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峇峇與娘惹

2021-02-19 人民畫報

        在馬來西亞,馬來人、華人、印度人、葡萄牙人等各類族群的後裔組成了多元文化的社會,儘管他們民族不同、信仰不同、生活習慣不同,卻能和諧相處,其樂融融。而在華人中,又有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峇峇娘惹

攝影 程鐵良

峇峇娘惹(Baba Nyonya)是早期華人和馬來人通婚的後代,也被稱為「土生混血華人」。這一獨特群體的出現與鄭和下西洋有關。鄭和七下西洋時曾五次到過馬六甲,船隊每次回國時都有部分隨從留在馬六甲,這些留下的隨從和留居海外的華人商人迎娶了當地的女子為妻,生下的男性後代稱為「峇峇」,女性則稱「娘惹」,此後便逐漸形成了峇峇娘惹族群。如今,曾經的「峇峇娘惹」已經成為馬六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始建於1403年的古城馬六甲是馬來西亞馬六甲州的州府。荷蘭街、雞場街是這裡最著名的兩條古街。滿街的華人店鋪讓中國人絲毫不覺得身處異國他鄉。走在古城的街頭,滿眼儘是娘惹餐館、娘惹糕點、娘惹黃梨餡餅、娘惹繡珠鞋……

在馬六甲古城街頭展示的「峇峇娘惹」老照片能將人們帶入百年歷史之中。

        峇峇娘惹雖然遠離中國本土,仍然繼承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但是在語言、服飾和飲食習慣又與當地習俗實現了融合。峇峇娘惹一般從小接受英文教育,雖然大多不會講中文,卻保留了華人婚喪嫁娶等方面的傳統禮儀。峇峇的服飾包括中山裝與西裝,娘惹的服飾則承襲了馬來西亞傳統的沙龍服飾。

楊彩莉(左)是「娘惹」的後代,而黃凱祺的祖輩則都是中國海南人。手提小籃就是當年「娘惹」用過的什物。

「娘惹」大多生活富足,家具一般取材當地,樣式則以明清家具為主。

一般來說,峇峇娘惹的服飾色澤鮮豔、花紋精緻。這些「娘惹」曾經穿過的服裝依然時尚。

        56歲的李木永是峇峇娘惹的第四代後人。他的祖輩登陸馬六甲後經營了一間雜貨鋪,後與在這裡的娘惹通婚。他在自家開辦了一個小型博物館,收藏展示了許多峇峇娘惹的家具、餐具、服裝、鞋子、飾品……

第四代「峇峇娘惹」的後人李木永創建了家庭博物館。

從李木永收藏的「娘惹」服裝可以看出中馬文化的融合。

        純正的峇峇娘惹已經遠去,峇峇娘惹的後代幾經混血也已融入當地人的日常生活,人們更多是在老照片和老物件中尋找他們的生活印記。

「娘惹」繡珠鞋經過改造已和當年的繡珠鞋有了很大不同。

「娘惹」品牌已經融入尋常百姓的生活之中。

復現當年「娘惹」的生活空間為現代人提供的旅遊產品。

經過改造的餐食文化更適合現代人的口味。

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遊客到馬六甲尋找過往的神跡。

如今的「峇峇」與「娘惹」更成為了一種若近若遠的符號。茫茫人海中,「峇峇娘惹」的後代們已經融入當地文化,中華民族的傳統也深入他們骨髓,繼承並發展。

(編輯:王蘊聰)

(製作:耿靜)



關注《人民畫報》

相關焦點

  • 峇峇娘惹(Nyonya)
    公元1910至1920年間,娘惹衫發生變化,不僅運用中國傳統的手繡和鏤空法,而且從西印度群島引來荷蘭衣服的蕾絲花邊綴在長衫上叫「可峇雅」,剪裁充分顯示腰身,再配上峇迪沙籠裙,使姑娘少婦愈加嬌媚、婀娜,同時顯得嫻淑,絲毫也不張揚。從1930年以後,一些信仰基督教的娘惹就開始改穿西式服裝了。
  • 峇峇娘惹傳統服飾
    馬來西亞的峇峇娘惹文化是亞洲獨有的- 中國華人和馬來人的融合。峇峇娘惹也被稱為「出生於海峽的中國人」,是中國貴族和馬來西亞本地女子通婚的後裔,在東南亞的社會文化下成長並學習當地的語言。峇峇是對男人的稱呼,女人則被稱為娘惹。
  • 走入峇峇娘惹的世界,了解關於【峇峇娘惹的傳統文化】,讓你更深入的了解《小娘惹》!
    「峇峇娘惹」是我們中國古代的貴族移民融入馬來文化而繁衍的後裔。根據考究,峇峇娘惹,是15世紀初期到17世紀之間開始定居在馬六甲、印尼、新加坡、泰國和緬甸一帶的中國明代、清代移民,與當地土著女性通婚的後裔。
  • 走進馬來西亞,了解峇峇娘惹
  • 大馬峇峇娘惹的傳統糕點
    娘惹糕(Nyonya Kuih)為娘惹糕點的總稱,流行於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印尼及泰國南部一帶,其種類及口味繁多,有蒸、炸、烤、甜、鹹、辣等。個人超級推薦的大馬傳統小吃!峇峇娘惹(Baba Nyonya),男性稱為峇峇(Baba)、女性稱為娘惹(Nyonya),是指15世紀初開始定居於馬六甲海峽沿岸如馬六甲、檳城、新加坡、普吉島或東印度群島一帶由華人移民及當地土著(如馬來人、米南加保人、武吉斯人、爪哇人等)通婚所產生的混血後裔,其中馬六甲是娘惹文化的原發地。
  • 一個馬來西亞峇峇娘惹家庭文化交融的春節故事
    中新社 記者陳悅大年初八午夜,和家人一起莊重的往供桌上擺放金豬(烤豬)、燒肉等菜餚以及甘蔗、鳳梨等水果後,馬來西亞僑生公會會長顏泳和告訴中新社記者,即將開始的「拜天公」,源於中國,是馬來西亞峇峇娘惹族群春節最重要的民俗之一,「過完『初九拜天公』,春節的各項禮俗才算告一段落」。說話間,戶外煙花璀璨,鋪滿了馬六甲的天空。
  • 「峇峇娘惹」是什麼?大馬不可錯過的「清朝」豪宅學問大!
    QA&問:峇峇(baba) 娘惹是什麼?答:在大馬土生土長的華人我們稱之為「峇峇娘惹」。峇峇娘惹是一個馬來語的音譯介詞,土生華人男性稱為峇峇,女性則為娘惹。峇峇娘惹們的婚禮非常富麗,至今保持許多清代婚禮的習俗,女方花冠霞帔而男方旗袍馬褂。儘管峇峇娘惹的交際語言可能是馬來語,英語,但是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依舊維持華人的傳統習俗和家庭觀念。
  • 峇峇 不是爸爸
    馬來西亞的民族眾多,而其中就有一個稱為峇峇娘惹的。今天我們就來介紹這個峇峇娘惹吧~峇峇娘惹(馬來語:Baba Nyonya或者Peranakan),又稱為土生華人或海峽華人,是指15世紀初期到17世紀之間開始定居在馬六甲、印尼、新加坡、泰國和緬甸一帶的中國明代、清代移民後裔。
  • 迷失在南洋五國香料中--峇峇娘惹
    峇峇娘惹將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娘惹五大風味菜系輕鬆收入囊中。形成獨具一格的風味。由歸國華僑夫婦開的一家南洋主題餐廳BABA娘惹,進店就能感受到濃鬱的南洋風,暖橘色的燈光,柔和的光線,有家的味道,有溫暖的感覺。仿舊時的輪船的樣子設計的,頂上還分別掛著五個國家的國旗。而他們家的特香雞也是大名遠播成為老廈門人共同的童年回憶。
  • 厲害了,我的峇峇娘惹,出了這麼多人才
    ▲ 娘惹服飾、娘惹器皿(綠森林藝術坊提供) 什麼是峇峇娘惹?峇峇娘惹(或稱土生華人、僑生華人)是15世紀到20世紀存在於馬來亞半島和印度尼西亞群島的一個特殊族群。宋元之後,歷史典籍中開始有中國人到新加坡居住並與中國通商的記錄。14世紀,中國造船技術已經達到一定水平,所造船舶可以航行到日本、東南亞。
  • 明朝人和東南亞土著的後裔形成的獨特峇峇娘惹文化,你了解多少?
    最近有一部叫《小娘惹》電視劇火遍了網絡,講的是善良的女子月娘不屈不撓奮鬥一生的故事。但是娘惹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峇峇娘惹文化又有哪些你了解嗎?峇峇娘惹指的是15世紀到17世紀之間,定居在馬六甲海峽、一度尼西亞和新加坡一帶,當地原住民與明清移民通婚產生的後代,娘惹文化就是指這種有著六百多年歷史,以南洋華人女性文化為主的華人文化。這種娘惹文化融合了中華民族文化和馬來族的文化,不僅在飲食方面獨樹一幟,在生活習俗上也是帶有明顯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印記。
  • 《小娘惹》熱播,紅龜粿、卡峇雅了解一下
    近日,新版《小娘惹》電視劇熱播,引起人們對娘惹文化的好奇與關注。電視劇中,華麗的娘惹服飾與精緻的娘惹美食,更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想深入了解並體驗娘惹文化,新加坡至今還保留著傳統的娘惹街區、娘惹住宅、娘惹美食。
  • 峇峇之家博物館
    我曾在之前的公眾號中介紹過關於峇峇和娘惹(參見《我在新加坡的封城日記(五月十二日—叻沙)》。通常說峇峇娘惹是馬來族和華人通婚的後代,但其實它有更廣泛的定義,就是包括了土著華人,即中國明清時期就定居在馬六甲、印尼、新加坡、泰國和緬甸一帶的華人與後來移民過來的華人結婚後的子孫。也就說峇峇娘惹不一定有馬來血統。這座峇峇之家就曾居住了一個這樣的峇峇家族——黃府。
  • 深藏於中峇魯市場的新加坡「國民美食」
    深藏於中峇魯市場的新加坡「國民美食」 深藏於中峇魯市場的新加坡「國民美食」   一個月的時間,小紫馬不停蹄的在路上,韓國、日本、新加坡,陸陸續續走了三個國家,這恐怕是我旅行歷史中最忙碌的頻率了。
  • 新版小娘惹2020電視劇免費觀看 新版小娘惹電視劇在線觀看全集
    電視劇《小娘惹》開播,引起大家關注。有網友發現,這是一部翻拍劇。十幾年前,已經有一個新加坡版本的《小娘惹》。在中國,不是所有人都熟悉娘惹文化。為什麼叫《小娘惹》這個劇名,一部分觀眾百思不得其解。新版《小娘惹》和大家見面,大家討論的最多的問題就是娘惹是什麼意思,現在還有沒有娘惹。一起來看看它們的詳細答案!
  • 什麼是娘惹菜?
    © Fotos593 / Shutterstock 峇峇與娘惹是誰?「Baba and Nyonya」,中文譯為「峇峇與娘惹」,有人也把他們稱為「Peranakan Cina」,意思是「土生華人」。那時,許多到新馬討生活的中國人在落地生根後,選擇了和當地的土著或馬來人通婚,他們生下的混血後代男的稱為「峇峇」,女的則稱為「娘惹」。峇峇與娘惹大多來自英殖民時期的新加坡、馬六甲、檳城這三個地方。在那個普通話尚未普及的年代,夾帶著南方方言的中國人和口中說著馬來話的馬來人或當地土著通婚後,讓閩粵方言+馬來語+英語的語言模式成了峇峇與娘惹的特殊語言——峇峇馬來話。
  • 娘惹糕點
    [馬來西亞]楊欣儒娘惹糕點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獨有的美食。提起娘惹,得先介紹峇峇與娘惹。峇峇與娘惹指的是14世紀中葉以後,南下馬來西亞和印尼等地謀生的中國男子與當地馬來女子婚生的子女,男的叫「峇峇」(馬來語baba的音譯),女的叫「娘惹」(馬來語nyonya的音譯)。
  • 娘惹菜文化
    Nyonya  dishes娘惹菜系是由中國菜系和馬來菜系合併而成的馬六甲菜餚,新加坡地道美食,傳統中國菜與馬來香料完美結合,融會了甜酸、辛香、微辣等多種風味,口味濃重,所用的醬料都由起碼十種以上香料調配而成。
  • 娘惹到底是什麼意思,新加坡的娘惹文化又是怎樣的呢?
    馬來語中把生下的男性後代就稱為"峇峇"(Baba),女性後代則稱"娘惹"(Nyonya)。有人稱他們為"土生華人"或"海峽華人"。峇峇娘惹的聚集區主要集中在馬來西亞的馬六甲、檳城以及新加坡。峇峇娘惹雖然遠離中國本土,但是繼承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注重孝道、講究長幼有序,在文化習俗和宗教信仰方面十分"中國化"。
  • 了解馬來西亞娘惹菜
    說起峇峇娘惹,其實在馬來西亞,峇峇娘惹族群如同消散的風,但在服裝的手工藝、美食料理、建築風格等,已融入馬來西亞的空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