鳥稀有,技藝複雜,比起黃金,點翠更加珍貴,即使是在清朝後宮,也非一般人能夠擁有。
很多遊覽過僑生博物館的中國遊客都表示這是一個值得打卡的地方,不僅能深度了解當地的華人文化,回顧華人在東南亞創業的歷程,也能油然生出一種民族自豪感。當然了,奮鬥的先輩固然可敬,但小編主要還是想看看有錢人的世界到底有多有錢!
這裡是【看劇漲知識】,你看劇來我科普,電視劇裡的知識點了解一下,喜歡請關注支持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