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銀、Naver同意以每股5200日元私有化Line(LN.US),並與雅虎日本合併

2021-01-08 智通財經

智通財經獲悉,據相關消息稱,日本軟銀集團(SoftBank Group)計劃將其雅虎日本網際網路業務與Naver日本子公司即時通訊服務Line合併,並希望將兩者的信息服務整合。軟銀和Naver將會先以每股5200日元的價格通過要約收購將Line私有化,隨後軟銀公司的子公司Z Holdings將與Line在2020年10月進行合併。

據悉,Line有70%以上的股份屬於韓國Naver,雅虎日本公司則有40%股份屬於日本軟銀,兩公司計劃保留服務名稱「雅虎日本」,並將公司名稱改為Z Holdings。有關此次合併交易的細節仍在談判中。

據統計,Line已經成為日本最大的移動聊天工具,目前擁有8000萬活躍用戶,而雅虎日本公司的電子商務和其他網際網路服務擁有5000萬用戶。合併完成之後的新公司將擁有總計1億人的活躍用戶群,成為日本最大的行動支付服務提供商,並與中國的支付寶、新加坡的Grab和印度尼西亞的Gojek等亞洲超級應用運營商展開競爭。

相關焦點

  • LINE與雅虎日本確定合併,Naver與軟銀下個月籤正式合同
    芯科技消息(文/西卡),韓國最大網絡服務企業Naver與日本軟銀已經達成協議,將LINE與雅虎日本合併,下個月籤署正式合同。據多家韓媒報導,Naver於18日表示,將與軟銀一同籤署合併協議書,並在下個月中旬籤署正式合同,之後LINE與雅虎日本將合併為Z Holdings。
  • 雅虎日本與Line(LN.US)合併,它能抗住矽谷巨頭衝擊嗎?
    劃重點:1.日本軟銀集團計劃將其雅虎日本網際網路業務與社交應用巨頭Line(LN.US)合併,以打造能夠更有效地與谷歌和亞馬遜等全球對手競爭的本土科技巨頭。2.雅虎日本與Line的合併將分為四個步驟進行,他們的母公司將創建各佔50%所有權的合資公司,預計合併交易將於2020年10月份完成。
  • 雅虎日本和LINE同意合併 300億美元規模新巨頭誕生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300億美元規模新巨頭誕生:雅虎日本和LINE同意合併雅虎日本與通訊軟體LINE將合併。11月18日,日本軟銀集團(SoftBank Group Corp)在其官方網站發布公告,軟銀公司(SoftBank Corp,9434.T)、Naver、Z Holdings Corporation(4689.T)和LINE Corporation(3938.T)達成協議,軟銀和Naver將以每普通股5200日元的價格,對LINE公司進行私有化。
  • 雅虎日本與Line合併打造網際網路巨獸
    孫正義旗下的軟銀集團(SoftBank Group)計劃將其雅虎日本網際網路業務與社交應用巨頭Line合併,這筆交易對這家日本領先即時通訊服務公司的估值為115億美元。軟銀和Line的韓國母公司Naver將把Line私有化,然後將其和雅虎日本合併為全新的合資企業。這筆交易需要得到股東的批准,並計劃在2020年10月前完成。
  • 軟銀打造日本「阿里巴巴」?雅虎日本和Line洽談合併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軟銀要打造日本「阿里巴巴」?雅虎日本和Line洽談合併日本網際網路格局圖景將重塑。11月13日,日本經濟新聞和日本共同社稱,雅虎日本運營公司Z Holdings和聊天軟體Line運營公司Line Corp.正在進行業務合併談判。
  • 日本雅虎與LINE的合併將推遲至2021年3月完成
    人民網東京8月4日電 綜合日本時事通訊社的報導,日本雅虎的母公司「Z Holdings」(簡稱「ZHD」)3日宣布,與即時通訊應用軟體LINE公司的合併將推遲到明年3月左右。
  • 雅虎日本與LINE正式宣布合併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18日,日本電商巨頭之一的雅虎日本和即時通訊服務商LINE正式向外界宣布,兩家公司已就合併事宜達成協議。根據兩家公司向外界公布的信息,雅虎日本的母公司軟銀集團和LINE的母公司韓國Naver集團將各出資50%成立一家聯合控股公司,合併後成立的新公司CEO將由兩家公司的現任CEO共同擔任。本次合併預計在明年10月前完成相關手續,合併後的新公司營業收入將達到近1.2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70億元,在日本國內的主要網際網路企業中躍居首位。
  • 應對樂天壓力,傳軟銀或將雅虎日本與消息服務Line合併
    )】11月14日報導(編譯:油人)據外媒報導,軟銀集團正在考慮一項計劃,將其雅虎日本網際網路業務與消息服務Line合併。Z Holdings是軟銀旗下電信子公司雅虎日本的子公司,該公司證實已與來自東京的Line商討可能的合併計劃,但表示尚未就交易達成最終決定。Line單獨發表聲明,表示正在考慮進行這種合併,以及其他增加價值的機會。Z Holdings在東京交易所的股價上漲,Line的股價也有望上漲。
  • 雅虎日本簡介_官網_怎麼樣_入駐流程-雨果網
    5、個人店鋪賣家需要提交由日本國家稅務局出具的允許個人開展業務的同意書副本。6、個人店鋪賣家需要提交過去兩年內居民納稅證明複印件,學生可以提交免稅證明。7、同意日本雅虎購物網站的服務條款等。8、如果以公司名義開設企業店鋪,日本雅虎購物平臺只接受在日本註冊的公司。
  • 孫正義重塑日本網際網路?
    此次合併會在日本催生出本土最大的網際網路巨頭,合併後的公司市值約為3.2 萬億日元(約295億美元),覆蓋的用戶基數可達1億,佔日本總人口的79%。 軟銀集團對Z Holdings持有約45%的股份。而Line是韓國最大的網際網路巨頭Naver的子公司,Naver對其控股比例達73%。具體的合併交易細節雙方在接洽。
  • 雅虎日本與LINE合併 或將成為「日版阿里巴巴」
    人民網東京11月20日電 據《朝日新聞》網站報導,網際網路門戶網站雅虎日本的控股公司Z Holdings與日本知名即時通訊軟體LINE日前就合併事宜達成共識。兩家公司的服務業務遍及通信、電子商務(EC)、金融等各個領域。
  • Yahoo雅虎與LINE「聯姻」,日本網際網路行業面臨「發展瓶頸」
    大家對雅虎公司耳熟能詳,已經無需筆者再作過多介紹。雅虎擁有5000萬用戶,是日本最大的門戶網站。在中年網絡用戶群體(平均年齡超過40歲)中擁有壓倒性的知名度。同時雅虎還擁有雅虎購物與雅虎拍賣兩大電子商務網站。其交易額達到2兆3000億日元,僅次於樂天。
  • 新浪股價大漲 公司同意以每股43.30美元的價格被NEW WAVE私有化
    摘要 【新浪美股盤前大漲 公司同意以每股43.30美元的價格被NEW WAVE私有化】新浪盤前漲超11%,公司同意以每股43.30美元的價格被NEW WAVE私有化。
  • 日本YAHOO和LINE擬合併
    在日本運營搜索服務「YAHOO」的Z HOLDINGS(HD)和LINE為推進業務合併在展開最終協調。
  • 日本「支付寶」?軟銀集團&日本雅虎推出PayPay支付
    日本軟銀集團和雅虎對半投資的金融風投項目PayPay(東京都千代田區)將在12月4日到2019年3月31進行100億日元的返利活動,主要面向使用「PayPay」進行手機支付的用戶。其中有為在加盟店購物的顧客返利支付額的20%(最高5萬日元)等活動,目的就是為了利用資本實現用戶的爆發性增長。名稱は「100億円あげちゃうキャンペーン」。
  • 雅虎與LINE合併 形成日本最大IT企業
    IT大廠「雅虎」的母公司「Z Holdings」與通信軟體公司LINE3月1日開始業務合併。合併後成為在日本國內擁有1億用戶以上的公司,追擊國外(中美)的大型網際網路平臺。旗下擁有雅虎的Z Holdings與LINE前年11月發布業務合併方針,但是受到新冠疫情擴散的影響,官方審查時間延長。ヤフーは年間の利用者が約8000萬人、LINEは月間で8600萬人を超えるといい、統合によって國內最大級のIT企業が誕生します。
  • 軟銀會步雅虎的後塵嗎?
    6月25日,馬雲正式卸任日本軟銀董事一職。同日,軟銀董事長孫正義宣布,即日起推出阿里巴巴董事會。孫正義稱:「作為董事,我從阿里『畢業』了。」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裡,孫正義從阿里這筆投資得到的回報超過了千倍,也佔據了自己投資生涯的80%左右,輪單筆投資妥妥的碾壓了股神巴菲特。
  • NAVER旗下公司LINE加速與雅虎經營整合
    韓聯社12月23日報導,日本國民聊天工具LINE(韓國NAVER旗下即時通訊軟體)和門戶網站雅虎日本於去年11月決定合併經營。NAVER於23日發布公告稱,正在重組LINE和雅虎日本公司的企業結構等,加快經營整合速度。
  • 孫正義出售軟銀800億美元資產是什麼原因 軟銀是一家什麼公司主要...
    可以說孫正義出售軟銀800億美元資產是為了怕出現一定的危機。   軟銀私有化一直受到外界關注,《金融時報》曾報導孫正義曾考慮過這個想法。   事實上,在維權股東埃利奧特管理公司(Elliott Management)的建議下,軟銀股票回購動作不斷,外界對於軟銀私有化的猜測在不斷升溫。   不過,孫正義兩次都為對軟銀私有化的可能性進行置評。
  • 2019年12月全球企業併購總結:菲克(FCA.US)與標緻雪鐵龍籤署合併協議
    2019年12月份,兩家汽車巨頭菲亞特克萊斯勒和標緻雪鐵龍終於籤署了正式的合併協議,杜邦(DD.US)的營養及生物業務與國際香精香料公司(IFF.US)宣布和並,日本兩大網際網路公司也籤署了正式的合併協議。中資方面,高瓴資本取代格力集團成為格力電器最大股東。