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文化知多少——娘惹文化

2021-02-19 Meridin名川國際

 

近期小編會推出關於馬來西亞文化介紹的系列,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娘惹文化」。

 

峇峇娘惹(馬來語:Baba Nyonya或者Peranakan),是指15世紀初期到17世紀之間開始定居在馬六甲、印尼、新加坡、泰國和緬甸一帶的中國明代清代移民與當地原住民通婚產生的混血後裔。這些人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當地馬來人或其他非華人族群的影響。男性稱為峇峇,女性稱為娘惹。如今,只有在馬來西亞的馬六甲、檳城以及新加坡,還比較完整地保留了娘惹文化的痕跡。

 

娘惹文化也可以說是一種飲食文化,主要是中國菜與東南亞菜式風味的混合體,是中國傳統烹飪方法與南洋香料的巧妙結合,如甜醬豬蹄、煎豬肉片、叻沙面線、黑果燜雞等,喜食甜食的你更不能放過由椰漿、香蘭葉、糯米和糖精製而成的娘惹糕!在老一輩人的心目中,能否做一手美味的娘惹糕是判斷女子是否是一位優秀娘惹的重要標準。娘惹服飾最能展示華人與馬來文化融合美感的精髓。多為輕紗,非常典型的熱帶風情,在馬來傳統服裝的基礎上,改成了西洋風格的低胸襯肩,再加上中國傳統的花邊修飾,盡顯精緻與秀美。早年的娘惹服裝都是娘惹親手縫製的,像中國古代的大家閨秀一樣,娘惹出嫁前是很少出家門的。他們從小跟隨母親學習女紅和廚藝。娘惹的女紅和廚藝成為評定娘惹是否賢惠善良和心靈手巧的重要依據。

娘惹服裝的顏色不僅有中國傳統的大紅及粉紅,還有馬來人的吉祥色土耳其綠,五彩紛呈。而服裝上點綴裝飾的圖案,則通常是中國傳統的花鳥魚蟲、龍鳳呈祥等等。

其中典型的Kebaya則是一種緊身的服裝,由於剪裁充分顯示腰身,再配上沙籠裙,讓娘惹們愈顯婀娜多姿,豔麗不失莊重,華美又絲毫不顯張揚。

 

雖然馬來婦女與娘惹都穿Kebaya,但是娘惹的Kebaya除了用料較好之外,同時也以蕾絲花邊繡在衣襟、長袖上。

據說新加坡空姐的制服,其服飾的靈感就來自娘惹的Sarong Kebaya。

 

繡珠手藝是傳統娘惹必須掌握的生活技藝。製作繡珠鞋、錢包及各種飾品,不止需要一雙巧手,還需要耐心和堅持,一件上好的作品,可能需要至少三個月才能完工。在土生華人的繡珠品上,經常也能看見不少具有象徵意義的圖騰,比如象徵盈餘的昆蟲,而牡丹和鳳凰則是富貴的代名詞。娘惹常穿的秀珠鞋,有的鞋面刺繡花鳥圖案,有的用小珠子裝飾,把微如米粒的珍珠,用細如髮絲的針線一顆顆、一粒粒縫在布上,形成吉祥的圖案,珠光寶氣,十分華貴。

 

除此之外,娘惹的身上也少不了首飾,娘惹的裝飾格外精緻。娘惹裝飾品用金、銀、銅打造,多採用鏤空的方法製作,具有濃鬱的馬來風格,裝飾圖案喜歡採用中華傳統的龍鳳花鳥圖案。

項鍊上鑲著珠寶,耳邊垂著耳墜,胸前的金銀扣牌鑲嵌著珍珠寶石,而且還有精緻得不能再精緻的花紋。

設計誇張的金項鍊,是娘惹新娘出嫁時必戴的飾品,講究隆重排場的大富人家,會特別從中國定製。

娘惹出嫁時佩戴的髮飾品,花卉雕飾寓意著吉祥。

作為一種特殊的華人後裔

峇峇娘惹文化融合了古代中國與馬來西亞的風情

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既熟悉又別致

既現代又古典

美味的娘惹菜,修身的卡巴雅,飄逸的沙籠裙,娘惹窈窕的身姿,中國文化與馬來西亞文化的交融,組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時代變遷,時間遠去,但昔日的回憶,過往的痕跡,依然清晰可見,它連接著土生華人優雅的過去,也連接著令人悠然神往的未來。

 

1、文章部分內容來源於百度等常用搜尋引擎,我方非相關內容的原創作者,也不對相關內容享有任何權利 ;部分文章未能與原作者或來源媒體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原作者或來源媒體聯繫我們及時刪除;2、我方重申:所有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智慧財產權歸該權利人所有,但因技術能力有限無法查得智慧財產權來源而無法直接與版權人聯繫授權事宜,若轉載內容可能存在引用不當或版權爭議因素,請相關權利方及時通知我們,以便我方迅速刪除相關圖文內容,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3、因文章中文字和圖片之間亦無必然聯繫,僅供讀者參考 。

更多關於馬來西亞生活及房產

歡迎掃碼關注 

相關焦點

  • 一個馬來西亞峇峇娘惹家庭文化交融的春節故事
    中新社 記者陳悅大年初八午夜,和家人一起莊重的往供桌上擺放金豬(烤豬)、燒肉等菜餚以及甘蔗、鳳梨等水果後,馬來西亞僑生公會會長顏泳和告訴中新社記者,即將開始的「拜天公」,源於中國,是馬來西亞峇峇娘惹族群春節最重要的民俗之一,「過完『初九拜天公』,春節的各項禮俗才算告一段落」。說話間,戶外煙花璀璨,鋪滿了馬六甲的天空。
  • 娘惹菜文化
    Nyonya  dishes娘惹菜系是由中國菜系和馬來菜系合併而成的馬六甲菜餚,新加坡地道美食,傳統中國菜與馬來香料完美結合,融會了甜酸、辛香、微辣等多種風味,口味濃重,所用的醬料都由起碼十種以上香料調配而成。
  • 新加坡的娘惹文化
    諮詢電話:0631-5899666 5858588在明朝,一部分的中國人隨鄭和下西洋,這些中國人與當地的馬來人通婚,生下的男孩稱為峇峇(巴巴),女孩稱為娘惹。在中西文化交融的新加坡,娘惹從小不僅要的學習禮儀,還要幫家裡做一些家務,所以娘惹可以說是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娘惹文化融合了中國文化及馬來西亞、非華人族群文化,形成富有自己特色的文化。能夠充分代表娘惹文化的就是娘惹服裝、飾珠鞋、娘惹菜。體驗新加坡娘惹文化最好的地點是坤成路、如切(JooChiat)、新加坡國家博物館、華人博物館。
  • 娘惹到底是什麼意思,新加坡的娘惹文化又是怎樣的呢?
    馬來語中把生下的男性後代就稱為"峇峇"(Baba),女性後代則稱"娘惹"(Nyonya)。有人稱他們為"土生華人"或"海峽華人"。峇峇娘惹的聚集區主要集中在馬來西亞的馬六甲、檳城以及新加坡。峇峇娘惹雖然遠離中國本土,但是繼承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注重孝道、講究長幼有序,在文化習俗和宗教信仰方面十分"中國化"。
  • 了解馬來西亞娘惹菜
    說起峇峇娘惹,其實在馬來西亞,峇峇娘惹族群如同消散的風,但在服裝的手工藝、美食料理、建築風格等,已融入馬來西亞的空氣裡
  • 明朝人和東南亞土著的後裔形成的獨特峇峇娘惹文化,你了解多少?
    最近有一部叫《小娘惹》電視劇火遍了網絡,講的是善良的女子月娘不屈不撓奮鬥一生的故事。但是娘惹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峇峇娘惹文化又有哪些你了解嗎?峇峇娘惹指的是15世紀到17世紀之間,定居在馬六甲海峽、一度尼西亞和新加坡一帶,當地原住民與明清移民通婚產生的後代,娘惹文化就是指這種有著六百多年歷史,以南洋華人女性文化為主的華人文化。這種娘惹文化融合了中華民族文化和馬來族的文化,不僅在飲食方面獨樹一幟,在生活習俗上也是帶有明顯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印記。
  • 走入峇峇娘惹的世界,了解關於【峇峇娘惹的傳統文化】,讓你更深入的了解《小娘惹》!
    於是我就將當年當領隊去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了解到的知識跟媽媽解釋了一番。在此,我特別感謝我的好友Arthur,要不是當年他把娘惹文化講得這麼生動、深入,估計我也不會這麼記憶深刻,同時也讓我對娘惹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馬來西亞眾多娘惹糕點您又吃過哪幾個?
    大家都說馬來西亞是美食天堂,眾多美食中,我小萍給大家介紹一些平常有名氣的娘惹糕,來了解和認識大馬的娘惹糕來歷。娘惹糕(馬來文:NyonyaKuih)為娘惹糕點的總稱,流行於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印尼及泰國南部一帶。
  • 馬來西亞的中國味道——娘惹菜
    如果是去馬來西亞旅遊的小夥伴,一定不能錯過的就是馬來西亞當地的美食娘惹菜,其實娘惹菜的血統有一半是中國的,另一半血統才是馬來西亞的。這怎麼說呢,十五世紀初,有一些中國人下海到南洋經商,與馬來女子結婚後,他們生下的兒女,男孩被稱為「峇峇」(ba音),女孩就為「娘惹」。娘惹們繼承並融合了兩國的文化傳統和飲食習慣。
  • 走進馬來西亞,了解峇峇娘惹
    鄭和率船隊下西洋,在經過馬六甲時,有一部分隨行人員就留在了當地。這些人定居後和當地的馬來族或其他民族的婦女通婚。馬來語中把生下的男性後代就稱為「峇峇」,女性後代則稱「娘惹」。峇峇娘惹可謂當世產生的特殊民族,在今天的馬來西亞,一位馬來西亞華人娶了一位馬來人為妻,他們的兒子不再是峇峇娘惹,而是馬來人。馬來西亞華人娶/嫁任何一位馬來人就必需改用hui jiao名字。
  • 吃一口娘惹的味道,回到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顯然屬於後者。那裡最令我欲罷不能的煙火味道,叫做娘惹。檳城峇峇娘惹(僑生)博物館 馬來西亞旅遊局 供圖那是北京奧運前夕,獨立戲劇剛剛起勢,一位圈內朋友拉我去看一部新戲。「導演、編劇是位馬來西亞華人才子,中戲的第一位該國博士。」而這位顏永祺博士的戲,就叫做《娘惹艾美麗》。乍一聽,我以為這戲講親子矛盾和代溝。
  • 《小娘惹》娘惹文化缺乏共情,女性崛起力度不夠,惡毒秀娟更討喜
    央視八臺正在播出傳奇女性電視劇《小娘惹》,該劇翻拍新加坡2008年拍攝的《小娘惹》,郭靖宇團隊沒有將《小娘惹》生搬硬套到民國再配合苦情劇元素,依舊保持原汁原味的娘惹文化,值得誇讚的是郭靖宇請來了原版的導演和編劇,力求還原當年的味道。 97年小花肖燕挑大梁出演女主角,分飾菊香、月娘。
  • 班頓、白衣、上頭禮,一部《小娘惹》電視劇展現的婚俗文化
    隨著電視劇《小娘惹》的熱播,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了解那段華人移民東南亞的歷史,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娘惹和峇峇文化。《小娘惹》就像是一部影視版的民俗史,讓我們看到我們的先輩在東南亞的生活也豐富多彩,有滋有味。
  • 北大國際文化之馬來西亞美食篇
    在一年一度的北大國際文化節裡,又怎麼少得了美食這一塊呢?峇峇娘惹(Baba Nyonya)是指十五世紀初期,定居在滿剌加(馬六甲)、滿者伯夷和室利佛逝(印尼、新加坡)一帶的中國明朝商人與當地馬來人通婚生下的子女,男性稱為「峇峇」,女性稱為「娘惹」,通稱為「峇峇娘惹」。
  • 《小娘惹》取景地曝光,原來曾是富商家族故居,現已成娘惹博物館
    為了讓更多人參與到「娘惹文化」行列,劇組專門前往娘惹曾經生活過的地方進行實地考察。隨著《小娘惹》電視劇的火爆播出,很多人都想了解一下《小娘惹》的取景地,其實這部劇是在馬來西亞檳城採拍的。劇中所講述的「娘惹」文化,其實指的是馬來西亞一個族群的名字。
  • 峇峇娘惹傳統服飾
    馬來西亞的峇峇娘惹文化是亞洲獨有的- 中國華人和馬來人的融合。峇峇娘惹也被稱為「出生於海峽的中國人」,是中國貴族和馬來西亞本地女子通婚的後裔,在東南亞的社會文化下成長並學習當地的語言。峇峇是對男人的稱呼,女人則被稱為娘惹。
  • 遇見峇峇與娘惹
    在馬來西亞,馬來人、華人、印度人、葡萄牙人等各類族群的後裔組成了多元文化的社會,儘管他們民族不同、信仰不同、生活習慣不同,卻能和諧相處
  • 一言難盡:新劇《小娘惹》備受好評,名字讓人不解,「娘惹」是
    我們來說一下這個小娘惹中的娘惹到底是什麼意思?其實這是一種馬來西亞的文化。是古代中國人移民到東南亞土著馬來人,結婚之後生的後代,男性稱為Baba 「峇峇」,女性稱為Nyonya「娘惹」而且這些人大部分的原籍都是福建或者是廣東潮汕地區的。主要是講了一些馬來西亞的日常生活。所以小娘惹這是一個代號,並不是一個人的名字,娘惹等於就是現在媽媽的意思。
  • 娘惹糕點
    [馬來西亞]楊欣儒娘惹糕點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獨有的美食。提起娘惹,得先介紹峇峇與娘惹。峇峇與娘惹指的是14世紀中葉以後,南下馬來西亞和印尼等地謀生的中國男子與當地馬來女子婚生的子女,男的叫「峇峇」(馬來語baba的音譯),女的叫「娘惹」(馬來語nyonya的音譯)。
  • 新劇《小娘惹》備受好評,名字讓人不解,「娘惹」是什麼意思?
    箈露諡姏幎矙阤暘愫洃嚴檃栺鮡僽豃幡蟥猿仒胬鵈晫査號軿跀豢槔噆橀顯姭媒鍀憿齡鶑閖睤貶醕埍轅笄面刈篹矢獕這部劇主要講述了一個大家庭幾代人的恩怨,並且還融合了娘惹文化的精髓,講述了一個善良的女人月娘一生不屈不撓的奮鬥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