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編會推出關於馬來西亞文化介紹的系列,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娘惹文化」。
峇峇娘惹(馬來語:Baba Nyonya或者Peranakan),是指15世紀初期到17世紀之間開始定居在馬六甲、印尼、新加坡、泰國和緬甸一帶的中國明代、清代移民與當地原住民通婚產生的混血後裔。這些人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當地馬來人或其他非華人族群的影響。男性稱為峇峇,女性稱為娘惹。如今,只有在馬來西亞的馬六甲、檳城以及新加坡,還比較完整地保留了娘惹文化的痕跡。
娘惹文化也可以說是一種飲食文化,主要是中國菜與東南亞菜式風味的混合體,是中國傳統烹飪方法與南洋香料的巧妙結合,如甜醬豬蹄、煎豬肉片、叻沙面線、黑果燜雞等,喜食甜食的你更不能放過由椰漿、香蘭葉、糯米和糖精製而成的娘惹糕!在老一輩人的心目中,能否做一手美味的娘惹糕是判斷女子是否是一位優秀娘惹的重要標準。娘惹服飾最能展示華人與馬來文化融合美感的精髓。多為輕紗,非常典型的熱帶風情,在馬來傳統服裝的基礎上,改成了西洋風格的低胸襯肩,再加上中國傳統的花邊修飾,盡顯精緻與秀美。早年的娘惹服裝都是娘惹親手縫製的,像中國古代的大家閨秀一樣,娘惹出嫁前是很少出家門的。他們從小跟隨母親學習女紅和廚藝。娘惹的女紅和廚藝成為評定娘惹是否賢惠善良和心靈手巧的重要依據。
娘惹服裝的顏色不僅有中國傳統的大紅及粉紅,還有馬來人的吉祥色土耳其綠,五彩紛呈。而服裝上點綴裝飾的圖案,則通常是中國傳統的花鳥魚蟲、龍鳳呈祥等等。
其中典型的Kebaya則是一種緊身的服裝,由於剪裁充分顯示腰身,再配上沙籠裙,讓娘惹們愈顯婀娜多姿,豔麗不失莊重,華美又絲毫不顯張揚。
雖然馬來婦女與娘惹都穿Kebaya,但是娘惹的Kebaya除了用料較好之外,同時也以蕾絲花邊繡在衣襟、長袖上。
據說新加坡空姐的制服,其服飾的靈感就來自娘惹的Sarong Kebaya。
繡珠手藝是傳統娘惹必須掌握的生活技藝。製作繡珠鞋、錢包及各種飾品,不止需要一雙巧手,還需要耐心和堅持,一件上好的作品,可能需要至少三個月才能完工。在土生華人的繡珠品上,經常也能看見不少具有象徵意義的圖騰,比如象徵盈餘的昆蟲,而牡丹和鳳凰則是富貴的代名詞。娘惹常穿的秀珠鞋,有的鞋面刺繡花鳥圖案,有的用小珠子裝飾,把微如米粒的珍珠,用細如髮絲的針線一顆顆、一粒粒縫在布上,形成吉祥的圖案,珠光寶氣,十分華貴。
除此之外,娘惹的身上也少不了首飾,娘惹的裝飾格外精緻。娘惹裝飾品用金、銀、銅打造,多採用鏤空的方法製作,具有濃鬱的馬來風格,裝飾圖案喜歡採用中華傳統的龍鳳花鳥圖案。
項鍊上鑲著珠寶,耳邊垂著耳墜,胸前的金銀扣牌鑲嵌著珍珠寶石,而且還有精緻得不能再精緻的花紋。
設計誇張的金項鍊,是娘惹新娘出嫁時必戴的飾品,講究隆重排場的大富人家,會特別從中國定製。娘惹出嫁時佩戴的髮飾品,花卉雕飾寓意著吉祥。
作為一種特殊的華人後裔
峇峇娘惹文化融合了古代中國與馬來西亞的風情
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既熟悉又別致
既現代又古典
美味的娘惹菜,修身的卡巴雅,飄逸的沙籠裙,娘惹窈窕的身姿,中國文化與馬來西亞文化的交融,組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時代變遷,時間遠去,但昔日的回憶,過往的痕跡,依然清晰可見,它連接著土生華人優雅的過去,也連接著令人悠然神往的未來。1、文章部分內容來源於百度等常用搜尋引擎,我方非相關內容的原創作者,也不對相關內容享有任何權利 ;部分文章未能與原作者或來源媒體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原作者或來源媒體聯繫我們及時刪除;2、我方重申:所有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智慧財產權歸該權利人所有,但因技術能力有限無法查得智慧財產權來源而無法直接與版權人聯繫授權事宜,若轉載內容可能存在引用不當或版權爭議因素,請相關權利方及時通知我們,以便我方迅速刪除相關圖文內容,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3、因文章中文字和圖片之間亦無必然聯繫,僅供讀者參考 。
更多關於馬來西亞生活及房產
歡迎掃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