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人和東南亞土著的後裔形成的獨特峇峇娘惹文化,你了解多少?

2020-12-16 你應該知道的歷史故事

最近有一部叫《小娘惹》電視劇火遍了網絡,講的是善良的女子月娘不屈不撓奮鬥一生的故事。但是娘惹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峇峇娘惹文化又有哪些你了解嗎?峇峇娘惹指的是15世紀到17世紀之間,定居在馬六甲海峽、一度尼西亞和新加坡一帶,當地原住民與明清移民通婚產生的後代,娘惹文化就是指這種有著六百多年歷史,以南洋華人女性文化為主的華人文化。這種娘惹文化融合了中華民族文化和馬來族的文化,不僅在飲食方面獨樹一幟,在生活習俗上也是帶有明顯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印記。

我們都知道明朝是一個很開放的朝代,鄭和多次率船隊下西洋,船隊所行之處,有很多的隨行人員留在了當地,他們大多都和當地的民眾通了婚,他們生下的男性後代稱為峇峇,女性後代稱為娘惹,因為他們中的大部分人來自中國的東南地區,像福建、廣東一帶的人,所以他們的後代基本上說的既不是中國語言也不是馬來西亞語言,而是一種綜合了中國福建方言和馬來語的混合式的語言。

雖然說峇峇娘惹多是明朝時期的後裔,但是自唐宋時期就有我國子民來到這裡並定居到了這裡。這些峇峇娘惹的族群大多都保留著較為完整的中國古時傳統文化,他們注重孝道,遵守長幼有序,而且非常崇敬齊天大聖。峇峇娘惹作為中國人的後代,雖然歷經年代的更迭,但是對於歷史學家研究唐宋明清時期歷史還是很有參考意義的。最後小編想說,中華文化的力量真的是巨大的,中華文化被我們的祖先帶到了世界各地,加以保留和發揚並形成了獨特的文化,這極大的豐富了我們對歷史文化的了解。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走入峇峇娘惹的世界,了解關於【峇峇娘惹的傳統文化】,讓你更深入的了解《小娘惹》!
    於是我就將當年當領隊去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了解到的知識跟媽媽解釋了一番。在此,我特別感謝我的好友Arthur,要不是當年他把娘惹文化講得這麼生動、深入,估計我也不會這麼記憶深刻,同時也讓我對娘惹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走進馬來西亞,了解峇峇娘惹
  • 遇見峇峇與娘惹
    在馬來西亞,馬來人、華人、印度人、葡萄牙人等各類族群的後裔組成了多元文化的社會,儘管他們民族不同、信仰不同、生活習慣不同,卻能和諧相處
  • 峇峇娘惹(Nyonya)
    18-19世紀,大多數的峇峇都進行豆蔻、檳榔和鴉片貿易,種植胡椒,投資開礦或房產,緊接著便開始涉足金融,在宗教、經濟、政治等重要領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娘惹的服飾之所以如此高貴,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取決於娘惹娘家和丈夫的經濟條件。峇峇是南洋華族移民先驅,峇峇不同於20世紀後移民高潮中遷來的華人,大多接受了英文教育。
  • 峇峇娘惹傳統服飾
    馬來西亞的峇峇娘惹文化是亞洲獨有的- 中國華人和馬來人的融合。峇峇娘惹也被稱為「出生於海峽的中國人」,是中國貴族和馬來西亞本地女子通婚的後裔,在東南亞的社會文化下成長並學習當地的語言。峇峇是對男人的稱呼,女人則被稱為娘惹。
  • 峇峇 不是爸爸
    馬來西亞的民族眾多,而其中就有一個稱為峇峇娘惹的。今天我們就來介紹這個峇峇娘惹吧~峇峇娘惹(馬來語:Baba Nyonya或者Peranakan),又稱為土生華人或海峽華人,是指15世紀初期到17世紀之間開始定居在馬六甲、印尼、新加坡、泰國和緬甸一帶的中國明代、清代移民後裔。
  • 一個馬來西亞峇峇娘惹家庭文化交融的春節故事
    峇峇娘惹又稱馬來西亞僑生,是早年移民到馬六甲等地的華人與當地人結婚生下的後代,男性稱峇峇,女性叫娘惹,是東南亞的土生華人族群。顏泳和的高祖就來自中國閩南廈門地區,在當地傳承已經一百多年。顏泳和說,目前僑生公會共有3000多名會員,他們中很多人雖然已經不會說中文了,但依然保留著眾多華人傳統風俗,又融以馬來西亞當地風俗,形成別有特色的峇峇娘惹春節習俗。
  • 大馬峇峇娘惹的傳統糕點
    娘惹糕(Nyonya Kuih)為娘惹糕點的總稱,流行於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印尼及泰國南部一帶,其種類及口味繁多,有蒸、炸、烤、甜、鹹、辣等。個人超級推薦的大馬傳統小吃!峇峇娘惹(Baba Nyonya),男性稱為峇峇(Baba)、女性稱為娘惹(Nyonya),是指15世紀初開始定居於馬六甲海峽沿岸如馬六甲、檳城、新加坡、普吉島或東印度群島一帶由華人移民及當地土著(如馬來人、米南加保人、武吉斯人、爪哇人等)通婚所產生的混血後裔,其中馬六甲是娘惹文化的原發地。
  • 厲害了,我的峇峇娘惹,出了這麼多人才
    ▲ 娘惹服飾、娘惹器皿(綠森林藝術坊提供) 什麼是峇峇娘惹?許多在東南亞尤其是馬六甲地區的土生華人,都自認是鄭和下西洋時默許士卒與馬來半島土著婦女通婚之後所繁衍的後代。丈夫雖能說馬來語,但不是母語,掌握能力有限,在交談中丈夫難免夾雜漢語方言詞彙和語法習慣,長此以往,便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峇峇馬來語(Bahasa Melayu Baba),自成一派,並且成為土生華人的母語,也成為土生華人最基本的文化特徵。
  • 「峇峇娘惹」是什麼?大馬不可錯過的「清朝」豪宅學問大!
    QA&問:峇峇(baba) 娘惹是什麼?答:在大馬土生土長的華人我們稱之為「峇峇娘惹」。從15世紀開始,早期華南移民帶著中國文化前往大馬,他們在這個國家定居生根並與當地人通婚,逐漸形成一種和大馬本土文明兼容的「土生華人文化」。峇峇娘惹是一個馬來語的音譯介詞,土生華人男性稱為峇峇,女性則為娘惹。峇峇娘惹們的婚禮非常富麗,至今保持許多清代婚禮的習俗,女方花冠霞帔而男方旗袍馬褂。
  • 迷失在南洋五國香料中--峇峇娘惹
    峇峇娘惹將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娘惹五大風味菜系輕鬆收入囊中。形成獨具一格的風味。由歸國華僑夫婦開的一家南洋主題餐廳BABA娘惹,進店就能感受到濃鬱的南洋風,暖橘色的燈光,柔和的光線,有家的味道,有溫暖的感覺。仿舊時的輪船的樣子設計的,頂上還分別掛著五個國家的國旗。而他們家的特香雞也是大名遠播成為老廈門人共同的童年回憶。
  • 《小娘惹》熱播,紅龜粿、卡峇雅了解一下
    近日,新版《小娘惹》電視劇熱播,引起人們對娘惹文化的好奇與關注。電視劇中,華麗的娘惹服飾與精緻的娘惹美食,更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想深入了解並體驗娘惹文化,新加坡至今還保留著傳統的娘惹街區、娘惹住宅、娘惹美食。
  • 馬來西亞文化知多少——娘惹文化
    峇峇娘惹(馬來語:Baba Nyonya或者Peranakan),是指15世紀初期到17世紀之間開始定居在馬六甲、印尼、新加坡、泰國和緬甸一帶的中國明代、清代移民與當地原住民通婚產生的混血後裔。這些人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當地馬來人或其他非華人族群的影響。男性稱為峇峇,女性稱為娘惹。如今,只有在馬來西亞的馬六甲、檳城以及新加坡,還比較完整地保留了娘惹文化的痕跡。
  • 峇峇之家博物館
    我曾在之前的公眾號中介紹過關於峇峇和娘惹(參見《我在新加坡的封城日記(五月十二日—叻沙)》。通常說峇峇娘惹是馬來族和華人通婚的後代,但其實它有更廣泛的定義,就是包括了土著華人,即中國明清時期就定居在馬六甲、印尼、新加坡、泰國和緬甸一帶的華人與後來移民過來的華人結婚後的子孫。也就說峇峇娘惹不一定有馬來血統。這座峇峇之家就曾居住了一個這樣的峇峇家族——黃府。
  • 明朝下南洋的華人,為什麼他們的後代逐漸消失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批當時定居在馬六甲海峽的明朝後裔開始與當地土著通婚繁衍,然後結合出這個具有歷史研究意義的族群—峇峇娘惹【峇峇(男),娘惹(女)】▲峇峇娘惹全家福照片 其實早在絲路鼎盛時期,就有華人移民與當地土著通婚的先例,但因為規模太小,沒有形成族群的概念。
  • 了解馬來西亞娘惹菜
    早在16世紀,中國明朝南下的漢人與土人通婚後的後裔,稱之為土生華人,或僑生,也碰撞出獨一無二的習俗與文化。這批土生華人的男性,泛稱峇峇,原意是源自于波斯語的男性尊稱。許多峇峇娘惹還冠有華人姓氏,實踐中華傳統文化,包括婚嫁時也走足華人傳統。
  • 爆火的《小娘惹》!電視劇的背後,卻有中國人幾百年的屈辱史
    (2008年新加坡版《小娘惹》)娘惹,事實上是華人後裔娘惹,一般是居住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東南亞地區的土生華人女性,而土生華人男性叫峇峇。這些華人後裔,都是古近代國人跑去馬六甲、新加坡等一帶定居的華人後裔,往往都是中國人與當地居民進行結合產下的後代。(峇峇娘惹)這些峇峇娘惹很多都有中國與馬來人混血,大部分原籍都是中國福建或廣東。
  • 班頓、白衣、上頭禮,一部《小娘惹》電視劇展現的婚俗文化
    隨著電視劇《小娘惹》的熱播,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了解那段華人移民東南亞的歷史,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娘惹和峇峇文化。《小娘惹》就像是一部影視版的民俗史,讓我們看到我們的先輩在東南亞的生活也豐富多彩,有滋有味。
  • 《小娘惹》女主角扮演者,竟然還演過這些電視劇
    最近央視播出了一部電視劇叫《小娘惹》非常的好看,主要是宣傳娘惹文化。其女主角一人分飾兩角,飾演母女二人,扮演者叫肖燕。一個是啞女菊香長得非常漂亮,生性溫柔且堅強隱忍。自幼學得一手好廚藝和女紅珠繡。他們留下年紀僅僅8歲的月娘,在外婆的督導下,月娘學習傳統娘惹的廚藝、女紅,長大後就像她母親一般漂亮。但是卻多了一份靈巧,聰明善良、勇敢、堅持宣傳自己信仰與文化,敢於追求自己的幸福。兩個角色不同的風格,把隱忍柔美與靈巧俏皮很好的展現在了觀眾的眼前。
  • 深藏於中峇魯市場的新加坡「國民美食」
    寫遊記的速度,跟不上我出行的節奏,但不管積壓了多少遊記,還是要一篇一篇來講述給大家。  一直想去東南亞,是因為我很喜歡東南亞餐,總惦記著親自到當地去感受一下讓人著迷的南洋風味。新加坡離赤道較近,沒有冬天,全年都是夏天。但在一年之中的7月份前往,還是領略了什麼是東南亞的「熱」情。7月的新加坡,早晚溫差不大,白天和晚上都很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