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峇峇娘惹」是什麼?大馬不可錯過的「清朝」豪宅學問大!

2020-12-15 海南衛視

Q

A

&

問:峇峇(baba) 娘惹是什麼?

答:在大馬土生土長的華人我們稱之為「峇峇娘惹」。從15世紀開始,早期華南移民帶著中國文化前往大馬,他們在這個國家定居生根並與當地人通婚,逐漸形成一種和大馬本土文明兼容的「土生華人文化」。峇峇娘惹是一個馬來語的音譯介詞,土生華人男性稱為峇峇,女性則為娘惹。

峇峇娘惹們的婚禮非常富麗,至今保持許多清代婚禮的習俗,女方花冠霞帔而男方旗袍馬褂。儘管峇峇娘惹的交際語言可能是馬來語,英語,但是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依舊維持華人的傳統習俗和家庭觀念。

娘惹建築外觀

建築房屋外觀有吸納中國廣東式、福建式等建築的特色,中式屋頂、脊獸以及瓦片都得到淋漓盡致地展現,稍有走神會以為自己就在中國。而走入建築內部窺探細節,則更為華麗壯觀。房屋裡招待客人的前廳,有金色的鏤空浮雕,通常是細緻的花鳥圖案,而窗子則採用來自歐洲的彩色玻璃點綴中國古典設計的窗框。

土生華人瓷磚也很特別,其明亮奪目的花卉圖案象徵著檳城的傳統店家設計。關於中西文化合璧的詮釋在維多利亞時代就非常盛行了,裝飾瓷磚通常被用作檳城折衷店家外窗下的護牆板或裝飾板。

家具選用延續了房屋裝飾的中西合璧風格,在家具的選用上,土生華人更將自成一派的中西融合特色堅持到底。他們喜歡用特地從中國運過來的螺鈿家具,這種家具是將螺殼和海貝打磨、雕刻、拋光後,再鑲嵌到紅木桌椅而製成的,其光澤堪比翡翠,增添了家具的高級感。

娘惹古蹟打卡地

這棟經常出現在大馬風光片中的豪宅擁有寶藍色的外牆,因此它被當地人稱為藍屋,據說過去檳城的富豪宅邸都是這種顏色,是上個世紀初的一種時尚;這座中式豪宅是著名愛國僑領張弼士(張裕葡萄酒創始人)的故居。

張弼士是一位頗具傳奇性的歷史人物,他18歲隻身闖蕩南洋,事業取得了驚人的成功,成為了當年的南洋首富,資產高達8000萬兩白銀,比當時清朝國庫的年收入還要多;張弼士還被被清廷任命為駐馬來檳城領事,是名正言順的清政府官員。

張弼士接受美國總統會見

被國際媒體稱為「中國的摩根」

「藍屋」是東南亞現存最大的清代中國園林式住宅,還是整個大馬風水最好的宅子,它既是具有實用性的住宿酒店,也是具有觀賞性的博物館。

張弼士故居

地址:14, Lebuh Leith , 10200 George Town, Penang, Malaysia

網站:www.cheongfatttzemansion.com

電話:+604 262 0006

Q

A

&

問:馬來西亞貨幣和人民幣的匯率是多少?在當地能用人民幣兌換或用銀聯取現嗎?

答:馬來西亞貨幣是令吉(馬來文意思是牙齒),與人民幣的匯率是1第納爾=1.6049人民幣(以銀行成交價為準),在馬來西亞可以使用銀聯取現,主要城市銀行均可以使用銀聯卡。

Q

A

&

問:在馬來西亞用餐有什麼講究?

答:大部分馬來西亞地區,穆斯林佔大多數。我們都知道穆斯林是不喝酒不吃豬肉,而且食物都要有「清真」認證的。也就是說就算一家餐廳不賣豬肉但是它沒拿到國家批准的「清真認證」,馬來人也是不能光顧的。普通雞和清真雞是不一樣的哦,清真雞是必須通過伊斯蘭教的方法來處理的。所以你如果要帶馬來朋友去吃餐飯記得要去有「清真認證」的哦!

馬來西亞穆斯林視左手為不潔,左手是「負責清理」的工具再加上以前餐具還沒發達的時代,只能用手代食,所以現今馬來族用餐時都習慣用右手直接進食。平時接、遞東西時,也必須用右手而不能隨便用左手,用左手便是失禮。

RECOMMEND

相關焦點

  • 大馬峇峇娘惹的傳統糕點
    娘惹糕(Nyonya Kuih)為娘惹糕點的總稱,流行於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印尼及泰國南部一帶,其種類及口味繁多,有蒸、炸、烤、甜、鹹、辣等。個人超級推薦的大馬傳統小吃!峇峇娘惹(Baba Nyonya),男性稱為峇峇(Baba)、女性稱為娘惹(Nyonya),是指15世紀初開始定居於馬六甲海峽沿岸如馬六甲、檳城、新加坡、普吉島或東印度群島一帶由華人移民及當地土著(如馬來人、米南加保人、武吉斯人、爪哇人等)通婚所產生的混血後裔,其中馬六甲是娘惹文化的原發地。
  • 峇峇娘惹(Nyonya)
    公元1910至1920年間,娘惹衫發生變化,不僅運用中國傳統的手繡和鏤空法,而且從西印度群島引來荷蘭衣服的蕾絲花邊綴在長衫上叫「可峇雅」,剪裁充分顯示腰身,再配上峇迪沙籠裙,使姑娘少婦愈加嬌媚、婀娜,同時顯得嫻淑,絲毫也不張揚。從1930年以後,一些信仰基督教的娘惹就開始改穿西式服裝了。
  • 走入峇峇娘惹的世界,了解關於【峇峇娘惹的傳統文化】,讓你更深入的了解《小娘惹》!
    博物館窺探 昔日日常峇峇娘惹發源自馬六甲,隨著英國人開發新加坡與檳城而遷徙,如今在這三個曾經是英殖民時期最繁華的城市都能找到峇峇娘惹博物館,讓你親身經歷一段與峇峇娘惹的平行時空。先為大家科普娘惹的建築風格:在19世紀,西洋風氣滲入,從細節如餐具、廚具、服飾等,至建築風格與擺設習慣,在娘惹住宅中處處可見東西合併。
  • 遇見峇峇與娘惹
    鄭和七下西洋時曾五次到過馬六甲,船隊每次回國時都有部分隨從留在馬六甲,這些留下的隨從和留居海外的華人商人迎娶了當地的女子為妻,生下的男性後代稱為「峇峇」,女性則稱「娘惹」,此後便逐漸形成了峇峇娘惹族群。如今,曾經的「峇峇娘惹」已經成為馬六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始建於1403年的古城馬六甲是馬來西亞馬六甲州的州府。
  • 走進馬來西亞,了解峇峇娘惹
  • 峇峇娘惹傳統服飾
    馬來西亞的峇峇娘惹文化是亞洲獨有的- 中國華人和馬來人的融合。峇峇娘惹也被稱為「出生於海峽的中國人」,是中國貴族和馬來西亞本地女子通婚的後裔,在東南亞的社會文化下成長並學習當地的語言。峇峇是對男人的稱呼,女人則被稱為娘惹。
  • 厲害了,我的峇峇娘惹,出了這麼多人才
    ▲ 娘惹服飾、娘惹器皿(綠森林藝術坊提供) 什麼是峇峇娘惹?峇峇娘惹(或稱土生華人、僑生華人)是15世紀到20世紀存在於馬來亞半島和印度尼西亞群島的一個特殊族群。宋元之後,歷史典籍中開始有中國人到新加坡居住並與中國通商的記錄。14世紀,中國造船技術已經達到一定水平,所造船舶可以航行到日本、東南亞。
  • 峇峇 不是爸爸
    馬來西亞的民族眾多,而其中就有一個稱為峇峇娘惹的。今天我們就來介紹這個峇峇娘惹吧~峇峇娘惹(馬來語:Baba Nyonya或者Peranakan),又稱為土生華人或海峽華人,是指15世紀初期到17世紀之間開始定居在馬六甲、印尼、新加坡、泰國和緬甸一帶的中國明代、清代移民後裔。
  • 一個馬來西亞峇峇娘惹家庭文化交融的春節故事
    中新社 記者陳悅大年初八午夜,和家人一起莊重的往供桌上擺放金豬(烤豬)、燒肉等菜餚以及甘蔗、鳳梨等水果後,馬來西亞僑生公會會長顏泳和告訴中新社記者,即將開始的「拜天公」,源於中國,是馬來西亞峇峇娘惹族群春節最重要的民俗之一,「過完『初九拜天公』,春節的各項禮俗才算告一段落」。說話間,戶外煙花璀璨,鋪滿了馬六甲的天空。
  • 迷失在南洋五國香料中--峇峇娘惹
    峇峇娘惹將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娘惹五大風味菜系輕鬆收入囊中。形成獨具一格的風味。由歸國華僑夫婦開的一家南洋主題餐廳BABA娘惹,進店就能感受到濃鬱的南洋風,暖橘色的燈光,柔和的光線,有家的味道,有溫暖的感覺。仿舊時的輪船的樣子設計的,頂上還分別掛著五個國家的國旗。而他們家的特香雞也是大名遠播成為老廈門人共同的童年回憶。
  • 明朝人和東南亞土著的後裔形成的獨特峇峇娘惹文化,你了解多少?
    最近有一部叫《小娘惹》電視劇火遍了網絡,講的是善良的女子月娘不屈不撓奮鬥一生的故事。但是娘惹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峇峇娘惹文化又有哪些你了解嗎?峇峇娘惹指的是15世紀到17世紀之間,定居在馬六甲海峽、一度尼西亞和新加坡一帶,當地原住民與明清移民通婚產生的後代,娘惹文化就是指這種有著六百多年歷史,以南洋華人女性文化為主的華人文化。這種娘惹文化融合了中華民族文化和馬來族的文化,不僅在飲食方面獨樹一幟,在生活習俗上也是帶有明顯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印記。
  • 《小娘惹》熱播,紅龜粿、卡峇雅了解一下
    近日,新版《小娘惹》電視劇熱播,引起人們對娘惹文化的好奇與關注。電視劇中,華麗的娘惹服飾與精緻的娘惹美食,更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想深入了解並體驗娘惹文化,新加坡至今還保留著傳統的娘惹街區、娘惹住宅、娘惹美食。
  • 峇峇之家博物館
    我曾在之前的公眾號中介紹過關於峇峇和娘惹(參見《我在新加坡的封城日記(五月十二日—叻沙)》。通常說峇峇娘惹是馬來族和華人通婚的後代,但其實它有更廣泛的定義,就是包括了土著華人,即中國明清時期就定居在馬六甲、印尼、新加坡、泰國和緬甸一帶的華人與後來移民過來的華人結婚後的子孫。也就說峇峇娘惹不一定有馬來血統。這座峇峇之家就曾居住了一個這樣的峇峇家族——黃府。
  • 《小娘惹》的取景地:一座見證歷史的私人豪宅
    【文:林凡凡】隨著電視劇《小娘惹》的熱播,電視劇中那富麗堂皇、中西合璧的大宅也深深的圈了一波粉,這座讓人豔羨的宅院可不是影視城搭建的布景,而是一座實打實的馬來西亞豪宅。鄭和下西洋不僅促進了中國文化與東南亞文化的交流,很多隨行的人們也借著這個契機在當地定居下來,與當地人通婚繁衍,逐漸形成了華人族群,這些土生土長的東南亞華人女性叫做娘惹,相對應的華人男性就叫做峇峇(ba)。
  • 什麼是娘惹菜?
    Laksa在馬來文中其實就是咖喱面的意思,是娘惹料理中的一道經典。2011年,Laksa曾經被CNN旗下的旅遊網站選為全球50大美食中的第7名;2016年,娘惹版Laksa方便麵被美國的方便麵達人「The Ramen Rater」評為十大方便麵中的第3名,而新加坡Laksa口味的方便麵更是在2016年-2019年連續四年盤踞世界第一。
  • 了解馬來西亞娘惹菜
    說起峇峇娘惹,其實在馬來西亞,峇峇娘惹族群如同消散的風,但在服裝的手工藝、美食料理、建築風格等,已融入馬來西亞的空氣裡
  • 深藏於中峇魯市場的新加坡「國民美食」
    但在一年之中的7月份前往,還是領略了什麼是東南亞的「熱」情。7月的新加坡,早晚溫差不大,白天和晚上都很熱。不過新加坡室內的空氣都很低,在室內完全感受不到這是一個火爐般的城市。而當我從酒店打算出門,在拉開酒店大門的一刻,就可以感受到熱浪來襲,出門瞬間就會溼身,我想這也是新加坡有超多的美食,但人民依然不胖的原因吧,因為時時刻刻都在流汗。
  • 小娘惹,除了好菜還有漂洋過海的鄉愁
    前不久,電視劇《小娘惹》的熱播讓不少觀眾對遠在東南亞一帶的土生華人文化產生了興趣,故事裡峇峇家宅的建築風格、娘惹的服裝、美食和傳統習俗,既充滿了獨特的異域風情,又帶著濃濃的中國味道。該劇翻拍自2008年新加坡媒體集團製作的同名臺慶大劇。
  • 吃一口娘惹的味道,回到馬來西亞
    那裡最令我欲罷不能的煙火味道,叫做娘惹。檳城峇峇娘惹(僑生)博物館 馬來西亞旅遊局 供圖那是北京奧運前夕,獨立戲劇剛剛起勢,一位圈內朋友拉我去看一部新戲。「導演、編劇是位馬來西亞華人才子,中戲的第一位該國博士。」而這位顏永祺博士的戲,就叫做《娘惹艾美麗》。乍一聽,我以為這戲講親子矛盾和代溝。結果濃濃的南洋風情把我迷上了。這是怎樣的一群人?
  • 檳城真好呷—國民甜點娘惹糕
    關於Nonya娘惹這個名字,實際上就是女性的意思。女性稱作Nonya娘惹,男性稱作Baba峇峇。關於峇峇娘惹鄭和率船隊下西洋,在經過馬六甲時,有一部分隨行人員就留在了當地。馬來語中把生下的男性後代就稱為「峇峇」,女性後代則稱「娘惹」。峇峇娘惹的聚集區主要集中在馬來西亞的馬六甲、檳城以及新加坡。峇峇娘惹雖然遠離中國本土,但是繼承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注重孝道、講究長幼有序,在文化習俗和宗教信仰方面十分「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